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為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後裔?

wlaiwangling


這些都是越南王室的後裔,越南沒有皇帝,只有王。

新疆這批越南來的人大多都是黃公纘的後裔,而且不光新疆有,黑龍江也有。

(安南國王在孫士毅軍營接受冊封)

除了黃公纘,還有麻福澱、武公俊、莫氏集團等人來華避難,1788年黎朝王室貴族入華避難,法國入侵越南後阮福說等人入華避難。從1664年至1885年越南前後有八批入華避難的人,這裡麵包括地方首領、王室貴族、農民起義首領等人,這些人被安置在我國各地,廣西、雲南、四川、江南、北京等地都有,這些人有些被清政府遣回,有些被收留,被收留的視為“天朝之民”。

收不收留反正是清政府的一句話,安南王曾多次向清王朝索要黃公纘,但是被乾隆拒絕。而有一些逃到我國避難的,在被清政府安置後,聽聞安南國內混亂,便乘機潛回安南,想奪回曾經屬於他們的權利,這樣就很讓清政府頭疼,所以有些人會被清政府直接遣回。

清朝是安南的宗主國,所以安南國換王需要清政府同意,有時候清政府並不願意支持某些政府,所以還會幫逃到我國的安南王室復國。安南的黎維祁等人入華避難,他們一再請求清政府幫他們復國,清政府出於宗藩大義,派軍攻克了河內,黎氏王室貴族在清軍的安排下回國,被冊封為安南王,但後來又被打敗逃到我國,清政府認為這是上天要拋棄黎氏,於是接受阮慧的投降,把黎維祁安置在桂林,後要求黎維祁等人“一體剃髮,改用天朝服色”。

對於新疆的越南王室後裔,則是安南農民起義領袖黃公纘等人的後裔,黃公纘是安南農民軍起義領袖黃公質的兒子,1769年因寡不敵眾大敗,隨後率殘部逃入我國,清政府在幾經權衡後將他們收留。

安南之役

對於有多少人,有兩種說法,《清高宗實錄》卷834記載有四百多人,卷880記載為一百二十六人。聽聞黃公纘等人被清政府收留,安南王請求清政府將其遣回,乾隆拒絕了安南王的請求。同年6月,清政府將黃公纘等人送往新疆,給他們土地和房屋,命令他們在那裡安居樂業。

清政府對待這些人是在維護好安南的宗藩關係的前提下進行的。


史裡有料


對,越南(古稱“安南”),如今在新疆烏魯木齊西邊還有一個叫安南工的村莊,上世紀90年代這裡還存有安南國人的墓葬,並出土了一些安南國的古錢幣,比如景興、嘉隆等年號,相對應的年代從乾隆晚年以後都有。而從《清實錄》的記載發現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發現,乾隆年間有一批越南落魄皇族逃難到此地定居,所以烏魯不齊的安南工村居民現在雖然煙消雲散了,但在當年可是正經的越南皇族後裔。

如今越南海防市有莫氏皇朝景區,內有莫氏祠堂,圖為現存莫朝太廟的大鼓。

1428年黎利建立黎朝,1431年明朝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史稱後黎朝,1527年後黎朝將領莫登庸造反,將黎王廢為泰王,登基建立莫朝,1530年黎朝宗室起兵恢復後黎朝,越南被割據分裂,1540年明朝冊封莫朝莫憲宗為安南都統使,1661年莫朝莫明宗被清朝冊封為安南都統使。

看圖指示,如今的安南工村莫氏皇族後裔,就在三坪農場一連。

後黎朝經過百年的戰爭,終於在1677年滅掉莫氏王朝,統一了越南,為躲避追殺,莫氏皇族逃往南掌國和清朝邊境,並改姓黃,繼續進行反黎復莫的活動,而黎朝一直派兵予以追殺。

