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腫瘤有哪些先兆?

金旭濤


首先兒童癌症基因突變較少,所以兒童患有癌症的發病率相比於成年人的發病率低很多,但是也不能患病兒童受苦受難,但是在現在的醫療水平下想要治療兒童癌症很困難。因為治癒一位兒童腫瘤患者跟治療一位成年的患者是不同的,並且要治癒一名兒童患者更是難上加難。畢竟,成年人的身體已經成熟能夠經得起治療癌症的手段的副作用,而兒童的身體還未發育好,還很脆弱,難以承受後期的治療手段。另外,兒童用藥跟成年人用藥是不同的,成年人能用的藥對兒童可能並不適用,有時可能需要延遲或減輕治療劑量,又沒有特別針對兒童的癌症用藥。以上這些種種因素都會影響兒童治療癌症,所以而兒童的治癒率很低。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兒童的特殊性,很難能自如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所以一般一經發現就已經是到了中晚期了,影響了兒童癌症的治療。

不過,兒童有一個成年人沒有的優點——還處於發育期間的身體,正因為兒童的身體還在發育期所以再生能力遠超於成年人的水平,進行手術把病變的部分器官切除並不會對日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依靠強悍的再生能力來再生出新的器官對於兒童來說並不是難事。

但凡是疾病都是講究一個“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所以只要有一下的症狀,家長都應該要及時帶孩子就醫檢查。

1、突然發熱(超過兩週),無法找到發病原因

2、不明原因出現面色蒼白甚至貧血的症狀

3、孩子生活一切正常,但是卻經常喊疼痛或者突發性的某些神經症狀

4、血檢檢查出血細胞有異常

總之,只要出現這些症狀還有其他等等症狀都應該就提高警惕。

從事腫瘤科工作14年,擅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惡性腫瘤的早、中、晚期化療、生物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


醫聯媒體


孩子患上腫瘤的先兆不能一概而論,但孩子身體感到不舒服,會出現“非正常表現”,家長們一定要細心觀察。

先講一位腦瘤患兒的故事。她叫小萱(化名),今年4歲了,是一名腦瘤患者。小萱的媽媽回憶,小萱剛4個月時,時常吐奶、哭鬧。

到醫院診斷為“左腦室室管膜細胞瘤”。後來,小萱接受了第一次顱內腫瘤切除手術,腫瘤切除後症狀消失。三年後病情復發,腦瘤發展為室管膜母細胞瘤。再次行病灶切除術,但半年後再次復發,進行手術後,恢復效果較差。後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接受放化療治療,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這個故事中,孩子的“非正常表現”為吐奶和哭鬧。

由於孩子常常不能準確表達自己身體的不舒適,家長在生活中應注意觀察孩子的“非正常表現”,比如聽力下降、視力下降、走路不穩、頭痛、嗜睡、複視等。

或發現孩子有淋巴結腫大,身體出現異常腫塊時,及時到醫院檢查身體,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頭部MRI進行排查。

同時,注意遠離各類汙染,保護孩子們的健康。

科學證實,環境汙染、輻射汙染、生物汙染與兒童腫瘤的發生息息相關,必須儘量避免接觸汙染。如新房裝修應環保,裝後不要立即入住,少給孩子吃零食或加工食品等。

生育孩子前也是重要的階段,夫妻雙方應注重孕前和孕期保健。

1、孕前準備要充分。準爸媽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接觸化學物質、電離輻射的夫婦和一些慢性或感染性疾病患者,應延遲生育;儘量避免在服用避孕藥或長期服用激素時受孕。

