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了‘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个诺奖得主

白血病又称为血癌,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癌变,未发育成熟并大量繁殖,进入血液。由于极大的挤占了其他血细胞生长空间,造成体内正常血细胞极大减少而癌变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存在,对血液分析结果为无血红蛋白的细胞含量高,所以又被称为白血病。从人们意识到这个病症以来,就在不遗余力地研究治疗这种病症的方法。像之前因电影而火起来的药品——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其可以有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就有一位科学家在40多年前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白血病)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就是张亭栋教授。

张亭栋教授

张教授早年曾参加黑龙江中医学院“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并获卫生部颁发的第一名奖状。此后,他与同事们坚持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科研方法,对民间中医验方,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大胆选中了国内外都认为有“剧毒”的“砒霜”治疗白血病,尤其是治疗当代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当时,黑龙江省林甸县民主公社有一位乡村老中医,将其配制“药捻”,治疗“鼠疮”(淋巴腺结核),或配制成水剂,外用治疗皮肤癌等。此方后被哈医大一院药剂师韩太云发现,并将该验方制成肌肉注射液。这种注射液对一些癌症有效,但由于毒性太大而被叫停。后来,张亭栋教授对这个秘方展开了研究,发现这个注射液中,只有砒霜这个成分对癌症有效果,其他成分则只有毒副作用。于是张教授将砒霜保留下来,经过无数次实验来把握合适的剂量,配合微量轻粉制成了癌灵一号注射剂,并开展了临床试验。

他将这种注射液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白血病)的治疗种,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了这种制剂治疗后都有了明显好转,甚至是完全缓解。但是其中好多患者在几个月或两年内都出现了复发。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达到完全缓解后没有继续进行巩固治疗,最终导致复发而离世。而进行巩固治疗的患者则在完全缓解后很少出现复发。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现药品的毒副作用,足以见得该项研究取得的成绩。

当然,这是4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了,现在对M3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有很多,其中也包括白血病的通用疗法——骨髓移植。但在那个年代,不要说手术治疗所需要的放化疗和配型及在那种条件下的手术难度,单单是治疗成本就让很多患者望尘莫及。主要成分为砒霜和轻粉的癌灵一号成本较低,它的出现为当时很多患者带来福音,也拯救了许多人,为他们带去了生的希望。后来张教授因为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与屠呦呦一起获得了

葛兰素史克研发中心颁发的“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他也一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陆学者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张教授会获得属于他自己的那份殊荣。也希望人类不久就可以摆脱癌症的束缚,它将不再是不治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