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蘇聯是怎麼對待日軍戰俘的?

無筆史官


1949年7月底,蘇聯政府下達了一個秘密指示:“參與了特殊工程勞動建設的戰俘和犯人,都應該成為幽靈。。。”這裡的特殊工程是指蘇聯一個月後即將試爆的原子彈,戰俘則大部分是日本人,此外,他們當中許多人也在勞動過程中遭到了輔射而死去,因為當時缺乏必要的防護知識和用具。



蘇聯人一點都沒有客氣,從1945年8月9日150萬蘇聯紅軍進入東北追殺關東軍起,共擊斃日軍官兵83737人,俘虜和繳械投降594000餘人,這些戰俘被分批押回蘇聯境內。

根據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提交給斯大林的報告,蘇軍共給日本戰俘建立了267個戰俘營,其中下設2112個戰俘所、392個工作隊、179個醫院,經過二戰嚴重缺乏人口和勞動力的前蘇聯,開始毫不吝惜地使用日本戰俘從事恢復國民經濟的各種勞動。



比如在濱海邊疆區的一個大區內,從事煤炭開採的日俘25000人、伐木18000人、建築12000人、修路5000人、冶煉2000人,軍事工業“特殊用途”8000人,這7萬人幾乎是二戰時期日本一個“軍”的總兵力,所從事的也都是重體力勞動或軍事工程建設。

如今的俄羅斯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莫斯科大概是把這種勞動當作戰爭期間給蘇聯造成破壞的一種補償。



另一方面,蘇聯政府試圖給所有日本戰俘洗洗腦,勞動之餘,大面積安排戰俘學習“馬克思理論”和“民主化教育”,學習表現好的可以得到提高伙食標準的待遇,學不好的要給予懲罰,把從未接觸過這些思想的日軍戰俘折磨的死去活來,不理解的目瞪口呆。

如此的“政治學習”讓戰俘營出現了充滿矛盾和滑稽的一幕:一方面,蘇軍比較善於利用日軍內部的等級森嚴,用原來的軍官和憲兵來管理普通士兵,有組織地進行勞動和生活;另一方面,卻又普及去等級化的“民主教育”,搞得日本戰俘無所適從。



與此同時,蘇聯特工和政工幹部,又在戰俘中秘密發展“gcd員”,他們成為監控同胞的告密者、成為回到日本後的蘇聯情報員,究竟有多少日俘後來在日本為前蘇聯情報機關工作已不得而知,但他們一定履行了某種手續,想輕易擺脫控制是不可能的。

蘇聯的遠東地區最大的特點是寒冷,西伯利亞的寒流那是世界聞名,並且二戰後的蘇聯自身也缺乏食物和生活用品,因此嚴寒、飢餓、重體力勞動和“清洗”,奪去了很多日本戰俘的生命,但由於關東軍並沒有侵入蘇聯國土,所以戰俘的生還率還是大大高於德軍戰俘。



從1956起蘇聯政府開始分批遣返日俘,大約有將近40萬人回到了東洋三島,死亡率為三分之一,在蘇聯的境遇後來成為許多戰俘的噩夢。對於消失的20萬人下落,日本政府也不敢言語,1967年兩國建交後,蘇聯象徵性地送來兩船骨灰盒。

直到今天,日本人對俄羅斯仍然不敢造次,或許就有這方面一點因素吧,狠就一個字。

喜歡軍事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波關注,寫了1100多篇相關文章了。


度度狼gg


放開那些戰俘,讓我來懲罰她們。

日本投降前6天,1945年8月9日蘇聯進攻關東軍,150萬蘇軍以摧古拉朽之勢擊潰關東軍,擊斃日軍8.3萬,俘虜59.4萬,曾經不可一世日本關東軍成階下囚

隨後這些戰俘就開始他們長達9年的戰俘生涯,被分批押回蘇聯境內。分成267個戰俘營,2112個戰俘所、392個工作隊,179個醫院分別管理。做的事情,和我們現在監獄勞改犯類似,不過事情苦的多,搬磚,挖煤,伐木,建築,修路,鋼鐵工人,反正重活累活必須讓日本戰俘做!

