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肠癌:肠息肉——从肠息肉到肠癌,需要多久?

肠息肉得不到正规的治疗或者长期不到院治疗,久而久之容易恶化为肠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

从肠息肉到肠癌!有多远的距离?

1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通俗的将,肠息肉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实质上肠息肉是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的病变!

息肉高发部位:大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

息肉恶变为肠癌的时间: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转变过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由于肠息肉很少引起不适症状,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大多数需要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

2

肠息肉症状及确诊?

大部分肠息肉: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少部分肠息肉:便血、粘液便、腹痛等!

PS:因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因此并不能作为肠息肉的特有症状诊断,而诊断肠息肉需要依赖专业的肛肠科器械检查!

肠息肉检查方法:结肠镜!

一、高清晰度:一切病变组织在高分辨率的镜头下无所遁形;

二、安全度高:由于镜身柔软,不会对肠道造成损伤;

三、检查范围:可检查自乙状结肠、降结肠至升结肠一百多厘米的肠道,全面、彻底;

四、视野开阔:小则细察毛细血管之微,大则环视整个肠管概况,伸缩自如;

3 镜下取息肉!

通过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后不再需要手术,直接通过肠镜即可切除肠部息肉!治疗不会出现疼痛!治疗过程更短,治疗效果更好!

4 息肉会复发,要定期复查!

息肉切除之后,还有复发的可能,因此需要定期复查!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都应该复查!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不复发的,证明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延长复查时间;

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为保险起见,有条件者根据个体情况更加密切的复查。

5 切除肠息肉可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

大肠包括结肠与直肠,全长1.2~2米,形态像个大?,依次分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五位,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肝癌、肺癌,大中城市尤为明显。

4.jpg

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及直肠癌两类。结肠癌患者多为中年以上,平均年龄为45岁,约有5%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结肠癌患者在早期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便会出现一系列癌症的表现。

临床以横结肠中段为界,将结肠分为左半结肠及右半结肠,由于癌肿的部位不同表现各异。

6 肠癌的症状:肠息肉一般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只有通过肠镜能检查出来。一旦出现症状,往往都已经是晚期了。

右半结肠癌:因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这段肠管的癌肿多为溃疡型或菜花状,很少出现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梗阻。但是这些癌肿常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

3.jpg

临床主要表现:

1、腹痛不适或腹痛,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如肿瘤位于肝曲处而粪便又较干结时,也可出现绞痛,应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约50%的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现象。

2、大便改变,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与癌肿溃疡形成有关,出血量小,肉眼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待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

3、腹部包块,这种肿块可能就是癌肿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和粘连所形成的团块。

4、贫血、消瘦或恶液质。

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慢性肠梗阻。

2.jpeg

临床表现:

1、腹部绞痛是癌肿伴急性肠梗阻的主要表现,同时还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慢性梗阻时则表现为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部分性肠梗阻有时持续数月才转变成完全性肠梗阻。

2、排便困难,半数病人有此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便秘情况愈见严重。如癌肿位置较低,还可有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3、粪便带血和粘液。由于左半结肠中的粪便渐趋成形,血液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25%患者的粪便中肉眼观察可见鲜血和粘液。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故易漏诊。

1.jpg

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

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

②粪便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

③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④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⑤腹部扪及肿块。

更多精彩医疗咨询,或需要咨询病情,请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