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生為何要好好學習?

王超


大約從2000年開始,農民們才開始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為什麼這樣說?聽老農講這樣一個故事。在老農小的時候,那是八十年代,和老農一起長大的小夥伴有很多,而且大都都在村裡上了幼兒園、小學,到了升初中的時候,一大半開始輟學,或到外學手藝(當時男孩流行學廚師,女孩流行學裁縫、理髮),或留在家中種地,子承父業。



這是八九十年代農村孩子們的真實顯照。到了現在,有幾個農村娃不上高中、大學,真的很少。前後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差?老農認為歸根結底在於咱農民意識到教育對於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老農我很幸運,父母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即使務農,也是一個有文化的農民。

好了,言歸正傳,為何農村孩子要好好上學,為何咱農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老農認為原因有三點。

第一點:除了肚子裡的文化,咱和城裡人沒法比

我們一直在說,人生而平等,但是,我們總會發現,我們從出生以後就真的不一樣。有不一樣的家庭,有不一樣的父母,父母又有不一樣的社會地位。老農認為,我們在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拿我們村裡的小孩和城裡出身的小孩相比,真的不一樣?不說貧富,就是最終會形成不一樣的視野、眼界都不一樣。

所以,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我們才可能讓我們和其他人一樣。



第二,現實生活問題所迫

可能有人會想,現實中有哪些問題迫使你去學習?老農認為有很多,比如,就業問題、婚姻問題、未來孩子教育問題等等。而且這些問題會有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可能大家聽過放羊娃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他以及子孫一生都會在放羊。同樣,如果我們不努力學習,那麼找不到一個好工作,沒有好工作,娶不到媳婦。沒媳婦哪來的孩子?

第三,從長遠來說,學習是過上幸福日子的捷徑。

有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社會的精英人士,往往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有文化,成為一個人發家致富的基礎。所以,相比其他行業,學習能讓人更容易成功。

當然,老農自己的視野格局有限,只能從以上三方面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同觀點,敬請提出,老農不甚感激!


惠農志


農村學生為何要好好學習?

不好好學習就要吃土。父母已經是農民了,很辛苦的,血裡汗裡拼出來的錢供你上學容易嗎還在玩手機?玩農藥能變出紅票子嗎?

不好好學習就要被動就業。沒有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到哪都是廉價勞動力,人家用誰都一樣,誰行誰上的社會競爭決定你是不是被動就業或者是被像香餑餑一樣的爭搶。

不好好學習娶不到老婆。沒錢沒本事,娶個老婆也不容易,要彩禮要房子要車子簡直是在要爸媽的老命。

不好好學習嫁不到好人家。沒文化的農村女孩子是菜籽命,撒哪兒是哪兒,要求高了農村娃娶不起,城鎮人看不上自己。

不好好學習被邊緣化。就算進了城鎮打工,融不進這個城鎮也是被邊緣化的人,一生遊走在城鎮和鄉村的邊緣,城鎮進不去鄉村回不來。

不好好學習當不了幹部。父母的教育思想很樸素,總希望自己孩子考上大學當幹部,覺得待遇好有前途。

不好好學習子孫跟著吃土。人沒志氣不是一世窮,會連累自己的後輩子孫,不想讓子孫繼續吃土,就要努力。做不了富二代千萬別做窮二代,最好能做富二代的爸媽。

不好好學習開不上豪車住不上洋房。現在有錢人標配,不好好學習就算以後能混好,也是所付出的艱辛也要比別人多幾倍,農村大老闆不少,除了靠關係包工程,自己打拼出來的有幾個。

不好好學習自己爸媽會傷心失望。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爸媽的期望,農民不懂啥?但是知道人窮不是好事兒。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農村,到更大的舞臺上活好自己。不說光宗耀祖的話了,雖然時代變了,可農民骨子裡的榮耀感和廉恥尊嚴,還是殷切期望自己的孩子能過的好一點。


農民妹子一枝花


看到標題我以為是農村學生不好好讀學就會比城市的學生差,然後再看題解就明白不是農村學生要好好學習,是所有學生都應該要好好學習!

