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定要購買保險,你會在主體保險公司購買,還是在保險經紀公司購買?為什麼?

大童保險經紀公司範勇


我是明亞的保險經紀人

做為一個經紀人,我想的更多的是普及正確的保險理念,讓更多的人真正的瞭解保險,讓已經有保險理念的客戶擁有適合適合自己的保險方案。

在中國,保險經過了大爆炸式的暴力啟蒙。現在不是找誰買保險的問題,而是大家對於保險公司信不信任?對保險是最大誠信合同理解不理解?

一方面,幾百萬代理人在辛苦的傳教式的工作。

另一方面,大家對保險一知半解,有的被誤導銷售,有的被拒賠,其實還有好多人被保險挽救了經濟生命。

保險現在的銷售渠道,有電銷,有代理人,有經代公司,有中介,有網銷。

傳統的代理人,各個保險公司加起來,2017年底已經超過800萬人。代理人只代表相應的保險公司銷售自己公司的產品。

經代公司是中介機構,不代表任何保險公司,通常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出發,為客戶多家對比,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選購適合客戶的保險,提供優質方案。

網銷現在也是相當火爆,支付寶,微信等平臺加入,也是火紅了半邊天。相互保,短短几個月份的時間就已經突破2000萬人加入。

至於對在哪買好,我認為這和客戶對保險的認知有很大關係。如果您對保險沒有需求,或者並不相信保險,選擇風險自留,那就無所謂在哪裡購買保險。

從我個人的角度,我當然是推薦保險經紀人,當然網銷的保險也很好,關鍵是您如果自己購買,需要您自己對保險有相當的保險知識。

保險經紀人,在全國還仍然是稀缺資源。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觸到。全國加起來可能在今年剛過萬人。

保險經紀人和客戶之間,在沒有簽署保單之前,是種相互選擇的過程,畢竟買保險,相互之間應該彼此認可。只有在簽署保單以後,才是我們相互關係的開始,畢竟我想為您服務到我生命的終結,每個家庭保單都是動態的管理,我們會在相應的時間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我們更願意依靠我們的專業保險知識,去服務欣賞我們的客戶。

保險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金融工具,它設計的知識系統非常廣泛,包含了醫學、法律、金融等專業知識。

我們也有專業的律師團隊,各個保險公司的渠道專員,出險的時候會為您提供最強有利的支持。

保險經紀人都是安靜的陪伴在您的身邊,絕不會為了推銷保險而騷擾您。當您願意我們為您服務的時候,我們才會出現。當然,我們拒絕返傭,我們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會有很多經紀人選擇有償服務,付費諮詢。


吉祥明保


保險購買渠道: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銀行,電銷,互聯網。

保險代理人

優點,:可以與客戶面對面交流,對產品能細緻的講解。

缺點:從業門檻低,競爭激烈,產品有限,為了完成銷售業績常出現銷售誤導

保險經紀人

優勢:能夠站在客戶角度,根據客戶情況,搭配合適產品,專業度強。

缺點:目前保險經紀並不被大多用戶知曉,很多人無法接觸到這類人士

銀行:多為理財險,問題多

電銷:產品性價比差

互聯網:價格具有優勢,產品豐富,目前分兩個渠道:一部分線上直接線上投保,一部分複雜產品也有專業人士面對面線下講解

推薦:經紀人和互聯網渠道


蝸牛沒耳朵


現在購買保險的渠道已經越來越多,這是好事情,讓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各渠道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關鍵是要選對人,找到專業的銷售員。

看到很多保險經紀公司在群中說,保險公司如何的客觀,如何的站在客戶立場,真的是這樣子嗎?大家可以看到,經紀公司向大家推薦的都是一些沒聽過的公司的險種,可是一旦出險需要理賠的話,服務網點怎麼樣呢?理賠不方便嗎?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去藥店買藥的經歷,大藥房是有很多的藥品供你選擇,你去藥店的時候,藥店會有銷售員給你推薦這個那個藥,告訴你跟某某大品牌相比療效有多好,但你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向你推薦的這些藥都是你從來沒聽過的,來自於一些不知名的廠家,什麼呢?其背後的原因是那些小藥廠給銷售員的提成高,是利益驅動的,不見得他有多少為你考慮的因素。

