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為什麼沒賣給德國和法國?

一品青蛙


F-35閃電II戰鬥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新一代的隱身戰鬥機,也是一款典型的五代戰鬥機,目前全球有320架F-35戰鬥機在使用中。除了美國之外還有11個國家購買了F-35閃電II戰鬥機,其中都是美國的盟國或者很鐵的夥伴國。



德國空軍從2017年就開始討論未來的戰鬥機問題,這是由於德國空軍將要退役老舊的狂風戰鬥攻擊機,這是一款德國,意大利和英國聯合研製的機型。德國空軍裝備的狂風戰鬥機具備使用戰術核武器的能力,德國曾經考慮讓颱風戰鬥機使用戰術核武器,不過這個需要得到美國的同意。

德國空軍除了裝備狂風戰鬥機之外還大批裝備歐洲颱風戰鬥機,這是一款由英國,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聯合研製的多用途戰鬥機,德國空軍目前考慮使用颱風戰鬥機代替狂風戰鬥機。


法國是歐洲國家中國防自主最突出的國家,法國大批裝備了自己研製的陣風戰鬥機,而且法國和德國計劃共同研製第六代戰鬥機,其目標就是在2040年代替現有的陣風和颱風戰鬥機。法國是不願意購買美國的F-35戰鬥機,德國目前的態度並不明確。


航空視界


其實不是不賣,更多是法國、德國不願意買!F-35戰鬥機是由美國牽頭研發、英國、意大利、荷蘭、加拿大、挪威、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參與的一項國際合作的四代機項目,截至目前已有美國、英國、以色列、日本等多個國家裝備了300餘架。但是,同樣為美國歐洲盟國的德國和法國為何還沒有裝備F-35呢?下面分別介紹一下。

美國空軍36架F-35戰鬥機近期搞的“大象漫步”表演!

1)法國:法國是目前歐洲(俄羅斯除外)傳統軍事強國中唯一還擁有完善國防工業體系的國家,在戰鬥機方面也是一直走自主開發的道路,從“幻影”系列到現在的“陣風”系列戰鬥機,法國走出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戰鬥機研發之路,不僅完全滿足了自身國防需求,而且在國際軍火市場上也表現極為搶眼,“幻影”系列戰鬥機曾出口十多個國家、地區,“陣風”系列也開始在中東、南亞地區有所斬獲。在“陣風”系列戰鬥機仍能夠滿足當前一段時期國防需求的情況下,法國“達索”公司已經公佈了下一代戰鬥機方案,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期訪問美國時也表達了需要建立歐洲自己的軍事力量,因此,不論是從自身國防需求、還是維持自身軍用航空體系水平來講,法國不會進口美國F-35系列戰鬥機。


法國“陣風”戰鬥機編隊
法國“達索”公司公佈的下一代戰鬥機模型

2)德國:德國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之一,不僅經濟上一直是歐洲的火車頭,在軍工技術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德國裝備的主力戰鬥機“颱風”戰鬥機就是由德、英、意、西四國聯合研發的。目前研發“颱風”戰鬥機的四國中,英國、意大利、西班牙都採購了F-35戰鬥機,唯獨德國還沒有動靜。在法國表達出要建立歐洲自己的武裝力量後,德國也表達了對此方案的支持,可見德國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是在強化歐洲獨立性方面還是很有想法的,軍工方面的獨立也必不可少。但是,德國目前還沒有四代戰鬥機的研發計劃,雖然“颱風”戰鬥機技術性能優異,但是在四代機面前還是力不從心,因此,後續德國採購F-35戰鬥機的可能性也很大,到時美國會不會同意、會不會對F-35進行“閹割後再出口德國,都也有不確定性。

德國空軍“颱風”戰鬥機

F-35戰鬥機作為目前唯一的國際合作四代機,雖然參與研發的國家都能獲得F-35,但是核心技術還都掌握在美國手中,不同的合作伙伴獲得的F-35“配置”還不一樣,而且武器配置、後續維護還都要聽美國的,這一點各國家在進口F-35戰機時也是需要考慮的,法國肯定不願意,但德國即使不願意可能也沒有辦法應對,這個需要看後續情況。
F-35戰鬥機雖好,但要拿到“好貨”還是不容易的