圖為黃公墳的石碑。

1739年,已改黃姓的莫氏皇族後裔黃公質領導農民起義抗擊後黎朝,1768年黃公質在在戰亂中病死,群龍無首的隊伍逃往中國境內並請求庇護。1771年當時的乾隆看在莫氏祖上效忠於清朝前提下,答應提供政治庇護,由於後黎朝一直派使臣請求交出叛民餘孽並予以追殺,所以乾隆將莫氏後裔送往新疆和黑龍江兩地分開安頓。

《清實錄》清晰地記載著,乾隆36年,乾隆下旨將逃難至境內的莫氏皇族後裔以屯田的身份安置於新疆和黑龍江兩地。

以黃公質的兒子黃公贊這一支為最大,共100多人,由當時陝甘總督吳達奉命安頓在烏魯木齊西郊,共分成22戶,每戶給房屋和田地30畝,租給耕牛、稻種等。隔著遙遠故土的莫氏皇族後裔赴國難望,於是在此地落地生根,形成了今天的安南工村,至今此地還有皇姑墳,其實就是諧音的黃公墳。


圖文繪歷史


熟讀歷史的你肯定知道一句名言:“歷史沒有垃圾箱”,歷史是丟不掉的,中越兩國曆史關係極其複雜,既有友好相處又有戰爭,只是近代避而不談罷了,但是越南可是大肆宣揚“兩千年反對北方侵略史”,所以說新疆的越南皇室後裔就是殘酷戰爭史的遺留。


在今天的新疆省會烏魯木齊三坪以西四公里處的農場一隊,有一個叫安南公村的自然村,他們就是傳說中三百多年前流落到新疆的越南皇室後裔,得幸於中國的政策,他們生活的也很好,為什麼在中國新疆呢,今天來扒一下那段令人髮指的戰爭史。


清康熙年間,安南(古越南)國內莫氏王朝被黎氏王朝消滅殆盡,莫氏殘餘逃到柬埔寨的猛天寨並改為黃姓,後黎氏擔心他們死灰復燃,舉兵攻打猛天寨,莫氏王朝的末代皇子黃公瓚及其部落無奈逃到中國境內。


清乾隆皇帝考慮到歷史的淵源關係(下文有解釋),准許其在雲南邊境地區定居。但是新任安南王想要斬草除根而後快,多次向清政府要人,乾隆於是將黃公瓚部落安排到烏魯木齊頭屯河所。一方面使其遠離邊界,避免戰爭;另一方面當地急需屯墾。後來新疆戰亂,這些皇室後裔散居到新疆各地。

近代越南編著的《大越史記》認為,越南人祖先為炎神農氏之後裔徑陽王,其父帝“明”為炎帝三世子孫。

小小嬴政


新疆烏魯木齊三坪安南村,安南宮遺蹟




A正義之心A


文史野趣/潁州小史官!

最近剛剛聽過類似的故事,專門查了資料。這些在新疆的越南皇室後裔,並不是這些年過去的,而是兩百多年前就已經遷過去的,他們在那裡生活兩百多年,現在已經有不少人了。


我國古時候把越南叫做安南,在清朝乾隆年間,越南已經內亂多年,王朝沒落,許多皇室成員被叛軍追殺,其中有些皇室退到了柬埔寨,後來過了一些年,叛軍竟然殺到了柬埔寨,他們只能退到中國境內。

後來,新的越南政權向向乾隆皇帝請求遣返在中國境內的前越南皇室,但是乾隆皇帝沒有批准。後來,這批落難的越南皇室被送到迪化,也就是現在的烏魯木齊,進行開墾。



這個事也是在幾十年前才被發現,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越南古代貨幣,經歷史學家研究,確定了他們就是兩百多年前被送到新疆烏魯木齊的越南沒落皇室。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交流!

【事件佐證,《中庸章句傳》、《清實錄》。】

我是喜歡文史野趣的潁州小史官,歡迎關注哦!


無筆史官


這問題還真是胡謅!以至於所有人都答錯了!回答問題,能走點心不?不能光靠簡單查詢資料後就以訛傳訛,需要對資料分析、甄別和思考!福垊闢謠開始!



