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奶奶都不願意幫著帶帶孫子呢?

堯堯自媒體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奶奶還是願意帶孫子的。我家的兩個寶寶,奶奶都沒有帶過,並不是她不願意,而是我們有時間自己帶。


我認識一家人有三個孫子,而且媳婦又懷孕了,三個孫子都是奶奶一個人帶,三個的年齡相差都在一歲半左右,每次去她家,奶奶永遠都是最忙的那個,煮飯時安排好老大老二,身上揹著老三,媳婦因為是孕婦,也幫不上太多忙。可她從來不說一句累,好像帶孫子本來就是她的責任一樣。每次看到她們家這種畫面,感嘆這婆婆真是難得的好婆婆。

在農村大多數奶奶都是帶孫子的,她們希望兒子媳婦多找點錢,幫忙看著孫子,也減少了兒子的負擔,因為掙錢才是關鍵。


還有的奶奶不帶孫子,有種可能是隔代教育問題,好多寶寶奶奶帶時,做父母的總不放心,就自然不會給奶奶帶,畢竟老年人帶娃的思想都是傳統的觀念,有些在現在看來確實不妥。

其實,就算奶奶真的不帶孫子,心中也不要有怨言,她不帶也有不帶的理由,不要因此弄得婆媳不和,要讓她們好好的過一個晚年。


羽妞媽


我和婆婆一起住、當婆婆得知我懷孕不是高興是天天躲出去、飯也不做、就怕花錢、生孩子時候、跟外面人說準備二萬又多少的、到醫院就往那一站不動地方、後來我老公急眼了、她才不情願去交錢、坐月子期間、孃家媽來伺候、她就負責做個飯、今天這塊疼那疼的、還跟兒子老吵吵、出月子就當孃家媽面進屋和兒子大大出手說忍無可忍了、之後就開始搗鼓各種親戚給我們隨禮了、說兒子掙錢應該放她那、又醫院錢她出的、因為在一起住、又說我倆不願意住滾、我和我老公加處對象都十年了、沒懷孕時候真看不出我婆婆這樣、孃家媽天天來伺候孩子、婆婆就那看著時不時還吵架、不給看孩子、其實原因就是怕花錢、還詛咒自己兒子說有報應、這一整個哺乳期就沒消停、從此我再也沒跟她說過話、因為哺乳期也不給我做飯了、孩子一手不碰、還賴我們說不讓碰孩子、我也真是無語了、不遇事真不知道婆婆這樣、我一直也沒要求說分開住、尋思就一個老人能有啥事啊、這事實證明真是不能在一起住、可是分開、還沒那麼多錢買房子、所以就是將就、孩子兩歲了我婆婆啥也沒給孩子買過也沒給孩子做過飯、以前說買個水果都沒條件、現在自己誰也不管啥都買了、我孃家媽是又伺候孩子偶爾還的給我倆做好吃的、所以別怪兒媳婦不照顧婆婆是因為真是太能作了、做法讓人不能理解、在寬容的兒媳婦估計也不能忍了


A懶豬173876468


一個幫忙帶孫子的奶奶的生活

這位老人是我娃幼兒園同班同學的奶奶,今年67歲,大型國企退休職工。兒子和媳婦在上海工作,老人一個人離開北方海濱城市的家鄉來到上海幫忙帶孫子。自己年邁的老父親、老伴、弟弟妹妹都在老家。老人在上海的日常生活包括接送孫子去幼兒園,洗衣服、做飯、照顧寵物、收拾房子。最近,老人的心裡實在是不平靜,就跟我們嘮起來了。“他們(兒子兒媳婦)後好幾年不要孩子,我就說你們要孩子晚了我年紀大了沒法幫你們帶,他們就說我們到時候請保姆,不讓你帶(孫子)。結果孩子出生後我兒子打電話說‘媽你來(帶孫子)吧’,交給保姆不放心。”老人雖然還記得當初兒子說的話,但兒子是自己親生的,不能不幫啊。於是,就背井離鄉,來到上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孫子也馬上上小學了。可似乎,自己還是沒辦法離開。老人說:“我實在不想呆在這裡,但是跟兒子開不了口啊。

其實這位奶奶,特別疼孫子,之所以“不想呆在這了”,有很多現實的原因。

異地生活的孤單

年輕人因為工作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會因為工作關係同學關係等等,迅速建立起自己的交際圈。而老人就不一樣了,幫忙帶孫子,主要是圍繞著家庭轉。無休止的家務,一個幼小的孫子,可能老人一天說的話都是可以數得過來的。這個時候,難免會有孤單情緒,特別是那些與老伴分開帶孫子的老人。