日本空自的F-35A戰鬥機

法國在“二戰”中的“流亡”體驗,使法國堅定的建立了當今獨立自主國防體系;德國能夠發動兩次世界大戰,自身能力肯定沒問題,但是限於“戰敗國”地位,先進武器研發方面有勁也不能使!至於F-35為什麼沒有賣給法國和德國,其實不賣只是一方面,能賣這兩個國家也未必願意買,個人倒是樂見德、法合作研發一款新型戰鬥機!
法、德可以聯手搞一款先進戰鬥機“懟”一下特朗普和F-35!


威吶解析


美國不是宇宙無敵的,不是所有人都會被洗腦。






穿山流水不望天


總體而言,在西歐多國中,法國和德國是最希望儘早地擺脫美國陰影實現自主國防的國家;而這也是近來法國一直叫嚷著要成立“歐洲聯軍”的主要原因!無論是礙於尊嚴還是自食其力,法國可能是最看不上F-35的歐洲國家!

F-35雖說是美國繼F-22之後的又一型第五代隱身戰鬥機,但兩者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在F-35研發之初,其就被定位為一款“低成本、聯合產”的武器項目;說白了就是美國為了減輕財政壓力,攛掇幾個國家一起投錢研發,然後再優惠賣給投資國。

而法國之所以沒有參與F-35的聯合研製計劃,主要還是因為自身的軍事飛機研發水平也不算差:陣風戰鬥機、幻影-2000在當前世界戰鬥機領域都還能有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法國如今雖不再當年的輝煌,但也一直都在試圖重返歐洲領頭羊的角色;因此,儘可能的減小自身對美國的軍事依賴有助於培養自主國防實力。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法國當年傾盡全力建造的除美國之外的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

為了能在與同時期建造“無敵級”航母的英國的較量中佔據優勢,法國力排眾議上馬了核動力航母項目,並在自己經濟所能承受的最大範圍內造出了一艘“戴高樂號”。

反觀德國,其雖然一直都還未下單F-35,但作為美國在歐洲的重要軍事盟國,美國卻從未停止過向其推薦兜售!儘管德國空軍也一直有類似採購意願,可無奈德國政府始終沒能批准。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德國與法國已再今年初就聯合研製新一代未來戰機達成了初步意向;如果另外再採購F-35無疑會加大財政壓力,畢竟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

最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在參與F-35聯合研製的歐洲國家中(英、意、挪、荷),都有駐紮美國的武裝力量,而法國恰恰是個例外。由此也不難看出其“國防自主的決心”。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f35戰鬥機,可以說美國那群盟友是人手一份,就連韓國土耳其這種國家都可以購買,但是為什麼同樣身為美國重量級盟友的德國和法國,卻沒有購買美國的f35呢?



法國向來奉行獨立自主的政策。甚至於就算在北約國家裡邊,法國也是一個異類。儘可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甚至於在戴高樂政府期間,法國就宣佈他們除了留在北約以外,其他就尿不到一個壺裡。不允許北約飛機過境,撤走全部駐北約的法軍軍官。並且北約總部原來在法國巴黎來的,結果被戴高樂趕去的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所以高盧雄雞的驕傲不允許他們像其他美國那群朋友一樣,跪伏在美國的腳下,交出自己的國防自主權?(購買f35,等於將自己的國防資產拱手相了,畢竟美國對f35的那些代碼可是門清的,各項數據美國知道的一清二楚。說不準美國再留兩個後門所以只要你使用f35戰鬥機和美國翻臉,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以法國表示我就是和德國聯合研製,我就說土耳其聯合研製,我也不會買你的f35b。

我尋思著就按到了法國自己的市場需求的話,如果他不拉一個外援,然後再拉一個足夠有錢的狗大戶的話,那麼法國就該出f35戰鬥機真香了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不是不賣,而是不買,就是硬氣。

