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樣找對學習方法?

用戶5255158376883


孩子的學習始終牽動著父母的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則是他們在學習上一個很明確反饋,大多數孩子成績不好可以規整為沒有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戒掉壞習慣,戰勝學習上的攔路虎?我們整理了6招幫孩子對症下藥,擺脫“假學習”,希望能夠幫助孩子找對學習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症狀一:低質量勤奮者,經常自我麻痺

孩子總是這邊學習一點,那邊學習一點,到了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進展如何,根本沒有進行系統的學習。更可怕的是,連自己目前的狀態,應該如何改變,都不知道!每天渾渾噩噩,被上課和作業追著趕著跑,連自己學了什麼都不知道,更別提學會了什麼了!

解決方案:

孩子表現出這樣的症狀,一般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家長要引導幫助孩子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要長計劃,短安排。在制定一個相對長期目標的同時,一定要制定一個短期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切合自己的實際,通過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達到了一個目標後,再製定下一個目標,確保一個目標一個目標的實現。一環套一環,逐步提高成績。

症狀二:3分鐘學習熱度,學習不認真

學習的時候,學10分鐘就開始飄,英語還沒弄明白,就想去看數學,突然想起語文的一個知識點,又趕緊去翻語文書。一上午過去,什麼都學了,但什麼都沒學好。

解決方案:

出現這樣的狀況,家長可以通過引導孩子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在每一個小階段全神貫注投入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先進行時間上的通盤計劃,制定詳細的課後時間計劃表,充分利用課後時間,合理安排,把認真學習內化成一種習慣。該學習的時候投入百分百的精力,絕不想其他事情。切記堅持嚴格執行,否則都是空談,一個月必有成效。

症狀三:不清楚薄弱點,假裝很努力

有些孩子往往不清楚自己的薄弱點,看到別人學什麼,自己也學什麼;學習時平均分佈精力,導致該重點攻克的難點,用力過少;基礎知識掌握不會準確,普通題目仍舊會出錯。每一科都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的狀態。自己很努力、很辛苦,其實多數是“無用功”,內心沒有一點底。

解決方案:

認真對待每次考試,要求孩子全面真實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分析學習薄弱點。學習時,做好預習、複習準備:預習時,—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遇到重難點和自己不會的題目,一定要認真聽、思考,掌握解題思路。要秉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搞清楚解題思路和技巧,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症狀四:盲目購買學習資料、參加輔導班,起不到效果

有些學生急於提高自己的成績,看別人買什麼學習資料,自己也買什麼資料;看別人參加輔導班自己也去,從不考慮是否合適自己。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習資料難度低,沒有提升成績的效果;題目難度偏大,而學生自己基礎較為薄弱,不能提升成績,反而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解決方案:

找準自己的定位。基礎掌握不牢固,就要增加對基礎知識的訓練,可以以課後習題為例,徹底搞懂習題的知識點和解答方法。一位初中老師說過,課後習題是最具有針對性的,是對當堂課程知識點最準確的測試和應用。如果學生能夠把課後習題全部掌握,那麼基礎知識就掌握的比較紮實了,可以考慮嘗試更高階的題目訓練。

症狀五:畏難情緒,遇見難題就跳過,越積越多

遇到難題總是習慣性的選擇跳過,只做自己會做的題來安慰自己,看起來也在學,實際上原地打轉,沒有一點長進。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效率的,也不會取得真正的進步。

解決方案:

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不畏困難的精神,多對孩子進行鼓勵,不要害怕,遇見難題及時向老師請教。學習過程中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從基礎題目開始,逐步增加難度。在接觸拔高型題目時,不僅看是否答對,更重要的是看學生的解題思路是否正確,同時還要進行擴展性思維訓練,讓學生嘗試用不同思路解題從而找到最佳方法,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同時提高解題效率。

症狀六:題目一錯再錯,做題本形同虛設

“差生”往往不會利用錯題本,只是把錯題重新抄寫一遍,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用自己的思路進行組合,沒有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幹其他事情去了,因此導致重複錯誤的幾率居高不下。

解決方案:

學會利用規劃學習法。“差生”要像改變“一錯再錯”的情況,要學會使用歸納法,好好利用錯題本,在聽完老師講解之後,馬上把它完整的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用自己的思路對知識進行重組,真正弄清楚解題思路,保證掌握同類型的題目解題技巧。把同類型的題目放在一起對比解題思路,這樣就可以自己從眾多題目中歸納得出某一題型的解題技巧,記憶會更加深刻,減少錯題重複率。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說:“一切知識中最有價值的是關於學習方法的知識。”學習不僅要講求勤奮,而且更應講究方法,高效率學習一定是科學的學習方法的產物。初高中生正面臨著中高考,處於人生學習的黃金時間段。更加要尋找、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我們分析整理了孩子學習中容易出現的6個症狀並提出對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笑笑丨


孩子怎樣找對學習方法?

