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简介

郯城县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南部,地处鲁苏交界,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是“中国银杏之乡”和“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4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3公里,地跨北纬34°22′—34°56′,东经118°05′—118°31′。南部临近陇海铁路,为江苏省邳州、新沂、东海三市县所环绕,北半部与临沂市临沭、河东、罗庄、苍山四县区接壤。 [1] 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面积的0.77%。 [2]

截至2011年,全县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97万人。

郯城县是国家列为的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素有“鲁南粮仓”之称。2014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7.2亿元。 [3]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历史沿革

山东省 郯城市 古地名:臧

郯城建置,始于郯国。其建成公元前十一世纪。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八年(公元前418年),郯国为越所灭,其境入越。

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灭越后,其地又归楚。直至秦统一六国,郯国之名不复存在。

秦行郡县制。境地先属薛郡后为东海郡且郡治所在地,并在楚汉间有一短暂时期亦称郯郡。属秦末增置十郡之一。其辖境北近临沂,南至长江以北的扬州、秦州,东濒东海,西南到洪泽湖一带,为本县建置盛期之一。

汉承秦制。郯为县、郡和徐州刺史部治所。

王莽代汉,东海郡地一度成沂平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县建置更趋复杂。先是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海郡称东海国,郯县隶属关系仍旧。但,徐州刺史部治所,自郯移设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初,复称东海郡,郯县属之。晋惠帝时,又改称东海国。

隋,改郡为州。开皇初,郯郡废,郯县隶泗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州为郡,泗州改称下邳郡,郯县又隶下邳。

唐,武德元年(618年),又行州县。武德四年(621年),郯县属泗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下邳,称郯城乡。“郯城”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此。元和间(806—820年),复置县时,遂以乡名为县名,称郯城县。而后又省入临沂县,仍称郯城,隶属河南道沂州。

郯城县自唐后期省入临沂县,历经五代十国、宋、金直至元前期,未再复县,其县原治所称“郯城”。在此长约500年的时期内,境域所属,随临沂县而易。

元末,郯城县复置。 [4]

明代,郯城县隶山东布政司兖州府沂州。下辖政区为4乡45社。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兖州府之沂州划归直隶州。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郯城县隶沂州府。其下辖政区,清前期为4乡32社;中后期为4乡45社。

民国二年(1913年),裁府置道,郯城县隶济宁道,下辖5区48保。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省由四道改为十一道,郯城县属琅琊道,辖区依旧。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郯城县直属山东省政府,其辖区改为5区44乡。民国二十七年(1936年),郯城县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更为7区45乡。翌年,其辖区又为5区45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侵占郯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解放郯西之马头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月,又攻克郯城。与此同时,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鲁南行政专员公署。同年10月底,郯城复为日军侵占。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由于形势变化,县政府撤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4月,马陵办事处(县级政权)建立,隶滨海专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郯城大捷后,马陵办事处改称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关系未变。同年10月,县政府隶属滨海专署二行署。此间民国三十年至民国三十三年(1941—1944年),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在郯城县东部及西部增置了临沭、赵镈(苍山)二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滨海行署二专署,下辖10区2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郯城县为国民党占领,人民政府政区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党政府政区按民国初年设置,后改为23乡2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8日,郯城县全境解放,隶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1950年5月隶属临沂专区公署。1956年1月,郯城县人民政府改称郯城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2月,又改名为郯城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为郯城县人民政府,隶属临沂地区行政公署。 [4]

1994年12月至今,隶属山东省临沂市。 [3]

行政区划

2017年郯城县行政区划图

1994年11月10日,撤销杨集乡、黄山乡,设立杨集镇、黄山镇。

1995年12月18日,撤销高峰头乡、庙山乡,设立高峰头镇、庙山镇。

1996年7月3日,撤销港上乡、沙墩乡,设立港上镇、沙墩镇(鲁政函民字[1996]32号)。

1997年6月4日,司家乡更名为清泉乡(鲁政函民字[1997]25号)。

2000年,郯城县辖11个镇、11个乡。

2000年12月29日,撤销十里乡、归义乡,将其并入郯城镇;撤销大尚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红花乡;撤销清泉乡,将其并入泉源乡;撤销高册乡,将其并入马头镇。即郯城县由11个镇、11个乡调整为11个镇、6个乡:郯城镇(归义乡、十里乡)、马头镇(高册乡)、重坊镇、李庄镇、褚墩镇、杨集镇、高峰头镇、庙山镇、黄山镇、港上镇、沙墩镇、胜利乡、新村乡、花园乡、红花乡(大尚庄乡)、泉源乡(清泉乡)、归昌乡。(括号内的为被撤并的乡镇)

2011年3月,原辖褚墩镇、黄山镇划归临沂市罗庄区管辖;