法國又稱“高盧雄雞”,性格特點就是這樣,高傲、要面子、民族自尊心強,總覺得法蘭西民族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法國貨才是上等貨。在歐洲這個地盤上,也一直以老大和“領頭雞”自居,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十分不滿,歷史上曾多次正面硬槓美國。

法德兩國最近正在吵吵組建“歐洲軍隊”

法、德兩國是歐洲的主心骨,一直想踢開美國主導歐洲的外交和軍事,兩國對美國一直深度介入歐洲安全心懷不滿。F35不僅僅是一款戰鬥機,如果購買了F35,那麼歐洲的空中力量就完全依賴於美國,這與兩國的戰略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所以法國和德國不但自己不買,還好言相勸其他歐洲國家不要購買美國的F35,前一陣子比利時宣佈購買美國的F35後,法國和德國就公開指責比利時吃裡扒外。德國國防部長說過F35是德國需要的第四代戰鬥機,結果受到了嚴厲警告:再胡說就捲鋪蓋回家。

軍售和軍備本來就受政治意識的指導,所以法國和德國不買美國的F35,兩國還聯合起來,拋出了第五代戰鬥機計劃,不管能不能成功,就是給美國看,表明自己的政治態度。

法國航空實力很強,達索也很厲害

第二,德國,法國都是傳統工業強國,尤其是法國的航空工業,其實不弱。達索和空客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一流企業,在戰鬥機設計和製造上先後研製出“颱風”、“陣風”、“幻影”和“EF2000”,都是三代機中的一流。

三代機的研發製造,法國並不弱於美國。如果法國購買了美國的F35,對本國的航空工業將是致命的打擊,這肯定也正中美國人的詭計。從保護本國航空工業的角度出發,堅持自主,不買美國的F35也是正確的。

戰鬥機製造工業是一脈相承的,三代機,四代機乃至以後的五代機,少了一環就不行。所以美國才會不遺餘力的把歐洲聯合研製四代機的計劃給攪黃。法國和德國雖然吃了一次虧,但骨氣還是有的,前幾日就展示了聯合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模型,雖然四代機被攪黃了,但五代機照樣要搞,絕對不能讓美國人牽著鼻子走。

總的來說並不是美國不願意賣F35給法國和德國,而是法國德國不願買,也不能買。買了F35以後就要看美國人的臉色,法國人低不下這高貴的頭。

法德兩國的“五代機”計劃

多說一句,對於法德兩國聯合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計劃,不是太看好,四代機都沒搞出來,直接上五代機,困難很大,別的不說,這兩國都沒有靠譜的發動機。法國的M88發動機,現在還不如中國的渦扇10,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是航發領域的一個巨頭,沒有他的參與,歐洲五代機就沒戲,但想把英國拉攏過來一起搞五代機,難度不小。


一坑四彈


不是沒賣,而是法、德兩國出於不同的原因暫時沒有購買。

毫無疑問,F35是未來30年這個世界上產量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一款戰鬥機。

F35有史以來最大的武器研發項目,也是涉及國家最多的武器合作項目。F35項目由美國主導,糾集了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土耳其、挪威、加拿大、荷蘭、丹麥8個盟友作為項目合作伙伴(後來又加入了以色列和新加坡?)共同打造,可謂是不折不扣的“世界戰鬥機”。美國出頭拉起這麼大的一支隊伍來研發F35有兩個好處:

一是共同投資、分攤研發成本,降低了研發風險。現代戰機的研發費用不斷上漲,一型先進戰機的研發費用動輒上百億甚至數百億美元,而技術含量更高、更復雜的四代機研發費用更是一個天文數字。美國拉這麼多合作伙伴共同研發這個項目,相當於找合夥人共同開公司,可以有效分攤研製成本。而且這些合夥人未來必然也是F35的買家,可以有效鎖定未來戰機銷量。而巨大的訂貨量又可以反過來有效的降低產品單價,使得F35有著無與倫比的效費比。總之,F35合作伙伴的模式是規模經濟的典型。

