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

柳州納意體驗式培訓機


不是“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而是“大部分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或者延伸一下,是“大部分人”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的核心原因是銷售的工資不穩定,而“求穩定”又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而與其對應的是銷售需要相當的人際能力,而人際能力是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具體說來::

1. 非銷售人員的工資結構比與銷售人員你的工資結構比

從事非銷售人員你的工資結構比:工資總額=80%(左右)基本工資+20%績效工資;而銷售人員的工資結構比:工資總額=50%(或更低)基本工資+50%(或更高)提成。提成是按照銷售額或毛利來計算的,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剛剛開始從事銷售工作),由於業務知識缺乏、產品知識缺乏、市場瞭解不夠、客戶心理瞭解不透,銷售額或者毛利非常少,導致自己的工資總額極少(也許還不及非銷售人員工資的一半)。剛畢業的大學生都需要方方面面的支出。這樣少的工資,哪個大學生願意去做呢?(備註:本條的數字不一定準確,但大體的結構比沒錯)


2. 銷售容易遭致客戶“拒絕”,大學生無法承受一天幾十遍的“拒絕”

大學生剛剛從學校畢業,儘管已經長大成人,但心理並不成熟。銷售產品時,不是遭受客戶的白眼,就是一腔的熱情換來客戶的冷麵冷眼,更有一些時候會遭致客戶的“強烈”指責。這種拒絕,在大學生心裡,是一種“人格侮辱”,是“熱臉遇到冷屁股”。天天如此,沒有一顆成熟的心是難以承受的。遭受拒絕後心裡的痛只有銷售人員心裡清楚。誰願意去天天面對客戶的“冷屁股”呢?即便是打個銷售電話,對方一聽是賣東西,你話說一半,對方“趴”的一聲就會把電話扣掉,銷售者心裡難受啊!

3.銷售者的工作環境惡劣

有些公司除了銷售經理有正當的工作座位,很多銷售員連個辦公桌都沒有,上班打卡後立馬就要出門銷售。夏天頭頂三、四十度的烈日,滿頭是汗,衣襟溼透;冬天,頂著刺骨的寒風,還要遭受客戶的冷漠,哪個不心寒?之後還要趕回公司打卡下班。沒有自己的辦公桌,就好比不是這個公司的人一樣。內外都不遭人待見,有誰願意去做銷售?

4.與生人打交道

很多銷售在開拓市場時、開發客戶時,都要面對從未見過面的生面孔。不斷去見生人,是需要勇氣的。大學生接觸社會少,更不願意一次次去見陌生人,心理壓力太大。尤其是經常會碰一鼻子灰,心理更加不平衡。小心臟每天要承受這種“熟悉”的緊張,誰還願意做銷售?


話說回來,我個人覺得,銷售是最鍛鍊人際能力、逆商、挫商的一種職業。從一個張口就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到最後能“侃侃而談”;從一個不懂為人“端茶倒水”的人,成為一個“時刻準備服務”於人的老手;從一個比別人少一半工資的人,到最後做到比非銷售崗位工資高一倍的人;從一個害怕遭受拒絕,到最後對“拒絕”一笑而過的人;從一個害怕挑戰的人,到一個超越自我的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成長,尤其是對那些未來想創業的大學生,銷售是最好的開端。無論你從事什麼類型的創業,銷售是任何創業都少不了的。

我個人建議,無論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在銷售崗位上鍛鍊半年或者更長時間,認知最終端的客戶,瞭解市場的最前沿,會讓日後的職業規劃更早實現,也會比同齡人走得更遠、更順。


耕然夫


不是銷售大學生們不想去。

而是市場上提供銷售崗位的企業大部分不靠譜,一眼望過去就知道是那種傳統行業,沒啥核心競爭力的聽都沒聽過的小破民營公司。底薪不高。東西難賣。

傳銷,保險,理財,成功學培訓公司也混跡其中。連底薪都沒有。

如果是500強高大上企業的銷售呢,寶馬,奔馳,IBM,華為,寶潔公司的銷售,想逗不用想大家打破頭去。

因為有錢,有面子,鍍金,能學到東西,職業生涯有保障。

大學生們也不傻,去哪些不靠譜的民營公司當銷售就是等於當這些公司的炮灰而已。

市面上的公司很多很雞賊的,自己賣不出去東西,想靠極低的成本招些業務員,他們收集客戶資料,甚至不給底薪,靠打雞血忽悠大學生,萬一出了單,大頭是公司的,公司還不花錢養銷售。

市面上也只有銷售崗位敢臭不要臉的給很低的工資或者底薪。

因為他們的算盤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再說回來,大學生們的志向肯定都不去幹銷售,不能因為市面上銷售崗位多,就得屈就幹銷售。