作為一個初中畢業就在社會打滾的人,我對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真的有深切的理解和感受。容我慢慢細說。

那個年代,“讀書沒出息”這句話在網絡還不發達的農村裡廣泛流行,其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大學生出來社會後找不到工作、大學生當挑糞工)和(某某小學畢業的都能成為大老闆)。



當看到這樣的新聞時,心裡對“讀書沒出息”這句話第一次表示贊同。

初中畢業後,身邊的朋友慫恿我不要讀書出去打工,再加上家裡的情況。我在收到市裡普通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後,回到家就毅然決然的把它燒了。

記得第一次出來打工是在一間五金廠裡打螺絲,當時工資是一個月1500,收到第一份工資的時候,我看著手裡的十幾張紅彤彤的百元大鈔,我就已經覺得心滿意足了。16歲的我沒有什麼宏大的想法也沒有什麼未來的計劃,我只想賺點錢幫補一下家庭和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在出來社會的幾年裡,我遇到過幾份有前途高工資的工作,不過第一條就需要大專學歷或者高中學歷。我也曾在一間工廠裡幹了幾年,領導準備升我職的時候卻被人力資源部告知學歷不符合要求。心灰意冷的我離開了工作3年的地方。

往後的日子裡我有創業過幾次,像開淘寶店、賣水果、養魚,不過最後都沒賺到什麼錢,無奈之下我也只能去工廠打工。

年紀大了,要承擔起家裡的重擔了,要考慮結婚、買房買車、以後養孩子的費用,反正需要錢的地方都要考慮吧!

現在找工作都找工資高的工作,辛苦一點也無所謂。

對於沒讀過書的人,我說說自己的看法吧!(1)讀書少的人,大部分思想和眼光都比較狹隘,有很多道理都是後知後覺,像我,如果以前知道學一門技術現在找工作也不用沒得選擇了。(2)然後就是文筆也不好,像我就是,寫問答和文章就只有初中水平,想靠自媒體掙錢,對於沒文化的人來說,真難。(3)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工作,現在很多大致公司小到工廠,很多工作首先都是看學歷的,這是永恆不變的招工現狀。


所以我現在要努力掙錢,就為了以後能讓我的孩子讀多一點書、多一點選擇的機會。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也是比較好的出路。


夏無冥


農村學生為何要好好學習呢?這個問題類似“寒門難出貴子”,它值得每個人深思。

社會的趨勢是:農村的孩子上名牌大學,越來越少且越來越難。我想不外乎下面的兩個原因。



1、教育改革後,素質教育逐漸替代應試教育。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向城市集中甚至出現飽和狀態。城市的高工資,使得農村的優秀老師大量湧入城市,這加劇農村地區的教育衰落。


2、來自外界過多的干擾因素,影響農村孩子靜下心學習。例如一些沒有讀過書或書讀得少的人掙了一點錢就大肆鼓吹所謂的“讀書無用論”,荼毒毅力薄弱的農村孩子。有一些人說“毀掉一個孩子,只需要給他一部手機”。可想而知,手機對於學習興趣不濃厚的孩子的傷害。還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其案例不勝枚舉。


我認為:農村孩子只有學習一條路。別人不好好學習,因為他還有一個能夠拼的爹或媽。你不刻苦學習,就只能種田或打工。貧窮將會限制你一輩子,很難走出大山去“睜眼看世界”。


L學長說


曾經有一對風靡高中的宣傳標語,即“不學習,你能拼得過富二代嗎?”這不是一個家長心中的疑問,而是眾多家長心中渴望。人在社會上拼搏,最可憐的是比你富有的人還要比你努力的學習,而你卻在自己的世界裡渾圓不知。那麼,農村學生為何要好好學習?

第一:為了生活

誠然,在當今的社會上,有很多農村裡的人,他們的文化水平並不是很高,但他們每年也能包下一些工程,從而賺得盆滿缽滿的。但是,隨著財富向知識分子積累,這些文化水平並不高的農村富人,他們在重新的規則面前,其財富出現一落千丈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我們不要羨慕眼前的人,將眼光看得更遠一點,學習的東西更多一點,美好的生活才會離大家更近一點。

第二:為了擺脫貧窮

在現在的農村,通過學習走出農村的人不計其數。在上個世紀70年代,農村的一些孩子,他們通過學習,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現在的退休金一年也有幾萬元,這反倒讓農村裡其他同齡人感到無比的羨慕啊!再者,就在我的身邊,而且是一位84後的大哥,他通過自己努力的學習,現在不僅在省城裡買了房,而且還定居了下來。為了擺脫貧窮,農村的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第三:進入圈子

這裡所說的圈子,是指有著四年甚至十幾年的同窗圈子,並不是指哪些充滿烏煙瘴氣的“暗圈子”。農村孩子只有好好學習,才能進入城裡人的圈子,一旦機會來臨之時,那麼你就能比別人搶先一步的嚐到甜頭。