蘇聯為何如此,原因簡單,戰前1.6億人口的蘇聯,二戰死了4000多萬人,大多都是中青年男性,他們缺勞動力。

面對這些免費的牲口,無惡不作的日本軍人,當然是可勁造。反正死了也不心疼,管你個球。而且對所謂《日內瓦公約》蘇聯也是不在乎的,戰俘是什麼?就是奴隸。奴隸的命運就是給老子累死。

就是這樣高度壓迫下,蘇聯還不放心,居然給日本鬼子弄起了統戰。美其名曰思政治教育,真有特色。他們安排專門政工人員,以思想教育為名,安排戰俘廣泛學習“馬克思理論”和“民主教育”,並深諳胡蘿蔔加大棒政策。

學習好的,吃好的,學習差的,給我做苦力做死。

日本人的性格在這一刻顯示無疑,那就是欺軟怕硬,於是學習優秀的日本人開始成為精英,在完成洗腦之後,成為日本戰俘中的釘子,有事沒事告告密,弄點小插曲什麼的。找各種理由揪出不聽話的搗亂分子。

就這樣在政治教育和內部鬥爭後,日本戰俘終於成為完全的勞動工具。還有很多表現良好的勞動工具,甚至加入蘇聯共產黨,並且在回到日本以後,成為蘇聯間諜。


提到蘇聯人就恐懼不已的他們,成為蘇聯人衷心部下。

蘇聯人對日本戰俘好不好,這要分開來看。

正著說吧,他們吧日本人當牲口

中立得說吧,他們只是將德國日本的罪惡換種方式補償給自己

反著來說,和老毛子比狠,日本人不夠資格。

於是這樣高強度勞動和無休止洗腦下,行屍走肉一般的日本戰俘死亡無數。戰後蘇聯,本就外強內弱,自身也不富裕,生活必需品都很少,給戰俘得當然就更少,再加上身處西伯利亞這樣的凍土地區。那日子就更難過了。


嚴寒凍死一批,飢餓餓死一批,疾病病死一批,重勞動累死一批,最奇葩的還有被蘇聯女人強姦,乾死一批,也算日本特色。

於是乎,在1956起蘇聯政府分批遣返日俘,那時候清點數據來看,大約有20萬人,永遠被埋葬在異國他鄉得西伯利亞。不過還是有40萬人回到日本。

回國後的日本戰俘,面對如噩夢一般的戰俘生涯,幾乎都神經錯亂,張口閉口核心價值觀,完全成行屍走肉,到處宣揚蘇聯的可怕。日本政府也沒撤,打又打不贏,只能憋著。


1967年蘇聯日本建交,厚道的蘇聯象徵性地送來骨灰盒,說,別點了,隨便火化的,也許還有豬骨頭,你們自己安排吧。我們仁至義盡,算厚道吧。

也因此,直到今天,日本對俄羅斯的態度依然非常恭敬而又謙虛,那是被打怕的後果。


阿斗不傻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至今日本人是比較害怕俄國人的,但不怕中國人。

原因就是當年國民政府只處死了一批日本戰犯頭目,但放過了普通士兵。

我黨則乾脆連頭目都一律釋放,政策叫做1個不殺。

但是,蘇聯是怎麼對待被俘日軍戰俘的呢?

蘇軍進攻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此時60萬關東軍早已今非昔比,主力全部抽調南下或者和國民政府作戰,或者和英美作戰。

1945年4月的關東軍部隊,基本都是1944年底到1945年初,也就是不到半年時間內臨時組建的。12個師團中的2個,是1944年剛剛組建的新部隊,成立不到1年。另外還有8個師團,竟然是1945年2月剛剛組建的,成立還不到2個月。

換句話說,12個師團中的老部隊只有2個師團,其他10個師團都是新部隊。

日軍自己也承認:“這些新成立部隊,實際上與原有關東軍精銳師團相比,戰力僅為其30%。”

小說《中日大決戰》一書中是這樣說的:關東軍在後期實際上是一群由滿洲地區的日本僑民和公職人員臨時湊合起來的烏合之眾。嚴格他說,這是1支不能作戰的“軍隊”,它的存在和被消滅,事實上與日本無條件投降毫無關係。

