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黑格爾的哲學名言“凡是合理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都是合理的”是怎樣理解的?

口銜橄欖枝的春鴿


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出自黑格爾的《法哲學原理》一書。

此時的黑格爾已經是普魯士官方哲學家,黑格爾哲學也被推崇為普魯士官方哲學。此時的黑格爾已經不是發表《精神現象學》的黑格爾了,政治上趨於保守和反動。他之所以在自己的法哲學中,提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就是為普魯士的政治體制提供哲學上存在的合理性。

這個命題,是與黑格爾的辯證法相矛盾的。在黑格爾的辯證法中,論證程序是所謂正、反、合的對立統一過程。如果按照這個論證程序,會有如下結果:

正題: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反題:凡是存在的都是不合理的;

合題:正因為存在是合理的,所以又是不合理的(否定之否定);現在是合理的,就證明未來是不合理的;合理與不合理的這種內在矛盾,是產生否定之否定的內在發展動力。

黑格爾背叛自己創立的辯證法,放棄運動、發展與變化,就是為了使自己的哲學完全服從於普魯士的國家利益。還是在《法哲學原理》中黑格爾明確說,哲學的存在就是為國家服務的;可以說,黑格爾開了哲學要從屬於政治的先河。


經濟相對論580


黑格爾的名言: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被大多數人誤解誤用。

這句話中的“合理”一詞,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合情合理”的這個合理的意思。強姦是存在的、行賭受賭是存在的、貪贓枉法是存在的,但它們“合理"嗎?

黑格爾在“存在即合理,合理即存在。”這句話中的“合理”的含義是“原因和條件”,即“凡存在的就是有原因和條件的,有原因和條件的就是(一定會)存在的。”

但黑格爾的辯證法同時認為:曾經的“合理”(原因和條件)隨著亊物的變化發展否定其“合理"的因素越來越多,最終“合理”變成“不合理,曾經存在的亊物終將不存在,而被新的亊物代替。

巴金就擔心產生“文革”的原因和條件就未消失,按黑格爾的“合理即存在,”這句話判斷:“文革”或類似“文革”的亊,必將發生。


手機用戶隨他去


“凡是合理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都是合理的”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

但可以肯定這句話不是黑格爾說的。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這裡的“理性”是指符合客觀規律,而這種客觀規律是“絕對”精神的。

這種“理性”有別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理性”,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理性”是符合道理或事理。

而黑格爾所說的“理性”是屬於精神範疇概念,它是絕對的,是定律性質上的一種“定義”。

所以,我們討論兩個不相干的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漢卿⼀⼀


“存在就是合理的”黑格爾這句話使哲學聲望很大程度受到貶損,卻被投機勢力用來為自己的不道德甚至不法行為辯護。從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開始,許許多多哲學家們就致力於在哲學層面改變人性惡的狀態,極力引導人們向善,亞里士多德把哲學的終極目的就確定為“至善”。他們並不迴避人世間壞事多於好事,人性惡多於人性善,但是他們認為人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根本途徑就是理性。如果說“存在就是合理的”,那麼惡的存在也是合理的,也無需改變,那麼知識對於人來說還有什麼意義?

“合理”要合什麼“理”?“理”就應該是道德倫理,或者說“理性”、“原理”。世間有很多不合理、不道德的非理性、反理性的事實存在,如果這些也被稱為合理的,那麼世界將陷入荒謬和詭辯之中。如果惡的存在也是合理的,那麼就可以說惡也是道德的,將陷入不可思議的荒誕之中。

黑格爾哲學在中國影響是巨大的,對於一個原本缺乏理性、缺乏哲學思辨的民族,在剛剛接觸哲學的時候,就被它擾亂至不辯是非,完全是導向錯誤。黑格爾的辯證法的影響也相當惡劣,“否定之否定”、“一分為二”在中國流毒甚廣,危害極大,導致許多問題無法討論,無法辨別是非,無法判斷正確還是錯誤,使邏輯學乃至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沒有用武之地。亞里士多德說“哲學在切求真知時,辯證法專務批評;至於詭辯術儘管貌似哲學,終非哲學。”叔本華說黑格爾:“提出赤裸裸的胡說,拼湊空無意義的、瘋狂的詞組,如人們前此只在瘋人院裡聽到過的最大的狂妄,最後卻出現在黑格爾身上。”並說黑格爾“將成為德國人狂妄變態心理的一個紀念碑”。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對黑格爾持否定態度。在《不列顛簡明百科全書》上“辯證法”“辯證”之類的詞彙都沒有收錄進去,可見在德國曾經紅極一時的大哲學家黑格爾最終卻面臨被追求至善的哲學界所拋棄的命運。


我思故我在我在我必思


據我所知,這句話翻譯有問題,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凡是存在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就是存在的。

它們的區別很明顯,“合理的”是經過價值判斷的,“合乎理性的”只是一個命題,沒有經過價值判斷。

比如歷史上發生過多次大規模屠殺,有的是軍隊屠殺投降的軍人,有的是軍隊屠殺平民,有的甚至是種族性滅絕屠殺,說這些行為合理,那也太殘酷太血腥太無法認可了,但如果分析這些大屠殺的原因,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背後都有可以理解的原因。這就可以說不合理,但合乎理性。

再比如人一般都是有理性有情感的,可一旦他心理上有缺失,一旦理性判斷出問題,就可能喪失情感喪失理性,做出正常情況下做不出來的極端行為,所以才會有很多罪大惡極的罪犯,也就是說,原因合乎理性,結果必然存在。


何處是家鄉


這叫天生萬物,各有其形,各有其性,各有其意。有他的存在,自然就有他的道理;有他的道理,必然就有他的存在;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還是將來,一切諧自然!

