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将建海底隧道?关键还要看蔡英文的态度

杨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台湾海峡

伴随国民党选情看涨的发展态势,党内陆续有人宣布参加2020选举。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罗智强在宣布参选后,于近日在facebook发帖表示若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将兴建跨海隧道、高铁,人货利其流,合作求共荣,引发两岸热议。

此事并非台北市“票王”议员罗智强第一次提及,也并非其一家之言。早在8月份,台湾《旺报》就曾以“大陆拟建台湾海峡海底铁路隧道”为题进行报道,并称“这项工程若建设完成,将成为世界最长海底铁路隧道,长度是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的3倍有余。”此后,罗智强也曾在facebook上发动投票,议题为“如果排除民进党执政下兴建的可能性,你觉得兴建两岸海底隧道,连通两岸高铁,对台湾是好事,还是坏事?”截至当日,在投票的3000多人中,表示支持的高达九成。

可见,两岸兴建跨海隧道、高铁在两岸民众当中具有较高的支持度,并且从技术层面上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一方面传统的海上运输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设跨海工程是发展的新趋势,大陆是世界上技术比较成熟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成功贯通,不仅证明大陆具有世界前列的技术能力,也展现了跨海工程超强的联结能力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从大陆政策层面看,大陆一贯以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打造两岸合作共赢的机制,并且注重以科技创新带动发展的政策指南。因此,这件事情最大的阻力还是在蔡当局,并且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短期内很难成行。

主要因为蔡当局不仅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采取“柔性台独”的路线,导致两岸官方交流机制中断,并“污名化”大陆为台企、台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政策,对两岸交流设置障碍,用歪曲的视角理解陆释出的诚意与善意,制造大陆“威胁论”。蔡当局将政党利益完全置于台湾民众利益之上的政策倾向,势必对于进一步推动两岸互联互通,利于两岸民众,加速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政策持否定的态度。因此,两岸跨海工程的推动虽然具备发展的内生推力与技术条件,但仍然缺少最根本的政治基础。

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

当然此事也并非“空中楼阁”,遥不可及。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九合一”选举结果展现了两岸和平发展红利的正向效应。国民党籍县市长在选后纷纷表态支持“九二共识”,希望推动两岸交流,民意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另一方面大陆推动的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政策已初显成效,将成为通关“秘钥”,进一步消融两岸的误解,击穿两岸隔阂,增进两岸互信,加速两岸心灵契合,促成两岸合作共荣。(责任编辑: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