結果,這60多萬人全部被蘇軍俘虜。

蘇軍除了象徵性的釋放了幾萬不到18歲的小兵和超過45歲的老兵以外,將其他約57萬關東軍全部押解到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

這些日本兵乘坐列車帶著自己的行李和隨身物品,剛剛進入蘇聯境內,就被沿線的蘇聯民眾衝上火車搶的精光,只剩下一身衣服。

火車只是行程的一部分,更多時候日本丈夫必須在嚴寒中徒步行走。當時蘇軍的命令是,“掉隊一律槍斃”。因此一些體弱的日軍戰俘因為掉隊,直接被槍決。

隨後,這些日本兵基本都在遠東和西伯利亞最惡劣的地區,做苦力。

這以往是犯了殺人罪的沙俄苦役犯的工作。

此時,日本人才體會到了戰爭的妙不可言。他們曾經殘酷虐待中國和英美戰俘,現在也輪到了他們。

他們在看押人員的槍口下被迫從事採礦石、修鐵路、伐木、挖河道等深重勞役,每天都要幹活12小時以上,稍有鬆懈,就會遭到拳打腳踢。如果他們敢於武力反抗,蘇軍看守會毫不猶豫的開槍射殺他們。

夜裡幾十名戰俘擠在集中營裡一個四面透風的工棚內,因為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在零下40多度的寒夜過後,他們每天清晨都會拖出幾具凍僵的屍體。在西伯利亞那個永久凍土地帶,想要挖個坑把戰友埋了,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入土為安已經成了奢望,最後只能將其屍體棄之荒野,成為野狗餓狼的美餐。

更倒黴的是,戰後第一年蘇聯就發生了饑荒,共有約100萬蘇聯人被餓死。

蘇聯公民尚且如此,何談日本丈夫。

戰俘營裡嚴重缺糧,每個戰俘一天只有幾個土豆,卻要乾重體力活,大批的人因此死去。

有史料介紹,戰俘勞改營每個月會對戰俘例行身體檢查,但這並不是關愛的健康檢查。每次,看押人員把戰俘們排成四排,脫得一絲不掛,冬天也是。檢查方法是由內務人民委員部的軍醫拉起日本戰俘大腿上的皮,根據皮肉的厚薄,分成若干個等級。肉最厚的為一等,下月起將進行高強度勞動,皮肉最薄的,下月起將降低勞動強度。

這不是關愛日本戰俘,而是怕他們都餓死、累死,找不到其他人接替他們做這種苦活。

西伯利亞集中營倖存的80多歲老兵三木太郎,在臨終前曾多次回憶道“西伯利亞是個連鬼都恐懼的地方”。

很多日本兵病死、餓死、累死、病死,還有一些因受不了無窮無盡的折磨,自殺身亡,甚至集體自焚。

回到日本後,日本政府認為戰俘中至少有3000名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嚴重抑鬱症、狂躁症等,根本不能正常生活。這都是被蘇聯的苦役逼瘋的。

1956年,最後一名日本戰俘被遣送回日本。此時,回到日本的關東軍戰俘數量47萬人,蘇聯方面公佈數據是死亡5萬5000人,但日本方面認為死亡數字是10萬人。

大家算算看,57萬人死了10萬,這些人又都是18到35歲之內的青壯年,說明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寫到最後,薩沙只想說一句:怎麼還有47萬活著回國了?


薩沙


1945年8月,蘇聯紅軍約157萬大軍出兵中國東北,日寇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蘇軍跟日寇有世仇,發生於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俄軍戰敗,死傷16萬餘人,被俘8萬餘人;發生於1939年的蘇日諾門罕戰役,蘇軍慘勝,死傷2.5萬餘人。蘇軍雖然進行的是正義之戰,但是蘇軍絕對不是王者之師,他們的暴行十分普遍,因此日寇戰俘多數受到了非人的虐待!由於蘇聯在二戰中損失了大量青壯年男性,因此少部分日寇戰俘選擇與蘇聯女子結婚,過上了較好的日子。

