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個老人有四個子女,這些子女選擇了三月一換的方式輪流伺候老人,這樣對老人好嗎?有什麼影響?

農情話議


1、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物質需求也開始提高了老一輩那會一家生四五個孩子那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2、那會孩子都比較好養,早早的就知道跟家裡分擔家務了,現在養一個孩子就覺得有點吃力了各種補習班,各種舞蹈班等等。當你把孩子培養成人的時候自己也就老了,過去子女多一旦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就開始輪流照顧,這個也是現實社會的寫照,必定媽不是一個人的。

3、老人養了咱們小咱們就得養他們老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老人晚年就是想看著自己的子孫後代兒孫滿堂健健康康的他們就很高興,其實他們要的並不多。希望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好朋友們能夠善待自己的父母,讓他們無憂無慮的安度晚年!



大海邊邊玩


子女輪流伺侯老人,現在是農村的普遍現象。老人固定在一個地方居住,肯定要比輪流著好。但子女們都忙於生計,特別在城裡上班的人,更不方便。因此,就有人‘’發明‘’了輪著伺待。輪著換新地方並不是旅遊,有新鮮感。如果三個月換一個地方,在這家的最後一個月,老人就開姑想:下月到了那家,是不是吃得還那麼孬?脾氣都改了沒有?是不是還那麼兇?整天緊張,緊張歸緊張,到時候你還得去。剛去前3天笑臉多,白眼珠少,但3天后就翻過來了。特別有病的時候,更麻煩。這一家找到那三家,就湊藥費弄得面紅耳赤。但老人躺在炕上只能唉聲嘆氣。實際上老人盼著去對他好的那一家。但說了不算,也不可能。當然,這裡說的孬好是就兄弟四人作比較。因此,有的老人就說:這個輪法輪早晚輪死拉倒。但現在我們這裡又‘’發明‘’了一個新辦法:讓老人在四個子女中指定人待侯,四個子女湊錢,女兒拿兒子的一半,原因是老人給兒子蓋了房子,娶了媳婦,而女兒得到的利益少。定出人均多少,定出工資,但湊得錢要高於工資,侍侯的人多退少補,如有餘錢留給老人備用。沒想到老人把兒女們拉扯大,老了這麼難?




-簾幽夢245


我比較贊同這種方式。我爺爺今年八十多歲了,是個很瘦弱的老人,前兩年患上了老年痴呆,誰都不認識了,以前是個沉默寡言的人,患病後話很多,而且說話還很輕浮。他患病後一直由我家贍養,他還有四個女兒。他的子女現在也都往六十上數了,我爸排行老三。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真的很難照顧,他會時不時的亂跑,稍不注意就沒了蹤影,行動能力比正常的時候還要好,把他困在屋裡他會把所有東西都打翻,會把被子撕的不成樣子,最麻煩的是他會隨時隨地大小便,根本不給你反映的時間。照顧他的兩年裡,我爸成夜成夜的不睡覺,視力熬的幾近失明,醫院檢查是眼底脫落,只能老打一針一千多的藥物維持。由於長期睡眠不足,我爸生生老了十歲,加上爺爺大小便失禁,導致他那屋裡氣味難聞,再怎麼打掃都趕不上他弄髒的速度,在那種環境下爸爸的肺部也不好了。但爺爺的幾個女兒都不願意管,我爸的身體實在頂不住了,跟她們好話說盡,又找政府協調才願意輪著管,現在我爸才算能鬆口氣。


通刑律的寶媽


現在來說,農村多子女家庭輪流贍養老人已是普遍趨勢。這樣做有它的好處,也有不利的地方。

首先,輪流照顧老人,可以讓老人與自己的幾個子女經常聯繫接觸。所謂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一個子女都是自己生下來的心頭寶。老人年紀大了,對於親情的需求更多。多個子女輪流照顧,可以讓老人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可以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其次,輪流照顧老人,也有可能導致一些不確定的風險。有些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或者臥床不起的老人,不宜頻繁移動或走動。在幾個子女家輪流來回贍養的話,容易導致老人有意外情況發生。當然一般來說身體健全的老人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有些特殊的案例確實有可能,在移動的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現代社會競爭壓力非常大,人口流動遷徙頻繁,很多子女經常都不住在一塊,在贍養老人問題上,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和麻煩。現在,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問題非常嚴重,這個問題到了不得不重視的時候。希望全天下的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居,老有所樂。



