“眼在天堂,身在地獄”……風光無限的“丙察察”!

丙察察線全程約為290公里,是目前進藏的七條路線中最為艱險、風景最優美原始的路線,其中,從西藏林芝地區的察隅縣到察瓦龍鄉的"察察"公路約202公里,由察瓦龍鄉到雲南怒江州丙中洛鄉的"丙察"公路只有87公里。

車輛駛出察瓦龍鄉不遠,就到了著名的"大滾坡",據說通常車輛必須在上午12點前通過此路段,因為午後山頂就會颳風,風吹石落,一不小心就會被石頭砸到。駛過"大滾坡",路一直沿著怒江而行,山勢越發陡峭,許多路段基本就是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一個凹痕來能使車輛勉強得以通過。這樣的路讓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朋友著實緊張,手一直死死緊抓車扶手,以至"僵硬"。走多了"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丙察公路卻以它超越蜀道的險峻成為記憶中的一段畏途。

感謝生命中,有過這段經歷!

丙察察線是迄今為止我駕行走過的最危險、最爛的路。路象一條細鏈掛在懸崖絕壁上。上坡車頭高高翹起,看不見前方的路﹔轉彎似乎路斷了,車直衝懸崖底﹔路面不平,人在車裡忽上忽下﹔路窄會車時心提在喉嚨口,生怕外側的車掉江裡!

最為讓人頭痛 + 心悸的是,在一側懸崖一側峭壁的道路上,根本沒有空間讓你會車,所以我只能不斷的倒車調整位置……

察瓦龍,霧裡村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小村莊,也稱五里村,因為霧的美麗而改成現在的名字。她背靠碧羅雪山,隔江與高黎貢山相望,村子裡生活著五十多戶怒族人家。

令自駕行者聞之膽寒的“大滾坡”

小心翼翼、集中精力、疾速謹慎開過“大滾波”之後,才敢停下車讓我心有餘悸的回望,拍下這驚險的一段路。

怒江的連續美麗“轉彎”

“轉彎”的怒江

不可預知的塌方、滑坡、落石……始終伴隨“丙察察”行程!

迎面而來,趕著羊群的村民,倍感親切!

這些地方好荒涼,我不知道住在這裡的藏民怎麼生活的,我的眼淚莫名其妙的流了下來。

小村莊路遇上學的孩子們,孩子們純樸、淨化的眼神讓我心醉。

特意停下車,將全部巧克力、曲奇、糠果分發給他們,只希望能給予他們一點快樂...

絕壁上鑿出來的丙察察公路!

同“波墨”公路一樣,涉水公路E是家常。

五星紅旗在這裡,迎風飄揚!

丙察察線因其道路狹窄險峻,成為非承載式全時四驅越野的車友們熱衷挑戰的線路。

令人驚悚的溜索過江…下面可是激流洶湧,桀驁不馴的怒江。

吊橋,通過時令人膽顫心驚。

激流上的吊橋,敢過的,都是勇者!

道路坎坷曲折,多滑坡塌方,丙察公路考驗著駕駛者的技術和勇氣。

但凡險峻的路段,都有類似於墨脫路上“老虎嘴”的造型。

單車行進在丙察公路上,會有多荒涼、寂寞……

丙察公路許多路段,就是在怒江邊的絕壁上鑿出來的。

同一個地方,不同的時間...值得記憶!

兩察公路一直沿著怒江而行

隔著車前擋風玻璃拍下這些外轉梅里的虔誠身影,雖然略顯模糊,但卻記憶深刻,震撼人心。

怒江在雲南境內顯得格外清秀

獨龍江特有植被

秋那桶村是一個以優美的田園風光著稱的小小村落,在丙中洛的最北端,不多的幾戶人家散落於山谷中的平地上。從這裡再往前走,經過一段沒有人煙的地帶,就可以進入西藏了,這裡是怒江的終點。1

人神共居的丙中洛

丙中洛原為怒族居住的地方,自清朝道光年間,藏傳佛教由西藏喇嘛督拱幾帶進丙中洛並紮下根之後,藏族人從西藏、德欽、中甸等地陸續遷徙而來,成為這裡的主要居民。

丙中洛原名為“碧中”,藏語意為“藏族村”,當地怒族人稱為“麻白克勞”,傈僳族從瀾滄江流域和怒江下游遷徙到此處定居後,在原“碧中”的基礎上加上“洛”的音,意為“箐”或“地方”之意,於是就從“碧中”演變為“碧糾洛”。