2、孕期呵護要到位。懷孕前3月儘量避免感染和用抗生素;孕期勿接觸油漆、石油產品、農藥、顏料等,避免接觸苯、甲醛等有毒氣體,防止空氣、水、電磁、離子輻射等汙染。

湖南醫聊特約問答作者:長沙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鄧立勇

湖南醫聊


由於兒童腫瘤發病快、轉移早,早期症狀不明顯,孩子又缺乏自我觀察能力,所以父母往往是早期發現兒童惡性腫瘤的“守門人”。應鼓勵父母經常觀察孩子、撫摸孩子的肚腹等,高度警惕以下兒童腫瘤的早期信號,一旦發現異常,立刻貸孩子去專科醫院就醫。一是長期不明原因的、持續不退的發熱,特別是經抗病毒或抗菌素治療無效的發熱;二是淋巴結腫大,以非感染性腫大為主,以及皮下組織或其它部位的腫塊;三是不明原因的出血,包括牙齦出血、皮膚血點或瘀斑等;四是較長期的、持續性或間歇性疼痛,如頭痛、關節痛、骨骼痛等;五是嘔吐、走路不穩、面神經麻痺、抽搐等神經症狀;六是非營養不良或寄生蟲所致的逐漸加重的貧血,面色蒼白;七是腹部腫塊、如肝、脾腫塊等;八是眼睛的變化,主要是視力障礙,如兒童視野改變,表現為看物時要改變頭部位置;九是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過高或過低,或伴有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等。


中國疾控中心


兒童腫瘤同成人腫瘤一樣,也有良性與惡性之分。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多屬於良性腫瘤。惡性腫瘤大多源於間葉組織,表現為肉瘤或胚胎瘤,常侵犯造血系統、淋巴系統、神經系統及肌肉骨骼系統等。對於兒童常見的惡性腫瘤,白血病發病率佔首位,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佔第二位,其次為淋巴瘤以及各種實體瘤,如神經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等。兒童惡性腫瘤的表現形式與預後和年齡關係密切。

許多兒童腫瘤缺乏早期症狀,或早期與常見病症狀相似而給診斷帶來困難。家長應細緻觀察,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提高警惕:如持續性不明原因的發熱,面色蒼白、貧血或出血、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血尿、血便、頭痛伴視力下降、進行性消瘦,以及身體任何部位發現腫塊,不明原因疼痛等。肥胖兒童同時伴有性早熟或外生殖器異常。

引起兒童腫瘤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1) 遺傳因素:患兒細胞染色體易受某些誘因影響而產生基因突變。

(2) 影響胚胎孕育:如果父母感染某些疾病,或長期接觸化學物品、電離輻射、服用某些藥品等,胚胎的正常發育會受到影響。

(3) 生活環境危害:如環境汙染、不良飲食習慣、高脂低纖維素飲食、醫療性放射、化學藥品及致癌物、反覆輕微損傷等。

年輕父母需注重自我保健,避免上訴危險因素,注意兒童的飲食及營養均衡,並使孩子養成鍛鍊和運動的習慣,增強體質。培養兒童有規律的作息,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旦孩子出現上訴不明原因的臉色蒼白、出血、發熱、疼痛、皮膚腫塊等情況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應及早到專科醫院就診,早期治療。


康愛在線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面臨各種疾病和意外傷害的威脅,兒童腫瘤發病的高峰年齡是 5 歲以下,常見腫瘤有生殖細胞瘤、畸胎瘤、神經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等。瞭解一些兒童腫瘤的相關症狀是很重要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介紹,兒童腫瘤早期症狀、

症狀一、不明原因的臉色蒼白、出血。常伴有倦怠、食慾不振、貧血等,或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可疑出血點或淤斑。不明原因的疼痛。如腹痛、關節痠痛、頭痛等,同時常出現嘔吐、走路不穩等。

症狀二、四肢、軀幹異常腫大。一些骨癌或橫紋肌肉瘤都以四肢或軀幹腫大為徵兆。持續性的淋巴腺腫大。因病毒感染導致的腫瘤多會造成局部或全身的淋巴腺腫大,如持續時間較長,且無壓痛感,應詳細檢查。

