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钱币、杂项大赏!

龙形奇石

奇石,系指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般的石头,其材质、造型、色彩及花纹不同寻常,能够满足人们的猎奇或审美习性,可供观赏收藏把玩,如中国四大奇石:《东坡肉形石》、《岁月》、《中华神鹰》、《小鸡出壳》。

奇石在我国历史上又称为怪石、象形石、雅石、供石、案石、几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异石、孤赏石等,我国台湾及港澳称谓雅石,日本称水石,在韩国称寿石。 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

奇,异也,有别于一般者为“奇”一般泛指经过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炼的,石形独特,石色鲜艳,石质细腻,纹理图案优美,具有观赏性以及收藏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极高的石品,都可称为奇石,“奇”也指石品上的造型及图案奇特。

奇石的最大特征在于:奇石不仅需要具备天然性,还要具备自然性,简单的说,就是石头未经过任何人工雕琢,修饰或人为加工合成。

奇石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观赏石,其自身的自然性,即无人为加工,修饰或雕琢,是其区别于其他观赏石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赏石、石玩艺术的审美观,是通过人们观感而产生的,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共同感应,奇石不仅是一种形象艺术,也是一种心境艺术,心境艺术是赏石艺术的最高境界,在赏石过程中,并不是以目视形,而是以心蕴神,进而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人们能够从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身上,联想出人生的各种境遇,悟出宇宙自然界神奇多姿,藉以充实脑海,丰富自我心灵,进而从奇石王国里探索出天然艺术的妙趣和生命自然的本质,这就是钟爱奇石的真谛。

双旗币 重:7.9g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告成立,清朝灭亡,在中国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随之结束。民国草创之时,由于币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铸“汉字币”,福建改铸中华元宝外,最主要的民国货币还是以“开国纪念币”的银、铜币为主,特别是双旗币的各种版本繁多良莠不齐,这一混乱状况自1912年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后才得以逐步改善。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的推动下,近期红色收藏再度升温,特别是向来对重大历史事件高度敏感的金银币收藏市场,短期行情也顺势火爆。清末民初机制铜币历来在集币圈里有很深的收藏底蕴。

天禧通宝 重:3.92g

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年~公元1021年)铸。小平钱,光背,有大小字不同的版别。普通钱铸造量较大,距今约整一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则越发稀有。“禧”有幸福、吉祥之意。对“天禧”拆分即“二人示喜”,涉及爱情和婚姻,寓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另有小平,折二铁钱。以折二铁钱较为稀有。天禧通宝与祥符元宝并称为吉祥双币

天禧年号运行五年,并发行“天禧通宝”。“禧”有幸福、吉祥之意。对“天禧”拆分即“二人示喜”,这就涉及到了婚姻与姻缘,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娥能够从一个蜀姬与宋皇赵恒走到一起,好象暗中有贵人“禧神”相助,这不能不说是上天赐与的天大的喜事。有人说“天禧”年号是宋真宗皇帝乞求上天降喜神来帮助大宋王朝的一种呼唤与期待。天禧是皇帝对喜神的一种尊称,一种叫法。年号是一种及为庄严神,隆重的语汇,具有皇权神授的神秘色彩。宋代是喜神文化极为风行的时代,“天禧”作为年号语汇,最充分最完美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喜神的崇拜与渴望。然而真宗与刘娥之间的情却体现出了人性中至忠至诚的一面,是天地之间的至情至爱。

咸丰重宝 重:21.09g

当五十及以下计值称为“咸丰重宝”,高于当五十计值称为“咸丰元宝”,以区别于小平钱“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当十钱虽然是咸丰大钱中计值较低的品种,但是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所以也是自古以来古泉爱好者最关心并致力于收藏和欣赏的计值钱币。在诸多咸丰大钱之中,应当推举咸丰重宝当十钱币为最。铸期最长、数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广,无一不在咸丰大钱中占据首位。自咸丰三年起,宝泉、源、直、蓟、济、德、陕、巩、福、苏、浙、河、武、宝昌、云、川、桂、黔、(宝安)迪、伊、阿克苏、喀什、叶儿羌、库车等钱局均先后铸造咸丰当十大钱,并投入市场与小平钱同时流通。除了宝安钱局仅见部颁样钱外,其它各个钱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别,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当十计值重宝。

玉琮 口径:6.5cmx6.5cm 高:25cm

玉琮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筒状物,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于祭地的玉器。玉琮的外型状似笔筒,外型方内洞圆。玉琮为中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造型最大、制作最精、纹饰最美的史前玉琮,有“ 玉琮王”之称。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 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尢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玉琮,后世又称“辋头”。其用途,一向以为就是“以黄琮礼地”的礼器。但自从良渚文化的玉琮大量出土后,这种战国秦汉间经师们的附会就不足为凭了,有的学者根据其造型和纹饰特征,推测其为巫师通天地敬鬼神的一种法器,带有强烈的原始巫术色彩。其具体使用方法还有待考证。玉琮在商周还常见,在战国两汉以后,就很少见了。其用途也被纳入儒家的礼仪系统中,成为礼器或葬器。

玉髓 重:180g

玉髓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石品种之一。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作为饰物出现,以后历代绵绵不绝。玉髓因其色彩丰富质地透彻,一般都作为高档工艺品的原材,用于雕刻创作。常见的也有作为手链,项链和挂坠等随身饰物的。然而极品的冰种玉髓,特别是色泽艳丽可人的稀缺品种,主要用于高档的珠宝镶嵌,以及订制时装的高级纽扣等,备受时尚人士追捧,成为有上流社会的附庸品。

玉髓作为21世纪最新流行的玉种,届时深受广大人们的喜好,玉髓实质上是一种隐晶石英,即二氧化硅,与玛瑙是同一种矿物,但也有区别。玉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通透如冰,好的玉髓其通透性可以达到翡翠的玻璃种,这也是玉髓与玛瑙最大的区别。

玉髓被人们当作宝石,主要用作首饰和工艺美术品的材料。玉髓与人们熟知的玛瑙是同种矿物。有条带状构造的隐晶质石英就是玛瑙,没有条带状构造、颜色均一的隐晶质石英就是玉髓。

元代铜镜

铜镜(又称:青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汉代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在古代,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在三代之初,监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后来鉴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时期,虽然有铜鉴,但是瓦鉴依然通行。到秦朝时期,才开始铸造铜镜,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秦汉以后,镜的使用更加广泛,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质料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最为多,也有镀金银的、背面包金银的、或镶嵌金银丝的。隋唐以来,还有带柄的、四方的,各种花纹应有尽有。直到明代末期,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开始大兴于民间。直至民国初年,少数边远地区还有以铜为镜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