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原则,会让思想变得很酷!





刘亚洲将军曾说过他的一次集训经历。

在集训班里,一起听课的同学都是大校级别的高级军官,是共和国未来将军的人选,层次很高。

开课前,大家议论纷纷,都在讨论给他们上课的教官,唯独刘亚洲把注意力放到了同学们身上——他观察这些校官的年龄、成份、经历、出身等信息,洞悉了军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元认知能力高的人,总是能够跳出自身或自身所在的群体,从更高处反观自身,产生洞见。

如果你读过上篇《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定会了解其中的含义。

但是,你可能不了解的是,元认知能力除了“反观”,还可以用作“他观”,原理都是一样的——站在高处看事物,产生洞见。

比如:

普通人看了一场电影之后会说“这个电影很好看,它讲了什么什么……”,但高认知的人会想“导演想表达的是什么?编剧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演员是如何演得这么逼真的?”

普通人用了一个软件之后会说“这个软件很有意思,它可以这样那样……”,但高认知的人会想“开发者是怎样想到这个需求的?程序员是如何实现这个功能的?它能通过何种方式创造价值和财富?”

普通人看了一本书之后会说“这本书很有思想,里面讲了什么什么……”,但高认知的人会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希望解决什么问题?他是如何思考到这问题的……”


如果不“飞”起来,我们只能平直地看到事物表面,但是运用元认知能力之后,便能跨过事物本身,置身创作者的位置,从根源上去思考问题。

长此以往,思考的角度和深度自然会和普通人不一样。

最近我在读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的《原则》,这是一部汇聚了他四十多年学习、生活和投资智慧的大部头,全书550页,详列了500多条原则。




然而读完之后,我心中最大的问题不是这些原则到底讲了什么,而是:

他,为什么要写《原则》?


拥有原则,节省生命


让我们先从这个问题开始吧:你有原则吗?

你心里可能会觉得有,但又含含糊糊说不清楚——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凭经验生活,随机应变。原则,只是在相对严肃和重大的事情上才会考虑的,是吧?

这是一种非常顺从本性的思维模式。

但达利欧不是这样,他特别热衷于将头脑中模糊不清的想法明确出来,以此建立可触的理智,摆脱感觉的摆布。

因为他感知到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从长远的视角看,都会周期性循环重复——今天遇到的问题,一段时间之后还会再遇到。

如果现在不解决,今后在同样的问题上还会不停地跌倒,我们的生命就会不断地在低层次上徘徊。

他说:“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现实,需要决策,但我们无法停留,也无法回避,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如果头脑不清,不预有准备,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反应不过来——要么匆忙慌乱,要么事后懊悔。

所以把每次遇到问题的教训转换为相应的原则,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它可以让人变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睿智。

这就像学霸的“错题本”,把每次的错误记录下来,认真复盘分析,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型也能从容应对,而学渣的模式是考好了万事大吉,考不好忍一忍就过去了——前者刻意练习,后者随意学习,差距就是这么拉开的。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如此。

拥有清晰原则的人,可以在流水般的生活中保持清醒,遇到问题时能做出相对好的决策,不让自己随波逐流地胡乱碰壁。

而缺少原则意识的人,只是凭感觉模糊不清地生活,不断地踩同样的坑,很难跳出低层次的循环。

这个角度看,拥有清晰原则的人,生命的效率和质量都会更高。



直面困难,打造原则


达利欧是个元认知能力极强的人,因为他极善于反思,但他的反思又和其他人不同,因为他又更进了一步——从反思中提炼清晰的原则。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微妙,看上去只是做法上相差了一点点,但体现在结果上却是天壤之别。

尤其是思维层面,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在这方面有多懒——即使是再深入那么一点点,都极不情愿——未觉醒的天性向来如此!

回头看,达利欧在认知上的做法确实只是比常人进了一小步,但却成就了他问鼎投资界的独特能力。

这一小步体现在这三点上:

1.直面痛苦

达利欧有个非常经典的成长公式:痛苦+反思=进步

看起来非常像是“正确的废话”,但不要着急鄙视,先静心想想这其中的含义。

很多人面对痛苦时是逃避的,要么只顾陷入情绪,烦恼不已,要么假装没看见,去做其它事情分散注意力。

但达利欧对待痛苦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认为痛苦就是成长的信号,所有让自己烦恼不已、痛不欲生的事情都在向自己提示:机遇来了!