街景

2011年8月,撤销李庄镇、沙墩镇,合并成立新的李庄镇;

2011年8月,撤消新村乡,设立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经过乡镇整改合并后,郯城县辖1个街道(郯城街道)9个镇(马头镇、李庄镇、重坊镇、杨集镇、庙山镇、港上镇、胜利镇、高峰头镇、红花镇)3个乡(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2个开发区(郯城经济开发区、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 [5-6]

地理环境

地质

郯城麦坡地震断裂带遗址

郯城县地处沂蒙山南麓,当沂沭河断裂带南延部分。断裂带东侧两条断裂: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南断裂,均较清晰明显;西侧两条断裂:唐郚 ——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则隐伏于第四系复盖层下,并向西南延伸。这四条断裂走向基本平行通过县境,构成大型北北东向构造带。这一构造带晚期新构造活动中又被北西西向断裂所切错,致使区域地质更趋复杂。 [7]

地貌

郯城马陵山之战遗址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面平均比降为二千五百分之一,海拔26~58米。山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占郯城县总面积的14.1%,主要分布于东部马陵山一带,其次是西北部零星残孤山丘。 [7]

河流

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运河水系,流向多为自北向南,均为季节性河流,郯城县主要河道45条,全长620.7公里。沂河、沭河纵贯县境,为过境主要河道。其次还有分沂入沭水道、五里河、新涑河、武河、武河行洪道等;苏鲁边界出境河道有老墨河、白马河、沙沟河、浪清河、郯新河、柳沟河、黄墩河、黄泥沟等。基本具备承接客水、排泄内涝的功能。 [7]

气候

县境属暖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依照气候学上之物候现象和气温变化划分四季,各季不等长。冬季最长153天,夏季次之92天,秋季最短57天,春季为63天。冬季寒冷少雨,为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为湿润性气候,春秋季为温暖宜人的半湿润气候。但随着地球大气趋于变暖和污染加剧,县内气温增高,降水减少,日照率降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3.1~13.7℃之间,南部高于北部。气温的变化明显。县内降水量的特点是南部多于北部,中部最少。 [7]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1999年调查,郯城县土地总面积为196.8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39.3万亩,占郯城县土地总面积的71%。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120.2万亩,人均1.4亩,园地面积12.0万亩,人均占有0.08亩。非农用地面积57.5万亩,占郯城县土地总面积的29%。[8]

水资源

境内水资源丰富。降水为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年降水量比较充沛集中。汛期易发生洪涝,而春秋又常出现干旱天气。河川径流量季节变化大,过境水的利用量较小。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富集程度很不均匀。 [8]

矿产资源

郯城县因其在大地构造上的特殊地位,地层比较齐全,构造十分复杂,拥有得天独厚的成矿条件,矿产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金属矿有铁矿,非金属矿有煤、金刚石、重晶石、石灰岩、建筑黄沙、建筑石材等。

铁矿:境内铁矿主要集中在县境中部十里乡小埠岭一带,故名“小埠岭铁矿”。截至2010年,该矿C级储量为162.8万吨,开采品位平均50%,最高可达64%。另有东北方向距该矿一公里处的马屯矿区,储量为18.5万吨。上述两区内矿石皆属自熔性磁铁矿,具有品位高、熔点低、有害成分少、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埋藏浅、易开采等优点。

金刚石:为境内代表矿种之一。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发现的四颗特大金刚石中,有二颗出自郯城县境内。一颗是1981年8月在县内金刚石矿所发现,重124.27克拉,在四大钻石中位居第三,取名“陈埠2号”;另一颗是1937年秋天在李庄镇金鸡岭发现,重281.25克拉,为中国钻石之最,比位居第二的“常林钻石”几乎重一倍。 [8]

生物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除人工栽培植物和人工饲养的动物外,野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且有较强的适应性。

动物:截至2010年,县境内动物有600余种,主要有鱼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和昆虫类。随着人口的增长,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无计划的捕杀,野生动物日渐减少,有的已经绝迹或接近绝迹。

郯城银杏林

植物:县内植物种类繁多。截至2010年,郯城县高等植物有121科764种,其中野生植物89科660种,栽培植物104种。各类植物中,林木树种中以杨、柳、槐多见,银杏、板栗最具代表性;药材有毛莨等百余种。小麦、水稻、玉米则为境内主要栽培植物。 [8]

药材资源

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境内出产中药材300余种,以植物性药材为多,动物性药材和矿物性药材种类不多,产量也较小。

植物性药材:羊蹄(土大黄)、天门冬、太子参、牛膝、白芷、何首乌、地榆、防风、黄芩、葛根、山药、百部、百合、半夏、香附、茅根、元胡、杜仲、远志、枣仁、柏子仁、芫条花、柴胡、丹参、桔梗、苍耳、茵陈、鹅不食草、瓜蒌、兔丝子、紫苏、薏芯仁等。

