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学霸攻略”被疯转:华裔“虎妈”凭什么教出这么牛的娃!

PART

01

还记得当年那个连出去旅游都不“安生”,一定要让女儿练够琴,风靡中美的“虎妈”蔡美儿吗?


当年的蔡美儿

2011年,蔡美儿的一本《我在美国做妈妈》,引起中美两国关于家庭教育的热烈讨论,更衍生出“虎妈”一词。

当时,蔡美儿的理论曾遭到很多美国父母的质疑,崇尚自由的美国人认为“蔡女士发疯了”。

舆论表示同情索菲亚和露露,说“这两个孩子是世界上受虐最多的孩子”。

预言蔡女士的两个孩子长大了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可能患上抑郁症。

即使重视传统的中国父母,也有不少反对者。

然而,时隔七年,一篇“哈佛学霸的学习攻略”刷爆了国外的社交网络:



索菲亚:如何像一个哈佛学生一样学习

这份分条列项、逻辑清晰的学习攻略,正是蔡女士的大女儿(Sophia)索菲亚写的。

另据外媒报道:本科毕业于哈佛的索菲亚(Sophia)又刚刚从耶鲁的法学研究生院毕业,还加入美国军法部队,成了一名二级少尉。

将会在华盛顿巡回法院任职一年,之后,还会为部队效力三年。

毕业的索菲亚

不仅如此,索菲亚在社交上也很活跃,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欢。


和朋友聚会的索菲亚

阳光、上进、依然优秀,并且感谢妈妈对自己的严厉:

熟悉虎妈的人,都知道索菲亚天生乖顺,就算蔡女士不严厉,大概也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但除了风光无限的大女儿索菲亚之外,叛逆的小女儿露露也很优秀,而且和姐姐一样感恩母亲曾经的严厉。


PART

02

蔡女士出版她的《虎妈战歌》一书的时候,小女儿露露14岁,在康州上中学,

每天被逼练习小提琴六个小时,弹得不好,就会被蔡女士威胁烧掉动物玩具。

犯一点错误就会挨骂,姐姐索菲亚是“垃圾”,露露是“让人丢脸的女儿”。

露露的性格暴躁难驯,曾经因为在旅行途中被逼练琴,直接在餐厅砸碎玻璃杯,向蔡女士吼叫:

我不是你想要的——我不是中国人!我不要当中国人。你怎么听不进去?我恨练琴,我恨自己的生活。我恨你,我恨这个家!

但当露露度过了这段青春叛逆期,在哈佛大学读书之后,她十分感谢母亲的严厉,说:

人们认为严厉的家长教育会让小孩缺乏自信,因为没有父母不断的赞扬。但是我觉得我自己比一些人自信很多,因为我的自信是自己争取来的。我的母亲给我了赢得自信心的工具。


在哈佛读书的露露

曾经的严厉并没有让孩子“怀恨在心”,反而成为两个女儿的能量之源,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怎么会这样?

因为这种严厉并非叱骂、棍棒式的严厉,而是不可违逆的自我控制意识、自律的慎独的习惯、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相应惩罚措施的综合。

口头上严厉的父母是纸老虎,落实并坚持严厉的父母是真虎。


PART

03

其实虎妈的严厉中很多“不近人情”的部分被过分放大了,

而她成为一个严格妈妈背后的付出与自律却被很多人忽视了。

蔡美儿是移民第二代,是在父辈积攒的成就和财富中长大的一代人;

她担心孩子们在优越的环境中不思进取,没有真才实学,狂妄自大。

她让两个女儿学习古典音乐,并且要求苛刻,

因为她认为古典音乐不会让人堕落、不会令人懒惰、不会教人粗鲁,也不会宠坏孩子。

她深知要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毫无乐趣可言,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但当孩子在一个方面的付出和努力,尝到出类拔萃带来的自信和喜悦后,这种力求上进,力争上游的心态能复制到任何领域。

很多时候,严厉,不仅仅是为了训练出“画家、音乐家”,更深层的一面是培养孩子的毅力、决心和专注力。

这比所有的快乐和自由更具实用性,也就是露露说的“赢得信心的工具”。



她要求大女儿索菲亚学习钢琴,小女儿露露学习小提琴;而她自己,对这两种乐器非常精通:

她从小练习钢琴,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

她在陪孩子练习结束之后,还会阅读关于音乐的专业文章充电。

作为耶鲁大学的法学教授,和两个女儿的妈妈,虎妈的时间表十分紧张,她在《虎妈战歌》里面描述自己的忙碌:

我的第二本书刚刚出版,我还担任着一门课程从头至尾的教学重任;要跟孩子们一起练琴;不断飞来飞去举办讲座;我常常想方设法地压缩旅程,将去华盛顿特区,芝加哥或迈阿密安排在一天完成。我不止一次在凌晨3点飞往加利福尼亚,去做一个午餐演讲。然后,再赶夜航班机回家。我是耶鲁法学院的教授,也有许多要和学生们在一起的工作时间……我得像参加一场比赛一样开车冲到学校去接露露,然后又以赛车的速度把她送到基旺老师的功能过于;紧接着再飙车返回办公室,半个小时后后,我又不得不出去把露露再送回学校……返回我的办公室,等待我的,是长达3个小时的会议。

这是反对者很少看到的部分,父母们反对严厉一部分是教育观的不同,而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难以像虎妈这样自律。

严格训练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勉力付出,这并不容易。


PART

04

我的一个亲戚哥哥,有个七岁的儿子,偶然听说男孩子应该培养一个体育爱好,就给孩子报了跆拳道班,

但一周三天每天晚上七点半要到训练馆,训练馆比较远,需要家长接送。

这个表哥送了三个月,看孩子练得也就是“花拳绣腿”,自己又累,刚好孩子也不想学了。

于是一期训练班到期后,就不学了,家长和孩子一起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状态。


我的邻居,家里也有一个小男孩,跟表哥的孩子差不多的年龄。

邻居也给孩子报了跆拳道,小孩子身量未开,怎么看都是“花拳绣腿”,但邻居坚信没有易得的技能,硬是让孩子学了四五年。

直到上高中学业紧张没有机会到训练馆才停下,就这样也仍然保持一月练两天。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比赛拿了奖了。

表哥来家里做客,聊天时得知领居家孩子获奖,眼睛流露出羡慕,嘴上却说:

“哎呀,我那时候也给孩子报过,我看他不是很想学,学了半年就没让他学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让表哥像邻居那样,早接完送坚持四五年是不可能的,这才是孩子没练下去的原因。

有时候能自律的父母才有能力对孩子严格要求,而在严格要求下长大的孩子必定会勇往无前,追求卓越。


PART

05

著名画家丰子恺,教育子女要养成整洁干净的好习惯,但他从未在口头上为这件事训斥过孩子。

只是每次让孩子拿东西的时候,都把东西的位置交代的非常清楚,甚至细致到衣服的第几个夹层,从未出错。

他自己的画稿,也都是整整齐齐叠放在书桌上。

孩子们天天看着,不用父亲说什么,也被熏染出了细致严谨。

先律后严,虎妈的疾言厉色、邻居的风雨无阻、丰子恺的冷静自持,背后都有一种严格的自律意识。

这些父母或许稍显呆板,但他们都立足于一个现实:

大部分人不能靠天才和机遇成功,更多的是靠毅力与拼搏才能达到目的。

想要孩子变得优秀,严厉不是唯一的方法,但却是屡试不爽、卓有成效的方法。

从现在开始,多一些自律的意识,对孩子也严格要求吧。

不要怕他反弹,要相信,优秀会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