對於學習方法,聽起來很具體,具有操作性,但做起來非常籠統。一般來說,學習方法包括預習,聽課,複習,作業,快速背記單詞,高效做題等。但每個學生實施起來千差萬別,也就有了有的學生沒有學習方法,有的學生方法好等等。

這幾個學習環節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學生在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如果是消極的,學生再按時學習,也沒有效果,只是無意義的消耗。如果是情緒積極地,那麼就會有極高的效率,也就是方法正確。

孩子學習的時候是消極還是積極,不是天生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的潛意識條件反射,有的學生想學能學進,有的學生想學學不進,這就是最關鍵的區別。

塑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狀態,是可以通過相關的練習完成的。


霍體清


首先孩子找到學習方法,一定是孩子作為主體的活動。換句話說,是他找到的,一定不是你找到以後告訴他的。你可以和他討論交流,但是他在實踐和試驗的學習方法。

其次,找到學習方法,這個找字,意味著一邊思考如何提升學習效果,一邊身體力行去運用並在思考中改良學習方法的。離開想是不行的,離開做照樣是不行的。

第三點,家長的做法,是牽拉,催促,還是旁觀。你是把孩子的學習當成他自己的事情,還是當成你的事情?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唯有把學習還給孩子,給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他們才會有尋找、試驗、沉澱、積累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的行動力!




同心兒童注意力


本人認為,所有的學習方法都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石上!

沒有了對知識的理解,所有的方法都是套路,都是在架子一一華而不實!看著好美,實用不行!

常言說:若要記得、必先懂得,這就告訴我們、理解是學習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理解並不神奇、簡單說來、就是要全面懂客觀事物的意義、浪就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頭上的那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應該說、在入們認識事物的全部過程中、方法和理解是一雙李生的姐妹、試想、如果沒有過方法、那麼將出現什麼情狀?那樣、人們認識事物就沒有了積澱、沒有了繼承、萬事萬物都成了大腦中的匆匆過客,同樣、如沒有了理解、那情狀也是不堪設想的、那時、即使你有過目不忘的高超技能、也只能使各種識記的事物大腦中留下印痕、不能停事物的規律性、不能掌握它的內涵和外延、更談不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這樣的人充其量不過是一架留聲聲、有什麼大的用處呢?據報刊介、美國一個少年、記憶力舉世罕巴、他能毫不費力地把1880一1950年的星期幾是哪一天背出來、還能熟記哪怕只是聽到過一次的樂曲、但他只能背、対內容毫不理解是,因此大家稱他為“白學者“。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視理解、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確、學習時不認真思考、怎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沒有理解的東西、即使記住了、運用時也難得心應手。因此,所有的學習方法都必須建立在理解的基石上!





真格教育


就我個人而言,學生時代的學習成績還算可以,我覺得自己夠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糾正你一個東西,那就是,學習方法不是“找”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

我不是故弄玄虛。

如果學習方法可以“找”出來的話,那麼人人都可以考上好學校了,因為所以的方法都擺在那裡,你一個一個試,總有適合自己的。

現實生活中是怎樣的?那些分享出來所謂的學習方法,只不過是學習的原則而已,從中根本看不出要如何才能學好。

比方說,學英語的方法是,多背單詞。我想說的是,這不是廢話嗎?孩子不是不知道背單詞,關鍵是,他根本記不住。

所以,好的學習方法需要孩子自己去頓悟。

就比如複雜些的物理課程,你使勁看書,拼命看書,到最後還是學不會。而一旦悟到了關鍵,就有如神助一樣,一通百通了。

那麼,我們要怎麼悟呢?

簡單了說就是,讓孩子堆學習有興趣,在興趣驅使下,他自然會慢慢的悟出自己的學習方法的。


胡亂雜談


1. 提前預習新課,好處多多

2. “錯題本”不可少,從錯題中總結規律

3.經常分析總結,讓知識條理化、清晰化

4.以課本為主,巧用課本的目錄,注重基礎知識的複習

5.不要輕視基礎題目,會做的保證不出錯

6.培養散發性思維

7.學會放鬆,做到勞逸結合

8.正確利用習題答案

9.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

個人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談不上喜歡SKY


有一些學習方法的資料文件你可以找來讓你小孩試試,看他自己適應哪種。 好的學習方法是最適合的方法,而不是你認為的方法,畢竟每個人都有個性差異,你需要做的是引導他主動尋找合適的方法,讓他自己建立信心,讓他感受到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後效率更高,他才會自覺接受。 建議你讓他看看王飛博士的《學習快車》,裡面有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 我對我自己的孩子說的就是,學習一方面要有技巧,一方面也不能放棄勤奮。


清華文墨


孩子學習方法不對的根本原因是牴觸學習

很簡單一個道理,你的孩子如果給他玩手機的話,那麼你不用教他任何東西,他就會玩的很好

那麼在學習過程中,作為家長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點,和行為偏好

比如說孩子肯定有哪幾門科目,成績相對較好,可以適當的引導,在這一方面繼續加強興趣

家長,和老師,在孩子興趣培養方面起到至高的作用。


華樸教育資訊


孩子找對學習方法之前,一定要重視找找到孩子的優勢學習管徑,高效學習通道,這是很重要的自我學習的認知問題,然後才是找到學習的學習方法。

學會學習的學習方法,比學習方法更為重要的是,用有限的學習,能解決要面對的無限的學習內容的可能,這是很重要的學習認知。

思維模型的訓練,思維方式的訓練,將是一個人重要的成長的核武器。


TonyGN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後再做題。

2、錯題本必不可少。用好錯題本。

3、鼓勵孩子自己把做題思路講給別人聽,從而可以理清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