中國新疆有大批安南(越南)農民的後裔,但他們絕非安南王室的後裔。更不可能僭越自稱安南皇室的後裔,對於明清其君主敢自稱皇帝的話,那是作死!那為什麼傳言說他們是安(越)南王室後裔呢?今天福垊就給您揭示真相,以正視聽!



1739年,越南農民黃公質(1706.1.32-1768.3.21)與阮有求、阮選、阮起蘧(qu)聚眾以“扶黎滅鄭”為號起兵反鄭主。鄭主是鄭氏家族主事的意思(世襲權臣),類似於是日本幕府,後黎朝國王形同虛設,他們實際是勤王清君側。1750年黃公質他們不敵官軍,流竄劫掠。

1768年,黃公質病死。其部眾立其6歲的兒子黃公纘(zuan)。1769年大敗,在部下阮勵求建議下,黃公纘攜403口人出奔雲南孟臘,地方官將其遷居普洱府可樂。後黎朝向清廷要人,為清廷所拒。1775(1771?)年清廷遂將黃公纘部屬分別遷於新疆、黑龍江。其中黃公纘等22戶居迪化(烏魯木齊)。

莫英祖莫茂洽

黃公纘為提高身份向清廷自稱莫氏後裔。福垊以為黃公纘造假太不專業了。

①你姓黃,人姓莫,怎麼能是莫家的後人?您這是學韓山童自稱宋徽宗的後代嗎?

②你是莫氏後裔的話,怎麼不興莫卻去興黎啊?黎莫可是世仇啊!跟您父親起事的口號,完全背離啊!



後黎朝的開國者

一個農民草寇流落國內,他說他是國王后裔,乾隆信了是他很難調查。我們要信了,那就是不愛思考,至少是太懶了吧!


福垊


這事兒真不是胡謅,據《清實錄》記載,這些越南皇室後裔是在乾隆三十六年,跑到中國來尋求政治避難的黃公纘及其家眷,當時的乾隆皇帝為了保護,把他們遣送到新疆定居。


越南古稱安南,地方不大人也窮,但卻特別能折騰。康熙年間,安南的莫氏王朝被黎氏所滅,垮臺的莫氏皇族逃到柬埔寨,改姓黃,想要隱姓埋名活下去,沒想到黎氏很執著,非要趕盡殺絕,又追殺到柬埔寨,走投無路的黃氏只好跑來抱大清的大腿,尋求政治避難。

這個時候,乾隆考慮到黃氏很可憐,自己作為天朝上國,應該保護曾經的小弟,於是准許他們在雲南邊境定居。



但新任的安南王黎氏是個腦袋瓜子很不轉彎兒的人,滅不了黃氏他連覺都睡不好,為此多次向大清要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乾隆一看,這是人家內政,自己既不好直接插手干預,也沒有什麼藉口發兵討伐,於是想了一個辦法,直接把越南皇室後裔黃公纘及其眷屬,全部遣送到新疆烏魯木齊的頭屯河所!


從大西南到大西北,相距數千公里,這下子安南王黎氏沒轍了,只好放棄了追殺,而黃氏為了保命,再也不敢回國,乾脆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於是新疆就有了越南皇室的後裔。

直至如今,烏魯木齊頭屯河一帶還陸續出土過安南國的古幣,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中國新疆為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後裔?其實這個事確實是有很大誤會在裡面的,在清朝時確實曾經有越南王族投奔中國,而幾十年後也確實有一批越南內戰失敗的人遷居新疆等地,這兩個事件先後發生,給一些國內的朋友造成了越南王族遷居新疆的假象,但其實他們雖然都來自越南,但卻是不沾邊的兩碼事。

莫氏王族投奔中國

在說越南人投奔中國的事之前,桃花石雜談覺得還是有必要簡單說一點當時越南的背景。這個後來曾經投奔中國的莫氏王族,其實是越南莫朝王族的餘脈。而這個莫朝建立於公元1527年。其建立者莫登庸原本是越南後黎朝的權臣,在當年篡位自立,在越南北部建立了莫朝。