第四:實現個人價值

每一個孩子的心裡都有一個英雄夢,要實現這一夢想,就必須得好好學習。“兩彈一星”的元勳者,哪一個不是好好學習的榜樣。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幹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麼此生也就無憾了。


凡農深一度


學習無用論,那是純屬扯淡。中國財富排行榜前一百沒有幾個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有人說馬雲,拜託馬雲那個年代的大學生,很少好嘛

自己去搜索裡面的人,有幾個沒有受到過高等教育。 王健林 是部隊出身,部隊培養了他,他能算上一個特殊的,其他人全是高才生。 農村裡的都在幹嘛,輟學不念的人。 確實一萬個人裡面有那麼一兩個做生意起家成功的。但是更多的 是農民工,送快遞,餐廳服務員,清潔工。不是歧視這些工作,是這些工作並不能給你帶來什麼,只是為了生存吧

努力學習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是為了什麼崇高的夢想,僅僅是為了讓自己,讓家人過好一些吧。 現在還不晚,等到以後真的就來不及了


大白的十年


農村學生為何要好好學習,不是光農村學生要好好學習。而是,無論是城市,或者是農村,作為學生,學生的本職就是學習,所以都應該好好學習。

手機,讓大人和孩子愛不釋手的電子產品,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讓人們拉近了距離,無論你在哪裡,無論相距多遠,小小的手機全部解決。

另一方面,手機不禁耽誤孩子的學習,還影響了孩子的視力。所以奉勸孩子們儘量少用少看手機。

誰說學而無用。雖說現在的大學生比比皆是,有的連工作都找不到。但是,那不是知識的錯,是沒有定好自己的位置。能力差,執行差,好高騖遠造成的。

學生都應好好學習,文化是人生的墊基石,地基打不好,萬丈高樓靠什麼站立。


平凡的幸福4114


哪裡的學生都需要好好學習。

農村的學生更需要好好學習。和城市的學生相比,農村的孩子在教育資源,教育環境上都落後太多。

我來自農村,我深知農民的艱難,我在地裡幹過活,那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得了的。現在的就業形勢看,只靠種地的話,生活會異常地艱難。不種地,就需要去打工,去大城市做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工作,靠力氣吃飯,等年齡大了,找工作越來越難。

我沒有歧視農民的意思,我對農民充滿著敬意。但我對不學習的從村裡來的孩子,非常反感,他們的父輩絕對不希望他們回到農村,回到那浸透著祖輩汗水的土地上繼續種地。

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再不努力學習會更艱難,一味地玩,只會讓孩子,不只是農村的,城裡的孩子也一樣,一輩子活在卑微和底層!

什麼人都需要學習和奮鬥!


教書匠2018


1,考試製度比較公平。沒有人脈,沒有錢財,在這是物質橫流的時代,我們靠自己,一點一點的努力辛苦,考試是比較公平的,學到的多分就高,不靠父母,不看任何外力的影響。

2,家庭環境的需要。你的親朋好友都是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家裡人特別希望能夠有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能夠有更遠見的見解,為了走的更遠,我們需要好好學習,需要漫遊在知識的海洋中,多一點不同,生活就會多一點色彩。

3,時代的發展。高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商務的撲面而來,腳步走的越來越快,如果農村人再不改變,永遠都翻不開身,一直做一個頭朝黃土,背朝天的老實農民,所以我們需要好好學習,從知識中改變我們的社會地位,提高我們的社會地位,與時俱進。



以上僅僅是個人觀點,敬請關注佛前修煉的金蓮和遇見心的菩提


教師成長日記


個問題關係到的一個關鍵因素就資源分配的多少 。農村學生永遠的社會資源和教學資源都比不是城市的孩子。


就拿我自身的情況來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讀書小學時,名次一般都在前三,但是到了初中,我在本級裡只能到中等水平,前面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鎮上的實驗小學,通過努力我在初中畢業後,已經可以達到年級前三十的位置,可是我考縣城重點高中還差3分,最後花了3000,擇校費用,才可以進去就讀,但是我進去後發現自己的水平只在年級末尾,而我同班同學很多來自縣城中學,他們的同學全部都會進入這學校。最後我考進了一般的大學。


畢業後,在公司工作靠自己努力也是可以買房買車,但是我同事在城市,卻不需要承擔這樣的壓力,可以把工資更瀟灑,天天可以下飯館。就像那句話說的我奮鬥了18年才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喝一杯咖啡。所以說農村的人要過上好日子,要比城市的人更努力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