症狀三、眼睛有異常反射光。幼兒的眼球對光線產生不正常反射光,眼眸深邃,可見有白色物體,應迅速到眼科檢查。

症狀四、不明原因的發燒。如果無緣無故地發燒超過半個月,並且體溫忽高忽低、難以控制,應趕快就醫。因為這很可能是白血病或者神經母細胞瘤的臨床表現。

以上四類,不明原因的一些症狀,很有可能是腫瘤導致的。所以,一定要了解一些相關的症狀,以便及時上醫院檢查治療。及時發現疾病很重要。


嫿子hz


講了許多成人腫瘤,很多人都忽略了兒童也會發生癌症。實際上,各年齡段、全身各個部位均可能患癌症。

兒童癌症的發病率約為104/100萬兒童,僅佔全部惡性腫瘤的0.6%,但死亡率卻佔兒童總死亡率的10.7%,而且已成為我國14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我國每年新增兒童癌症患者近4萬,平均400個小孩裡就有一個,同時每年因癌症去世小孩超過1萬,另外有100萬家庭中有兒童癌症倖存者。所以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癌症更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因為兒童的特殊性,比如表達能力差、合作度差,使得兒童癌症的發現一般較晚,而兒童的器官不成熟、免疫力較低,因此對於後期的治療耐受較差,有時可能需要延遲或減輕治療劑量,這些都影響了兒童癌症的治癒率。但值得慶幸的是,兒童的再生能力較強,與成年人相比,即使部分器官切除,仍可以再生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具有正常的功能,並且兒童癌症基因突變較少,普遍對藥物響應更好,抗藥性低,因此治癒率高。

高發年齡段及原因

兒童腫瘤的高發年齡段是2歲左右,5歲以上的患病幾率開始降低。有些是先天性因素引起的,比如,肝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與胚胎細胞有關係;還有些是基因突變引起的,誘因可能包括環境汙染以及父母的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

兒童常見的惡性腫瘤

臨床上兒童惡性腫瘤絕大多數是由不成熟的胚胎組織發展而來的,來源於中胚層/間葉組織細胞,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瘤,

還有差不多一半以上叫實體瘤,長在中樞神經系統,也可以長在身體各個軟組織或者器官上,或者是長在骨頭上、眼睛裡,比如神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橫紋肌肉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和骨肉瘤等。

兒童癌症的特徵

多數無特殊症狀,表現為發燒、腹痛、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

兒童表達能力差,腫瘤的早期發現困難,確診時多為中晚期

腫瘤多為瀰漫性,如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等常呈瀰漫性侵襲

對治療敏感,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腎母細胞瘤等對化療敏感

兒童復原能力強,早期治療預後較成年人好

一旦復發治癒率低,一是癌細胞產生了抗藥性,二是癌細胞已經發生轉移

治療期間應該注意兒童生長髮育的特點,儘量保證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兒童癌症的徵兆

雖然造成兒童癌症的原因並不明確,但是發病前的徵兆卻是有跡可尋,認識一些早期疾病線索非常重要,家長應對兒童出現的以下症狀保持高度警惕:

長期不明原因的發熱,特別是發熱超過兩週,並且找不出任何具體原因

沒有偏食、營養不良或寄生蟲感染,而出現面色蒼白甚至貧血

沒有任何外傷或撞擊而發生出血,包括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或瘀班

飲食排洩正常卻經常喊疼痛,包括頭痛、腹痛、關節痛,或者夜間痛醒

突發性的某些神經症狀,如頭痛、嘔吐、走路不穩、面神經麻痺、抽搐等

視力障礙(斜視、眼球外突等)及眼睛有反射光

不明原因的肝、脾腫大

不明原因的皮膚腫塊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異常或伴有紅細胞、血小板減少等

兒童癌症的診斷方法

詢問病史

X光檢查、超聲等影像學檢查,用以找出腫瘤的位置和擴散的程度

腫瘤標記物檢查,如血清甲胎球蛋白、神經烯醇酶、24小時尿中兒茶酚胺代謝產物檢測等初步可判斷腫瘤性質

有創檢查,如組織學檢查(骨髓塗片和淋巴結活檢等)和腰椎穿刺,是確診的金標準

具體所需檢查一個人情況而定,有時可能需要重複檢查以確定癌症的種類和擴散情況,在治療過程中也會重複做檢查,以觀察病情的進展。

兒童癌症的治療是以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治療過程中,患兒多數會呈現副作用,例如嘔吐、脫髮、感染、發燒、貧血、出血等,但這些現象通常是短暫的,不會有嚴重的後遺症。

