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空鋪越來越多,以前轉讓費五萬八萬的商鋪現在不要錢都沒人接手,難道生意那麼難做嗎?

龍瑞美業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錢小帥:


一.電商的發展對實體店造成嚴重衝擊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購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前有淘寶、天貓、京東等網購app,後有拼多多等搶佔中低階層市場,大家在網絡上就可以購買到價格低、質量不錯的商品,而且壓根不用跑來跑去,只要一次性下單就可以買到所需商品。而實體店鋪租貴,員工工資高,進貨價格也沒有很低,成本高昂,價格自然高昂,那還如何吸引顧客從而盈利?

二.商鋪遍地開花,差異化不明顯

大部分的商鋪都建在商品房一層,而現在商品房入住率比較低,特別是在一些“鬼城”裡,更是如此。既然沒人住,沒人在這裡生活,商鋪建了也沒用,沒有客源,入不敷出。更何況國內市場很容易形成集聚效應,就是某個地方有家賣茶葉的生意很好,那麼這個地方很快就會出現很多賣茶葉的店鋪。差異化不明顯,為了跟風而做的生意,很快就會做不下去。

三.新零售時代來臨,把握機遇

2016年10月,馬雲在杭州雲棲大會的開幕式上的演講中稱“純電商時代過去了,未來十年是新零售的時代,未來線上線下必須結合起來。很多嗅覺靈敏的投資者已經行動起來,可以看到無人超市、無人餐廳、線上下一體的零售店等出現,今後,我們將逐漸感受到新零售時代帶來的改變,感受更方便、舒服、智能化的消費體驗。


家族財富密碼


就拿我姐姐來說吧,二個月前轉了個門面,11O平吧,轉讓費7萬,後期裝修20萬左右吧,房租一萬,裝修耗時一個月,主要做早點餐之類的,請工人9個,開業時,我去幫忙了幾天,開業第一天,親戚朋友來抬莊,賣了一千六百左右,還有免費送雞蛋,第二夭就不到一千元,後來就平均六百一天,沒辦法,就做活動,全部半價三天,第一天五千多,第二天四千多,第三天四千不到,恢復之後,還是五六百,然後辭退四個工人,現在轉也轉不出去,如果做,每天虧六百左右,不做只虧房租,也就不到四百,她們說不要轉讓費,叫我去做,我不想去,怕耗時耗力,到今天也只做了二個月,目前已經虧了三十多萬,投資大真的需慎重啊






武漢美食屋


我17年開飯店,150平米,位置是黃金地段。

接手別人的店鋪,轉讓費10萬,房租一個月10000,交了半年,後期簡單裝修5萬,一共花了21萬,不算員工和水電成本,一個月成本為18000元。


員工方面,1個洗碗阿姨,2個廚師,3個服務員,1個前臺,每月成本:24000元

水電費一個月1000。

下面說一下店鋪一個月賺多少錢,平均每天銷售額2000塊錢,一個月60000元,利潤:扣除材料費用 42000元。

一個月賺48000-18000-24000=不賺錢。

如果銷售出現下滑,或者人工工資上漲,就會虧本。

時不時還有消防、食品安全檢查之類的,你說這生意怎麼幹?後來餐廳被一個幹超市的接手,5萬轉讓費 ,唉,真是生意不好做,都給房東跟員工打工了。


80後搬磚大叔


我有斷時間在樓下小區轉悠,專門和樓下商鋪老闆聊天,我就以他們的境遇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個是飲食店,兩公婆想發財,於是在一個小區街道轉讓過來一個門面,做XX鴨,頂多堅持了兩個月,就搞不定房租了。

於是做了一個“聰明的決定”,白天兩個人出去打工,晚上開門做生意。

第二個是小菜店,跟這個店鋪相隔三間的門面,以前是一對四川夫妻租下來賣小菜的。

隨著同街人看到他們“發財”,於是也開一間一模一樣的店子,而且擴大的經營範圍,增加了賣肉賣魚各種調料等項目,一家人經營。

去年年底我見到老闆娘,她跟我說:兒子已經帶著老婆孩子回老家了,他們這個店還開一年就關,合同到期了。

以前有一對勤勞的湖北夫妻開的早餐店,老公每天早上送包子去其他店鋪與工廠機關,老婆在家裡賣粥、小籠包。


秦師團


說說我身邊一個朋友的變化,大家可以看看你是否也有這個變化。朋友a,經營著一家機械加工廠,前10年工廠的訂單不斷,生意紅火,各種飯局應酬幾乎天天都有,喝酒必須是茅臺或五糧液,掙錢了,工廠又擴大了,又再貸款買了2套房,每個月的房貸也不是太大的負擔,又換了新的豪華車,車貸也不是問題。,在這樣繁榮的氣氛下各行各業都景氣,商鋪的出租率又高,租金也跟著水漲船高了。可是這兩年就苦了,上下游企業不景氣,訂單嚴重不足,好不容易有訂單了,回款難收,工廠從300多人裁員到130多人處於半停工狀態,每個月都在發愁工人工資,房貸等等,在這樣的環境下你們說飯店的生意還會好嗎?消費還感任性嗎?沒有任性的消費,在高昂租金的壓力下,有多少店家能挺住,沒生意高成本的店鋪就像燙手山芋,大家恨不得快點脫手。


