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写不下去原创头条号的时候,听听他当年怎么说的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挣扎在原创自媒体发文道路上的小伙伴们,包括我自己。

1851年12月26日,46岁的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从意大利南部一座名叫索伦托的小镇,给自己的朋友居斯塔夫·德·博蒙写去了一封信。

图1 托克维尔非常帅气

在信中,他这样写到:“你知道,很久以来,我一直有写一部新书的想法。我无数次的想过,如果我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那么,写下一些东西要比做一些事情好得多……但是,看到那些似乎无法逾越的障碍,特别是一想到我似乎是在重复写那些已经非常著名的著作,我就有点望而却步了”

其中,早在一年多前,还是在索伦托休养度假的托克维尔,就曾给凯尔格尔莱伯爵更为清晰的表达过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可能我真正的价值最主要的存在于这种思想的创作中,并且我强于思考而不是行动,如果我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东西,我想,那应该是我著作的印记,而不是对我所做事情的回忆……”

托克维尔何许人也?

喜欢历史,了解近代历史的朋友们,对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绝不会陌生,他是法国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

他最著名的两部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以及《旧制度与大革命》,至今看来,仍充满深刻且富有智慧的洞察力和见解。

虽然这两本书成于19世纪上半叶,距今已经有160多年,然而就在2013年那年却在我国一度成为非常火爆的畅销书。

图2 这本经典至今仍然畅销

而托克维尔这两封信讨论的写一本书的打算,正是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

那时的托克维尔,已经是当时思想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1835年他发表《论美国的民主》之后,就已经奠定了他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然而,从这两封信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出他的迷茫,困惑,甚至忧虑。

信中他这样写道:“当我不能从自己做的事情中寻求到乐趣的时候,我会觉得被最没用的人踩在了脚下”。这句话戳心啊,就凭这句话,我想问问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纠结于这种困扰!

读书的时候,觉得应试教育无法吸引自己的兴趣,自己只是被动的跟随和竞争,心情,自尊心和自信心岁成绩跌宕起伏。

等到了工作以后,在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岗位上,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流水般的日子。如今兴起了自媒体,想写点原创,却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如此遥远,难免心灰意冷。

在这种情况下,了解那些先贤们同病相怜的真实经历,会给我们更大的前进动力

“所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我是说,我寻找过我可以从事的主题,但是我从来没有找到过一个可以完全吸引我或者说抓住我心思的主题。”托克维尔的迷茫溢于言表。

图3 美丽的意大利南部小镇索伦托

1805年7月29日,托克维尔出生于一个地主贵族家庭,从小家境不错的他,似乎并没有经历过衣食之忧的坎坷,他按照自己的愿望,取得了法律学位,担任凡尔赛法庭的实习文官,1831年,他得到机会,和好友博蒙一起游历美国,才26岁的托克维尔,在这次游历中,亲身感受了美国的现实生活,回国后写出了不朽的名作《论美国的民主》,他的名言至今都是振聋发聩——“那些要求得到自由以外的任何东西的人,注定生而为奴”。

换做今天的说法,他可是十足的美分党了,然而他赞美美国的视角却是特殊的——“美国之伟大不在于它比别的国家更聪明,而在于它有更多能力修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托克维尔这样的男人,看轻物质名利,但也容易遭遇精神上的危机,信中他感喟的写道:“然而,青春转瞬即逝,时光飞逝,终点在望,而能够行动的空间则越来越小……”,这句话一语成谶,写完这封信的八年后,即1859年,托克维尔在写完第一卷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后,便不幸去世了。

可是,他应该是可以感到人生没有虚度了,他用他写下来的东西,实现了他的不朽。

虽然原创之路是漫长,甚至痛苦的,但是留下一些文字,会让我们到老后有东西可以回顾,这种回报是价钱无法衡量的。

用过心思的,就会有恒久价值。给这个世界,这唯一的一次生命,留下些印记。

这或许就是原创自媒体带给我们宝贵的成长吧,给了我们一个创造的平台和机遇,给了我们一种新的自由。享受这个创作过程吧,写作过程中带点使命感和自找的乐趣!

神交古人,与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