手術切除,部分實體瘤如腦瘤、腎母細胞瘤等,完全切除可提高治癒的機會

術前新輔助化療,主要用於中晚期患兒,體積過大或侵襲嚴重的腫瘤經化療後瘤體縮小以便完整切除,並且可有效的控制術後轉移和復發

術後化療,通過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及口服等方式,消滅癌細胞或控制其生長,尤其是中晚期病例存在廣泛微小轉移病灶者。具體療程由癌種決定

放療,部分癌症要採用放射治療以加強療效,如腦瘤和白血病

靶向治療,目前沒有兒童癌症適用的靶向藥(無論是實驗性靶向藥還是已獲批准的靶向藥),但2016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啟動了大型臨床試驗“兒童癌症基因分型指導治療選擇”,旨在同時測試多種成人癌症藥物在兒童癌症治療中的效果,而治療成人肺癌的ALK靶向藥物目前也開始在神母細胞瘤中測試,拭目以待

兒童癌症療效現況

許多兒童惡性腫瘤的長期生存率大幅度提高,很多患兒通過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可以痊癒,但能否治癒除了取決於腫瘤自身的特性外,主要還取決於能否獲得早期診斷和及時、正確的規範治療。

國家醫保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保監會關於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以力爭避免城鄉居民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為目標,合理確定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 50%;按醫療費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則上醫療費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隨著籌資、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步提高大病報銷比例,最大限度地減輕個人醫療費用負擔。

在多次報銷解憂愁提高待遇減負擔——全國人社系統做好醫保工作推進精準扶貧中指出,

在具體政策方面,不同地區有所差異,建議家長提前瞭解當地的政策,如大病救治標準、支持報銷的醫院、報銷制度等,並參與當地提供的醫保項目,以防萬一。如果擔心醫保封頂,或是報銷力度不夠,也可以為孩子購買商業保險,但要注意甄別,選擇靠譜的保險公司。同時,還可以考慮求助公益組織,但是一定要選擇合法的機構,不要被利用。

兒童癌症需要了解哪些常見問題?

兒童癌症是否傳染病?

癌症是不會傳染,但應注意患癌兒童的免疫力弱,容易受感染。

患癌兒童治療期間出現禿頭會一直這樣嗎?

這只是短期現象,是化療的副作用,頭髮會在化療完成後再度生長。

兒童患癌是不是絕症?

大多數童年期的癌症是可以治癒的。

所有腫瘤都屬癌症嗎?

腫瘤可分惡性和良性,惡性腫瘤才是癌症。

家用電器諸如電飯煲、焗爐等會不會引致兒童癌症?

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事。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不是一種像器官移植那樣的手術?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移植骨髓或血液中的幹細胞,這種療法包括三種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外周血幹細胞移植和臍帶血幹細胞移植。

要是第一個孩子患了腫瘤,生育第二胎的風險有多大?

這個沒有特別好的統計,一般來說,要看遺傳可能性,視網膜母細胞瘤遺傳比較高,總得來說遺傳的幾率比較少,後發的比較多。

孕期需要注意什麼?

在懷孕前、懷孕中,都要有一個健康的飲食,然後有正常的生活習慣,避免接觸化學物質等有害因素,還有輻射和感染,病毒感染也會造成胎兒畸形,也跟腫瘤發生有一定關係。

兒童癌症術後所有功能都能恢復正常嗎?