身體條件力不從心

帶孩子兼做家務,看起來沒什麼,但只有實際做了的人才知道,這裡面其實很耗費精力的。操心孩子的安全,盡力搭配出更多花樣的飲食,一家人的衣服,有的家庭還有寵物,對於年齡稍微大一點的老人,精力是一個挑戰。

育兒衝突

奶奶疼孫子,父母愛孩子,都是不爭的事實。但具體到瑣碎的生活,比如孩子的飲食應該怎麼吃?孩子沒吃飯要不要留點飯等餓了吃?要不要給孩子喝飲料吃外賣?要不要買價格不菲的衣服?要不要送去興趣班?等等問題,年輕父母和爺爺奶奶很可能會有不同的意見或者看待這些問題的輕重程度不同,誰說了算?又會在心裡結下疙瘩。


看不到盡頭的日子

我們平時做任何的工作或者項目,都有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但老人帶孩子就不一樣了,從出生帶到幼兒園,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初中,年輕人打拼忙,似乎家裡總需要一個人幫忙接送孩子,那麼老人什麼時候才能有自己的生活,享受輕鬆的退休生活呢?不知道!

另外,加上普遍存在的婆媳矛盾和一家人言語上的擦碰,老人的心靈就會雪上加霜,回自己家就成了自己最後一道防線。

雖然心有不甘,但因為血緣親情的存在,老人又會矛盾:我走了之後沒人看孫子,我兒子著急上火怎麼辦?讓孫子的爸媽一個人不上班的話生活質量就得下降。

所以,如果是老人離開自己的家幫看孩子,還是有些小技巧的:1、附近找個同鄉,可以聊聊天緩解孤單情緒。2、努力創造條件讓老人隔段時間能回去一次,以解思鄉之情。3、家庭氛圍上注意老人的感受,適當安撫。

按照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劃分,老人同樣需要在豐衣足食的物質生活解決之後有更高的精神需求,如果幫忙帶孫子帶給老人的是生活範圍的狹窄化,那麼無疑是降低了生活質量。


成長觀察


有次聽朋友提起生活在香港的一家人,婆婆住著漂亮舒適的大房子,兒子兒媳和孫女住在相對普通的小房子裡。這位婆婆很注重生活品質,吃穿用度都講究,她從不過問干涉兒子一家的生活,據說孩子出生前婆婆就明確表示不會幫忙帶孫子的。

這種現象在香港其實很常見,但若發生在中國大陸農村,估計早就被街坊鄰居說三道四了。歸根到底,還是價值觀和生活環境習俗造成的差異。其實,在當今中國的許多地方,也有很多奶奶選擇不幫忙帶孫子。我想原因大概有:

一是客觀現實不允許,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從二胎政策放開後,許多70後生了二寶。70後本身也有不少兄弟姐妹,父母大多已年老,身體大不如前。有的老人幫忙帶過幾個子女的孩子,已經消耗了大量體力精力,身心俱疲。加上現在中國房價高,養娃壓力大,還有很多家庭買不起房子或改善型住房,租房或已有住房滿足不了一家幾代同住的需求,老人家就是有心幫忙,也不忍給孩子施壓。 二是與時俱進,長輩要過屬於自己的生活。現在不少爺爺奶奶退休後,加入了自己喜歡的老年人團體,經常結伴參加唱歌、跳舞、學樂器、旅遊等集體活動,老年生活很是豐富。老一輩為兒女操心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解放了,也想為自己而活。他們希望子女承擔起自己小家庭的責任,不認為自己有義務幫忙帶孫子。

三是婆媳問題老大難,不如各自為營、相安無事。中國的”婆媳矛盾”那是出了名的。多年媳婦熬成婆,不少奶奶也是被婆婆“壓迫”過來的。鄰居家有個阿婆,老伴過世多年。兒子結婚那天,她就告訴兒子兒媳,以前自己婆婆太難相處,苦日子過多了,今後她絕不干涉小輩的生活。阿婆後來找了個老先生,過起了自在的晚年生活。他們一家關係還挺融洽。

四是育兒觀念差距大,誰生的娃誰去養。上一代養孩子都比較粗放、順其自然,而受教育的新生代更願意學習和嘗試科學育兒的方法。婆婆總覺得現在的年輕媽媽太矯情,而媽媽們又認為老人家育兒方法過時老套,不利於孩子成長。既然互不買賬,那就各自安好。奶奶們有空時幫個忙,子女還知道感念一下老人的恩德;不然老人家活多幹多錯,付出了勞動卻搞得家庭關係緊張,得不償失。