保險屬於專業性較強的服務行業,所以買保險關鍵還是要找對人,到專業的銷售人員,專業的銷售人員都會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給客戶設計適合的保險方案。


中國平安周建彬


感謝你來到陳鳳山的保險電臺,久違了,為什麼說久違了呢?整個10月,2018年的10月,咱的《保險評說》根本就沒有更新,沒更新的原因也很簡單,太忙了,實在是對不住您各位。

我看有人評價我,說經常許下一些諾言,但是也不兌現,比如說要講講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到現在我也沒講,既然沒講今天這期節目咱還是不講,跟你開個玩笑,咱們以後會講的。今天這期節目先兌現我剛許下不久的一個諾言,說一說中介行業。

我們這個行業裡很多同行對中介行業要麼好奇,要麼推崇,要麼恐懼,那位說怎麼還有恐懼的呀?主體保險公司往往對中介行業持有一種恐懼的態度,至少是排斥吧。比如說自從我有了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小小小的名氣,之所以加這麼多點,是因為其實沒什麼名氣,反正在網上講保險講了3年多,就有保險公司的人請我去講課,講課的時候他們一般不大希望我把自己的身份亮出來,因為我就在做中介行業,而中介行業往往被主體保險公司任務是一種威脅,這種威脅要麼搶客戶,要麼搶人。

那究竟中介行業是什麼樣子?它到底是不是讓主體保險公司值得這麼恐懼或者排斥呢?到底是不是保險行業的發展趨勢呢?今天我就說說我做中介行業的感受。事先聲明,我並不知道整個中介行業是什麼樣子,因為說實話,中介公司,可能每一家公司都有不同的模式,我說的只是我所做的中介,我這家中介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很小,反正保費量是不大。

那一天有人給我打電話說,陳總您好,我們是專門給中介行業做服務的,我說你們做什麼呀?他說給中介行業做業務系統,您需要不需要?我說我這麼小的中介公司用不著吧。結果他說了一番話我還挺詫異,他說陳總,我查過你們的業務數據了,你們的業務在浙江省能排前十,人身險業務排前十。我當時也很差異,我們的保費量並不大,在浙江省都能排前十,您看,這也反應出來整個中介行業關於人的保險,人身險,其實並不大,所以主體保險公司排斥中介行業,或者說對中介行業有些恐懼,我覺得這是大可不必,實在是構不成威脅。

我做中介做了整整四年,這四年的事都跟您說,我也說不完,您也不愛聽,我就說剛剛過去的十月我經歷的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足以反應出來中介行業面臨的一些挑戰。

什麼事情呢?首先說這件事情我並不知道完全的真相,我是通過我自身經歷的事情和聽到的隻言片語拼湊出來的,而我聽到的隻言片語我沒有求證過,要是錯了,這個您多擔待。當然了,如果說有主體保險公司的人或者其他同行,您聽了我所講的,您能聯想到什麼,那算您的聯想,我什麼都沒說。

今天這期節目就是講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咱們閒言少敘,書歸正卷。說的是有這麼一家保險公司叫三洋人壽,那位又說了,三洋人壽是哪家公司?沒有這麼一家公司,我是隨便起了個名字,三洋人壽合作的中介公司有多少家呢?大概有20家,我們公司是其中的一家。我們公司的業務不算好,也不算差,一般來說排進前十沒有問題,也經常能排進前五,就這麼個水平,之前的合作也算愉快。