主要是看腫瘤的部位,看可能對他造成多大影響。像肝臟因為腫瘤切了一塊,但小孩的代謝非常強,肝臟功能非常好。但有的就不行,可能會造成功能的喪失。

兒童癌症化療後怎麼複查?

化療結束以後,一般也是要根據病程,3個月以後再拉長,第一年3個月一查,第二年6個月一查,第三年1年一查。兒童腫瘤一般來說2年基本上可以算是治癒了,但是還是要定期複查。

兒童腫瘤有手術的方式,放療、化療,這些方式是怎麼選擇的呢?

兒童惡性腫瘤也是有分期,大致來說一般是分4期,1期可以完整切除,顯微鏡下沒有殘留,2期是可以完整切除,肉眼沒有殘留,可能顯微鏡底下看可能有殘留的腫瘤細胞,3期是肉眼有殘留,4期就是遠處轉移的。一般要根據這個情況來決定治療,1期、2期,可以直接手術,手術完了以後,根據病理醫師的診斷決定是不是進行化療。但是3期的病人,最好是先做化療,也叫新輔助化療。3期的病人需要1—6個月的術前化療,再做手術。術後再加上放療和輔助化療,才是一個比較正規的治療方案,比較合理的方案。這樣對病人的存活是有很大好處的。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小,做不了手術,大了再說,對嗎?

惡性腫瘤是不能等的,應該儘早手術。比如說肝母細胞瘤,發現的時候不做手術,可能一個月以後就轉移了,這時候就不能切,就得打化療了。延誤了病情,病情越重,存活率越低。

氨茴環黴素可用於治療包括白血病在內的多種癌症,但其會對患者的心臟造成損害;含鉑藥物常被用於治療某些腫瘤,但此類藥物可能會導致失聰;而即使是那些毒副作用小、通過抑制腫瘤內血管的形成來放緩癌症發展進程的靶向療法也會對兒童造成傷害,因為這些療法會抑制其他血管在兒童重要發育期的正常生長。

癌度有話說

治癒一位兒童患者,能挽救的生命不是幾年,而可能是幾十年,這本來可以給生命帶來更大希望,受到更多的關注,但兒童癌症的治療現況卻面臨種種困境。

首先,科研經費支持不足;

其次,樣本統計工作開展不到位;

第三,支持科研的民間公益基金匱乏;

第四,新藥研發成本高但是適應人群小,臨床試驗需要招募足夠多的病人但是兒童癌症患者相對較少,對兒童的保護而導致獲批門檻較高等原因,讓各大藥廠對研發兒童癌症的藥物興趣缺失。

面對這些困境,唯有堅持前進才能取得突破,保持信心,癌度和你一起努力!


癌度


人的生長髮育是在基因信息的指導下準確進行的。這些基因信息不僅決定了人的生長髮育過程,同時也決定我們對某些疾病、汙染物、有毒物質等健康風險因素的抵抗能力。也就是說,易感基因基因決定了我們在相同條件下是否更容易受到影響。

佳學基因解碼通過精準的基因解碼分析兒童常見健康風險與基因信息之間的關係,分析每一個孩子與眾不同的易感基因位點,找到隱藏在基因中的健康風險因素,評估每個孩子對某種疾病抵抗的能力。結合環境因素的影響出具個性化健康指導方案,提前預知風險進行預防,規避健康風險,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基因解碼是每一個寶貝個性化的私人健康諮詢師,為每一位寶貝撰寫一份個性化的生命說明書。


基因解碼在線


兒童實體腫瘤最最常見的是腦腫瘤,比較多的情況就是嘔吐 頭疼 行走不穩。其次的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和腎母細胞瘤,肝母細胞瘤,尤其是腎母細胞瘤,好多的時候都是因為一兩歲的孩子在洗澡或者體檢的時候發現腹部包塊,有的時候家長髮現的時候都已經非常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