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可辛在《三分鐘》之外,還有五分鐘的團圓故事

今天,你應該也被陳可辛為蘋果拍攝的《三分鐘》的視頻感動了:故事講述了一個長期跟車的乘務員媽媽,與兒子在火車站臺上為期三分鐘的短暫團聚。故事由真實事件改編,說一秒掉淚也不誇張了。

這條微電影有著現象級的影響力,歸結起來就是兩件事。

首先,全片使用iPhone X拍攝:萬水千山、悲歡喜怒,全都用手機鏡頭記錄。全片沒有露出一個產品的鏡頭,卻讓所有人都驚呼,我的X是假的嗎?只能用來看陳可辛用X拍出的大片。

是的,筆者用iPhone X連一張合照都拍不好,而陳可辛導演用它拍出了讓千萬人掉眼淚的作品。

我們的眼淚,最終是獻給陳可辛眼中的“團圓”。陳可辛出生在香港,後來隨家庭僑居泰國,成年後留學美利堅,多重的文化背景賦予他獨到的鏡頭語言,與多數的內地導演有著明顯的不同。

香港,應該是陳可辛最重要的烙印,在一條新鮮出爐的短片裡,陳可辛講述了一個“遊子”在故鄉香港的點點滴滴—碼頭、茶餐廳、老朋友,這條長達五分鐘的視頻,算是陳導與香港這座城市的“團圓”。

在陳可辛眼中,香港經歷的繁華與沒落,都是有來由的:這座城市因為多元而興盛過,卻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而褪色。但是在陳可辛看來,自己拍的每一步電影都是“港片”,因為他的情懷是香港的——遷徙、漂泊無根和大都會,在陳可辛的作品和審美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也是一種矛盾的美學——因為漂泊我們想要安定和團圓,而回到故鄉我們又因為自己流浪者的標籤而獨特。也許,同樣的遊子情懷,並不只屬於香港這座城市,每一個海納百川的大都市,似乎都有了這樣的特質。

視頻由皇包車旅行App與另闢蹊徑聯合呈現,以“他想多故知”為引,記錄世界各地不同的華人,他們熟悉城市、也熟悉華人文化,讓每一個他鄉都不再陌生冰冷。

那麼,與家人一起,換個地方團圓,也就成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