這個就何不食肉糜了。

我自己是幹銷售職業的,並且還在比較知名的企業諸如美的,聯想,三星。

說實話,收入待遇,職業發展沒外界那麼好,並且銷售工作壓力大,還老裁員,所有崗位裡最不穩定的崗位。

寧肯下決心考公務員,不到萬不得別幹銷售。

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留言。


老李校長


曾經我的朋友做銷售,他告訴我,在社會上有個傳言,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做銷售。大家對銷售的認知普遍是,銷售是一份很低端的工作,啥人都能幹。同時我認為,大學生不願做銷售還和銷售工作的工作性質有關:

第一、進入門檻低

基本所有人都可以做銷售。招聘銷售人員的廣告很容易在各種渠道被看到,因此銷售工作是一份被人認為沒人應聘的工作,銷售工作的工作人員也是魚龍混雜。銷售大學生天生有一定的優越感,認為自己上過大學,和沒有上過學的人在一起共事,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第二、人際關係雜

因為銷售工作進入門檻比較低,所以銷售人員的素質層次不齊,很容易遇到素質不是很高的人,影響自己的交際圈,甚至將好人帶壞。

第三、工作穩定性差

銷售工作有旺季有淡季,到了旺季要出成績,基本要每天工作才有可能得到更多收益。有時候付出很多還不一定能夠收穫多,銷售工作更多和行業、政策、運氣掛鉤。銷售的成功率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而銷售工作和業績掛鉤,就決定要想的到工資,就必須低下頭去“求”人辦事。

第四、社會認可度低

銷售工作會經常要和各種人打交道,做銷售工作要不然就是找不下工作,要不然就是沒有一技之長,迫不得已而從之。如果女性從事銷售工作,要和客戶喝酒交際,可能會被社會上傳言緋聞,與社會上的男女交往傳統思想格格不入。

第五、可替代性強

銷售工作常被認為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如果工作多年還沒有一技之長,內心就會產生恐懼感,沒有安全感。而且如果不出業績,很容易就被上司說滾蛋。

如果您有其他問題和獨到的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我們將有專業的老師對您的提問進行解答!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還可以,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銷售是就業市場需求量最大的職業,因為任何一個以“贏利”為目的的機構都不能缺少它,同時銷售對於學歷、專業、證書等硬件的准入門檻也低於很多職業,所以,應屆生招聘會上出現大量的銷售崗位再正常不過了。

我經常去大學做職業規劃、求職技巧的講座與培訓,對於這個問題深有感觸。很多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是源於偏見及不瞭解,而非理性選擇的結果。

有幾次培訓,介紹銷售這個職業之前,我問同學有誰想做銷售嗎?二三十人中無一人舉手,理由不外乎是“銷售就是推銷,總要死皮賴臉地求別人、社會地位不高、壓力大、收入少”。

詢問一位同學想做什麼?他說“外貿”,我說:“完整的外貿工作包括國外客戶的開拓、國內供應商的開發、訂單管理、物流四大塊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外客戶的開發,所以實質上也是銷售,只不過客戶在國外而已”,這位同學說:“但是外貿可以經常出國,看起來更加體面”。所以說,大學生看問題很多時候只是看表面,而不思考本質。

其實,不僅僅是大學生,很多職場人士也就是大學生的家長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一位同學曾經對我說:“我爸爸說千萬不能做銷售,否則大學四年就白讀了”。

因此,作為一個職業諮詢顧問,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些大家對銷售工作的誤解:

銷售確實要追著客戶,但是不代表沒有尊嚴。

天下也沒有不受氣的工作,要賺錢,肯定要受氣。銷售在外受氣,但在公司內部地位高;對外朝南坐的,在公司內部要受氣,譬如人力資源、行政。

銷售的硬件准入門檻雖然低,但它卻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並非人人能做好的職業,它對從業者的溝通能力、談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商業敏銳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點,在所有的職業中,銷售最容易晉升到公司的決策層,譬如聯想CEO楊元慶、格力總裁董明珠都是銷售出身。自己創業成功的,在公司起步階段大部分也是做銷售,譬如第一次創業的馬雲常常揹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新東方的俞敏洪為了招生自己去貼小廣告,京東的劉強東在中關村買VCD。

當然,澄清誤解並是不勸大家都要去做銷售,只是當銷售符合你的興趣,你又有優勢時,不要因為偏見無知放棄了這個前程大好的職業方向。

我是【職業諮詢顧問陳凱】,如果覺得我的回答不錯,歡迎點贊或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們一起用智慧成就快樂工作!


