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沂蒙山——我又回到老沂源红旗机械厂(5823厂)

我又一次来到曾经生活和工作了20年的沂蒙山------沂源县沟泉村。

看到了自己曾经工作的场所和居住的房屋,心潮澎拜,浮想联翩。

追忆了许多美好往事,引起了对曾经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的怀念。

清晨一个人迎着初升的朝阳,漫步在寂静的山路上,看着熟悉的且已经老去的场景,大脑也跟着穿越到了那个年代......

寂静的厂区大道

我们厂对外称山东红旗机械厂又称国营第五八二三厂,是兵器部直属企业,位于沂蒙山区沂源县狗泉乡。我厂始建于1970年初,主要军品是四零火箭弹,我们生产的火箭弹在对越反击战中曾运送到了前线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威力。




荒废的灯光球场


下图是当年看职工篮球比赛的观众



曾经居住过的楼房


曾经居住过的平房

我们厂区家属区很大,分布很广很散,整个地盘方圆十五公里之多,厂区直接占地面积约3000多亩,厂区基本上分王庄、北沟、南沟三大片。



厂招待所,曾经接待上级领导和客户的地方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面对苏军在我国边境上屯兵百万的严重局面,毛主席又提出了“小三线”建设的要求。即在相关的一些省份,再建一批各省自属的军工企业,形成支持长期战争的工业基础。同时,他还作出了“深挖洞,广积粮”、“要准备打仗”的指示。

因此,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即后来的山东省人民政府)与济南军区联合成立了“山东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简称省国防工办),由济南军区的副司令员、开国少将成少甫同志兼任主任,着手把十几个军工企业设在山东腹地---沂蒙山区。而位于沂蒙山中心的沂源县,成了全省“小三线”厂建设最集中的一个县。

沂源县,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县,也是革命老区,境内有大大小小数百个山崮,沂河发源于该县,穿城而过。


这是1994年工厂大搬迁(沂源——潍坊),最后一个撤离时的留影。


这个场景是1987年4月5日在招待所前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照片。





厂俱乐部,是工厂召开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中心。


现在的景象



厂办公大楼是工厂标志性建筑,既是办公场所又是同事调离时的留影地,也是职工星期天休闲留影的地方。
















上图是1989年工厂在子弟学校举办的全厂职工运动会。

注意那棵松树,当时树头刚到二楼,今天已长过三楼顶。



楼在,院落在,物是人非


山东红旗机械厂国营第五八二三厂,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国有大二型企业,现在在潍坊。

沂源是红旗机械厂的诞生地,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人。

一代红旗人,正高擎着红旗从沂蒙山走向齐鲁滨海,实现着在滨海崛起的“红旗梦”。

【本文来自西贝马甲的博客,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