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何方明


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回顧一下中國的地緣特徵。基本上,河西走廊在中國歷史5000年的前4000年,都起到了交通大動脈的作用。直到大航海時代興起,陸上交通沒落,河西走廊才失去了原來的生命線作用。試解答如下:


一、中國的地緣特徵

在中古以前的漫長時代,中國與外界的交通都比較艱難。中國地理大家都熟悉,實際上只有三個口子可以對接歐亞內陸。在人類沒有徵服海洋之前,歐亞內陸交通又是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徑。這三個口子分別是:

◎ 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一條山地夾縫中的通道,可以通入西域,而後轉入中亞,再對接西亞和歐洲。從歷史和考古看,這條通道很可能為我們帶來了一些重要的東西,如小麥、牛羊、冶金技術等。

◎ 朔方草原。寧夏山西以北的廣袤草原是天然的交通要道,向西可以從阿爾泰山山口進入中亞丘陵地區,西北部的和林以外,也有通道進入中亞;向北,可以對接貝加爾湖區域和西伯利亞。這條通道的作用長期被後人忽視,從草原絲路考古來看,這條通道特別重要,是早期殷商青銅聞名向被傳播的途徑,也是後來中國馬鐙向中亞傳播的途徑。

◎ 雲南橫斷山區。雲南橫斷山區的河谷,也是天然交通線,它通向印度和南亞,也轉接中亞。這條通道的文明交流很少有人關注,目前所知也不多。

在三條通道中,河西走廊是障礙最少、路線最短的。因此從有文明以來,就是中國與外界聯繫的主要通道。


二,河西走廊的歷史地位


從文獻和考古的蛛絲馬跡來看,上古時期的河西走廊,包括河西地區,曾經居住著很多族群,其中著名的有吐火羅人(月氏人)、匈奴人和各種不知名的西戎。在上古的幾次重要大事件中,河西走廊促進了民族融合。例如,考古學家認為公元前2000年以前的中亞、北亞(烏拉爾山東麓)就爆發過嚴重的大規模衝突,一些文化消亡和被迫遷徙了。這個時期,一些族群遷徙到西域,通過河西走廊給中原帶來了各種信息、技術和文化,促成了羌人的崛起。稍後的歷史階段裡,又通過同樣方式,加速了周人的崛起。再往後,又為秦人崛起提供了各種戰略資源。


中原華夏人第一次擁有這條走廊的經營權,可能是秦穆公西征,為秦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再往後到漢武帝設置郡縣,這條走廊才成為華夏人地緣戰略的內線。為華夏民族的對外交流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河西走廊,中原王朝才能在西域和朔方草原進行有效經營,河西走廊可以提供關鍵的內線作用,可以想象,如果沒有河西走廊,中原王朝面對外來入侵時將顧此失彼。


失去河西走廊的時期也是中原衰落的時期,例如唐後期開始,隨著歸義軍的最終失敗,對河西走廊即完全失去了經營權。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明朝設立哈密衛。這整個階段長達500年,基本上是中原最衰落的時期。


歷史咖啡


河西走廊,位於今天的甘肅,其地形是一個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衝擊平原,在她的南部是巍峨的祁連山脈,而北部則是一片茫茫的沙漠。

因此,這一條夾在山脈與沙漠之間的狹長綠洲,就成為聯通西域與中原的必經之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誰要是控制了河西走廊,誰就控制了整個絲綢之路。

因此,歷朝歷代,河西走廊都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而中原王朝最早將河西走廊一帶納入其管轄,是在西漢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時期,西漢國力達到強盛,遂與匈奴展開了大規模戰爭,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年輕將軍霍去病在焉支山下打敗匈奴右賢王部,並最終為漢武帝打下整個河西走廊。

而正是有了對河西走廊一帶的實際控制權,西漢王朝才能更進一步的向西域地區擴張自己的勢力。

也正是擁有了河西走廊的控制權,西漢的絲綢之路才能順利的建設發展,源源不斷的商人及貨物才能通過河西走廊平安的到達西域,甚至更遠的地方。

河西走廊就是一道大門,打開這扇門,就打開了整個西域,關閉了這扇門,則中原王朝就只能被困在甘肅以東,而無法探索外面更大更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