动物性药材:土元、地龙、金蝎、刺猬皮、桑螵蛸、蝉蜕、蜂房、夜明砂、蛇蜕、僵蚕等。

矿物性药材:云母、钟乳石、朱砂、代赤者石、磁石、青蒙石等。 [8]

人口民族

人口

街头小品

1959年,郯城县总人口即达47.93万人;1969年,郯城县总人口为63.16万人;1979年,郯城县总人口增至74.86万人;1989年,郯城县总人更达85.09万人;1999年,郯城县总人口已达96.45万人。建国50年,本县净增人口55.09万人,净增率达136.5%。此人口数字为建国前186年间所增人口的16.8倍。若以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字338770人计算,郯城县1953—1999年46年间,即净增人口57.58万,净增率148.1%,更为建国前186年间所增人口的17.2倍。1497.6降至1312平方公里。 [9]

2010年,郯城县总人口92万人。2011年,郯城县总人口92.7万人。人口分布密度:从空间分布看,与山河相间之地貌特点一致,呈随山河走向疏密分布之特点。 马陵山绵延东境南北60余公里,约占郯城县总面积12%,此山区为县内人口密度最小地区,沂沭河川流县地腹心40~60公里不等,其干流两岸1公里之内为县人口最为稠密区,山河之间或两河之间涝洼地区,其人口密度介于二者之间。 从性别构成比来看,郯城县男女性别比为106.19:100。 [10]

2012年年末,郯城县总户数25.9万户,总人口94.1万人,非农业人口23.3万人,男性48.5万人,女性45.6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4:100。出生人口9733人,其中男性5328人,女性44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15‰。 [11]

民族

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汉族548233人,占总人口的99.52%;回族2648人,占0.48%;其它有壮族6人,朝鲜族4人,满族2人,哈尼族1人。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764884人,占总人口的99.54%,比1964年普查增长39.40%,年均增长1.86%;回族3481人,占0.45%,比上次普查增加31.46%,年均增长1.53%;其它民族为满族13人、壮族5人、朝鲜族4人、蒙古族1人。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郯城县有17个民族。其中汉族871079人,占99.52%;比1982年普查增长13.88%;回族4094人,占0.46%,比1982年普查增长16%;其它民族为蒙古族7人,朝鲜族3人、苗族11人、藏族2人、彝族10人、壮族7人、布依族4人、满族22人,侗族1人、瑶族2人,白族2人,哈尼族3人,傣族1人,傈僳族1人,土族1人。 [9]

2011年,郯城县汉族占99.54%;回族占0.45%;其它民族为满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

经济

城市夜景

郯城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瘦肉猪生产基地县。是银杏、板栗、琅琊草、葱蒜姜椒等优质基地。郯城县为全国四大银杏产区之一,有“天下银杏第一县”的美誉。县内定植银杏700万株,其中百年以上大树2.8万株,年产银杏200万公斤,银杏生产已成为郯城县经济的支柱产业。工业已形成了包括化工、造纸、机械、煤炭、建材、纺织、食品、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体系。

2010年,郯城县生产总值达到190.4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13%,其中一产增加值23.9亿元,增长3.6%;二产增加值92.5亿元,增长13%;三产增加值74.7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2.2:48.6:3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70.5亿元,增长25.05%,实现增加值82.8亿元,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8亿元,增长24.6 %;地方财政收入5.63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55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8元,增长14.9%。 [12]

2012年,郯城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4.84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1.5%。其中,一产增加值23.52亿元,增长4.3%;二产增加值100.74亿元,增长9.5%;三产增加值90.58亿元,增长15.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0.9:46.9:42.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增长18.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9.4亿元,增长22.8 %;地方财政收入6.39亿元,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6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69元,增长13.85%。 [11]

农业

2005年,郯城县粮食总产61.92万吨,增长23.5%,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增银杏绿化覆盖面积6万亩、杞柳5000亩、琅琊草2000亩,无公害蔬菜12万亩。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523家,农业龙头企业248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12家。各项支农政策全面落实。降低农业税2个百分点,农民减负2437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良种、农机具购置补贴1526万元。实施“百万农户致富”工程,发放贴息贷款1.46亿元,扶持致富项目7.4万个。 [13]

2012年,郯城县粮食总产量76.1万吨,单产515.5公斤,第8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年畜牧业发展良好,猪存栏35.8万头,出栏51.5万头,肉类产量达到5万吨。 [11]