結果發生了一件事情,三洋人壽除了有中介的業務之外,它也做銀行保險,跟銀行合作,也做個人壽險,也有自己的個人代理人隊伍,三洋公司個人代理人隊伍當中,全國排名第一的高手就在浙江省,也就是我們這家公司所在的省,結果在去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是多大的事情呢?這個三洋人壽排名第一的這個人,被一家中介公司給挖走了,這家中介公司就是浙江的一家中介公司,這家中介公司也和三洋人壽有合作。而在挖走之前為了挽留這個人,三洋人壽總公司的董事長,也是三洋人壽所隸屬的三洋集團的董事長,親自跑到了浙江來進行挽留,結果也沒留住,這一下子讓三洋人壽的領導層很惱火,這一惱火,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消了和這家中介公司的合作,這家中介公司就是挖了三洋人壽第一名的個人代理人的那家公司。當時我們這些中介公司也沒覺得這件事情有什麼影響,畢竟這件事情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呀。那是三洋人壽和那家公司之間的矛盾,就這麼著,後來這個風聲就越來越不對了,不對到什麼程度呢?三洋人壽總公司的董事長留這個人沒留下來,三洋人壽總公司的總經理不幹了,他覺得中介貢獻的保費也不多,跟個人代理人渠道沒法比,乾脆就不要做中介業務了,直接給砍掉就算了,其實個態度也不光是三洋人壽總公司總經理的態度,整個三洋人壽個人代理人渠道的什麼領導、幹部、營銷員,員工都這麼想,認為中介渠道沒什麼意義,做不了多少保費,還老跟個人代理人渠道搶人搶客戶,他們很煩。

當然最終砍掉中介渠道這個事情他沒做,沒做的原因是什麼呢?我想可能有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畢竟中介渠道雖然說不大,但還是有一點貢獻的,再一個,整個都砍掉了,上上下下總公司分公司,這個條線的領導幹部、員工,以及我們這些合作公司影響太大,也不好處理。另外我還聽說三洋人壽的董事長,也是三洋集團的董事長比較開明,他認為中介必然有存在的意義,砍掉了不好。那董事長不同意,總經理自然也就算了。就這麼著,砍掉中介渠道這個事情就擱下了。

但是要限制中介的發展,怎麼限制呢?三洋集團有一款拳頭產品,這款拳頭產品不是純保險,而是保險+服務,服務做的還特別好,三洋人壽有很多的保險產品,這跟各個人壽保險公司都一樣,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保險產品,都可以享受保險+服務,只有個別的產品能享受保險+服務。總公司放話了,保險+服務的產品不能給所有的中介渠道,也就是說你三洋人壽各地跟幾十家中介公司合作,這個我不限制,你們該合作合作。但是拳頭產品我要限制,有固定的名額,這個風在今年上半年就不斷的吹,這股風吹到了浙江三洋人壽,浙江分公司中介部的總經理,就給我們這些中介渠道通氣,他說了,過了9月份,總公司就開始限制保險+服務的授權了,可能大部分名額都要總公司授權,各地也有各地的授權名額。我們浙江應該是隻有一家授權名額,我就從咱們各個中介公司,選擇一家來報上去給你們申請,其他的公司申請不到,也就沒辦法了。

您注意,到這個時候,這件事情開始跟我有密切的關係,怎麼回事呢?三洋人壽浙江分公司合作的中介渠道分兩類,其中一類是總對總合作,什麼叫總對總合作?中介公司的總公司和三洋人壽的總公司簽訂的協議,到了浙江兩地的分公司,按照各自的總公司籤的協議來落地執行就行了,這跟浙江分公司授權沒有關係。我屬於另外一種,是浙江分公司分對分授權的,分公司授權給我的。在三洋人壽浙江分公司授權的所有中介渠道當中,我做的保險+服務是最多的,也就是說理論上把這個報上去,我將成為浙江地區除了總對總合作的中介渠道之外,分對分合作的唯一一家能夠銷售保險+服務的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就是中介公司。之前咱有一期節目《都有誰在賣保險》中我說過,中介公司包括經紀公司,也包括代理公司,我就是代理公司。我還挺高興,過了九月份,浙江地區分對分的只有我了,除了總對總就是我,銷售主體少了,競爭對手少了,我的業務就更好做了。