只要想清楚它,解决它,就不会让它下次再来找自己的麻烦,因为问题不解决,它就会周期性的出现。

这种态度让他在面对痛苦时反而变得有些热血和兴奋,进而珍视自己遇到的问题,而非躲避。

痛苦是阻挡我们进步的第一道门,同时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躲避它,只能永远活在它围出来的圈子里,突破它,才能进入更大的世界。

不直面痛苦,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之后的成长便无从谈起。

2.写下原则

没错,就是“写下来”,像小学生一样虔诚地把原则写下来。

别看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它的意义十分重大。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大脑偏爱选择清晰和确定的事物,越明确的事情越容易执行。

不信你可以试试。

当心烦意乱、拖沓磨蹭的时候,只需找一张纸,把头脑中所有的顾虑、想法、担忧以及想做的事情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大到人生梦想,小到五分钟后给手机充话费,总之全部清空,释放所有的杂念。

再回头看那张清单,自己就会立即清醒,知道什么事情该想、什么事情不该想,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应该立即做。

踌躇总是与模糊为伴,坚定总是与清晰为伍。

写下来可以让脑子瞬间变清晰,写下原则也是如此。

白纸黑字的原则不仅可以让反思变得精练简洁,含义清晰,也有利于今后不断演进,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分享给他人。

达利欧就是通过书写把自己的原则分享给自己的员工和全世界读者,让所有人以最高的效率理解他的理念。

所以不能让反思仅仅停留在脑中,否则容易模糊,不久就会淡忘,当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提取不了,想不起来,即使想起来一些,也会变形走样,如此反思,效果就打了水漂。

顺便说一句,如果你总是情绪不佳、心事沉重,但又说不上具体是什么原因,那就用这个方法来排解吧。

因为所有模糊的想法、顾虑和担忧都会转到潜意识中去,成为你看不见的情绪包袱,除非你主动将它“清晰”出来并摘取,否则它很难自动消除。

清晰,可以让你变得更加坚定与平和,而你要做的,仅仅是把它:写下来!

3.证据为先

原则是个好东西,但谁能保证自己提炼出来的原则一定就是对的呢?如果按照错误的原则行事,可能会使情况更糟。

所以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确保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或是不断地趋于正确呢?

达利欧先生是这样做的。

他始终坚持两条最重要的原则——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以确保自己的主观认知与客观世界尽力保持一致,这也是他思想的核心。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的决策方式要么是老板拍板(权威专制),要么是绝对民主(一人一票),这两种方式都很容易走向极端,使决策偏离事实。

于是他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叫创意择优,即不以权威、喜好、人数,而以理由、证据、事实为标准,让最优的想法胜出。

所以:

他让自己的思想保持透明,让所有人看到他真实的想法,以此希望得到所有人,尤其是其他聪明人的不同看法;

他让大家把想法都摆上桌面,阐述自己深思熟虑之后的理由,从而筛选出最优的想法;

他让自己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待分歧,不在乎自己出错难堪,不在乎自己无知被嘲,不在乎自己权威动摇。

对他来说,正确最重要,正确背后的依据更重要。

回到我们的问题,如何确保自己的原则正确呢?不妨参考达利欧的做法——想清楚每条原则的理由和依据,而不是按照愿望或喜好来确定。

当然,他可能忽略了我们中国还有民主集中的决策制度,不过这更适用于政体,在商业或认知领域,创意择优的决策方式是再好不过了。




践行原则,创造命运


在我看来,掌握了这三点,就可以生产出自己的《原则》。

但是,能生产原则和能践行原则依旧是两个概念,相对于写出这本书,达利欧真正厉害的是他做到了!

他通过运用原则使自己看清真相,并亲手打造了顶级的投资平台,创造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原则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弄清原理、遵循规则的含义,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一旦想清楚了,就要笃信和笃行。

而原则也是塑造个人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基本元素,它越系统、越清晰,我们的内在就越强大、越坚定。

不要担心自己做不到,“想清楚”和“做得到”永远是最坚定的盟友。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今天,我们也可以说:“这是我认知上的一小步,却是人生成长的一大步”。

打造并拥有自己的原则,你一定会变成一个很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