工业

200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3亿元、增长71.7%;利税11.49亿元、增长82.52%;税收2.8亿元、增长36%;完成工业总投入26.7亿元,新上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的7个;有5家企业实现税收过千万元,其中恒通化工1.53亿元;郯城县工业产值利税率达12.7%,高出全市5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降低6.2个百分点。累计投入74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50万元。新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重达到24.8%,提高了13个百分点。郯城县新增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3个、总数达到8个,有60家企业通过山东省QS质量安全认证,20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德兴食品公司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顺利完成了县纸板厂、黄山煤矿改制工作。 [13]

2012年,郯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244家,亏损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377亿元,增长19.1%,其中轻工业173家,实现产值245.3亿元,增长18.6%;重工业71家,实现产值131.2亿元,增长19.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2亿元,增长18.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工业耗电量13.33亿千瓦时,增长27.8%。高新企业比重上升,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1亿元,占规模工业企业生产总值比重23.37%,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新凯电子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仁和制药、博士乐液压被评为临沂市企业技术中心。2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2家为国有,145家为股份合作经济,14家为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它经济成分为82家。民营工业企业产值367.6亿元,增长19.2%。三大主导产业全年实现产值280.7亿元,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5%。全年新建55个招商项目中有45个属于三大主导产业。郯城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17家,亏损企业2家,有工作量的建筑业企业15家,签订合同额6.86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亿元,同比增长15.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万平方米,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营业利润6960万元。全年建筑行业平均从业人员2023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11人,持证上岗人员987人。 [11]

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郯城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亿元,增长44.8%。工业总投入26.7亿元亿元,新上和技改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126个,其中过亿元的7个。2004年确定的工业重点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县啤酒厂由河南金星集团成功重组,总投资3亿元,建设年产20万吨规模。 [13]

2012年,郯城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266个,完成投资额104.3亿元;房地产完成投资额4.8亿元,合计109.4亿元,同比增长22.8%。按行业构成划分:一产项目8个,完成投资额1.75亿元;二产项目144个,完成投资额65.6亿元;三产项目114个,完成投资额41.85亿元,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4.8亿元。房地产企业投资完成4.8亿元,同比减少3.3%。销售面积为2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为9.2亿元,每平方均价3283元,同比分别增长29.1%、61.4%、25%。 [11]

贸易

2005年,郯城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亿元,增长17.5%。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教育、旅游、住房、计算机等消费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新建一批专业市场和超市,福隆购物中心等市场相继建成营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全年实际到位县外资金22亿元,引进过亿元项目7个,过千万元项目35个,顺亿高尔夫球制品、山东金星啤酒、天郯花生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822万美元、增长46%;进出口总额6332万美元、增长14%;加工贸易完成570万美元、增长88%。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新增外贸经营权企业21家,外经贸企业总数达到93家。 [13]

201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企业实现77.7亿元,增长18%。按行业划分,批发行业实现销售额87.9亿元,下降15.03%;零售行业实现销售额69.3亿元,增长19.25%;住宿行业实现销售额0.84亿元,增长17.2%;餐饮行业实现销售额9.8亿元,增长20.3%。城市市场实现批发零售额65亿元,增长14.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23.9亿元,增长14.6%。按经济成份划分,公有制经济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增长15.1%;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销售收入73.7亿元,增长14.7%。教育文化娱乐用品增长速度较快,达到64%,远远快于食品、衣着等温饱型消费支出的增长;全年小型汽车新挂牌8301辆,比2011年增长近2000辆。 [11]

社会事业

医药卫生

截至2005年,郯城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2处,其中县级医院3处(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卫生防疫机构3处(卫生防疫站、结核病防治所、皮肤病防治站),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处(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21处,私立医院5处(宽仁医院、新汪医院、现代医院、新华医院、博爱医院),从业人员82人,实有病床100张。厂矿学校卫生室 20处,从业人员67人。 [14]

2012年,郯城县全县参加新农合人数75.60万人,行政村覆盖率100%,参合率100%,住院报销比例70%-95%,报销封顶线由2011年的8万元提高到12万元。全县公立医院26个,其中县直医院6个,乡镇医院20个。县直医院在岗职工1334人,其中执业医师405人,注册护士552人,实有床位886张;乡镇医院在岗职工762人,其中医师155人,护士155人,实有床位697张;民营医院14个,在岗职工430人,其中医师97人,护士124人,实有床位268张。 [11]

文化事业

截至2005年,县城有文化馆歌舞厅一处,图书馆一处,藏书量达7.5万册,县城中心影剧院一处,可容纳观众750人,民办娱乐场所一座。乡镇有文化站17个,乡镇文化中心11处,农村文化室780个,乡镇电影队17个,郯城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古墓遗址保护点105处。郯城县有调频电视发射台1座300瓦,其中乡镇2座各20瓦,乡镇有17处广播站,有线电视台1座。2005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省科普工作示范县”。被评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 [15]