西伯利亞富含礦產資源,蘇聯想在此開礦賺錢,但嚴重缺乏勞動力,因此關軍戰俘成了廉價勞動力。五十九萬關東軍戰俘被分批押送至西伯利亞,不願意去的或者想逃走的,都被當場槍斃。戰俘的財產被蘇軍收繳了,只有貼身衣物沒有被收,在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許多日本戰俘被活活凍死。蘇軍強迫日本戰俘從事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完不成任務的戰俘不僅會遭到毒打,還會沒有糧食吃。完成任務的戰俘分得的糧食也只能勉強充飢,根本不可能吃飽,大部戰俘不是累死就是餓死。

部分有技術的日本戰俘被帶回了蘇聯國內,從事技術工作,以恢復蘇聯國內的生產設備。由於蘇聯在二戰中人口大量損失,特別是青壯年男性損失過多,導致蘇聯國內男少女多,許多適齡女子找不到結婚對象,於是部分幸運的日本戰俘被蘇聯姑娘相中,他們結婚生子,永久的留在了蘇聯。二戰前蘇聯約有1.8億人口,在二戰中損失人口2700萬左右,因此戰後不得不鼓勵生育恢復人口。由於沒有足夠的男性青壯年,蘇聯政府不得不默認蘇聯姑娘娶日本戰俘成家立業。

有一名叫勃涅日科夫的蘇軍戰士押送九名日本女戰俘回蘇聯,在途中遇到了事故無法返回。於是勃涅日科夫帶著九名日本女戰俘躲進深山之中獨立生活。九名姑娘對勃涅日科夫唯命是從,在深山裡無微不致的伺候他,給他生兒育女;勃涅日科夫過了三年帝王般的生活,最終女俘們制服了他,他過上了奴隸般的生活。勃涅日科夫跟九名日本女俘生活了十九年,撫養了73名孩子,最終不堪生活的重壓,勃涅日科夫帶著家人向政府自首。最終勃涅日科夫國違反軍令被判12年有期徒刑,九名日本女子則帶著各自的孩子回到了日本。

59萬日本戰俘在蘇聯工作了一年多,最終被釋放回日本的約50萬,死亡或者失蹤的人多達9萬人。這些死亡或者失蹤的人多數是被虐待死的,或者凍死、或者餓死、或者累死、或者永久留在了蘇聯。


大秦鐵鷹劍士


蘇聯對待日軍戰俘,可比當時中國優待俘虜的政策要殘酷的得多,因為蘇聯前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有2600萬男性在戰場中戰死,當時蘇聯的二戰人口1.6億左右,除去老人和孩子女人等,大約有6000萬青壯年,戰爭最終導致蘇聯元氣大傷這些人口不可能在短時間恢復,所以蘇聯人對待俘虜的政策除了打工還是打工,為蘇聯承擔當時國內將近一半的勞動力,砍樹,挖煤,挖鐵礦等這些比較重的活必須由俘虜承擔,但二戰時期蘇聯的戰俘營往往在偏僻的地區,這導致很多戰俘在蘇聯的戰俘營中非常不適應,德軍戰俘在戰俘營死去的人是最多,相反日本人對蘇聯的寒冷 天氣比較適應,死去的比較少但也是受盡折磨有一半日軍戰俘放回日本後。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適應日本社會的新生活,只能領著日本政府補貼勉強過日子。

而德軍戰俘要等到60年代末才能被蘇聯人釋放回國,但有一些也留在蘇聯與蘇聯女性通婚在蘇聯的工廠礦地中組建了家庭。二戰時期僅僅在蘇聯紅軍發動八月風暴攻勢以後,大約就有65萬日本人放下武器,這65萬人大多去西伯利亞地區做苦力,但與蘇聯人通婚的比較少,可能尺寸不對加上骨瘦如柴蘇聯女人也看不上,有大約17萬的日本人在西伯利亞地區勞工營中被蘇聯人折磨致死,蘇聯的管理辦法很簡單,選出他們當中最懦弱的一個擔任管理員,他們有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蘇聯人對他們掌控,如果有人計劃越獄還是幹活偷懶,馬上就有眼線跟蘇聯人報告,他們下場通常很慘,要麼內槍斃或者被活活餓死,幹活偷懶蘇聯人的皮帶通常二話不說直接抽,第一年日本人戰俘就死5萬多,後來隨著蘇聯跟日本建立了外交關係,才漸漸放鬆了管理不會像1946年的冬天一樣一下搞死了5萬多人。

