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聽從諸葛亮計策成為一方霸主,孫權為何不聽魯肅的?

66的娃娃


魯肅的戰略稱之為榻上對,也可稱為東吳版隆中對,並且孫權一直是聽從魯肅的戰略。

榻上對是公元200年,魯肅向剛剛掌權且年齡只有19歲的孫權提出的,當時的天下遠比7年後諸葛亮提隆中對時混亂的多。



公元200年,雄據北方四州的袁紹與盤據兗州、徐州、豫州、司隸的曹操對峙於官渡,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涼州馬超韓遂各種勢力錯綜盤節,局勢遠未明朗。

魯肅榻上對的主要內容是西征劉表、劉璋,北抗曹操,與曹操先劃江而治,進一步再揮師中原。

魯肅的戰略在當時來說,確是合理的,東吳在保證政權穩定的情況下大力向西拓展地盤,攻滅劉表、劉璋,事實上孫權也是這麼做的。



從公元200年到208年初,孫權數徵劉表屬下江夏郡守黃祖,終於殺了黃祖,佔了部分江夏郡,只可惜208年曹操南下來到了荊州,讓孫權的戰略破滅。

然後魯肅向孫權調整了戰略,將劃江而治二分天下,改成曹、劉、孫三家三分天下,並且東吳要聯合劉備共抗曹操。

事實上孫權的戰略在魯肅去世前,基本上是按魯肅戰略實施的,甚至對於劉備借南郡,孫權都答應了,何來不聽從魯肅的話?



赤壁之戰後,孫權又是嫁妹妹,又是借南郡,跟劉備正是蜜月期,連周瑜軟禁劉備的建議都沒聽,直到魯肅去世後。

魯肅去世後,孫權開始改變戰略,想來多半是受了呂蒙影響,結果來這麼一出偷襲荊州,要不是遇到曹丕這種水貨,東吳幾近亡國。

孫權偷襲荊州一年後,劉備兵發夷陵攻吳,而曹丕居然坐壁上觀,按兵不動,喪失曹魏唯一統一天下的良機。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孫權不聽魯肅原因有四點:

一,孫權年紀尚小。建安五年,孫策因為被刺客偷襲,遇刺身亡,東吳江山的重任便落到了孫權的頭上,孫權當時年僅19歲,可以說是很年輕,魯肅便當時去和孫權提議的三分天下,當時並沒有算上劉備,當時的三分天下是曹操、孫權和劉表,但是當時的孫權說白了還是個孩子,這麼大的擔子一下子落到自己的頭上,還沒反應過來,當時和魯肅的一番談論便是支支吾吾的,所以說孫權還沒有思考那麼多。

二,東吳根基不穩。孫策遇害之後,孫權成為了東吳的領袖,但是當時的東吳,都是他的哥哥父親輩的臣子,他一個小屁孩,很多人都不服他,俗話說的好,攘外必先安內,東吳自己的集團內部都是好幾派,如何去攻打別人,孫權他也沒這個心思去想這個問題,只想先把東吳的內部調整好,在去做打算,所欲與魯肅的談話就草草了事了,孫權必須確立起自己在江東的地位和威信,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三,不信任魯肅。魯肅可以說是個能人,魯肅是經過周瑜推薦來投奔的孫策,周瑜和孫策是鐵哥們,好兄弟,所以他們都是忠心於他哥哥孫策的,孫權是小輩,魯肅突然來提議這個問題,孫權也擔心魯肅是否有不軌的嫌疑,畢竟是舊臣,一朝天子一朝臣,畢竟孫權剛剛登位,人不是自己的斷然不可輕信,這個時候屬於一個雙方都在磨合的階段,必須都知根知底之後,才敢採用這些人的建議。

四,孫權當時沒有權利。孫權剛剛接手東吳的時候,很多的將領,謀士完全不聽從他的指揮,都是分派站隊的,比如尊奉周瑜的,比如尊奉張昭的,所以孫權當時沒有辦法,況且孫權當時很多問題,都是他媽媽來處理,所以沒有辦法才讓孫權的媽媽把周瑜調了回來,周瑜身先士卒尊奉了孫權,所以江東的一干大臣才都服從於孫權,恐怕,沒有周瑜,江東可以說是一盤散沙,也就不可能有了後來與曹操劉備抗衡的資本了。





關中論史





小張帶你看故事



史事顯微鏡


劉備無主見,遇到有主見的當然言聽計從;孫權本就一方英主,有些主意也就自己拿了


橡子熟了


劉備無根基之地,取哪裡都是有賺無虧,孫權江東勢力已成,可塑性不強。


據實論史


曹操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