圖中北方粉色區域為莫朝的疆域

而莫朝建立之後,後黎朝卻沒有完全滅亡,在越南南部仍然存在,並不斷和莫朝發生戰爭。過了10幾年後,明朝也發現當時安南國竟然已經有二十多年沒來朝貢了,於是曾經發大軍興師問罪,但到了中越邊境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早前冊封的後黎朝已經變成了莫朝。而這個莫登庸倒也很識實務,看到明朝大軍前來,自知不敵,於是主動攜帶滿朝文武到廣西鎮南關謝罪,取得了明朝的諒解,之後被明朝冊封為安南都統使。

莫朝的佛像

所以之後的越南莫朝其實就成為了明朝在越南安插的一個楔子,其實成為了明朝的一個自治區。但莫朝在存在了60多年之後,還是在公元1592年被後黎朝反攻滅亡了。但之後莫朝王族的後裔又在越南北部的高平地區再次建立了一個更小的政權,在明、清的支持下繼續獨立於越南的後黎朝。不過在清朝的三藩之亂時期,這個小莫朝的朝廷卻犯了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他們竟然站在了吳三桂一邊,這使他們失去了清廷的支持。而越南的後黎朝則正好得到了滅亡小莫朝的藉口,開始對莫朝持續用兵並在公元1677年攻陷高平。

圖中粉色區域為最後那個小莫朝的領土

之後小莫朝王族逃到廣西龍州,其末代國王莫元清4年之後在中國病死。之後其族屬由其弟莫敬光統領,繼續和後黎朝作戰。但經過三藩之亂的變故,清朝對其的支持已經非常有限,不久之後莫敬光再次敗於後黎朝,他也追隨莫元清的步伐投降了清朝。但清朝也看到了他們在越南再難有作為,因此也不願因為他們和後黎朝之間形成麻煩,因此在一年之後,康熙命廣西巡撫郝浴將莫氏族眾交還了後黎朝。而莫敬光在被遣返回越南之後不久服毒自殺,其部眾約350人被後黎朝安置在了越南諒山附近地區。所以莫氏王族雖然曾經投奔清朝,但最後卻是被遣返回了越南。

新疆的越南後裔又是誰?

那麼莫氏王族沒有來到新疆,那現在新疆的那些越南後裔又是誰呢?其實這些在新疆的越南後裔,也可以算是一個王族,只是其王族身份可以說是有爭議的。

在莫朝滅亡之後,越南又恢復了後黎朝的統治。但在後黎朝末期,有一個鄭氏家族把持了其朝政。但鄭氏家族的統治在公元1739年在越南北部造成民憤,致使當地爆發了農民起義。而這次起義的領袖名叫黃公質,他以扶黎滅鄭為口號,得到了眾多農民的支持,在越南多個州縣堅持了30多年。

黃公質起義軍在越南城寨的遺址

到公元1769年,黃公質病死,起義軍由他的兒子黃公纘率領,繼續和鄭氏作戰,但卻在不久之後被鄭氏派出的官軍擊敗,黃公纘率領100多人逃入中國雲南境內,得到了清廷的庇護。但不久之後,黃公纘又和當地土司發生衝突,清廷一看你來到我中國還不老實?乾脆給你們拆開遷遠點!

因此在公元1771年,乾隆將黃公纘的部眾分成兩部,一部由黃公纘本人領頭,被安置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當時叫迪化)附近,另一路則被安置到了黑龍江。而在新疆的這些人,後來仍然保留了其家族的記憶,也就成為了今天烏魯木齊的越南後裔。但其實除了一些國內自媒體張冠李戴的說法,似乎並沒有任何人說他們跟莫氏王族有什麼關係,所以更加準確的說法是他們是越南農民起義軍領袖的後裔。


桃花石雜談


其實這些越南後裔都是安南莫氏皇族的子孫,我今天就來說說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吧!故事要從清朝說起,那時的越南不叫越南而叫安南國,康熙年間,當時的越南處於南北朝割據時期,安南南方黎氏政權以協助清朝平定三藩為名滅了割據北方高平地區的莫氏王朝。莫氏皇族倉惶逃到了鄰國老撾(那時稱南掌國,是老撾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的猛天寨,並改名更姓為黃。