我這個人有點輕浮,得點好消息沾沾自喜。我打算十月份咱們大幹一場好好推推這個保險+服務,多做點業務。可是到了九月底,這畫風就越來越不對了,三洋人壽浙江分公司中介部的總經理給我吹風,說我看總公司批的名額當中沒有你,把我給嚇的,我說不對,憑什麼沒有我?我不是做的最好的嗎?憑什麼不批呢?當時我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就想沒有我會不會是別人給我頂了?排在我後邊的通過走走關係的手段把我頂下去了,我當時就說這可不行,要麼大夥都別幹,要幹咱就按照業績排名,誰做的好,誰拿到授權。因為這個,我和三洋人壽浙江分公司中介處總經理還弄了個不愉快,這個事情反正最後的結果一翻一瞪眼。

怎麼回事呢?浙江分公司沒有拿到任何一個分對分的授權,換句話說,浙江分公司能做保險+服務的中介合作機構都是總公司授權,分對分的沒一家,我自然也就沒有,我也沒話說。也不是說別人把我頂了,整個浙江都沒有拿到像我這樣的公司的授權,沒話說是沒話說了。可是您別忘了我準備在十月份大幹一場,準備工作都已經箭在弦上,整個的氛圍都起來了,大家都躍躍欲試,客戶都談的差不多了,單子眼看就要進,不讓我進了,這可怎麼辦?把我給急的,怎麼辦呢?還好三洋人壽隸屬於三洋集團,三洋集團還有一家子公司叫三洋養老,三洋養老也能做保險+服務。我想三洋人壽這條路走不通,找三洋養老。畢竟三洋人壽是因為有另外的中介公司挖了他的人才有這麼多變故,但三洋養老是不養個人代理人的,沒這個問題,我找它合作。找它合作其實說句實話,我心裡邊並不是十分的滿意,因為三洋養老能給我的銷售費用遠低於三洋人壽,但總比沒有好吧,三洋人壽給的多我拿不到,就去找三洋養老,巧合的是什麼呢?

我所在的中介公司隸屬於一家集團公司,而我們這家集團公司的員工的團體險業務是三洋養老承保的。這不就有一個對接人嘛,這個對接人姓洪,是個女的,我管她叫洪姐,我就找到了洪姐,我說洪姐,你們也能做保險+服務,我這有代理牌照,咱們合作唄,洪姐也說了,我這費用可沒有人壽那邊兒多,我說沒關係,人壽那邊現在有這樣的變故,那就咱倆合作唄,洪姐說行,合作就合作,但是我有個要求,你帶單上崗,說帶單上崗這幾個字,咱們的同行,尤其是做個人代理人的不陌生,什麼是帶單上崗?想賣保險,先有單子,我再給你開工號,對於我們中介行業帶單上崗就是說,你要想跟我合作,賣這保險+服務,那好,你先有單子,先有客戶等著籤,只要你有等著籤的,那麼我就跟你籤合作協議。我說那可以,單子我還是能出的,不過我得跟您確認,咱協議都沒簽,我這真有客戶了您確定能收嗎?洪姐說沒問題,我肯定能收,我說好,那咱就幹吧。

結果我就跟洪姐聯合在一起搞了一場產說會,我們邀約客戶,洪姐那邊給講,給展示,包括做促成,合作的挺愉快,甚至我覺得比三洋人壽的合作還要愉快,因為三洋人壽合作的中介公司挺多的,可能我們這麼小的中介公司他也顧不過來,到洪姐這一邊,我發現服務挺到位的,挺滿意。

開始的蜜月期挺好的,那我們就準備開第二場,再開一場產說會,在開第二場之前,第一場的客戶追蹤收單,這單子很快就要談成了,在這個時候我的心裡有點兒不放心,我又找到了洪姐,我說洪姐,這個您確認咱不籤合作協議,我這邊出的單子算我的嗎?為什麼我問這句話呢?因為我瞭解,必須先簽了合作協議,保險公司了才能在他們的系統當中給我們公司開一個工號,我們的單子要錄到這個工號的下面才算我們的。單子承保之後,保險公司才能給我們結算費用,那合作協議沒簽,我這邊跟客戶簽了保單,沒有我的工號,這單子錄不進系統當中去,這單子會不會不算我的呢?

