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吳三桂不帶路,清軍還能入關嗎?




至於袁崇煥的罪名,我個人認為袁崇煥是被冤枉的,皇太極 多爾袞等肯定招降過袁崇煥,如果袁崇煥通敵賣國,何必回師救駕,何不早早開關獻城,市米資盜更可笑了,袁崇煥作為軍區司令員,還沒傻到那種程度吧,因為崇禎看破了袁崇煥五年平遼,擅自處死毛文龍等事件,當初是欺騙他戲耍他,欺騙帝王,而且是欺騙了小肚雞腸,心胸狹隘的崇禎帝,即使袁崇煥打敗滿清,他也早晚必死,所以我認為崇禎是忍無可忍編織罪名,故意處死袁崇煥。



袁崇煥對後金繞道蒙古進攻北京的舉動,其實早有所料。為此,袁崇煥曾正式向崇禎上疏,說:“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指蒙古)為嚮導,通奴(指後金)入犯,禍有不可知者。”因為寧錦防線堅固,皇太極打不破,就會以蒙古為嚮導,突破長城,來威脅北京。

皇太極的內應,應該也早就奏報過,關內烽煙四起,闖王李自成,屠夫張獻忠等,已經讓大明官軍東征西討 疲憊不堪了,皇太極搞一次偷襲不僅能讓崇禎搞掉袁崇煥,還能讓大明分兵西部防線,從而減輕大明加兵東北防線。

任何的攻城略地滅國戰,都沒有捨近求遠的,大秦帝國就是用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一點一點蠶食了山東六國,滿清想要滅了大明也只能從山海關打進來,所以如果當初沒有處死袁崇煥,吳三桂也沒有給滿清帶路的話,至少我認為山海關永遠是滿清難以逾越的雄關。


乞丐皇帝朱重八


我認為如果吳三桂不帶路,清軍是入不了關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吳三桂如果投降李自成就會有後盾。

說讓吳三桂投降李自成,對吳三桂來說確實有點憋屈,畢竟小妾都被人霸佔了。但是隻要吳三桂投降李自成,吳三桂就擺脫了被腹背受敵的尷尬,可以專心抵禦滿清,滿清也就不可能入得了關。


2.李自成已經佔有半壁江山,只要李自成騰出手來,防禦滿清足矣。

前提還是吳三桂投降李自成,李自成已經佔有半壁江山了,派出部分兵馬抵禦清軍沒什麼問題,只要李自成穩住了,明朝基本上沒啥可能翻盤的。這點對吳三桂還是殘忍了點。

3.吳三桂拒不投降李自成,就算被兩面夾擊,山海關也不會落入滿清手裡。

如果吳三桂實在不想受被戴綠帽子之仇,也可以不投降李自成,但是不能著急報仇,必須要堅守山海關,李自成在沒有穩定住局勢之前不可能攻打吳三桂,而明軍緩過勁來可以與吳三桂兩面夾擊李自成,可能最後來個關門打狗。

以上就是我對吳三桂如果不領滿清入關,清軍不可能打進山海關的分析。當然歷史不可能重來,設想只能是設想,所以如果你對我的設想有不同意見,歡迎到留言區留言指正!

我是歷史白話君,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回顧歷史,不忘昨天!

歷史白話君


如果吳三桂不帶路,清軍還能入關嗎?

根據當時的形式來看,清軍入關是遲早的事,只是當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對當時局面的形勢,把握的果斷,利用的及時,推進的迅速,提前了入關的時間。

吳三桂雖然還在山海關鎮守,但他的地步也到兩難程度,勤王路上,李自成已攻陷北京,如果實力足夠支撐,即使大順軍進入了城內,崇禎也死了,作為明朝得力將領,為什麼不反攻李自成,就因為大順軍已進入了北京城,而沒必要摧挎李自成嗎,崇禎帝在城內能被李自成逼死,吳三桂就不能再逼李自成出北京城,究其根源,吳三桂現在確實無對抗大順軍的實力,只好帶著無奈心情又返回山海關。





所以從這點看出,吳三桂軍事實力的狀況,已對大順起義軍構不成威脅,那對長期搔擾和進犯明王朝周邊地帶,磨刀霍霍,來勢兇猛的滿清軍隊而言,更是構不成威脅性,只不過能憑藉山海關之戰略要點,能推遲滿清入關的時間(前提是吳三桂不投靠滿清)。


還是從勤王(崇禎)來看,即使反攻李自成無實力可取,吳三桂可以避重就輕,躲開大順軍京城重兵,繞道或穿插大順軍薄弱地帶,追隨南明政權,聯合舊勢,有望東三再起,和清軍夾大順於南北之間,摧挎大順,而後對付清軍。

然而,吳三桂連過道大順追隨南明的實力都沒有,在進無實力支撐,退又無安全和供給保障之處的無奈下,才重返了血腥毒殺必爭之戰略要地山海。而山海關的重返,對於一個久經戰場的“梟雄”來說,意味著什麼,他本人清楚。他既不追隨餘明勢力保明,也不聯合李自成先抗外,再解決內部矛盾,而是偏偏返回山海關,漢奸行為已早有打算。