(古代安南人)

但是在1769年,黎氏軍隊為了斬草除根追擊至此處,而莫氏皇族的最後一任末代“皇帝”黃公贊只能帶著餘下數百人宗親部署一步步逃入中國雲南境內,而在莫氏主政越南期間,一向與中原王朝交好,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後,念及往日情分,特地下旨准許其部族在中國境內生活繁衍。


但是黎氏對此卻咬牙切齒,視其為心腹之患,時不時在雲南邊境製造摩擦並向清廷要人,而且當時他們與當地土司之間的鬥爭也非常激烈,這也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乾隆為了保全莫氏血脈,同時又避免給黎氏以口實,避免外交糾紛和軍事衝突,原話為“黃公纘等途窮來歸,皇上不可能聽任他們回國引頸受誅”。公元1771年乾隆將其遷往內地遠離這是非之地,而選址何處呢?恰巧那時平定了新疆的準噶爾叛亂,而新疆卻地廣人稀,清朝急需人員鞏固邊境,開荒屯墾,於是就下令將黃公纘部族一百餘人遷往新疆烏魯木齊的頭屯河畔土墩子(現在的頭屯河區),還有一部移至黑龍江,這是後話。

到達新疆後,當時的安南國王仍然堅持要將黃氏族人引渡回國,可是乾隆並沒有理睬。黃氏所屬被編為22戶,並每戶賜予土地三十畝,從此這些越南皇室搖身一變成為了清朝在新疆的第一代屯墾工作者。黃公纘於到達新疆的第六年去世,死後被安葬於屯墾區,並築起規模頗大的數米高墳冢,後人稱此為“黃公墳”,後經口口相傳又被稱之為“皇姑墳”,現在從這片屯墾區的名字也依稀可見越南的一點影子,名叫“安南工村”。2010年後,由於中越關係的持續好轉,不斷有黃氏後人來此墓尋根祭祖。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曾經被學者寫成了一篇名為《烏魯木齊四季》的文章,影響頗大,在越南也被翻譯登載在了報紙上。

1986年,建築施工人員在烏魯木齊頭屯河施工時,曾經挖出了數百枚清代銅錢,而在此之間還夾雜了十幾枚安南國景興通寶,這些應該就是當年莫氏皇族來疆時所攜帶的物資之一,由此也揭開了這段三百年前塵封已久的往事!

歡迎點贊轉發,有不足的還請大家補充,謝謝!


軍史吐槽君


先糾正下,那時候越南應該不能算作皇室,只能說王。因為越南在以前都是中國的藩屬國,並沒有稱帝的權力,所以說新疆有的只是王室的後裔,為什麼會有這一說,並不是空穴來風,原因是明朝時期(公元1572年)越南發生了內亂,那時候不叫越南,是叫安南。

1986年烏魯木齊的古墓地挖出了很多文物,竟然還有外國的銅錢,經過專家認定,這些銅錢是越南的,為什麼烏魯木齊會有越南的銅錢,這事還得從安南之亂開始說起,安南的大臣莫登庸造反,在北方建立了莫氏安南,而原來的黎氏就逃亡南方復國,雙方一直僵持了一百多年,直到康熙時期,黎氏才帶領兵馬滅了莫氏,莫氏從此改姓過著逃亡的日,但是黎氏步步緊逼,而安南的黃公贊沒辦法只能逃亡到中國。

乾隆皇帝也接納了他們,但是安排在哪裡卻成了問題,最後決定把他們大規模的遷移到新疆,因為當時的新疆剛剛戰亂完畢,人口不多,乾隆皇帝只能讓更多的人到了那裡發展那裡的經濟。在新疆地區,乾隆每人賞賜三十畝地,越南王室在此地生活了幾百年,在新疆孕育了很多後代。

而新疆也有個地區叫“安南宮村”,所以才會有現在人說新疆人大部分是越南王室的後裔,其實也不奇怪。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