我就把我的顧慮跟洪姐說了,洪姐跟我說沒關係,那我就問,我說你係統當中沒帳號怎麼辦呀?洪姐一聽,也是,要不咱這次不走電子投保,咱們籤紙質保單怎麼樣?紙質保單的意思我也明白,上邊那個工號的可以先空,跟客戶的保單簽好了,我們再籤合作協議,他那邊把工號開出來,再把工號兒補報保單上,這個過程不涉及客戶利益,我覺得也能接受,就這樣吧。

結果又過了幾天,客戶的單子真簽了,怎麼籤的呢?因為客戶要過生日了,咱賣保險的都知道,生日單比較好追,過了生日之後,保險利益保費都會變化,所以生日之前很多客戶是很容易簽單的。單子也簽好了,我這會兒又不放心了,我說洪姐確認這單子可得算我的業務,別忙乎了半天算不到我的渠道上,洪姐還是覺得沒問題。

結果轉過天來,洪姐就跟我說了,咱趕緊籤合作協議,加急,我說不急,客戶下週三才過生日,今天剛是週五,這還有好幾天呢,您不是說先簽了單再籤合作協議嗎?不行,先簽單沒合作協議,這單子算不到你的渠道上,我說你怎麼不早告訴我?我跟你確認三遍了,現在抱怨也沒用了,趕緊弄吧,加急籤合作協議,眼看著客戶生日就要到了,結果週五把流程走上去,我們這邊是加緊到了下週一,把我們蓋好章的協議給他們送過去,下週二眼看著就是客戶生日的前一天,急得我是不要不要的,反覆地催。

與此同時我跟洪姐搞的第二場客戶的產說會,也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週末就要開辦了,客戶都邀約好了,出事了,怎麼呢?就在週二的下午,我還在麗水出差,洪姐給我打了好幾個電話,因為我在忙沒接上,散會之後我趕緊回洪姐的電話,結果洪姐跟我說,說咱們雙方的合作協議領導沒批,咱的產說會取消吧!我說那不行,我這跟客戶都通知好了,洪姐說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領導不批。我說我還有單子等著出呢!洪姐說這客戶的資料我也都封存好了,我也沒動,你看要不然你拿回去吧,你要非要出只能掛在我這邊了,算不了你的渠道,銷售費用我想辦法給你,你看這麼行不行?這個時候把我給急的呀,我說洪姐,第一:單子目前客戶明天就生日,今天不入單肯定是不行,你現在說還給我,我到哪去出單?第二:好幾十個客戶,我這邀約宣導馬上就要開會了,你跟我說不合作了,這你不是害死我了嗎?我怎麼跟隊伍交代?我怎麼跟客戶交代?我不就失信了嗎?事情發展到這兒,我真是壓力山大,當然了,後面也沒有必要跟您詳細講了,說說這件事情的結果吧。我從麗水回來之後,跟對方的領導又見了一面,陳述了利害,又取得了合作的機會,但這中間又隔了將近一週的時間,就這次折騰,雖然合作最終是順利合作了,但是多少對隊伍的信心,熱情,都有一些負面的影響,對業務自然也有影響,另外這個客戶因為過了生日了,客戶雖然表示,雖然過了生日了,還是願意買的,可是到現在,客戶也沒有再次交單。我們也在反覆的跟客戶溝通。

一個小故事,您大概也能瞭解中介是什麼樣子的,我想說的是什麼?很多人宣傳中介,說產品多,產品豐富,這一點是事實,也不是事實,為什麼說是事實也不是事實呢?