職業諮詢顧問陳凱


首先,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銷售行業難招人和大學生是否願意涉足這個行業關係不大,這個行業難招人是行業的性質來決定的。

為什麼銷售行業口碑差,人員流動性強?

1、銷售工作苦、但是地位低

相信幹過銷售行業的朋友都曾經深有感觸,無論在哪個行業,銷售都是入行門檻最低和公司地位最低的,這個地位和業績不業績的關係也沒有那麼的大,即使你的業績很出色,你也不一定能夠贏得公司的尊重。

但是如果說論辛苦程度,銷售無疑是公司裡最辛苦的,像保險和金融行業的銷售人員,除了需要幾乎全天候的跑業務以外,部分公司還要求業務人員參與陪酒甚至上門推銷。

保險行業的這種應酬尤其的多,每年保險公司都會要求員工出一部分錢邀請意向客戶一同參加活動,然後在酒席或者旅遊途中讓客戶下單,這樣的做法相信很少有人願意接受。

2、生活不穩定

銷售可以說是市場上收入最不穩定的一個職業,業績好的時候收入能夠多達幾萬,業績差的時候有的一個月連幾百塊都沒有。

但是銷售並不是一個付出就能夠有收穫的行業,好的銷售除了需要好的口才以外,還需要有好的客源,這些都需要工作經驗來積累,所以對於一般的應屆生而言,想要通過銷售快速提升生活質量,這樣顯然不現實。

除了收入不穩定之外,銷售崗位的流動性也很大,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一個銷售如果連續2個月沒有業績,公司不開除他,他自己基本也會走。

3、社會地位低

無論是父母還是同學,大家都對銷售比較反感,大家都認為銷售是比較低技術含量的一個崗位,這時候你想做銷售崗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所以很多人會礙於面子,不會去做銷售崗位。

所以銷售崗位難招人完全是崗位本身性質決定的,而不是大學生挑三揀四的結果。


荊楚求職


你知道嗎?據統計,成功的商業人士中,90%以上都有銷售相關的背景,當上CEO,贏取白富美,邁向人生巔峰,做銷售幾乎就是必要條件之一!

既然銷售工作有這麼牛逼的職業前景,為什麼這麼多大學生都不願意做這個職業呢?作為一個職場上多年從事銷售工作的老司機,馬菠蘿分析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給別人賣東西,從別人兜裡拿錢,這事兒確實難度比較大!

很多銷售界的毒雞湯,都在得意的教你如何將一把梳子成功賣給禿子。但現實的銷售工作中,哪有那麼多技巧可以生搬硬套,很多銷售業績的完成,大部分都是一個客戶一個客戶的軟磨硬泡,死皮賴臉,磨磨唧唧,苦苦哀求,不停騷擾的結果。本是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突然要把臉面別在褲腰上,天天看別人臉色,動不動還被別人轟出門,是誰估計都不願意做這樣的工作吧~

第二點:中國人傳統文化中對於銷售之類的買賣工作,還是有一定的歧視觀念!

我們經常奇怪的看到,在很多男性的擇偶條件中,明確希望對方不是從事銷售工作的。這其中的潛臺詞似乎在說,女性做銷售就不適合結婚!從這一點變態的想法,我們依稀能看到,作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強國,在很多現實場景下,依然瞧不起搞經濟的人!銷售不就是最基礎,最接地氣的民間經濟從業者嗎?

【馬菠蘿】總結

老天爺是公平的,但凡有難度的事兒,只要你幹成了,更好了,得到的回報自然比別人多——銷售工作就是最典型的這一類職業。當某些職業為死工資而發愁時,很多銷售的提成足以讓你眼紅到出血;每到年底曝出的那些豪車年終獎,也絕大多數是發給銷售人員的。

人在社會上打拼,不就相當於在天天銷售自己嗎?賣什麼不是什麼賣,抓緊做銷售吧,哥們~


馬菠蘿扒職場


整體來講,可能是大學生們放不下身價,因為畢竟是辛辛苦苦十幾年寒窗苦讀上的大學,結果畢業了去從事沒有學歷門檻的工作,會顯得很沒有面子,也會影響個人的自尊心,因為大多數的銷售工作都是社會上看來地位比較低的。


就我本人來講,我在大四實習期就幹了房產銷售,總體感覺很鍛鍊人,對於在學校呆了十幾年的我來說教會了我很多東西,很是磨礪人,對於融入社會來講很有幫助,不過也確實存在來自社會上的異樣的眼光,會讓人覺得社會地位很低。

從長遠發展來看,我也不會選擇長期從事銷售工作,一方面的確不太能接受來自社會上的歧視壓力,因為畢竟我也是受過大學教育的,哈哈😄;另一方面來講,既然我鍛鍊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就不會繼續再從事銷售類工作了,因為的確,雖然銷售提成收入高,但是壓力真的大。