但日本人卻養成良好的紀律,他們被蘇聯人馴服得像只牛馬一樣,1950年本來就可以釋放一些戰俘了而蘇聯人卻一拖在拖,原因是這些日本人幹活賣力任勞任怨,到1955年釋放戰俘時受到日本政府的抗議,65萬隻有40萬人四肢健全的回來了,大約有7萬基本是被蘇聯人搞殘了,蘇聯人卻滿口苦水,他們向日本政府展示了1950年日本戰俘一三餐,小麥麵包加糖一天三頓管飽,蔬菜,肉也是按照成年人每天所需的營養供給的,但是日本人讓蘇聯展示1950年以前的待遇時蘇聯人卻說待遇基本是一樣的,按照蘇聯人說法是日本自己把自己乾死的與他們無關,後來日本人才從戰俘口中知道了有一些參與蘇聯人原子彈研究實驗,具體是怎樣參與。讀者們自己腦補。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首先說前蘇聯俘虜六十萬關東軍,不對!事實是蘇軍八月九日宣戰出兵,日本天皇十五日發佈投降令,只有六天!和蘇聯邊境上,日本人修築大量永備公事!這六天後,蘇軍基本都未攻破日軍陣地,雙方死傷也差不多!日軍並未敗給蘇軍!十五日後,日軍是無條件投降了!蘇軍對日軍俘虜很殘酷,致十幾萬日俘死傷!我認為,這樣對!日軍應該為三千五百萬死傷的中國同胞贖罪!但可惜不是中國人殺的日軍!


平淡快樂888


對此問題,已有人給出了詳細的回答。我不想再重複。我想就此問題談一點關於戰爭和戰俘的問題。

戰爭。以中日戰爭為例。日本極少數的軍國主義分子(日本天皇,東條英機,板垣徵四郎,土肥原賢二等)為了擴張領土,奪取資源和市場,發動了侵華戰爭,把中國推進了血海,同時也把上百萬日本軍人驅入死地,變成炮灰。在戰場上,士兵為了活命,只能拼命,沒有其他的選擇。但因為日本發動的戰爭在本質上是侵略性質的,是反動的,所以,那些日本軍人的犧牲是沒有什麼價值的,是被認為罪有應得的,是不被人同情的。(但其實真正的罪責應該算在那些發動戰爭的少數首領身上)。

反之,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被迫進行的,是反侵略性質的,是正義的。所以,同樣是犧牲,中國軍人的犧牲就具有了光榮的意義。中國的領導抗日的領袖和將領,便被尊奉為英雄。這是全世界共同奉行的觀念。

戰俘。有戰爭便有戰俘。戰俘分二種,一種是狂熱的戰爭分子(發動戰爭者或嗜殺平民者),另一種是普通士兵。普通士兵在戰場上的廝殺,不算犯罪行為。自古以來,對戰俘的處理,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收編或遣散(例如三國時期曹操收編三十萬青州軍等),另一種是消滅(例如戰國時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和秦末項羽坑殺二十萬秦卒等)。發展至近現代,人們出於人道主義等原則,逐步推出了一些禁止虐待俘虜等法律。這體現了社會的進步。

具體到二戰蘇軍對待日軍戰俘,已是歷史事實。如果說當時蘇軍對日軍戰俘殘酷了一些,這責任也應算在日本發動戰爭的軍國主義頭子(以日本天皇為首)身上。我銀贊成這種說法,就是日本是一個典型的欺軟怕硬的國家。當年美國消滅了它的海軍和空軍,並且給它扔了兩顆原子彈,它便至今對美國老老實實,俯首帖耳。蘇聯以一百五十萬大軍,橫掃關東軍,俘其六十萬,置其於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之中,受盡虐待,九死一生。日本人領教了蘇軍的厲害,也至今聞俄肝顫,面對北方四島被佔,也忍氣吞聲,不敢越雷池一步。倒是對在戰後寬容了它的我國,還滿不服氣,間或有挑釁言行。值得深思。我不認可虐待戰俘,但我贊成在戰場上的決戰決勝,痛殲頑敵。未來很可能還會發生戰爭,一旦發生,必全力以赴,致敵於死命。絕不能存任何僥倖心理和寬恕心腸。