中介公司的確可以和很多保險公司合作,中介的銷售人員的確可以賣很多保險公司的產品,但是並不是所有保險公司都和中介公司合作,比如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太平保險,新華保險,這些比較大的公司,他們個人代理人渠道賣的保險產品,幾乎都不和中介公司合作。還有一些公司,比如說華夏人壽,工銀安盛人壽,泰康人壽,他們雖然和中介公司合作,但對中介公司的准入有著嚴格的數量限制和規模限制,並不是所有的中介公司都能拿到這些公司的產品。

還有一種情況,雖然有一些公司願意和中介公司合作,但同時也養自己的代理人隊伍,也和銀行合作,這三大渠道,有的是四大渠道,還包括它的互聯網業務,這幾個渠道它的側重不同,很多公司更側重給自己的代理人隊伍,更好的資源。比如說產品投放,可能代理人隊伍的產品跟中介的產品不一樣,有錯位,或者說規則的發放,什麼投保規則,核保規則,甚至理賠規則,它不同的渠道都不一樣。中介未必能拿到最優的,說這麼多,我不想否認中介行業,但是我也想咱們做這個行業的人,更清楚的認識一下中介行業,怎麼回事呢?

認為中介行業很恐怖的主體公司,或者很排斥中介行業的公司,我覺得大可不必,畢竟中介行業貢獻的保費還是在主體公司面前是不值一提的,另外推崇中介公司的,認為這是一種趨勢的,我也說,至少我沒有看到,客戶也不用認為中介公司就是超市,什麼都能買的到。銷售人員也不用把中介公司想象成是一個物美價廉的一個渠道,選擇豐富的一個渠道,我只是覺得,在市場經濟面前,每一個渠道都有它的生存法則,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都有它能拿到的好的東西,也都有它不可避免的困境,這才是比較客觀的一個情況。

我是做中介的,但是我的節目呢?做中介的在聽,銀行保險也在聽,最主要的還是廣大的壽險代理人在聽,也有客戶在聽,我覺得挺好的,咱們其實都是一家人,互相理解吧!我也希望以後無論我到哪裡去跟咱們的同行交流,我不希望隱瞞我的身份,我就是做中介的,我沒有什麼優勢,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賣保險的人,和全國八百多萬同行,咱都是一樣的。

另外再聲明一點,我所在的中介公司很小,也許大的中介公司比我的日子好過一點,但我想再大中介行業在整個保險行業當中,還是很小很小的一點,我之前節目當中說過,之前有一次我參加中介的會議,這個領導們說中介行業在浙江,保費佔比只佔保險行業的百分之五,所以中介行業再大的公司又能大到哪去?

整個行業都是一家人,咱們相親相愛,共同壯大,挺好的。


人呆


這個問題要分開來看,如果是車險 那麼在任何渠道購買都一樣,同一個公司的費率折扣都一樣,理賠也一樣!

壽險的話,購買渠道不一樣,產品會有差異,而且差異明顯,目前主要的壽險銷售渠道 個人代理渠道 銀保 電銷 網銷 團險 經代 和兼業代理,市場上最為人熟知的渠道是 個險代理人,因為國內有800萬代理人!

買保險最主要的是適合自己的,購買渠道不重要,因為各個渠道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購買保險第一條是瞭解自己的需求,買對賠好!

切記 買對賠好!!!!!


無所詘


保險產品是複雜的,是金融、醫學、法律的結合體。從保險的複雜性,選擇投保渠道第一要求一定要專業。否則他稀裡糊塗的當做一件普通商品賣,你稀裡糊塗買,真到理賠了因為當時的不清楚不明白不能理賠,那就尷尬了!

投保渠道大致有:代理人、經代、銀保、電銷。

代理人

代理人從業門檻低,人員素質職業素養參差不齊。只能代理一家產品,產品多數不符合客戶需求,無論需求是什麼得到的結果都大同小異。因為先天的限制,無法按需求打造方案,只能強行扭曲需求適應產品,所以代理人一般不關心客戶需求。完全以業績為王,多數業務人員靠拉人情背話術簽單。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有待加強,當然不可否認當中也有專業能力強的,但是鳳毛麟角。在德國代理人被成為保險人延伸的手。