二是美國通過F35項目將盟友牢牢的綁在了自己的戰爭機器上,通過F35控制了盟友。F35作為一種頂級軍備,其價值不僅僅是一種飛機平臺,更需要整個軍備體系的支撐。F35若要在戰爭中發揮出全部實力,必須依靠美國打造的體系支撐,也就是說買了F35的國家,就甭想甩開美國單幹了。挪威、丹麥空軍購買的F35自動向美國發送飛行數據的案例從側面證實了這個情況。

在經歷了項目早期不可避免的超支、延期以及技術問題後,F35項目如今已經走上正軌,生產數量超過了300架,每年產量接近百架,而且在敘利亞戰場上已經投入實戰。除了美國和10個合作伙伴外,還有日本、韓國、荷蘭、比利時等國家訂購,而且渴望購買、正在排隊的國家還有一大串,F35整個裝備數量超過4000架應該沒有懸念。現在可以說,F35有可能取得像F16那樣輝煌的成功。

就在F35席捲西方軍機市場之際,西方世界兩個舉足輕重的國家像一股清流一樣沒有選擇F35,這就是法國和德國。法、德兩國目前分別以陣風和颱風兩型三代半戰機作為自己的空軍主力。而且,近期有曝出了法國和德國聯合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的消息。

陣風、颱風編隊。作為歐洲戰鬥機的代表作,這兩型飛機背後的故事非常有意思。陣風、颱風作為世紀之交成熟的三代半戰鬥機,性能先進,可以與美國的三代半戰鬥機媲美。但是進入四代機時代,這些三代半戰機都是渣渣。

法、德兩國不買F35的原因說起來很簡單,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政治上的要求。法國、德國作為歐盟的核心國家,一直想讓歐盟以一股獨立的力量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尤其是對於向來主張獨立自主的法國來說,這與法國的“戴高樂主義”一脈相承。法國自二戰後,向來注重獨立自主,甚至有過脫離北約組織的情況。這種政治上的選擇變現在國防政策上,就是保持著門類齊全的國防工業體系。法國幾乎所有的海陸空裝備都是國產打造,尤其是代表國防工業最高水平的戰鬥機,法國更是特立獨行。達索在二戰後研發的一眾三角翼戰機遊離於美、蘇兩大體系之外,而且在歷次實戰中取得了不錯的戰績,為法國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望。基於政治上的原因,法、德兩國選擇F35的可能性不大。

2、軍事上的考量。法、德兩國(尤其是法國)致力於打造一支獨立於美國的歐洲軍隊,用來保護歐洲自己的利益,如果選擇F35,在軍事行動上受美國的制約太多。在主戰裝備方面,法、德兩國選擇自主研發的可能性越來越高。近期法國總統馬克龍就發出了要打造一支歐洲軍隊的號召。

3、經濟上的考量。法、德兩國作為擁有雄厚航空工業實力的國家,如果採購F35(哪怕是以合作方的身份參加),就好比肥水流了外人田,大頭都被美國拿走。而且,本國的軍機研製能力會不可避免的遭到閹割,甚至失去獨立研發能力,這對保障政治和防務的獨立自主性很不利。自行研發一款飛機,雖然面臨投資過高、回報不穩定的風險,但是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和提升本國的航空工業能力,而且軍機研發成功後在國際市場上的外銷又可以反哺本國的航空工業。

基於以上幾個原因,法、德兩國目前沒有購買F35。但是,在這件事上法、德兩國面臨的問題又不完全一致。相對來說,法國由於軍機研發能力更強、政治上更加獨立自主一些,因此購買美製飛機從來都不是一個選項。但是德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沒有那麼強硬,德國曆史上也使用過不少美製軍機,比如F104、F4等。前一陣德國就考慮過狂風的後繼機型問題,候選機型有颱風和F35。德國空軍司令從專業角度出發,認為F35是更好的選擇,但是德國政府認為選擇F35是政治不正確的表現,結果這位德國空軍司令扒軍裝走人了。