農家許小河


過去農村的老人子女多,他們的父母年老以後,採用三個月輪流贍養的方法,這樣對老人好嗎?有什麼影響?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的義務和責任,採取一年平均輪流供養老人的方法,看似公平合理,以我的看法,卻對老人的心理和身體健康有影響,具體可能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俗話說得好,一娘生九子,九子不同樣,每個子女、特別是兒媳,受教育及理念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會不一樣,而老人飲食大都喜歡清淡、隨意等,家庭飲食方面的差異,無法滿足老人,從而對老人身體健康有影響。

其次,長大成家的每個子女不可能生活在附近,甚至有些子女生活在外地或城裡,輪流贍養,老人初到異地,有陌生感有個適應過程,特別是如果老人輪供到城裡的子女,對城市的生活方法不適應,上下樓梯不方便,長期的待在屋裡不外出,老人會感到鬱悶,心理上有危害不言自明。

既然有這些不利因素,那又有什麼好的方式贍養父母,個人以為,遵從父母,滿足老人的願望是最大的孝順,更利於他們健康和長壽,再說,有些工作繁忙子女的家庭,對老人也可能照應不周,切合實際,要他們出錢安排父母在有時間和照顧能力的一方子女贍養更穩妥,這對他們都有好處,老人也就不會出現三、兩月就搬家。

你還有什麼因為子女多,更好的贍養老人方法,歡迎談談你的看法!


和風細雨言


這兩年為了方便伺候老人,我就住在農村老家,這個問題我說點自己的意見吧:

第一 情況介紹

侍候的方式:在我們村,幾乎全是採用輪流伺候老人的方式,輪流本身沒有任何問題的,我們縣法院判過不少,也是強行讓輪流伺候。但輪流伺候老人還要細分:1> 老人輪流到各家居住和吃飯(佔90%); 2>老人住在單獨的宅子不動,各家分別去給老人做飯或送飯,另晚上陪住(佔10%,畢竟空房子不好找,大部分是有兒子在外面工作,老家有空房的情況)。

多長時間一輪:在我們這兒,沒有一家採取三個月一輪的,最長的時間是一個月。原因應該有以下情況:1>有的家太不孝順,老人輪到那兒了,不想去吧沒有辦法,去吧太難熬,所以寧願麻煩點10天一輪,也不願意長時間呆在一個地方;2>不太孝順的也不同意長時間一輪,有的嫌老人髒,有的對老人有意見等等吧;3>最重要的問題是,老人經常生病,比如老人痴呆了,成天鬧,尤其是晚上鬧得全家不讓睡,如果長時間在一家,肯定受不了。我父親去世前四個月,大多數時間呆在我家,天天是白天打罵,晚上不睡鬧人,我也沒有法上班了,父親去世後,我都快崩潰了(但我從來沒後悔過);4>不能長時間一輪,另外還牽涉到好多問題,比如一般老人住院了怎麼辦,老人去世了在誰家辦事,過年由誰來待客。比如過年時,臘月16-整月16,一般老人都要呆在一個地方。

第二 對老人不好的地方:如果是老人呆在老院裡,各家輪流去伺候,對老人不好的地方是白天比較寂寞。如果是老人到各家居住和吃飯,對老人不好的地方是老人有一種無家的感覺,吃的好壞也不一樣,居住條件也不一樣,遠不如老人住在老院,各家共同出錢給老人安裝空調,置辦其它各種吃住行相關的物品。

第三 沒有其他好的辦法:如果輪流伺候不行,你說有什麼好辦法?在一家呆的情況太少了。一旦老人身體條件差了,除了送養老院,除了輪流伺候,還會有更好的辦法嗎?