老子所言:"天下皆知善之為善,私不善也;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私惡也"。


大意是:天下只知善和美的好處,卻不知醜和惡的真正作用,與善養善其為不善,因為善的後面跟隨的就是惡。一些人為了善,總把惡掩蓋起來,裝出一副善良的模樣,來欺騙真正善良的人們,這樣的善還叫善嗎?為了一個美,總把自己的醜陋掩蓋起來,戴上美德的面具,裝出一副美德高尚的樣子,欺騙世人,這樣的美還算是美嗎?這是在作惡也。沒有醜惡何來美善,所以在美善的背後往往跟隨的就是醜惡。於是,老子後面所道:‘’故有無相生,前後相隨,上下相傾,長短相較,音聲相合"也就是這個道理!

這世間,為何有美醜善惡的存在呢?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美為其名,善為其利,一切諧為名、利而起,名、利又為生、為了活而來,人類為了自私,卻捨去了大公無私;為了自已的一些小利,卻捨去了大利!這種自私自利!使自己變得更加的孤獨、無情與無奈。為了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互相追逐名、利,才演變出了人間的美醜和善惡。有醜、惡存在,就可證明世界還不安寧,人類的心靈還沒有得到更好的淨化!所以,醜惡的真正作用就是時時給人類的一個"警惕‘’!但這個淨化需要的是自然的去淨化。就是要讓世界萬事萬物:不攻而自破,不言而自名,不擁而自正!舍小利,迎大利!舍私利,迎公利!舍其私反而成其私。所以,古往聖人明白了這個道理,一般都是行不言之教,做無為之事,一切順應自然!

就拿現在來說吧,霧霾與病蟲害的存在。霧霾的存在是因為人類需要其中的利益而造究了霧霾的存在,汙染了環境,而環境的汙染又造究了病蟲害的存在!危害於人類,這就是我們人類得到了一個相好的利,同時又得到了一個相反不好的利!這就如同牛頓力的守恆定律一樣,大小相同,力量相反。這個不好之利就是給我們的一個嚴重的警惕呀!這就是不好之利存在的真正作用!

這就是黑格爾所講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就是這個道理!


反觀世界論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嗎?坑蒙拐騙貪汙腐敗,殺人放火造假販假等諸多醜惡現象,這些都事實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你能說這是合理的?不管是黑格爾白格爾說的,本身此話就不合理合情是吧?人非聖賢人非真理,歷史都可以顛倒黑白任人篡改,何況一句話呢?所以對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以書為證以史為據的照搬照學,要學會辯證的理解史書典籍中的一切,世界萬物怕就怕認真兩字,所以才有了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意景。




德宏的天空



小橋流水811


這句話翻譯的有問題。

我現在重新翻譯:

已經發生,正在發生,將要發生的事物,都是必然會發生的,都有(一定的合理性),這是自然規律決定的。

(要單獨解釋一下,在這裡講的合理,是說合乎自然規律,不應理解為合乎倫理道德。因為這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我們以人類社會發展為例。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一共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的社會體制都是不同的。

他們既各自獨立,又互相銜接,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發展 變化。

原始社會的出現,是人類社會的第一個發展階段。

在這個發展階段,原始社會的社會體制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會推動生產關係的改變,原始社會的社會體制就變成不合理的,就會被奴隸制的社會體制所取代。

封建社會體制和資本主義社會體制的過渡都有同樣的道理。

現在讓我們重新解讀黑格爾的話,我們就會這樣來表述:

一,任何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有階段性,在每一個階段的發展中,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二,過了這個發展階段,舊的存在就變成了不合理的。

三,在新的發展階段,新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四,沒有永遠不變的存在,也沒有永遠不變的合理。

這就叫自然規律,也叫必然規律。;


濱哥


首先,我必須糾正提問者的一個嚴重的錯誤,黑格爾的原話是:“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這話出自黑格爾《法哲學》序言。兩者的區別在於:合理性的存在是終極目論的問題,但黑格爾原話有的放矢的對象則是18、19世紀西歐人的人性論問題。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繼續進行下面的討論。

黑格爾在《小邏輯》§84中開篇邏輯命題:“存在只是潛在的概念”。由此可見,這是從一個信念開始,由正反兩個判斷回覆循環構成的類推推論來回答的著名的“休謨問題”。

休謨問題是這樣的:他十分驚訝於當時的西歐人,為什麼自在地(不由自主地或不自覺地)就會把物理學理的規律性直接就等同於自己社會生活中倫理學理的規律呢?按照休謨自己話來說,這叫做(物理)“是”怎麼就會一下躍進為了(倫理)“應該是”的呢?”(反之一樣)西歐大陸的法國學者苗卡爾從“我思故我在”開始,就兩者(宗教信仰)絕對性(間接性)和(政治倫理)相對性(直接性)關係作出了上述的這個回答:你對黑格爾哲學名言“凡是存在的,都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是怎樣理解的?

我的回答如下:它既是一個答案,但此同時,它又是一個問題。這就是我們思維在特定存在之中知識的或認識的運動,不過只是由黑格爾總結出來的而已。

但要明白:這是在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後語言《邏輯學》答案。於是我們就會注意到:休謨是英國人,黑格爾是德國人。列寧說:馬克思主義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它們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社會主義。於是乎問題就來了:當時的英國已經是一個滿世界殖民擴張的民族主權國家了;而法國則緊隨其後正在成形過程之中;但德國最慘:由於地緣原因,歐洲“三十年戰爭”就在本土開打,戰後德國已經分裂為一個由二百八十多諸候,但卻還尚存同一民族文化信念中構成的所謂“神聖羅馬帝國”。

所以,我們不瞭解說這話人歷史的背景,我們即不可能真正明白其間含義的究竟會是些什麼了。2018/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