教育

截至2011年,郯城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0处,其中小学162处,初中25处,普通高中4处,职业学校5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13处,县教师进修学校1处,在校中小学生93869人,在职教职工8742人。 [16]

2012年,全县在校学生(不包括幼儿园)9.3万人,教职工(不包括幼教)8828人,进修学校教职工59人,聋哑学校教职工52人;全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包括部分私立)在园幼儿数29685人,幼教职工2286人。2012年高考本科进线3450人,进线率67.17%,比2011年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一榜本科进线2390人,重点进线700人。全市文科、理科、艺体类第一名均在郯城县,5名学生分别被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录取。 [11]

高校:郯城电大、郯城教师进修学校

中学:郯城一中、郯城二中、郯城三中、郯城美澳学校、郯城综合高中、郯城高考补习学校.郯城实验中学、山东省郯城县育才中学、郯城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银河中学、郯城欧美外语中学、大唐学府中学部、郯城未名中学、杨集中学、马头一中、马头二中、郯城街道办事处第二初级中学(小埠岭中学)、胜利中学、港上中学、沙墩中学、庙山中学、红花一中、红花二中、郯城四中、郯城五中、归义中学、重坊一中、新村中学、花园中学、高峰头中学

小学:郯城一小、郯城二小、郯城三小、郯城街道中心小学(原名向阳小学)、东庄树华希望小学、大唐学府小学部、郯城欧美外语小学

特殊教育:郯城聋哑学校、鲁南少林文武学校、郯城罗荣桓红军小学 [17] 、郯城县归昌鲁能希望小学 [18]

职业教育:

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鲁南职业中专、英才职业中专乡镇学校

科技

到1999年底,郯城县各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共28526人,其中高级职称者566人,中级职称者4997人,初级职称者22963人。 郯城县农村各级、各类社会化科技服务组织达813个,其中乡级126个,村级652个,占郯城县871个行政村的75.2%。从业人员5852人。1991年10月,成立了“郯城县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由科委主管其业务。是年,对郯城县所有技术贸易机构进行排查、摸底,凡不符合条件者取销其经营活动。对技术水平、办公场所、资金额度等达到标准的35家,颁发“技贸许可证”,予以认定。同时,积极引导、培植新发展技贸机构15家。至1993年底,郯城县有技贸机构52家,从业人员600余人,年交易额307.5万元。至1999年底,郯城县有技贸机构80家,其中全民47家、集体16家、个体17家,从业人员达1100人。 [19]

城建

郯城街景(2张)

2005年,全年县城建设总投资近6亿元,拆迁面积21万平方米,建设面积49万平方米。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郯东路、人民路和建设路综合改造、古城路东段建设、城区道路亮化、排水系统治理、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全年共硬化道路37.1万平方米,铺设管网4.2万米;新增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015杆、总数达到3020杆。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观。成立永安出租车公司,改善了城区客运秩序。在村镇建设方面,累计投入2.3亿元,突出抓好绿化、美化、净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城市”。 [15]

城市公交

郯城公交

1路:胜利—天宇门业 [20]

胜利镇政府—沂河大桥—爱国村—高炉村—开发区管委—恒通化工—大圩沟—恒通化工北门—利民小区—欧美学校—新医院—尚城嘉园—官路口—汽车站—巡警大队—林业局—美澳学校—郯子公园—邮政局—银都广场—交通局—皇亭阁—郯城二中—新荣建材—农业局—锦绣嘉园—四方家居—远通汽贸—运管处—舜杰站—博士乐—天宇门业

2路:沭河桥—马头 [20]

沭河桥—东城社区—政务大厅南门—政务大厅西门—新实验中学南门—葛庄—文体中心—移动公司—县政府—电视台—中国人寿—银都广场—三联家电—新国美—人民广场—宇大步行街—卫生局—龙泉新村—贵都大酒店—国际商贸城—工业路—鲁南纸业—恒通化工—第二运输公司—开发区—高圩子—崔庄—刘楼—马头中学—仿古街—交警三中队—振兴桥—南门口—南新庄—马头交管所—沂河管理站—京沪高速出口

7路:东方御景—英庄 [20]

东方御景—东城社区北—政务大厅—新实验中学—国家电网—公安局—国税局—街道办—檀都北门—天泽华府—汽车站—巡警大队—交警大队—中国银行—林业局—美澳学校—郯子公园—邮政局—商业广场—交通局—皇亭阁—郯城二中—新荣建材—种子公司—皇亭华府—废旧钢材市场—路灯所—环卫所—吴庄东站—吴庄站—大唐学府—英庄

4路:汽车站—橡胶坝—汽车站(环线) [20]