經代

經代渠道範圍比較廣,無論是保險經紀人還是現在非常火熱的互聯網保險平臺(支付寶保險服務、微信微保等都有保險中介牌照),都屬於經代渠道。但是經代渠道特點也並不同。

互聯網渠道

產品一般性價比不錯,但是互聯網渠道對投保人自身的保險專業知識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投保人自己分析理清自身需求,且能明白複雜的保險條款判斷產品的好壞是否適合自己。投保中的核保,健康告知的填寫都對專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投保後的理賠更是需要專業人士服務,同樣的情況不同的人處理可能會是南轅北轍的結果。


經紀人渠道

經紀人渠道類似代理人,都是一對一的人與人直接交流服務。但與代理人不同的是從客觀上,經紀人准入門檻高,起步至少大專學歷,而且大量博士、碩士、海歸、律師、醫生等各行各業的精英加入,整體素質非常高,專業能力業很強。經紀公司代理多家產品,更客觀更中立畢竟哪家產品都是賣,何不給客戶更好的呢?服務是由溫度的,只有人才能給人更好的服務體驗與溫度,理賠方面經紀公司會有專門的法務部門去找合同中的問題、漏洞,或許保險公司拒賠是不合規的也或許拒賠A條款但是能以B條款理賠這些都需要非常強的專業能力以及中立的立場。在德國經紀人被成為投保人的同盟者。

銀保

銀保渠道主要產品是理財險,並且銷售誤導很嚴重,經常有到銀行存錢的,錢沒存被忽悠的買成了保險。

電銷

電銷銷售誤導也非常多,並且產品並不好。有些推銷返還型意外險的都不告知是一份保險,而說是存錢。


總結

各渠道利益、立場孰優孰劣一目瞭然,國內保險經紀行業方興未艾,經紀人從業人數非常低,大家遇到經紀人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大家如果想買保險,又正好遇到一個經紀人一定不要輕易放過呀!多數經紀人諮詢可是收費的,不要放過免費諮詢的機會喲!

可能會有人不以為然,覺得我在捧經紀人,踩其他渠道,但是這一切都是客觀事實,好的壞不了,壞的也好不了!


明保保


如果是財險方面,比如車險的,一定要在大公司買,有保障。

壽險方面還是在中介買,因為壽險買的是一紙死合同,業務員說的再天花亂墜的那都是假的,只有合同上說的才是真的。中介產品選擇性多,可以根據自己的自身選擇最合適最喜歡的。而且理賠的時候也是根據合同跟公司打官司,不是跟公司名氣打官司!


lemo0022


保險產品無論在哪家買,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差別不大。關鍵是需要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所以重要的是去甄別保險產品。而保險是一種合同行為,一切以合同為準,故買保險,首先要考慮的是選擇保險產品,而不是保險公司。其次,需要找一個負責,專業的保險銷售人員。因為保險產品,不同人需求有差別,能承受的保費也不盡相同,所以如果有負責的代理人,基於你的情況,規劃適合你的保險產品就最合適了。而保險行業因為進入門檻較低,目前行業裡很多人本事自身就不夠專業,就會限制其為你推薦更適合你的產品,以及做適合的保險規劃,故找的保險銷售人員一定也需要專業過硬。


恆大人壽王朝海


作為在保險行業工作了10幾年的人來看待這個問題,同一款產品其實既可以在保險公司買,也可以在保險經紀公司買,因為產品都是一樣的,只是內部的規則不同而已(該說的說,不該說不敢說)

我認為,公司不是最終要的,性價比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因為與自己的預算有關,還是要在合理的範圍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以重疾險為例,預算有限可以選擇長期消費型的產品,如果預算十分十分的充足,可以選擇返還型產品。


北斗一下


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代理人,什麼是保險經紀人。代理人只能在一家公司銷售保險,不管保險適合不適合也只能這樣賣,保險經紀人是站在中立的角度為客戶挑選更好的保險產品,他可以貨比三家,為客戶選擇一款保障全面:保費相對便宜:的保險。但是代理人就做不到這些,這是個人的一點建議,至於你在哪買看你自己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