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ZARA?这些纸做的衣服才是最早的快时尚

一家没有快时尚门店的商场是缺少灵魂的,也只有在这种没有等级概念海纳百川的店里,你才能看到大叔大妈和潮流小伙一起挑衣服的和谐景象,H&M,ZARA,UNIQLO,GAP,这些品牌的出现,恰好填满了人们日益增加的消费欲望与消费降级需求之间的沟壑。

不过快时尚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以低廉的成本满足内心的欲望,简约时尚,方便快捷,但穿久之后就逐渐开始嫌弃了,起毛,变形,过时都是很常见的事,毕竟价格摆在那儿,质量不够过硬也怨不了谁。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件快时尚单品,比如我现在就穿着优衣库29块钱一条货号为400792的内裤,坐在工位上写文章,然而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最早的快时尚其实在1960s就出现了,而且都是用“纸”做的。

这波潮流的横空出世才不是因为什么商业鬼才的惊世idea,其真正起始于一次病毒式的营销活动。

1966年,Scott Paper公司为了推广运用了最新Dura-Weve材料的(由93%的纸巾和7%的人造丝布制成)餐巾纸和纸巾,开展了一次促销活动,客户只需把报纸上的优惠券和1.25美金邮寄到指定的地址,就能获得一件由这种材料制成的纸裙子,以及价值52美分的纸巾,纸杯。

纸裙子运用了佩斯利图案和黑白波普风格

“Won't last forever…who cares? Wear it for kicks-then give it the air”

“穿不了多久?又有谁会在乎呢?穿衣只是为了找乐子,穿完就把它抛诸脑后吧!”

Scott Paper把纸裙子不耐穿的缺点转换为青年人及时行乐的态度,“这不是浪费,是解放!!!”,叛逆的口号加上鲜艳的色彩、引人注目的图案,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公司一下子接到了500,000笔订单,也刮起了纸质服装的潮流。

尽管公司因为纸裙子的创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Scott Paper并不打算转战时尚行业,选择继续坚守在纸制品行业,但其他企业和营销人员却high起来了,纷纷推出自家的纸质服装,热点来了,谁不追谁是傻子。

到1966年底,全美的纸质服装销售额突破了350美元,67年3月,时代杂志刊登了纸质服装邮购清单,顾客可以买到各种纸做的衣服,拖鞋,连体衣,晚礼服,围裙,男士背心……还出了不少像斑马纹长裤之类的爆款,时代杂志因此在那年赚了600万美元。

像Lord&Taylor这样的百货商店也不甘示弱,和设计师合作出了只能穿着三次的纸雨衣和纸比基尼,内衣公司Formfit Rogers还以3美元的价格发布了纸文胸,蓬蓬裙和方巾,在最疯狂的时候,北卡罗来纳州的Mars Hosiery公司每周要制作100,000件衣服。

没找到纸文胸的图,放个纸bra模型

要是真正拥有一件纸质衣服,你会了解它能风靡那个时代的美国的原因,它们确实比布料脆弱很多,但也不太可能在轻微的动作中撕裂,上面印着各种时尚前卫的东西,总统候选人、金宝汤罐头、时代杂志的广告,有的还会带有魔术贴封口,这让他们看起来有点“太空时代”的感觉。

更重要的事情是这些衣服可以玩起来,衣服买长了?拿剪刀把它剪短就好;弄脏了?直接扔了也不心疼,反正就几美金;衣服上的图案不喜欢?直接拿笔往上面发挥你的想象尽情涂鸦吧,还有些衣服里面植入了种子,往上面浇水就能开出可爱的小花。

甚至还有纸质多人连体衣...

“这是一种无需担心阶级的民主服装,绝对是任何人都能买得起的,它的兴起将摧毁只有上流社会才配拥有时尚的规则。”

——记者Marilyn Bender

天马行空的纸质衣服恰恰迎合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浪潮,二战后美国的婴儿潮一代正沉浸在以时尚和音乐为中心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中,新潮的衣服正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最好途径。

热潮持续了一年多两年,大众的对纸质衣服的新鲜劲过了,它们的缺点也显露出来,易掉色,易燃,通常都不合身而且不舒服,人们像不要钱一样放肆地买,放肆地扔,引起了环保主义者的强烈反对,直到1968年,纸质衣服慢慢地从市场上消失了。

纸质服装虽然很难再以大众接受的形式,回归到现代社会,但它还是被用来制作用于医院,工厂等环境的一次性工作服,它依然激励着当代服装设计师去把纸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去探索更多适合制作服装的更多新兴材料。

用杜邦纸张做的外套

从服饰潮流去解构一个时代的青年文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总有一点好像不太妥,每次键盘敲出纸衣服,我都会想起一些不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