汽车站—官路口—商城嘉园—新医院—北老城—郯城一中—职教中心—北关小区—万客隆超市—婚姻登记处—老医院—中央商城—民政局东—建设银行—建设局—人社局—丽景华都—粮食局—家和超市—盐业公司—富民小区—花苑小区—东关小区—国土局—银杏庄园—火车站—龙门前—前龙门—后龙门—滨河橡胶坝—游乐园—沭河大桥—新教育体育局—国家电网—公安局—国税局—街道办—檀都北门—天泽华府—汽车站

6路:汽车站—人民广场—汽车站(环线) [20]

汽车站—巡警大队—墨泉小区—檀都小区—后八庙—新美澳—新源供热—移动公司—县政府—清真楼—电视台—中国人寿—临商银行—银都广场—商业广场—园中园—福隆超市—人民广场—宇大步行街—老医院—婚姻登记处—万客隆超市—北关小区—职教中心—郯城一中—北老城—新医院—商城嘉园—官路口—汽车站

10路:汽车站—郯城街道中学—汽车站(环线) [20]

汽车站—天泽华府—检察院—财政局—公安局—武装部—移动公司—国土局—东关小区—花苑小区—富民小区—盐业公司—家和超市—粮食局—丽景华都—郯城街道中学—恒通汽贸—恒通化工南门—鲁南纸业—农商银行—郁顶新村—新医院—汽车站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五大调鲁南五大调活跃在以郯城马头为中心遍及整个鲁东南,甚至传到鲁北广饶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调。因集中流行于郯城、马头一带,故又称“郯马调”,也称“淮调”、“五大调”。它的旋律婉转圆韵,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际情谊。 [21]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海孝妇孝妇传说的源头是《汉书》。 [22] 郯城木旋玩具郯城木旋玩具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归属,对于研究当地乃至中原地区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内容最初取材于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在图案的设计上,既有儿童喜爱的花纹,又有成人视为吉祥如意的龙凤图案,有着童稚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折射出人类发展的足迹。 [23] 郯城县木版年画郯城木版年画的集中产地胜利乡沙沃村,在县城西南15公里的沂河北岸,是郯城木版年画的发源地。郯城木版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一位潍坊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胜利乡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饥寒交迫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出换取食物。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抢眼、极具渲染喜庆气氛功能的年画一经面市就获得热烈的欢迎,不仅生意红火,沙沃村村民更是倾村前来拜师学艺。在原有的基础上,沙沃村人结合本地的地域特征,一代代推陈出新,很快就把沙沃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专业村。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年画集散地。 [24] 柳编工艺制品白柳,民间群众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 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主要分布在沂、沭河两岸的李庄、黄山、沙墩、庙山、高峰头等乡镇。农民有着种植白柳的习惯。其传统柳编制品,主要编织簸箕、针线筐、条箱等农家日常生活必需品,当地生产柳,当地加工,当地销售。自1972年郯城县工艺美术总厂开始生产柳编工艺品。郯城县种植白柳条5万多亩,年产白柳条近3000万斤,为农业创汇进一步开发柳编工艺品生产打下了坚强基础。郯城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柳编工艺品出口生产基地,1999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 [15]

膏像工艺制品

石膏像:是将水与石膏按1:1.8左右的比例稀释后倒在模具中,待石膏完。全干后脱模所形成的玩具。石膏像制品主要产于港上镇付桥村。 [15]

郯城方言

属北方话,据调查,本县大体上有北中南三种口音。语音有明显差异,词汇也有细微的差别,语法方面基本一致。郯城县政府所在地郯城镇系郯国故城旧址,为郯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代表郯城方言。 [25]

旅游资源

东海孝妇冢:西汉年间,位于城东外环路旁,坟冢高五、六米,周长80米 ,占地近半亩,至今保存完好。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所立,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所建。墓碑上有“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墓碑上依稀刻有“大清光绪”的年号,碑文可辨。

望海楼景区:在城东南15公里处,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的山顶上,是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叠,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称为孔子登临处--望海楼。

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国军队以少胜多,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

马陵山景区: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地形条件与史料上关于马陵之战的描写相吻合。马陵山一带还出土了大量铜箭头和青铜兵器。此外,沿马陵山一带还有很多地名、村名都与齐魏马陵之战有关。如:孙膑养马的马场,齐军射庞涓的社子,庞涓中伏地之独龙涧,也称庞涓沟,庞涓一次上马石、二次上马石,魏军卸甲之卸甲营,庞涓自杀的恨谷崖等。

红石崖风景区:位于郯城西南四十五华里沂河岸边。崖下河水滔滔,崖壁陡峭,其土色殷,坚硬如石;崖上树木参天,阴翳蔽日。其中有一棵雄银杏树,高37.5米,胸围7.1米,为西汉永光年间所植。已在此修建了“银杏古梅园”,占地百亩。