歡迎點評。


WM曉奇


1945年8月,在德國納粹投降三個月後,蘇聯履行雅爾塔會議中與美,英兩國達成的協議—向日本宣戰,隨即向中國東北,朝鮮北部以及南庫頁島及千島群島等地區出兵150萬,與日本關東軍交戰,這就是“蘇日戰爭”,也叫“八月風暴行動”。



由於蘇日雙方軍事力量差距懸殊,在蘇聯鋼鐵洪流的巨大沖擊下,日本關東軍不到一個月便迅速戰敗,八月風暴行動的結果是,日本關東軍陣亡83000人,被俘約594000人,蘇聯全面解放中國東北與南薩哈林島。

那麼面對近60萬的日本戰俘,蘇聯方面是如何處理的呢?與中國優待日本俘虜不同的是,老毛子可沒那麼好心,他們當年毫不猶豫的把這60萬戰俘送到了苦寒荒涼的西伯利亞地區充當苦力,戰爭年代打不過我們,戰敗了也別想好過,全到西伯利亞去給我們幹活,創造剩餘價值!不得不說,蘇聯人對日本戰俘的做法很解氣,起碼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而且不得不說蘇聯人對待日本戰俘那真叫一個殘忍,在那麼冷的地方不僅不給戰俘發棉衣,連住的也都是簡易的小木房,沒有任何取暖設施!不僅如此,蘇聯人連飯都不管飽,每天的高強度作業往往只給幾個土豆吃,有時候土豆都沒有,據說因為蘇聯戰後糧食匱乏,所以戰俘營裡的糧食經常供應不上,如果500人的營房只剩下200人的糧食,那麼蘇聯人就會把剩下的300人殺掉,原則就是先到先得,後到的人就會被蘇軍拉到樹林裡,一陣機槍掃射……,如果得了病,蘇聯人也不會給他請醫生吃藥,能爬起來就幹活,爬不起來就丟到野外,自生自滅,如果戰俘惹到蘇聯人不高興了,輕則一頓毒打,重則賞他一顆子彈,如果蘇聯人喝多了,就會多賞點,賞他一梭子子彈。

據統計這60萬戰俘在西伯利亞過完第一個冬天後就死了5萬,在蘇聯人殘酷的虐待下,日本戰俘往日的囂張氣焰早已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深深的恐懼,時間久了連恐懼的表情都消失了,剩下的竟只是表情的木然,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絕望吧!

後來蘇聯開始遣返戰俘,最終回到日本的戰俘只有47萬,剩下的那些幾乎全都死在了西伯利亞,不得不說日本人對當年的那段戰俘生涯是發自內心的害怕,時至今日回想起那段歷史都是心有餘悸,不敢多提。


最後我想說的是,日本這個民族自古就崇拜強者,只有把它徹底打敗,它才不會再欺負你,才會服你,面對這些侵略者,什麼“以德報怨,以理服人”統統不好使。


鹹魚閒聊


蘇聯在歐洲戰場上打敗德國後,應美國的要求在遠東地區對日本出兵,並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摧枯拉朽地摧毀了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部隊關東軍,俘獲的日軍俘虜多達六十萬人。未曾在二戰中有過恩怨的蘇軍卻對這六十萬日軍俘虜極其強硬,不僅將他們全部押往西伯利亞從事苦力勞動,還在精神和肉體上給予了這些日軍俘虜最大的“教育”。

這在當時幾乎嚇傻了那些以殘酷嗜血著稱的關東軍俘虜,他們在冰天雪地裡也不禁納悶:為什麼蘇聯人會這麼恨我們呢?二戰結束的幾年後,日本開始要求蘇聯歸還戰俘,結果六十萬戰俘活著回到日本國內的只有四十萬,那二十萬不知所蹤了。就是這四十萬活著回去的日軍戰俘,將蘇聯人的強硬傳遍了日本全國,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整個日本國民都對這個以“戰鬥民族”著稱的國家畢恭畢敬。


兵言兵事


以前在普通的優良戰俘營經常亂,蘇聯人覺得

二話不說送到西伯利亞建設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