正因如此,如果家裡有老人幫襯一把的,還是要心存感恩,好好孝敬老人家,善待他們,讓他們的餘生多一份溫暖。


蘭臺知事


不願意我們也怨不了。

我曾經就聽到一位奶奶這樣跟我發牢騷。

以下為整理過的大致意思:

有了孫子,我很開心。看到下一輩家庭圓滿,感覺自己此生無憾。但是自從有了這個孫子,我難過的時候越來越多了。

現在都提倡科學育兒,老一代的教養方式在兒子和兒媳眼中應該被淘汰了。有時候兒媳嘴上不說,眼睛裡卻寫著呢,畢竟我不是她親媽,出於尊重沒有吵架,但是我是感受到了。

名義上幫忙帶孫子,有時候也是保姆。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忙,家務閒散,家裡亂糟糟。我也幫忙打掃,收收撿撿,有時候把東西收起來,兒子找不到發脾氣,我年紀大了,也想不起放哪裡。更難過的是會聽到:我沒有讓你幫我打掃,你帶好孩子就好了 。或許孩子的意思是不願意我太辛苦,亂就亂著吧。可是幾十年的習慣養成了,家裡一亂不收撿我也難受啊,畢竟這是家。

其實也羨慕身邊朋友組夕陽紅出去玩,平時買買菜,做點孩子愛吃的,晚上約著跳跳廣場舞,晚年了還有什麼奔頭,指望著身體好別給孩子添麻煩。現在的孩子工作忙,顧不上孫子,請人也貴,想著幫忙帶帶省些錢,可是老了,帶不動。有一次拉著孫子去公園,孩子跑得快,過馬路車多,我急,可是追不上,血壓上來頭暈,要是被撞了我也就不用活了。

所以我不想帶孫子了,人老了我怕......


城晨雨景


先說說我身邊的人吧,80後,第一胎幾乎都是爺爺奶奶帶的,為了生活的更好、為了工作很多的人都是生下孩子,自然而然就交給了公公婆婆照顧,總覺得這一個流程好像是理所當然的,自己生完孩子去上班,爺爺奶奶在家帶孩子,孩子長大了爺爺奶奶帶著出去玩,甚至是上學放學的接送也包在老兩口的身上,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孩子的爸媽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都在拼命的上班。 但最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爺爺奶奶不願意帶孩子了,為什麼呢?原因很多:我們也經常看到跟網上流傳的媽媽帶和爺爺奶奶帶的差距,還有爺爺奶奶帶孩子媽媽並不放心,爺爺奶奶的教育也許會教壞孩子這些的問題。再加上婆媳等問題,矛盾也多,自己晚年本來應好好享受生活的,卻受累帶孫子還不討好等等問題,導致爺爺奶奶不願意幫忙帶孫子啦。現在開放二胎了大家都生了二胎,但二胎卻都是自己再帶,也是因為一胎教育不足的地方二胎來彌補吧。




小五斤媽媽


首先,我想說的是大部分奶奶都是願意幫忙帶孫子的,一聽兒媳婦懷孕了,都不知道能高興成什麼樣子,孩子生下來恨不得成天抱著不撒手,都說隔輩親,可現在普遍奶奶都不願意帶孩了,是為什麼呢?

自古以來婆媳問題都是一大難題,對於奶奶幫忙帶孫子,在某些方式上可能會讓媳婦看不慣,從而更導致婆媳矛盾,我們村就有一個,兒子跟兒媳出去打工了,奶奶一個人在家帶孫子,有次沒看好,孫子出門不小心被車撞了,兒媳回來指著婆婆的臉就罵“你是怎麼看孩子的,中看不中用的東西”,幸好孩子沒什麼大事,腿只是輕微的骨折,就這兒媳恨不得把婆婆吃了,其實婆婆也不想出這樣的事,這誰都不能預料的,老人本來體力就不能跟三四歲孩子比,帶孩子真的特別累,老人幫忙帶最後孩子出事了,落得一身埋怨,也出力了就是不落好。



特別是在農村,很多老人為了幫忙帶孫子不能出去掙錢,兒子兒媳掙了錢也不會給老人,老人沒錢花給兒子要,兒子還不一定給,真是免費的勞動力,在兒子兒媳眼中估計老人職責就是帶孩子的,不帶孩子就是錯的,老人幫忙帶了,最後兒媳這不願意那不願意,你說老人圖什麼?