郯国故城遗址:在县城城北,为汉代所建的徐州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县城周围有于公墓、史大奈墓、庙山汉墓群等景点。

于公墓:座落在县城西约300米处,西距西外环150米,北邻鲁南纸业集团驻地南墙。该墓东西宽100米,南北长140米,中心封土高7米。墓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郯城知县赵节重立石碑一幢,碑文为“汉于公墓”。该墓现保存较完整,于1978年12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公墓

清泉寺:位于郯城东北15公里马陵山东坡,泉源乡司家村西北1.5公里半山处。该寺南北长31米,东西宽20.5米,占地近1亩。大殿3间,单歇式建筑,依山顺势,座北面南,殿后为红石山包,后壁以山崖为墙,露出部位高约1米,前墙1米向上和山墙是青砖结构。大殿中间靠后设一神坛,坛上坐1.5米高泥塑佛像,坛四角有“四大接力神”,以扛坛状支撑。佛像前有阿”、“伽叶”两尊泥像相对而立,其底座是低于主像坛0.2米的泥台,主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神态表情各不相同,肤色服饰因人而异,有的骨瘦如柴,有的肚大腰圆,栩栩如生。寺院建筑和东西廊房全系红石,屋宇是山红草缮顶,文革期间被毁。存明万历五年重修云门寺记”石碑1幢,古银杏树1株。 [26]

银杏节:2015年11月8日,中国郯城第三节银杏节暨银杏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郯城县开幕。深秋时节,郯城县内万亩银杏林一片金黄,成为了妆点秋末初冬的一抹亮色。郯城县300年以上古银杏树2万余棵,占全国的40%以上;银杏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定植银杏1400万株,年产优质银杏果400万公斤,银杏叶1000万公斤,银杏种植规模、银杏叶产量、定植株数位居全国四大银杏产区之首,银杏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银杏作为临沂的“市树”,也是郯城的第一金字招牌和重要名片。自1992至今,郯城县共举办过6次银杏主题节庆盛会。2009年“郯城银杏”地理标志注册成功,“郯城银杏”品牌影响力逐步增强。郯城县内树龄最长的一棵银杏树龄已达3000余年,粗壮的树干需要6、7个成年挽手才能合抱住。郯城当地人将此树称之为“老神树”,前来参观和祈福的游人络绎不绝。 [27]

郯子公园(12张)

交通条件

铁路

距哈长铁路(哈尔滨到浙江的长兴)郯城火车站4公里、距陇海铁路新沂站20公里、距兖石铁路临沂站40公里。 [28]

公路

距京沪高速公路郯城出口3公里、距310国道(连云港到霍尔果斯)10公里、距205国道(山海关到广州)2公里。 [28]

机场

郯城至临沂机场、连云港机场各50公里,距徐州机场110公里。 [28]

港口

距连云港港、日照港各100公里,青岛港300公里。 [28]

特产小吃

烤牌

郯城琅琊草编制品

琅琊草俗称黄草, 是用京夂的叶子加工而成。

清泉寺优质矿泉水

产于郯城县马陵山的深山密林中。这里谷深林茂,风景秀丽。 矿泉水从古清泉寺附近红色岩石的裂隙中涌出,清彻透明,口味甘冽。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可与崂山矿泉水媲美,可作为瓶装矿泉水和配制饮料用水进行长期稳定的开发。

沂蒙煎饼

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从使用的原料方面分类,又可分成麦子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地瓜煎饼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饼薄如纸,折叠成卷,即可食用。经过晾干,叠成长方,可存放半月到一个月之久而不变质。

郯城板栗

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板栗称之"木本粮食",素有"铁杆庄稼"的美誉,栗子味道甘美、香甜,营养价值高。

郯城银杏

银杏俗称白果,是郯城名特产,栽培历史悠久,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之一,有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据清朝乾隆二十八年编纂的县志中,银杏被列为重要特产载入"果之属",在"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一书里也有记载。

郯城马头吊炉烤牌(潮牌)

吊炉烤牌,因制作时用吊炉烘烤,故而得名。它两面焦黄,正面撒满芝麻,香味四溢,酥脆可口,配其油盐、花椒、葱花等佐料。

糁,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鸡肉和麦米、面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艺精细复杂,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说苑·杂言》中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黑咸菜(辣疙瘩)

辣疙瘩、硕头菜、雪里红、萝卜缨或者萝卜、地瓜和洋姜等入缸内腌制,菜盐比为10:1,加足水,漫过菜即可。过完阴历正月即可捞出晾晒至干,俗称挂卤。这时将缸内菜汁滤出去渣,入锅内煮开杀菌盛出。大锅内底部反扣一大瓷盘,后放花生米或黄豆适量,再把干咸菜摆放其上,后把菜汁倒入,如不够,可加凉开水。大火煮开小火煳,经一昼夜煳制,就煳出又黑又香的黑咸菜来了。将其装入洗尽晾干的罐盆内,倒入熟油封顶,用盖子或塑料布扎紧封存。食用时,勿用手拿,不可沾生水,以防发霉长毛,可用干净筷子夹出即可。

