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那个年代中国足坛之风云人物(系列二)

在《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还记得那些球员的绰号吗(系列一)》中,小编带大家追忆了中国足坛黄金时代的"胡椒"胡志军、"山哥"黎兵、"马儿"马明宇、"猎豹"姚夏、"快马"胡云峰和"郝董"郝海东。本期,继续挑选六名大家熟悉的名字,与大家共同回忆。

傅玉斌——潇洒门神

傅玉斌,1963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身高178cm,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前的伟大门将,以其出色的反应、俊朗的外表和场上表演性极强的风格被人称作"潇洒门神",是辽宁队当年获得9连冠的主力门将。作为中国队主力门将,傅玉斌参加了1989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经历了对阵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两个黑色三分钟,只差一步到罗马。1992年亚洲杯,傅玉斌有出色的表现,在与阿联酋争夺季军的比赛中,傅玉斌力保中国球门不失,双方120分钟战成1比1,互射点球决战(4:3),最终中国队5比4战胜对手。傅玉斌扑出两个,射中一个。1993年因为突发肝炎无奈退出由施拉普纳任主教练的国家队,逐渐淡出中国足坛。

范志毅——范大将军

范志毅,1969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杨浦区,身高183cm。范志毅1992年入选国家队,参加了当年的广岛亚洲杯,1996年开始担任国家队队长,2002年退出国家队,从1992年至2002年,范志毅长期占据中国队主力中后卫的位置,几乎没有缺席任何一届大赛,是当时中国足坛最优秀的中后卫。1995年,徐根宝将范志毅推到前场,他一举攻进15个进球,夺得当年甲A联赛最佳射手和中国足球先生,并帮助上海申花队获得冠军。范志毅在球场上作风勇猛,责任心强,敢于担当,长期担任上海申花和中国男足国家队的队长,在球场上指挥能力强,很有大将风范,人称"范大将军"。

彭伟国——国仔、阿国、中场少帅

彭伟国,1971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身高172cm。彭伟国属于典型的南粤足球风格球员,脚法细腻,头脑清晰,视野开阔,善于协调全队的攻防节奏并传出致命传球为队友创造破门得分的机会,也具备个人进球得分的能力,是全队进攻的策划核心。同时也是罚球及角球专家。缺点是体能相对欠佳,速度及对抗能力一般。他被誉为"中场少帅",与中国足坛另一位出色的中场灵魂人物曹限东并称为"南彭北曹"。甲A联赛初期,彭伟国效力于广州太阳神队,那也是阿国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期,他和胡志军一起扛起了广州太阳神队进攻的大旗。1992年获施拉普纳垂青而首次入选国家队中,同年于亚洲杯赛上以两个个人入球以2:1协助国家队击败卡塔尔,赢得关键一仗。1994年他代表国家队参加在日本广岛举行的第12届亚运会足球比赛并获得亚军,协助国足取得在亚运史上的最好成绩,同时以3个个人入球成为当年赛事国家队入球最多的球员之一。1996年12月,参加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亚洲杯足球决赛,小组赛出线,并在对阵沙特的比赛中打入一球,止步于八强。1997年5-6月,他代表国家队参加98年世界杯足球外围赛亚洲区第8小组比赛,获小组赛出线;同年9-11月,止步于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在1997年十强赛主场对阵卡塔尔的比赛中,在国足一球领先后,戚务生没有顶住全场球迷喊出的"换李铁"的压力,用他换下了后腰李铁,结果大戚的这步棋赛后成了本场比赛失利的矛头所指,而彭伟国也一块承受了外界的批评。1999年12月他最后一次入选国家足球集训队。

高峰——快刀浪子

高峰,1971年4月出生于辽宁沈阳,身高178cm。1988年,高峰被北京青年足球队教练洪元硕挑中,并进入北京青年足球队。1995年—1996年,在北京国安队与高洪波的"双高"组合令人印象深刻,高峰以速度和突破见长,高洪波则以灵巧和门前嗅觉见长,两人特点互补,撑起了北京国安的锋线。在国家队,高峰最闪光的一场比赛莫过于1997年十强赛客场挑战科威特的那场比赛,那天是10月11日,中国队在之前的三轮比赛负伊朗、平卡塔尔、胜沙特,成绩差强人意,第四轮面对科威特,全场接近90分钟,比分还是1比1平,第89分钟,孙继海从后卫线杀出,沿左路带球突破,及时将球分给了从右翼跟进的高峰,后者右脚一扣晃过一名后卫防守后,随即左脚劲射,皮球直入网窝!2-1!当时包括彭伟国在内的多名中国球员都躺倒在地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快刀浪子"这个名字是一个朋友给我起的,意思是我从沈阳来北京,又从北京去其他地方,漂泊了很久。他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也问过我,我觉得无所谓,这就是一个代号而已——高峰。

张恩华——黑子

张恩华,1973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身高182cm,职业生涯主要效力于大连万达/实德队,在俱乐部和徐宏搭档,是大连王朝时代的后场铁闸。张恩华主要担任盯人中卫,由于皮肤黝黑,绰号"黑子"。在国家队,张恩华主要和范志毅搭档中后卫,是1996年亚洲杯、1997年"十强赛"和2000年亚洲杯中国队的绝对主力,2001年十强赛开始,米卢蒂诺维奇逐渐开始倾向于使用李玮峰与范志毅搭档,张恩华在国家队逐渐失去了主力位置。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后卫,张恩华几乎每个赛季都有进球,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带刀后卫。印象最深的一个进球发生在1997年十强赛的第三场中国队主场迎战沙特,正是凭借张恩华的头球抢点得分,中国队1:0力克沙特,取得了那届十强赛的第一场胜利。

吴承瑛——拼命三郎

吴承瑛,1975年4月出生于上海,身高183cm,司职左边后卫。1994年至2002年效力于上海申花队,这也是吴承瑛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期,此后辗转于上海国际和陕西中新队直到退役。记得1997年十强赛客场对伊朗赛前,中国队紧急招进吴承瑛从国内赶往伊朗,最后还是1:4输给伊朗队,当时的体育报纸总结那次十强赛谈到吴承瑛时写道"单骑飞马去救驾,难敌马达维基亚"。1998年,吴承瑛曾被短期租借到大连万达,帮助大连万达踢当年的亚俱杯,并在对浦项制铁的半决赛中有一脚漂亮的进球,他在第76分钟接到中场长传,在大禁区左角附近用左脚抽出一记落叶球,皮球飞入大门右上角。有意思的是,当时门后的球网并不严实,皮球还从球网的缝隙间滚了出去,现场的解说员和球迷还一度以为皮球没有进。2001年十强赛,吴承瑛作为主力左边后卫为国征战,表现出色,但先后有两场比赛因为红黄牌停赛,也成全了顶替他出战的"京城三少"之一的杨璞。在球场上,吴承瑛抢断凶狠,被人称作"拼命三郎"。

这个系列的最后,再放一张珍贵的照片,大家能猜出这是哪场比赛之前的合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