正如前文所說,進入四代機時代後,法、德目前的陣風、颱風都有過時、落伍的隱患,即便不選擇F35,也得裝備下一代戰鬥機才保險。機遇一系列共同的需求,法、德兩國決定以達索公司主導研發下一代戰鬥機。

根據曝出的一些效果圖,目前的方案還是以達索最拿手的三角翼為基礎。筆者覺得,以法、德在航空工業上的造化,拿出一款性能不錯的戰鬥機不是難事,但是使得兩個各有主意的大國協調一致才更關鍵。當年搞歐洲戰鬥機,因為法國和英國之間的鬥爭,使得法國自己另起爐灶,於是有了颱風和陣風的雙風鼎立,教訓很多。這不,法、德兩國合作的下一代戰鬥機八字還沒一撇呢,兩國因為這個項目又開始有了分歧:關於這款戰機未來的外銷政策,法國主張儘量擴大外銷以攤薄成本、獲取收益;德國主張加強審查,要考慮政治影響......

筆者覺得,這不是法、德聯合研製戰鬥機的問題,而是影響歐洲作為一個政治實體能走多遠的關鍵問題。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雖然F35戰鬥機大賣特賣,盟友幾乎人手一份,但是法國和德國卻沒有購買F35戰鬥機,主要原因就在於法國和德國希望構建出自主的工業和國防體系,真正的大國是不會把自己的國防工業技術交給國外的,所謂買不來國防現代化。

圖為法國和德國聯合研發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的設想圖,他帶有明顯的法系戰機特色,氣動外形從幻影、陣風中一脈相承,將鴨翼融合在飛機三角翼的前端,形成了融合的翼身一體設計。

法國和德國已經開始著手聯合研發第五代隱形戰鬥機,而且就法德的工業經濟能力來看,研發成功也只是個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並不需要非要把自己的國防命脈交給超級大國去把握。至於其他的購買F35的國家,比如英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雖然能夠在現在就獲得五代機,彷彿令人很羨慕,但是無形之中,本國研發下一代戰鬥機的路徑就被掐斷了,從此就失去了先進戰機的研發能力,這一點上看,法德雖然沒有很快的擁有五代機,但是卻不斷保持著對先進的技術開發的能力。

法國達索的陣風戰鬥機就是法國保留自己國防研發能力的經典代表,如今陣風的研發費用已經從出口利潤中賺回大半。

法國和德國聯合搞了歐洲的空客集團,通過航空產業將歐洲多國的經濟連為一體,構建出圍繞空客,但又不止空客的全面航空體系,比如法國的達索集團等,這樣的航空工業能力需要不斷的給新的技術和訂單支持,也只有不斷的對他進行投資,才能永遠保持先進技術的研發能力和先進的製造業,也才能不斷反哺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圖為F35B戰鬥機在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上起降,看上去威風凜凜的五代機能力,但其實是建立在削弱自己國防科技實力的基礎上的。

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沒有經歷過我們、法國、德國、俄羅斯所經歷過的歷史,他們對於構建自主的國防工業體系的認識並不夠,而且也沒有力量去構建,這個系統建設起來需要幾代人、上百年,但是破壞起來也就是幾年的事情,需要用心去保護,其中就包括不要過多的購買國外武器,一定要保證國內的軍工企業有足夠的收入去投入下一代武器的研發中。

圖為法德打算聯合研發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設想圖,他講飛機的鴨翼和後部的機身融合設計在一起,這個技術法國在給印度設計LCA戰鬥機的時候就有采用。

我們經歷過清末時期的洋務運動,耗費巨資購買過英德的鐵甲艦船,但是洋務運動最終的失敗和甲午戰爭的敗,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花錢買不來國防現代化。因為別人永遠不可能把最先進的技術賣給你,也不會說以低廉的價格出售先進的武器,而先進的武器所謂“先進”是有期限的,一般五到十年就會要更新,如果全部都是花費巨資購買的武器,更新時又要花錢買更好的,之前買的又落後被淘汰掉,這樣就造成了資金無謂的流失。