盐豆子

盐豆,俗称“老盐豆”有叫“臭盐豆”,在超市有售名曰梅花豆。是鲁南地区每家每户,在冬闲时,用自家地里收获的黄豆,腌制出辣嫩可口的小菜。

高桩馍馍

高桩馍馍,是马头镇的又一小吃。它质白面软,很有筋骨,从外面揭开一层皮,可连续不断一直揭到里心。吃到嘴里松软筋道,甜度适中,只有鸡蛋粗细,高约15公分左右,故得此名。

庄户沫水

最主要口味和特点:蔬菜原汁原味,清香四溢。一年四季皆可制作食用。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含磷脂是一种天然营养活性剂,是聪明大脑的重要物质。磷脂还可增加。主要材料构成:当地产黄豆、花生米,以及当地出产的山野菜、蔬菜等。豆沫的制作方法:先将豆子和花生米碾成粉或糁子,或磨成糊。具体地说,就是添水烧开,然后将洗净切好的菜放入锅中,再捞出滤水放在一边。然后将豆沫糊或糁子糊添水烧开至滚沸,然后再放入准备好的菜,放少许盐,根据个人口味而定。根据要求,可以制作成稠的,用筷子叨食;也可制作成稀的,用小勺舀着吃。

凉粉

凉粉(2张)

凉粉,汉族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称北宋时汴梁已有“细索凉粉”。制作方法:将绿豆粉泡好搅成糊状,水烧至将开,加入白矾并倒入已备好的绿豆糊,放凉即成。白色透明、呈水晶状。调以酱油、醋、芥茉而食。

油茶

油茶是临沂人民的传统小吃,宋朝末年油茶从西部回族传到沂州之地,为半流汁食品,宜早食。马头供销食品厂生产的油茶质量上乘。制法:面粉炒熟呈浅黄色,花生仁、瓜子仁、核桃仁、芝麻炒酥碾碎,葱姜切丝用花生油炸酥;炒面加葱姜丝、花生油、香油搓匀再下其它各料拌匀即成。食法:油茶放碗,加入白糖,沸水冲拌成稠粥状即成。

腌韭菜花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秋天里韭白上生出的白色花簇,多在欲开未开时采摘,磨碎后腌制成酱食用,农家多称之为“韭菜花”。

韭花的制作方法大都是磨碎成酱状,磨制过程中加辣椒似乎也是古法,元人耶律楚材《鹿尾》诗道;“韭菜酷辣同葱薤,芥屑差辛类桂姜。”不加辣椒似乎不会“酷辣。” [29]

著名人物

郯子:已姓,子爵,春秋是郯国国君。

后苍:(生卒年不详)字近君,东海郯人。西汉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著名经学家。

于定国:(前111—前40)字曼倩,西汉时东海郡郯人。汉宣帝时丞相,封平西侯。

刘虞:(?-193)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王朗:(153—228)字景兴。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政治家,历官衡阳内史、御史中丞等。

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著有《鲍参军集》。

徐陵:(507—583)字孝穆,南北朝时期梁陈间著名文学家。

张景华:(1482—1555)字时美,号白溪,明山东郯人。

刘之言:(1906—1933)马头镇人,鲁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史人。1933年在“苍山暴动”中牺牲。

徐熙媛(大S):台湾著名艺人。

徐熙娣(小S):台湾著名的主持人。

李岩岩:中国摔跤运动员 国际键将 世界冠军。

张九华:武术家、技击家。

释延鲁:俗名林清华;少林寺四大金刚之一。

鲁冰:中国当代童话作家。代表作《小鸟快飞》。

韩浩月:中文网络知名写手,资深文化评论人,代表作《爱如病毒,喜欢潜伏》 。

魏建玲:笔名灵子。现任《国际商报·财富周刊》主编、商务金融网总编辑。主要著作:《沂蒙情思》;《影响我的60访谈》。

江文湛:郯城县郯城镇人;擅长中国画。现为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张金兰:郯城县花园乡三捷庄人;著名柳琴戏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协会会员。

刘原生:郯城县郯城镇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刘振亚:郯城县归昌乡人;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电气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宋法棠:郯城县花园乡宋窑村人;原山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原黑龙江省省长、省委书记

张玉台:郯城县马头镇大圩沟村人;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朱振民:郯城县李庄镇朱庄村人。

孔宪铎:郯城县李庄镇李庄二村人;孔子第72代孙。

孔祥智: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朱平:新希望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副国家级),郯城镇人,中国公务员之父。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