丙察察線路,這條線路可以通俗的講是沿著怒江到西藏(第一次走的丙中洛到察隅,此次是反向察隅到丙中洛)。

這條路,常常被人提及,但很少人走過;這條路,已經被標註在地圖上,但很少人認識,這就是從怒江到西藏的路。

這是一條未被踏平的路,未走時總覺得很遙遠,其實是進藏最近的一條通道。也是一條奇觀薈萃的畫屏,沿途經過多種氣候類型,無數種地形地貌,無數個植被和生態類型,多個民族集聚區,真是美景連連,目不暇接,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天地,大自然鬼斧神工,把它的奇思妙想雕琢在這片土地上,讓人們除了驚歎再無他想。

可以說,是世界上少有的美妙、豐富、神奇的秘境之路;這是一條少有車輛行人的路,只因它道奇險、路極難行,極大的考驗著駕駛者的技術、膽量、毅力與車輛的性能。

帶上心情,睜開雙眼,行走即風景。

人生,必須要有一次觸及靈魂的旅行。

在獨行的路上,用心情記錄“丙察察”一路的風景,“眼在天堂,身在地獄”,這就是充滿驚險、刺激、神奇而夢幻的“丙察察”。

▼總結丙察察路線(以從丙中洛出發為基礎,反之則相反調整):

▼第一部分:丙中洛到察瓦龍路段:

1、"丙察"線87公里,丙中洛至秋那桶人形岔路16公里,秋那桶岔路至滇藏界15公里,滇藏界至察瓦龍56公里,在雲南境內路很好走,西藏部分特別是過電站後道路泥濘難行。

2、"大滾坡"離察瓦龍約6公里,現在修了擋土牆,只要不颳大風都可通過,但通過前一定認真觀察。

3、進入"丙察察"前需在貢山縣城將油補滿,一直到察隅前都沒有加油站,而"丙察察"路道艱險,油耗高,可根據個車情況考慮是否帶備用油,我兩次都帶足了備用油但一次也沒用上。

4. 丙察路段一直到察瓦龍電信手機有信號,但察察路無信號

▼第二部分:察瓦龍到日東路段:

1."察察"路前28公里沿怒江而行,類似"丙察路"不塌方路還算好走,察瓦龍出來沒多遠有一岔路口應走左道(向怒江方向)右邊雖然路寬但是進村的路。過怒江大橋後第一座桁架鋼樑橋有一岔路口應走左道脫離怒江上山。

2.順盤山道進入原始森林,沿途風景優美,道路除個別過水路面,碎石路外都不難走,但可能會遇收過路費的人。

3、在55公里處有個伐木場,設有兩間木板屋可食宿,如須2天穿越"丙察察"可考慮第一天住這裡。

4.從察瓦龍出來約90公里處經過第一個埡口(4710M的齊馬拉山口),特別注意是否會有高原反應。

5. 從埡口到目若村風景非常漂亮值得停留遊玩。

6. 如需在目若村紮營,建議落實一下上游水邊的小屋是否是水葬房,如果不在乎這些就沒關係,畢竟目若村的村民也是喝這條河的水。

7. 察察路上的日東不是指日東村,而是目若村到岔路口前面的一段區域,從岔路口到日東村還有26公里的路程,是一條死路,去察隅還需原路返回。

▼第三部分:察察路後段日東村-察隅路段:

1.如果時間、汽油允許,建議走走日東村,夏季非常漂亮,其他季節不詳。

2.從日東岔路口到第三個埡口之間風景如畫但道路狹窄,儘量安排在白天行走。

3.此段路有2個海拔分別為4512米及4737米的埡口,注意高反。

▼丙察察就要消失了,想去的朋友們抓緊時間去吧!

@(作者“丙察察”相關美篇:《"眼在天堂,身在地獄",風光無限的"丙察察"》、《那一年自駕滇藏,差點死在這條可怕的丙察察線上!》、《又一條自駕進藏天路即將通車…從起點美到終點!》、《“走最爛的路,看最美的風景”:圓夢 “丙察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