法國和德國在經濟領域聯繫性和互補性很強,他們都不愧是歐陸上的傳統強國。

現在世界上的很多國都沒有經歷過那種階段的歷史,還處於類似於“洋務運動”的時期,這些新興的大國往往想要通過斥巨資購買先進武器去獲得所謂的現代化國防能力,但是其實毫無作用,他們不但自己的國防工業發展被限制住了,而且前些年買的武器又面臨著要更新換代了,於是總是要再花錢重複建設,還得去看其他大國的臉色,這樣的所謂大國其實不過是個樣子。


海事先鋒


是法德不買,他們已經開始共同研發下一代戰鬥機

法國國防部長弗洛倫斯·帕莉11月20日在推特上宣佈,法國與德國共同研製下一代戰鬥機的計劃,現已得到雙方確認,並承諾將在2019年進行飛機模型和動力裝置的展示。

法國國防部長帕莉

這種新型戰鬥機,將成為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的一部分,他可以與一群無人機“僚機”進行配合,共同戰鬥。戰鬥機乘員可以指揮無人機“僚機”進行偵察、監視、打擊等任務。

這套未來空中作戰系統(FCAS)還將包括歐洲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攻擊機(MALE)、無人偵察機(RPAS)、隱身無人作戰飛行器(UCAV)和未來巡航導彈等內容。
達索和空中客車公司在巴黎航展上展示過的未來空戰系統示意圖

該項目批准後,法國達索公司將成為下一代戰鬥機的主要牽頭方,德國MBB公司和空中客車公司主要負責其他FCAS系統武器開發;發動機系統將由法國透博梅卡和德國MTU公司合資共同開發。 與此同時帕莉還透入,一週前在柏林舉行的IQPC國際戰鬥機會議上,她與西班牙高級軍事人員接觸,邀請西班牙加入這一計劃。

作為重要北約成員國,美國對法德軍售級別很高,法國戴高樂航母上的C-13-2彈射器,法國空軍的E-2望樓預警機都不是一般的國家可以買到的,沒有理由買不到F-35。但是法國有自己的自尊,自戴高樂時代開始,堅持獨立自主國防政策一直是法蘭西最後的自尊和傲氣。法國也是世界上僅存的四個擁有較完整軍工製造體系的國家之一,他骨子裡就不想因為武器方面問題受制於人。
雖然問題很多,但戴高樂號航母目前還是除美國外唯一的核動力航母。

在航空製造方面,法國達索公司也是老牌戰鬥機研發生產企業,空中客車是世界民航兩大巨頭,加工製造技術也比較雄厚。發動機方面有透博梅卡,雖然比不過世界航發三巨頭,但也是前五行列。航電技術泰利斯實力也相當不錯,只要資金到位,法國完全可以支撐的起獨立研發下一代戰鬥機所需要的條件。
陣風戰鬥機幾乎全部是法國獨立完成

德國航空方面跟日本有點類似,二戰後閹割了大部分,失去獨立研發的能力。但是憑藉著出色的工業基礎,打下手製造加工零部件還是沒問題。特別是MTU公司,世界柴油機領域第一王者,專治各類坦克裝甲車輛心臟病問題,業餘也兼職給英國羅羅等航空發動機製造零部件,幫忙做高質量零件沒問題。


MTU的發動機是豹2坦克成功的基礎,韓國、土耳其、印度等自研坦克都採用MTU的動力包或技術。

法德聯合一直是歐洲一體化的核心和基礎,德國的工業實力,法國的政治力量是兩者合作的基礎,政治力量裡面國防自主,不受制於人相當重要。實際上德國軍方之前呼籲採購F-35的聲音較高,但顯然面對特朗普等咄咄逼人的政策,法德兩國最終還是下定決心,共同研發屬於自己的戰鬥機。


五嶽掩赤城


這麼弱智的問題,問你麻痺,是德國,法國不想買,不願意買,在俄羅斯家門口,德國法國引進美國戰機同時加劇同俄羅斯的敵對行為,在威力巨大的核彈面前戰鬥機會顯的特別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