君子世無雙


我是15年畢業,然後從事銷售工作到現在,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什麼事都經歷過,我是在一個生活節奏很慢的北方四線城市,晚上等著見客戶等到晚上十點,這邊一般晚上六七點就絕大部分的人都下班了,遇到過非常好的客戶,去了請吃飯喝酒,然後搶著付車費,也遇到過非常多的拒絕謾罵,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結果客戶來一句我不想做,只是想了解下。當然,工資方面也沒準,我最少的一個月拿了六百塊錢,最多的一個月拿了七千多,但是是用下班不固定,週六日基本不休息,有客戶需要就必須到換來的。怎麼說呢,進入了這個銷售行業這麼久,也是一步一步做起來的,現在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主管,希望會越來越好吧,銷售確實很鍛鍊人,如果一個剛畢業的人直接做銷售的話,他的整個人的感覺會跟他的同學差的好多,完全碾壓同年齡的人





文竹


大學剛畢業,都帶著美好的憧憬。想象著畢業以後像電視演的那樣坐辦公室,穿西裝,打領帶。誰會去做又苦又累又丟面子的銷售工作。事實證明坐辦公室,打領帶,穿的西裝筆挺的,一年工資可能還沒做銷售中上層一個月的工資高!


銷售雖然門坎低 倒是確實最考驗人的 你懂很多不光自己產品的專業知識 你還要懂人心裡 還懂人情世故察言觀色 上下五千年 金融 文藝方方面都專精吧基本都要懂點 我一個同事自己都沒結婚跟客戶都能談養孩子問題哪間幼兒園好什麼價位都知道!我一一直覺得銷售做好的人都是人精啊!




做了兩年國內銷售,更長時間的海外市場。坦率的說,我的經驗就是,大公司的銷售值得考慮,小公司就算了。銷售靠的不是嘴皮子,靠的是產品自身的實力和你對市場和行業的瞭解。不能找到正確的客戶和市場,你吹上天也沒用。作為一箇中層銷售人員,我覺得銷售真正的瓶頸其實是,你所在的公司價值觀是否和你一致。因為不管什麼銷售,根基其實就是你所需要推介的產品或者服務。



你可能性格比較內向,不會說話,也是像其他畢業生一樣覺得應該像電視裡白領那樣過那樣的生活,結果行政工作做了幾年覺得沒啥變化,等你做銷售一年,你個人能力和收入翻了幾倍,你會覺得其實銷售沒大家想的那麼恐怖。


一顆愛你的心


關於銷售崗位,網絡上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早起的是銷售和收破爛的;晚睡的是銷售和妓院的;不能按時吃飯的是銷售和要飯的。銷售崗位正是有了如此風聲鶴唳的江湖地位,讓無數學生在實習和校招求職路上,看見“銷售”兩個字,就像眼球加載了自動過濾程序一般,齊刷刷地Pass!


答主為此打探了好多童鞋為什麼不願意做銷售的原因,得到的答案無外乎是這幾個:

1.銷售進入門檻低,顯得自己沒身價

很多銷售崗位招聘人才的學歷門檻是專科,甚至還有高中生就可以去健身會所賣會員卡。這讓“重本畢業”和“高中畢業”的人頓時感覺處在了同一個事業起跑線,分分鐘讓人覺得:“這書不是白讀了嘛?!”

2.各類績效考核壓力大 ,覺得天天都像世界末日

不少銷售公司的企業文化中,每天都會給銷售不同的考核壓力環境,比如週週開會搞排名通報,做的好的大會表揚,做的差的點名批評甚至末尾淘汰制。這種高壓、赤裸裸通報,讓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不堪忍受,“業績完不成,天天累成狗”。

3.搞人際關係這門學科不容易及格

做銷售的要做好業績,除了對自己平臺的售賣資源極其瞭解,對客戶服務極其細心外,最重要的要和客戶做好關係,小到察言觀色拍馬屁,大到逢年過節送禮三陪,都有可能發生,所以這個時候可能需要迫使你自己的性格或是價值觀去改變去適應。

4.總感覺做銷售的江湖地位不高,不夠“高大上”

很多人一想到銷售就會不由自主皺眉頭。沒錯!煩人的電話營銷、佔滿朋友圈的微商、無孔不入的保險營銷……動不動就上頭條的《銷售人員被逼跪地乞討》,《銷售小姐賣身當小三被老婆暴打》……再加上一部分公司為了銷售連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的信任都沒有,為了業績各種坑蒙拐騙。總之,它們給我們的映像實在離現在大學生們追求的“高大上”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