都說兒媳不好當,我看奶奶也不好當,很多老人都選擇自己出去打工讓兒媳在家帶孩子,或許這就是原因吧。


啟點往事


為什麼?現在的奶奶都不願意幫忙帶孫子呢?因為現在的子女們,都不體諒老人帶孩子的辛苦和付出的一切!現在的子女們都以為帶孩子好輕鬆!老人們給子女們帶孩子不說,還的做飯,洗衣粉,打掃衛生,送孩子上學,遛狗等等等等事情!子女們下班回家後什麼也不幹,天天看手機,玩遊戲等等等等事情,從來沒有讓老人們休息休息……你不信,你去問一問吧……是不是這樣呢……子女們有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旅遊,就沒有讓老人跟你們一起去旅遊呢……子女們就應該先讓你們自己帶孩子一段時間!讓你們自己體會帶孩子有多麼辛苦啦……以後再也不會說老人👵……不給你們帶孩子了……有的子女們都覺得老人就應該給你們子女帶孩子!這是不對的……老人們給你們帶孩子,是老人們在幫助你們,不是應該就給你們帶孩子!現在的年輕人都要感謝老人們,尊重老人們,如果你們子女們都不體諒心疼老人,老人們是很傷心的,所以老人們都不願意幫忙帶孩子的!最後我告訴年輕人們都要好好照顧父母!體諒父母!要知道老人們都很辛苦……


美麗中華17


最重要的一條,奶奶帶孫子,和媳婦之間產生矛盾的可能性又增加了幾分。

當下的子女教育、養育, 變得越來越重視,父輩們和侄子女們觀念,存在很大的差別,加上生活習慣、家庭瑣事等等糾纏在一起,奶奶和兒媳之間極易產生矛盾,到最後,關係緊張,自身矛盾,甚至導致家庭破裂。



反觀那些由外婆來帶外孫,或是請保姆或是自己專職帶的家庭,雖然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相形之下,對家庭的傷害相對較小。如果是外婆帶孫子,雖然彼此之間也容易有衝突,但母女之間更容易化解。

所以現在的婆婆和兒媳之間,彼此為了規避風險,奶奶帶孫子的現象相對越來越少。


許悠然


眾所周知,帶孫子責任很大,任務很重,但是“最親不過隔代親”,沒有奶奶不喜歡自己的孫子,但是確實也有這種聲音,就是現在的奶奶們沒有那麼喜歡帶孫子了,這點上本人非常有感觸。

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自己把孩子拉扯成人,還要把孫輩帶大,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年輕人工作和生活裡競爭白熱化,家裡有孩子沒人看的話更是會焦頭爛額,我相信坐視不管的奶奶們主觀上不願意給孩子帶孩子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不得已,帶孫子的過程中好多苦難確實不得不說。

思想觀念問題。

在看孩子這個事情上,婆婆和兒媳向來誰都不服氣誰,婆婆認為看孩子自己是行家裡手,是過來人有經驗,看孩子是“撂下的活”;兒媳覺得自己育兒書看了一大摞,在養育孩子上更科學,婆婆那些經驗都是迷信都落伍了,有的兒媳甚至當面就對婆婆衛生、生活習慣方面指指點點,更有甚者,碰都不讓碰孩子。思想觀念上的衝突常常令婆婆無所適從,只能選擇敬而遠之。

其次是力不從心

看孩子雖然有一個“看”字,但是隻用眼睛是看不好的 ,孩子從出生到上學這三四年的時間,每個階段看起來都不輕鬆,從七八個月不坐不躺開始,一天到晚只有睡覺那會不用抱,剛會走的時候更是得好好看,什麼東西不能摸,什麼東西不能朝嘴裡放,一分鐘也不能丟松,等兩三歲會跑了,一天到晚不定地方,奶奶們追都不一定能追的上。如果身體素質不是很好,很多奶奶確實吃不消。

第三是個人愛好

很多奶奶們有自己的生活,有些人還沒有退休 ,有的退休了想好好休息下,完成以前想做但是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有旅遊、唱歌跳舞這些愛好的,好好享受退休生活, 這些做子女的也應該尊重和理解,辛苦了一輩子,也是時候讓老人好好休息一下了。

還有難處的“婆媳關係”

要說世界上最複雜的關係,"婆媳關係”肯定能算非常難處的一對,當婆婆的千般好萬般好一點不好就得罪兒媳婦,看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常常弄的男人左右為難。如果婆媳關係不好,奶奶們會認為看孩子是女人的活,自己帶孫子是個兒媳婦幫忙,兩個人處的好的這個忙還好說,處的不好的話這個忙幫起來就不那麼積極。

清官難斷家務事,看多少是多,看多少是少?有的奶奶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幫忙看孫子,確實給孩子帶來很多的不便;還有的父母只管生不管養,養孩子看孩子的責任都交給了雙方老人,就這樣還不滿足。


每個人都會變老,也會變成奶奶,人生道路曲折又漫長,多謝換位思考,多謝相互理解,家和萬事興,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