所以,綜上分析,當時吳三桂的實力,已無法阻擋清軍的入關,清軍的入關也於吳三桂帶路沒有必然的結果,只是有人帶路,前進的速度能加快,避免了走彎路罷了,吳三桂不帶路,清軍照常能入關。


gydvj馬蘭老兵


李自成入京之時,其實論實力大明、大清、大順大體相當,當然相持下去,大明逐漸變強的可能性更大,畢竟大明地盤人口要大的多。

如果吳三桂比較早起兵入衛北京,李自成進城的可能性不大。闖軍不一定打得過關寧軍,最多互有勝負,然後退回陝西或轉攻他方。

吳三桂帶兵勤王時,多爾袞打山海關進京的可能性也不大,最多佔了遼西走廊。一是意義不大,進關又不是第一次了,攻不破京城沒有戰略意義。二是如三國在京城大戰,風險太大。

所以,如果吳三桂軍隊在京城未破之前到達京師,大明、大順、大清初步形成相持的局面可能會出現。

到了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皇帝自殺、李自成登基之時,其實李自成的選擇也很多。一是守住京城不動,靜觀後變,屬於穩妥之策。吳三桂仍然留守山海關的可能性比較大,清軍也進不了關。這樣,南明仍然會建立。之後,就是各方怎麼應對了。二是退出北京,回守山陝等地,屬於保守之策,但大順的實力大大增強了。畢竟收穫了幾千萬兩銀子和大批文武大臣。三是撒出北京,轉攻南京,平定南方。這樣一個割江而治的南順,實力超強。南方根據地統治好了,再來統一全國可期。當時的北方殘破,實在不是好地方。四是攻山海關,這屬於冒險之策。這樣是逼迫吳三桂降清或吳與清合作攻李。李自成登基後飄了,對實力判斷失誤,對吳與清合擊風險評估不足,於是一片石大敗。

所以,只要李自成不攻山海關,吳三桂直接降清的可能性不大,也不會當帶路黨,畢竟他手上握一手好牌,機會很多,可以待價而沽。

當時,大家急什麼呢?


花開時節當讀史


能啊,只要等吳三桂他們餓死就好了。

關寧軍雖然有地產,但離自給自足差的很遠,非常依賴內地的補給。現在皇帝已經自掛東南枝了,補給怎麼辦?

李自成當了新皇帝,也不是不能向李自成投降,但問題是,李自成哪裡來物資補給關寧軍啊。李自成為什麼要那麼快的進北京城而不是步步為營?因為他不快點他的人也要餓死了,哪還有心思步步為營把佔領的地方好好經營一下?他急需進北京城搶資源養活部下。

那他進北京城搶到了嗎?搶到了,但主要是從達官貴人家搶到了金銀財寶,最需要的糧食、武器、被服等物資,達官貴人家也不會存儲多少,官倉更是早就見底了。

吳三桂對李自成的處境很瞭解,他爸吳襄對北京城的情況瞭如指掌。再加上家被李自成給破了,那就只剩下投降滿洲人了。何況祖大壽家早就在那邊,知道滿洲人情況,投降了心裡有底。

陳圓圓背了個大鍋。


白完公會


山海關只是明代邊防要塞之一罷了,大同、宣府等地都已經被李自成等人給搞爛了,形同虛設,就是不從山海關進,也可以從其他地方進。

遊牧民族的機動能力不是蓋的,就算在山海關受挫,他們也可以很快休整完畢,整軍再戰。

明室一盤散沙,李自成入了京就燒殺搶掠;南明東林黨爭權奪利,朝廷烏煙瘴氣;張獻忠更不用說了,他是殺人狂魔,動不動就屠城,他的部隊就跟一群土匪差不多。

他們幾個就是沒有清軍,也會自己打起來,強敵在側,自己先亂起來的例子,比比皆是。

清軍入關,只是時間問題。


浮沉於史


能,因為早在崇禎殉國前八旗就已經嘗試過了,多次南下,事實上八旗入關不一定要走山海關。他們不是也從蒙古借道南下過嗎,甚至直接來到北京城下。

我們後人為什麼覺得山海關重要,它重要嗎?確實是重要,因為山海關是滿清入關最便捷的途徑,從別的地方入關所耗費的成本更大,比如需要繞路。事實上明朝北方國境線幾千裡,這幾千裡不可能都是鐵板一塊,也不可能都是易守難攻,滿清想進來總會有突破口。你想想看自古長江就是天塹,可是歷史還不是一次又一次證明了,北方政權可以突破這個天塹。所以我覺得關不在險要和堅固,關鍵是要守關的將士意志是否鑑定,再堅固的雄關也怕人心思變。

而且當時天下局勢也給滿清入關創造了條件,當年滿清之所以不敢輕易入關是因為大明還在,大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所以滿清每次南下最多隻是撈點外快馬上撤走,不敢停留。可是如今大明被李自成給推翻了,這也給滿清入關創造了機會和藉口。因為此時大順軍立足不穩,而且前明並沒有完全失去民心,這些假如可以利用好,天下局勢自然就難說。

