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允許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由5個國家變成15個國家嗎?

杜達特洛夫斯基


首先我們應該搞清楚,聯合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無論從國際關係還是國際政治的角度,我們認定聯合國都是一個國際組織和國際制度的實體化存在。雖然這一制度和組織是在美國的主導和倡導下建立的,美國也一直在聯合國之中發揮巨大影響力,但是畢竟聯合國等制度和組織,也遵從的是一般民主制,也就是純按照投票解決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耶路撒冷事件之中,美國並沒有在聯合國拿到好處,或者任意而為。

安理會實際上是阻斷機制

許多看官認為常任理事國是決策機制,雖然名義和規則是決策機制,但是在實際的國際事務運行之中,安理會已經成為了阻斷機制,自911以來,美國開始頻繁繞開安理會和聯合國進行單邊和自己陣營的軍事行動。真正安理會授權的軍事行動已經寥寥無幾,就比如敘利亞問題,由於俄羅斯一直均是反對票,中國一直是棄權和反對票,故而美國一直無法在安理會推動任何符合自己意願的行動。


安理會的投票原則使得常任理事國以少為宜

安理會的投票原則,是五常國家一票否決制,也就是說雖然可能大多數國家都投了贊成票,但是隻要一個五常國家投了反對票,該決議就不能通過,設定這個原則的根本,是因為五常均是有核國家,且都是世界軍事強國和大國,均有繞過安理會行動的能力,故而為避免有大規模衝突,只要五常之中有反對票,就作罷。所以擴增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本來就是降低了協商之中的通過率,如果要擴容,就必須重新修改安理會機制,而除美國之外的國家,都不會同意目前修改安理會機制,因為這是稀釋大國在聯合國的影響力。

制度競爭的時代 安理會只剩阻斷功能

在各國以及美國都爭相想要在國際秩序變革之中尋求自己利益穩定的情況下,聯合國的影響力已經大大削弱,在東南亞國家,有新興凸起的東盟,在中亞和東亞,有俄羅斯和中國領銜的上合,獨聯體,帶路體系,共同防禦等等,中東內部有阿盟,遜尼派天然陣營,歐洲有歐盟,北約,非洲有非盟,除此之外,還有金磚體系,拉美聯盟,G8,G20,等等等等。地域聯盟的多樣化和吃重,各國發展中合縱連橫的多元化需求,逐漸稀釋了聯合國這個大家庭的一致決策。

美國無非是想讓印度和日本代替中國

誠然聯合國的地位在下降,但是美國每次繞過安理會單邊行動總是會受到譴責,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想修改安理會機制和擴充自己在安理會之中的盟友,這一意圖是十分明顯的,此前,日本,印度,沙特,韓國,等國,都不同程度地表達過進入常任理事國的意願,而如果擴容為15國之後,一票否決制度就可能不會存在,而屆時如果是多數通過制度,那麼美國肯定就能夠為所欲為,不過,屆時如果如此,那麼聯合國也就名存實亡了。


七師弟


美國肯定允許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由5個國家變為15國家甚至更多,為什麼這麼說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現在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這五個國家在聯合國可謂是舉足輕重,聯合國許多決策都要經過這五個常理國投票通過才能執行,並且這五個國家在國際地位也是非常高的,無論經濟,軍事方面都可以說是走在世界前沿的,可以說這五個國家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可以看一下五常結構,其中美國,法國,英國是盟友,中國,俄羅斯是盟友。但是美國的敵人也是俄羅斯和中國,在許多方面美國都不斷的排擠中國和俄羅斯,可以說是作惡多端。可是呢,法國和英國現在雖然還是發達國家,但是它們加起來也競爭不過俄羅斯或者中國,可以說美國在聯合國裡面和中俄兩國競爭是有壓力的,所以它希望讓它更多的盟友能夠成為常任理事國裡面的一員,以剋制中俄聯盟。

日本在1955年簽完舊金山和約後,加入聯合國。1989年隨著冷戰結束,日本大打經濟牌,企圖重新劃分聯合國的勢力範圍。從那時開始日本一直要求聯合國改革,要充分反映出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但是中國的實力打了日本的臉,從2001年起日本就又要求擴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數目,以達到進入自己夢想。日本入常是受到美國支持的,可是呢中國和亞洲多國不同意它的申請入常提議。美國為什麼會支持日本入常?還不是因為日本是美國的忠實盟友。



據印媒報道,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利將於近期向聯合國提交議案,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是印度入常提議最終無法實現,至於為什麼大家都懂。美國為什麼要提議印度入常?還不是因為印度也是美國的盟友之一嗎?德國申請入常,美國是非常支持的,但是中國,俄羅斯一致反對,最終否決,德國和美國也是忠實的盟友,可是因為德國在二戰犯下的滔天大罪,使得其他的國家堅決不同意它成為常任理事國。

美國盟友眾多,如果它的盟友們都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那美國是最開心不過的事了,不過其他的國家申請入常要經過現在的五常投票決定。另一方面,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五常的話,中國和俄羅斯在聯合國的決策比重肯定降低了,反而美國的決策權將大大提高,雖然現在美國做很多事情都繞過聯合國,但是如果他的盟友都進來了,他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就更有理由了。

所以呢,美國是非常願意其他國家加入常,特別是它的盟友,反正它現在也是無人能敵,多幾個入常對它絲毫沒有影響,反而能降低它的對手在聯合國的決策權,何樂而不為呢?但是,如果美國敵對的國家想入常那可能它就堅決不同意了。


