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矛盾再现,“兄弟”间为何老“闹别扭”?

叶天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

12月13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访问白俄罗斯并参加联盟国家部长理事会会议。在会议期间,他语出惊人,表示俄白联盟国家的发展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保守的,但这并不能增加两国现有的一体化水平;第二种则涉及更为紧密的整合,俄罗斯准备继续沿着建设联邦国家的道路前进,包括建立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统一的海关、法院等。此言一出,即刻引发俄白两国甚至独联体各国学者热烈讨论,各方观点不一,甚至有学者称梅德韦杰夫此言意在“吞并”白俄罗斯。

应当说,俄罗斯高层此番言语,与近年来两国之间持续“闹别扭”不无关系。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同根同源。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是保留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程度最高的国家,与俄罗斯保持着“兄弟般”的联盟关系。两国于1999年签署联盟国家条约,规定在保持各自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体制的同时,建立联邦型国家机构。

白俄罗斯在卢卡申科总统领导下,实行以俄罗斯为首要方向、平衡多元的外交政策。白俄罗斯不仅是集安组织成员,还是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俄白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十分紧密。

然而,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经济受西方制裁影响有所下滑,对白俄罗斯经济的支持减弱,两国间投资、外贸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俄罗斯还经常以检疫、质量不过关等为由减少白俄罗斯的农产品进口。更为重要的是,苏联解体以来,白俄罗斯一直靠加工俄方供应石油后出口获取利润。近年来白方以国际能源价格下跌为由,要求俄方适当降价,但此问题一直未能谈妥。

受此影响,白俄罗斯经济损失严重,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卢卡申科的执政压力不断增大。为重振经济,卢卡申科一方面逐步推行改革,在政府中启用年轻力量,希望增强经济活力。另一方面,积极扩大“朋友圈”,大力发展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中国、欧盟的经贸关系,希望各国增加对白俄罗斯投资,进口其产品。

同时,为吸引外国游客和投资,白俄罗斯还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签署了免签协议。在“自强”的同时,白俄罗斯对“老大哥”的不满也逐渐显现。卢卡申科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俄罗斯对本国支持不够,两国间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2017年2月,卢卡申科曾召开大型记者会,直言俄罗斯“用能源扼住了我们的喉咙”。2018年12月7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欧亚经济联盟首脑峰会上,卢卡申科更是与普京当面就能源供应价格问题发生争论。虽然事后卢卡申科立即道歉,但这足以表明“兄弟”间的矛盾已经逐渐显露在外。

对俄罗斯来说,与白俄罗斯“闹别扭”俄方也有不少委屈。二十余年来,俄罗斯作为白俄罗斯主要能源供应国和产品主要市场,对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提供了关键支持。俄罗斯向白俄罗斯提供的能源价格虽然高于俄国内,但远低于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价格。在俄罗斯低价供应的背景下,白方仍然要求降价,的确让俄方感到为难。

白俄罗斯近年来推行的开放签证政策,俄方担忧触及了联盟国家条约中的俄白签证互认条款,导致极端分子从白俄罗斯方向入境。此外,卢卡申科多次公开表达不满也让“大哥”感觉“颜面无光”。此次卢卡申科公开与普京“叫板”,终于使俄罗斯“动了怒气”,决心“敲打”一下“兄弟国家”。

此次梅德韦杰夫针对两国“一体化”的言论虽看似严重,实际上说“气话”的意味更重一些。俄罗斯希望白方不要仅看经济收益,而是能够着眼长远,妥善解决两国矛盾。

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正处于最高发展水平。中国与白俄罗斯近年来关系也快速发展,以中白工业园为引领的多领域合作正逐步推进。俄白“兄弟”和睦不仅是两国之幸,也是中国与两国发展合作的重要保障。(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