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热度”是贬义词么?其实有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三分钟热度”是个常用的贬义词!

如果我们说一个人做事“三分钟热度”,大意就是说他一开始对某事很感兴趣,但接触了一段时间就没了最初的热情,觉得坚持下去也没意思,最终放弃。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病”,总是殚精竭虑的思考去如何治疗,却从来没有人怀疑:这个病本身到底成不成立?

1.没有“三分钟热度”,何来人生探索?

与“三分钟热度”相对的是“有始有终”,这是我们都追求的事情,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并不喜欢自己做的事情,继续下去的意义何在?

我们都希望,自己一懂事就能找到自己的志向,并为之奋斗终身。但像周总理那样从小就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实在是太少了。

绝大部分的人,就是在不断的“尝试-放弃-在尝试”中,才寻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

如果没有“三分钟热度”,何来人生的探索?

不少人平时总是被教导,“要不不做,一做就要坚持”,问题是,做了之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

不少人,害怕被贴上“三分钟热度”的标签,陷入两个极端,要不就是咬牙做着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事情,要不就是干脆躲起来,什么都不敢尝试。

“三分钟热度”,其实就是勇于尝试的后果,因为肯定不是每一件事情你都会喜欢。

2.人生的乐趣,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有人或许会说:“只尝试三分钟,都没有坚持下去,你能得到什么?”

问题是,如果我只把这当成兴趣,只想试着玩玩,为什么一定要有什么成就?

有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钢琴神童,年纪轻轻就获得无数赞誉,还开了自己的演奏会,但后来却说,自己不想再弹钢琴了。

他的家人一下子急了,轮番劝他,都说你都到这地步了,怎么一点毅力都没有,选择半途而废?

但小朋友就是不听,就是不弹,再旁的一位记者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想弹了吗?”

他扭捏了一下,最后说:“我本来觉得弹钢琴挺好玩的,现在不觉得了。”

或许你会觉得,这个小孩子实在太傻了,但从另一个角度,他的选择不是也值得赞扬吗?

他弹钢琴,只是为了快乐,和有没有毅力完全没有关系,一旦不快乐了,就选择停下来。

我想,但凡喜欢用“成功”为标准评价人生的人,一定没有办法享受这样的乐趣吧?

你可以说,他放弃了,什么收获都没有,但是快乐本身的话,不就是最大的收获么?

3、每一个三分钟,都没有被浪费

罗大佑曾经说过:“假如一首歌的长度是3分20秒,你听完了,就有3分20秒的人生被改变了。”

一首歌如此,你做过的事情也是如此,哪怕只有三分钟,它依然能够发出微弱的光,在你的人生路上给予你想要的温暖。

无独有偶,被誉为“台湾广告教父”的孙大伟,也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主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刚开始工作,做了不喜欢就换,或是看到更喜欢的就跑去了。以前我最久的行业没有超过2年。”

在32岁以前,他就是常人所说的异类,开过贸易公司、开过花店、做过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当过副导演…

直到32岁,他才选择把广告作为人生的方向。之前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诸多尝试,反而成了他最大的优点,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了解,最后在广告业一待就是几十年,最后成为“台湾广告教父”。

胡适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就有一寸的欢喜。”

所以,怕什么“三分钟热度”?先去做了再说。

说到这里,或许大家心里还是会忐忑,如果我这个人就是懒惰、怕难怕输,总以“三分钟热度”为借口,那怎么办?

那么,我就教大家几个和“三分钟热度”和平共处的办法。

1. 三分钟热度,也要有三分钟努力

与其纠结自己能不能坚持三分钟,还不如考虑如何把这三分钟效率最大化,获得最大的收获。所以,如果你对一件事感兴趣,先别问自己能不能坚持,也别问最后结果如何,先投入百分百去做。

这样一来,即便最后你发现这不是自己想坚持的,那这三分钟也不会白白浪费。

2. 及时止损,放弃沉没成本

经济学有个理论,叫做“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且不可回收的支出,譬如时间、金钱、精力。

假如你花了50元看了一场不好看的电影,那这50元就是沉没成本,而且已经无法挽回。

你能做的,就是在发现电影是烂片之后立刻离场,不然损失的不仅是50元,还有看电影的两小时和自己的美好心情。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从事的事情,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天赋可言,那就及时止损。

从里面跳出来,不要怕被嘲笑“三分钟热度”,你的时间宝贵,不能被过分蹉跎。

3. 给“三分钟热度”定一个时间和数量界限

在根据舒伯的 “彩虹理论”,25岁之前是被鼓励“折腾”的,但在建立期和维持期,也就是25岁到65岁,你的人生就应该逐渐稳定下来,不能随便“三分钟热度”了。

所以,请抓住生命中最能折腾的几年,即便多点“三分钟热度”也没关系。

除了时间限制,还有数量限制,毕竟人的精力有限,总不能一直在折腾。

找出一张白纸,写上“我这一辈子必须要做的事情”,然后一件一件开始列吧。

出一本书、跳一次降落伞、去南极看企鹅…自己想做什么都一一列下来,然后再分解到自己的人生之中。

美国“时间管理之父”阿兰·拉金教授曾在他的《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中写到:

“列下你一个月、六个月以及终生愿望,并按照优先顺序,在以后的生活中优先完成。”

人生是你的,决定权也是你的,别等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才发现自己一直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我不能,而是我本可以。

汹涌着热情的“三分钟热度”,一定能让你的人生充满愉快,让你的灵魂熊熊燃烧,只要好好对待它,你的人生一定会充满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