農村的現狀是老人沒有養老金,並且現在在世的老人大多是多子多女,老人的養老和生大病的問題很現實,很無奈。


聽不煩的鄉里鄉親


養兒防老是我國農村數千年的傳統意識。可現實生活告訴我們;一個娘可以養活十個子女,十個子女反而很難養好一個娘!這又是什麼問題呢?農村古來有句俗語;公(合夥養)牛瘦,公(幾戶一個大田)田漏,公堂屋(幾個兒子共同擁有,祖先牌位與天地君親師)充滿了雞屎臭!這幾句話就一個意思:大家都有管理(贍養)責任,實際上就是大家都不管。這就活像當下xx部門互相踢皮球,相互推諉一個道理。扯皮的口水浪費不少,問題始終擺在那裡解決不好。

先來上一則2O14年發生在萬州(重慶)的一則舊聞,被央視點名曝光,最後四個兒子被判了長短不同的刑期才算結束。

八十年代初有部電影叫《牆頭記》,講的是一個老漢被兩個兒子輪流贍養的故事。這兩兒子也是一對活寶,一個兒子管一個月。要是碰到那一個月小(3O天),就賺了,要是碰到那一個月大(31天),那就虧了。誰也不想多養一天(供飯),到31號那天就把老頭放在院牆頭上往另一家推,另一家肯定不樂意,老漢成了"兩不管"了,只好餓肚子。與隔壁王銀匠(鄰居)訴苦,這倆不孝的東西!王銀匠出了個主意告訴老漢:就說埋了銀子在某地,誰要是孝順,就告訴誰。好傢伙,兩兒子一聽有這事?互相拉扯著都要"表孝心",把老漢差點沒拉扯死。最後架不住兒子們的軟磨硬泡,套出了埋銀子的地方:隔牆(院牆)下面!兩兒子一聽馬上炸毛了,操起鋤頭就開挖!生怕被另一個先找到銀子。最後,由於注意力全在挖銀子上了,院牆塌了,兩兒子全埋下面……

(以上電影我老爸講述(我沒看過),他看過。若有情節出入,敬請諒解。小時候聽來的)

有人可能說養女兒好些?其實不然。前幾年我老婆單位一女同事(本地人),老漢兩個女兒,一個嫁到外地,一個嫁在本地。老漢的老伴已去逝,一個人生活。嫁本地的女兒隔段時間回去看看,最後,老漢死了,都臭了,鄰居發現有異味,才告訴他女兒。這個本地女兒有十天沒回去看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祖先傳承"百善孝為先"。人人都會老!四個子女輪流照顧老人本身沒毛病,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已然大大提高,不應該雞毛蒜皮的去計較了。如果有能力的自願多出一份力也是無可厚非,值得褒獎的。大家能互相盡人子之責當然最好,希望故事裡的事不再重演吧。今生能有兄弟姐妹共同分擔也是緣份嘛,我作為獨子照樣要承擔全部責任啊。


BMLGGZSGCS秋水長天


子女的角度:養老人由兒女輪流照顧當然公平了,父母可是生了你們幾個,而不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就一個。當然,有能力的多做一些就更好,無論是金錢方面還是體力方面,這樣子兄弟姐妹的關係也更容易相處

老人的角度:哪一個子女更貼心脾氣更好一點她更願意在哪一家生活,那家住對老人有利就住那家.其他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好,但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鄉野筱蘭


隨著社會發展,養老模式也在逐漸改變。但是,由於農村經濟發展比較置後,加上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使得政府在養老機構投入上信心不足。比如,有的鄉村建了養老院,住進去的人很少,而且幾乎都是五保戶,膝下有子女的老人,很少去住養老院,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是子女的大不孝,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這在農村非常普遍,因此家庭養老還是主要的養老方式。輪流伺候的養老模式,對老人來說非常矛盾,既期盼又害怕,老人盼望子女照顧,但深知要求不能過高,怕子女為難,而子女有事業有小家,必然,主要精力不會放在老人身上,因此雙方標準都再降,所以老人很難獲得高質量的生活。這是子女不挑事的,如果其中有一個多事,其他子女再不滿或者效仿,最終所有的情緒都會發洩到老人身上,四人輪流伺候就變成了四人輪流折磨,那老人就太不幸了。城市裡也有這種現象。


活絡通


四個子女輪流照顧老人,這在農村是很平常的事。各家有各家的難處,贍養老人是每個做子女的責任,誰都有老的時候,你怎麼做你的子女也都看著你怎麼做,各家輪流照顧對老人來說有新鮮感,也有不好地方,孩子多了總有比較來說好的或不好的,還有就是有的在村裡,有的在城裡。各自的脾氣品性也都不一樣。老人也有犯難的。其實老人有個固定地方,該誰照顧老人誰就來,這樣老人還安心,父母在就是家。都安心踏實,趁老人還在多行孝心,別等老人不在了,就都晚了,願所有老人都安享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