所以我覺得滿清入關是勢在必行,他們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等的就是這一天,山海關打不下來,他們會繞道過來,可以南下的路有很多,比如從海上坐船就可以繞過山海關。大明都已經倒下了,區區一個山海關只是一個死碉堡而已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清軍能入山海關託福於明朝皇帝對忠臣的不信任和胡亂猜忌,假如明朝皇帝是開明英明之主,忠臣良將能任意發揮、施展自己的輝宏報復的話說來,小小的努爾哈赤怎麼能起身、發展、靠吳三桂帶路入關,並靠一些降叛之徒為滿清打下萬里江山呢?!…………

在民族大英雄戚繼光大將軍追擊、包抄幾十萬滲透到南方七省的倭寇打了三百六十多次仗,仗仗痛殲倭寇!又在京城外圍對一次三萬多的和一次八萬多的“蒙古鐵騎”兩次都進行了全殲!…………

戚繼光大將軍提出願意不辭辛勞把大明的幾百萬軍隊都訓練成“百戰百勝”的優秀軍隊,卻大大刺痛了皇帝的肺管子!深怕戚繼光將軍把大明朝的幾百萬軍隊全訓練成“百戰百勝”的驍勇善戰軍隊後,會象宋太祖趙匡胤一樣奪了自己的江山!對戚繼光將軍所提嚴加制止!並削奪了戚繼光將軍的兵權!致使一生為國為民為大明拋頭顱、撒熱血歷經護明三百多次戰役“仗仗皆勝”的我們中華民族大英雄戚繼光大將軍怒火🔥氣攻心❤及全身,就病倒了!請求回家養病,皇帝立即准奏,戚繼光就回了家養病,百戰百勝的戚家軍也有很多離開了“戚家軍”剩下的由戚繼光的侄子戚金管理!…………

戚家軍的一部分在抗日援越戰鬥中打敗了豐臣秀吉率領的十多萬侵略朝鮮的大軍,並使囂張跋扈的豐臣秀吉一命嗚呼後,沒讓休整就被大明皇帝一紙詔書讓連續行軍跋涉半個多月去攻打努爾哈赤的軍隊,途中不但不給朝鮮方許諾的雙倍糧餉還有朝廷方許諾給的雙倍糧餉,卻反而被大明總兵埋伏包圍“戚家軍”犧牲傷亡很重!

後來被派往“薩爾滸

參加由大明皇帝任命的把兩萬多條決定戰爭勝負、兩國生死存亡的火🔥槍”基本上都存在城裡留做保護自己的七十多歲的(別說他名了)老昏頭(犯兵家大忌)催逼五路兵士快速行進幾十裡去包圍努爾哈赤!結果這些帶有少量槍炮的五路大軍卻因不熟悉地形、地理及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最主要的還是不互相配合、各自為戰被沒有槍炮的努爾哈赤八、九萬騎兵大大斬殺!“戚繼光”將軍創立的百戰百勝的陣攻法則也沒能施展!

但是被大明總兵官埋伏殘殺大部的“戚家軍”餘部還是和四川的“麻桿子軍”“以步兵對抗瘋狂馳騁疆場的驍勇善戰騎兵團”創下了傷亡努爾哈赤久經戰陣的驍勇善戰騎兵萬人的難以置信慘烈戰果!!!!!!

…………由於明朝皇帝和大臣的昏庸無能,致使我們中華民族大英雄“戚繼光”大將軍把四百多萬大明軍隊訓練成“百戰百勝”的軍隊的宏偉藍圖徹徹底底落空並被氣得得了好幾年沒能治好的病!…………假如“戚繼光大將軍”生逢英明之君王,給朝廷訓練成四百多萬“百戰百勝”的軍隊,我大中華民族就會無敵於全世界了!!!!!!小小的努爾哈赤不等成事兒就會被消滅在襁褓之中了!還哪裡來的努爾哈赤軍隊能在吳三桂叛軍的帶領下入關呢???!!!…………

可是歷史的結果卻全然相反了!!!!!!…………也許這是天日昭昭!殘酷搜刮人民的腐朽沒落的大明朝就該有的結局吧!!!!!!天子守國門也應該對人民好才能長安呀!!!


絢彩年華火熱青春


袁崇煥為什麼被處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滿清軍隊兵臨北京城咋。那時,滿清軍隊就可以隨意進入到京津地區。就算是吳三桂沒有獻出山海關外,對滿清軍隊來說大不了換個地方進關。當然了走山海關是最便捷的道路,但是吳三桂怎麼辦?外有滿清軍隊,內部有李自成的大軍。崇禎皇帝已經死去,誰來為這支關寧鐵騎提供軍餉?兵無糧響不戰自亂!


愛看愛思考


至少清軍入關是以後的事,如果吳三桂歸順李自成,至少關內一個時期還是漢家王朝…當然歷史不容假設,當時天下形勢錯綜複雜,雖然崇禎當時已死,但明朝殘餘勢力還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雖然佔領了北京,但對全國並沒有形成穩定有效的統治,所以崇禎之後,清軍沒入關的前提下,天下紛爭在所難免,鹿死誰手也非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