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就約!

【 導言】你的客戶為什麼要選擇你?說多了都是扯。其實品牌的真諦和泡妞撩妹是一樣一樣滴!銀樣鑞槍頭不行,得活行才好!

先來問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有品牌忠誠度麼?

看看周圍,貌似有的:

比如:小李子20年如一日的只交一種類型的女友:

首富之子王公子只交一種臉模式的女友:

NBA的哈登堅定重口,只喜歡一種身材的女人:

再回想自己:怎麼會總喜歡買無印良品呢?或者怎麼每次蘋果出新品,總會預定呢?

但也貌似沒有什麼忠誠度:

上次換平板電腦,我綜合考慮後,換了個微軟的SURFACE PRO.而不是一直在用的蘋果的MACBOOK PRO。

於是認定,今天的商品社會,品牌忠誠已經越來越難以維持。

我們常常說品牌忠誠這個概念,作為品牌人,一直幫助客戶建立的也是品牌忠誠度,做到極致就是無理由的追隨:只因相信這個品牌,上升至品牌信仰。

但,品牌畢竟是商業範疇,不是宗教,無法真正讓人全身心的信仰。再好的品牌,也是一樁生意。只要有競爭,就可能讓忠誠弱化。而宗教信仰不是,因為他本質不是一樁生意(至於利用宗教做生意,那是另一個範疇的話題,這裡不談)。

對任何品牌來說,其實產品一直是最重要的,產品不好或者不能跟隨時代進步,再忠誠的粉絲都會倒戈。

舉個例子,前幾年小米火得一塌糊塗,號稱為發燒而生,擁躉眾多。貌似小米幾乎成為小米教了。很忠誠不是麼?

但只要問一個假設,假設這些小米擁有者經濟實力提升一點了,買得起IPHONE、預算到了華為高端機了,我想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拋棄小米手機,轉而購買IPHONE和華為高端機器。相信這個結果毫無懸念。

人總是現實的,人性總是希望獲得更好的東西。

所謂的品牌忠誠,只是各種先決條件框定下的必選項。他會在一定時間軸,一定選擇範圍內存在,甚至比較長時間都存在。但,他不是永恆的,絕對不是企業以為的一勞永逸。

今年的忠誠,很可能明年轉向。僅僅因為閨蜜推薦了一個更“不同的”品牌。

品牌忠誠可能會延緩一個品牌的死亡,但絕不會有永遠的品牌忠誠,如果存在永遠的品牌忠誠的話,那麼諾基亞、柯達、摩托羅拉都應該屹立不倒。

但作為商家,總是希望用戶有忠誠度。

其實,忠誠這東西還是存在的。在哪裡?——行若(www.sinobd.com)認為:從品牌忠誠轉向為產品忠誠。

好比,你使勁渾身解數,一次撩妹很成功。但她不會因為你這次夠有型,夠手段就認定你了。給了一次小高潮,妹子就要死心塌地忠誠你?對不起,你想多了。

因為妹子可能心裡只有4個字:活好就約!

說穿了就是產品體驗嘛!當然,這是一個綜合的產品體驗,不在本文具體探討之列。

今天,產品忠誠的分量越來越重。比如小米曾經低落的士氣,一部MIX就可以營救,而即使是一個米粉,他會買小米好的產品,也會吐槽小米不好的產品,未來這會成為常態。看看SONY,昔日輝煌早已不再,但PS4依然被遊戲迷而追捧。同樣,微軟進軍硬件領域多年,幾乎一直灰頭土臉的存在,但二合一的surface book獲得了全球的肯定。

企業一直糾結品牌年輕化的問題,記得麗人麗妝的老闆這麼說:正確的路線應該是 :產品年輕化→營銷年輕化→渠道年輕化→品牌年輕化。對此,我 深以為然。

年輕品牌就找年輕人,去了解年輕群體,選擇年輕群體喜歡的載體。這樣你的品牌自然年輕,而不是說”我們很年輕,火力全開“!說,沒用;做,別人會感受到。

其實所謂品牌策略沒有那麼複雜,本質永遠不會變:滿足消費者的身心。身是使用體驗,心是情感需求

忠誠來源於你對消費者的滿足程度,這對每個品牌來講都是機會。品牌是由你提供銷售的產品來支撐的,這是最基礎的東西。

你說你的汽車和保時捷超跑一樣牛逼,光鈑金一個外殼是沒有用的,你得拉個5秒過百的加速才行。大多商家只解決了車身外形而已。銀樣鑞槍頭,那活,還真不行。

產品同樣是可以做品牌的

,所以品牌忠誠轉化為產品忠誠。而產品忠誠就是產品品牌化的過程,這也是 (www.sinobd.com)的PIS(產品品牌形象系統)工具一直做的,比如:

你可以不CARE企業叫日產,但你可能鍾情GTR跑車,

你可以不介意這是不是大疆公司的產品,但你只想要一款迷你的DOBBY!

你可以不管這家國內企業叫啥名字,但你只想買一個恆溫的”55度“杯。

你可以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但你憑直覺買了dyson手持吸塵器,並堅信選擇不會錯..........

這,就是產品品牌的威力!

要獲得忠誠度,把你的產品做好。妹子說了:哥,活好就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