大總管66


實體店主真要愁死啦……他們賣服裝、賣手錶、賣電子產品……

本地有一條街,因為一個紅綠燈分為南北兩段,店鋪的租金都很高,南段尤其紅火,15年前年租金10萬搶到算運氣。

淘寶大火,店主遭殃,營業額不行,店面黃掉了。這個黑鍋都被算在馬雲頭上,誰叫一談到網上交易,老百姓只記得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交易變得越發頻繁,各種服務並不比實體店差。生活總是不那麼讓人滿意……

因此,很多不能及時轉變觀念的店主,就很難再繼續經營下來。更關鍵的是,生意難做而房租不降價,或者降價空間有限。

地段好的房東自然不著急,你不租就租給別人,逼急了店家只好關門走人。很多時候,地段好只是相對,當一個區域大部分店家都不幹了的時候,也會導致整個區域的房租下滑。

我上面提的的本地街道j就是這樣,這幾年已經有太多的商家關門,上演著舊店關、新店開的劇情,惟有幾家老店還在咬牙堅持。

這裡的店租早就大坡度下滑,過去能租個10萬,現在能5萬租出去就不錯了。街的北段,有東西兩面,西面由於是公家房產,乾脆拆遷成公園綠地。

傳統實體的生意,是不是越來越難做,這或許就是事實。

發覺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區域的實體店做不下去,往往會伴隨著美食店的增加。

本地幾年前開了一家最大的商貿樓盤,很多大牌的牌子紛紛入駐。一年後,多數牌子紛紛退出,因為很多人來試貨,卻向網商付錢。

說句公道話,這些商品到網上買,確實要便宜。後來,很多店鋪就被美食店承租,貌似生意不錯,但要長久經營下去,依舊要有本事。


子屠龍


我來說說自已的吧。2012年在成都一數碼城買的鋪面,三樓,22平,60萬。買的時候有租戶租,3500元一個月。兩個月到年底,租戶說降租到2500 元,否則不租,告訴我們之前就是2500元租的,賣家補貼了費用,讓她說3500元。那真的吐血,但沒法,降吧。

接著過了兩年又要降到2000,到了2016年,直接說不租了。

現在是管理公司回租,1000元一個月,沒法,不回租,光物業費就要1500元。

電商衝擊太大了,沒人再去電腦城,都上網了。

那麼其它店喃,也一樣見不得好。

成都國際商貿城,近新都那個,很大規模,當時建就是希望取代荷花池,現在生意很秋,一半以上的空鋪,即使租的商鋪,也多是廠家或代理商租,給大批淘寶小賣家供貨或鄉鎮上的小門面商家。

生意秋,除了電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商城太多了,有樓盤的地方附近就會有幾個商城,還有底商,大家又沒料到電商衝擊得如此快,如此急。





琥珀想想


現在空鋪出租率低,和生意難做有一定關係,另外和網上購物,收入少,支出大有關係

我一個朋友給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說是一批發街上有一門頭到期了, 房東就把租客叫了過來,給他講現在物價飛漲,房租也要漲,要從以前的10000元漲到15000元,房客考慮了幾天,因為換門頭需要挪貨物,以前的客戶又找不到了,又要重新裝修,所以就同意了😕,到了第二年,房東又打算漲房租,準備從15000元漲到20000元。租客還是忍痛搬到別的地方了。房東以20000元一年的價格,對外招租,然而一年多也沒有出去。後來以每年8000元連租三年的價格,租給了鄰近的一個商戶。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點點關注😊


起步向東


我還在KTV裡面見到的一個特別現象:這女的未婚,在KTV裡面做陪酒妹,而且也可以講好價格直接帶走。她另外一個身份是一家化妝品鋪子和一家養生館的老闆娘。因為鋪子生意不好,關掉了養生館,另外一個化妝品鋪子還保留著,因為生意不好,晚上靠兼職賺錢去養化妝品店裡的工人和租金。


馬上幫品牌顧問


前幾天還和朋友說呢,現在生意那麼難做,店鋪那麼難轉,她沒幾天就轉掉了,甚至還沒貼“店鋪轉讓”的字樣,只是在店裡順口說說,就有人上門來問了,她還捨不得轉,人家催著她轉,後來轉了35萬,她轉來才15萬,真的太厲害了,她告訴我,年房租7萬,隔成一大間和一小間,大間開便利超市,小間租給別人可以收4萬一年(剛空出),後面還有個很小的倉庫租給別人做房間600一個月,相當於她自己都才出了24000的房租。不可思議的是,她和那個要轉她店的人說,我店轉給你我做什麼,我就沒收入了,不能一天到晚的玩啊?要麼你把小間給我做,免收一年房租,我順便教教你們怎麼做生意,等你們忙的時候,再教我兒子老公幫你們搭把手,最後那個人竟然答應了,第二天錢結清籤協議了。真的太厲害了,我都傻眼了,我還開玩笑,我說那個人是中了你的迷魂藥了還是傻了。(最主要是她知道內幕消息,過兩年那裡可能要拆,所以轉出去了,不過她在開的時候生意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