國際時評


作者,日本進不去,是因為中國 韓國 朝鮮 俄羅斯 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反對。

印度進不去,和中國沒關係,俄羅斯和中國已經明確表示支持了,而且是真心的,因為中國和印度雖然關係不好,可是在世界上有很多共同利益,在包括聯合國的很多國際會議上,配合很默契。反對印度的是巴基斯坦 尼泊爾 斯里蘭卡 緬甸等國家。

反對德國的,也不是俄羅斯,而是波蘭 意大利 西班牙 捷克 丹麥等東歐北歐南歐國家,他們不想德國過於強大主導歐洲。

南非進不去,是因為埃及也想進。

巴西進不去,是因為阿根廷 委內瑞拉等反對。

不過說心裡話,美國一個都不想讓進,因為他是老大,想搞個事,還要和其他國家一個一個的商量。現在要和四個商量,就已經沒耐心了,有時候還要藉助北約繞開聯合國辦事。如果要和14個國家一個一個商量,估計美國會直接退出聯合國,甚至中國和俄羅斯也會退出,那就回硝煙戰火,重新佈局了。


葵花自媒體


簡單來說幾個事例,當年土耳其建議在聯合國提議取消俄羅斯的一票否決權,但是被俄羅斯一票否決了。還有就是印度前幾年經濟發展的不錯,一個女議員揚言要讓印度入常,然後中美俄英法齊刷刷的否決了這個提案。日本一直叫了十幾年的入常,更是連提案的機會都沒有,因為美國時刻在盯著。

所以說五常在這一方面可是格外的團結,因為常任理事國意味著什麼,誰心裡還沒有一點數。五常簡單來說那是二戰的國際秩序,也是世界主要大國的利益場,五常為了避免衝突,所以才有了五常會議和一票否決權。現在五常都十分清楚,手中的權力是遠不能擴散的,因為才五家就吵的不可開交了。

就拿當年印度入常這件事情一樣,很明顯就是被美國套路了,美國事先同意印度入常,條件自然印度的軍購大單。而開始談這件事情的時候,美國一個勁的撮合,然後美國保留意見,中俄英法四國齊刷刷的一票否決。要說這裡面美國沒下套,誰也不相信,美國就咬準了五常不願意特權擴撒的心理。

如今五大國代表著世界上最大的五個利益集團,這五個席位來的有多不容易,估計只有當事國清楚。中國二戰犧牲了3500多萬犧牲,這才將中國抬進五常之列,其他四國也是二戰參戰的主力國。正所謂代價越大,回報也越大。而今區區幾個暴發戶一般的小國,也敢叫嚷嚷的要入常?真是白日做夢。


小司馬遷論史


你們為什麼可以當五常? 美國:我是世界老大 英國:我是世界老大他爸! 法國:我和世界老大他爸打過架,也一起打過別人。 俄羅斯:我爸曾經和世界老大平起平坐 中國:我和上面這些都打過,尤其是世界老大沒打贏我


特別九處


怎麼可能呢?其實,對任何現有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而言,維持或縮小常任理事國的數量才符合自己的利益。如果常任理事國數量增多,實際上意味著本國權重的下降約,也會導致安理會更加臃腫,喪失行動能力。


確實,對於德國,日本,甚至印度,美國領導人都曾做出表態,支持對方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表態是一回事,內心怎麼想就不好說了。

大家都知道,日本,德國,印度,巴西四國在入常問題上長期抱團取暖,圖謀一起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然而,不管是日本,還是德國,印度,他們的入常願望都面臨著巨大的反對聲,如韓國堅決反對日本入常,巴基斯坦堅決反對印度入常,意大利反對德國入常。90年代,意大利還組建了一個 “咖啡俱樂部”,主要成員包括意大利、巴基斯坦、韓國、西班牙、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加拿大和馬耳他,抵制前述四國聯合入常。

除此之外,美國也明白,日本,德國,印度早入常,還面臨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現有常任理事國的分別反對,如中國鐵定不支持日本和印度入常,英法也不會支持德國,俄羅斯也不會支持日本和德國。在此背景下,不管美國支持不支持,四國都很難入常。美國表態支持他們入常,能夠在不改變安理會結構的前提下獲得他們的好感,但又不會損害美國的實際利益,可以說一舉兩得。


西域都護


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明白聯合國五常是怎麼來的。戰勝國只是表層原因。也不是國際公平或者閩煮的問題。二戰的戰勝國何止五個?要實現公平民主,五人拍板模式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先借一個假設說明一下,聯合國五常是怎麼來的!


如果有一天,非洲那裡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暫時取名叫非洲合眾國吧。此國經濟足以影響整個非洲,政治影響整個非洲,軍事實力也可以影響整個非洲,這時候,全世界任何國家想要在非洲做任何事情,不管是去結盟還是去入侵,都必須先過了這個強國的關,或者乾脆幹趴這個強國否則沒門,這時候,聯合國五常就可以變成聯合國六常了。因為不把“非洲合眾國”拉進常任理事國的班子裡,其他五國想要在非洲分一杯羹,肯定會困難重重。把模式放在南美洲,也一樣。

聯合國,是一個強者討論如何劃分利益的場所而已。只有那些具有足夠強的實力,能夠影響到某個區域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格局的國家,才可以享有討論資格。其他只能呵呵。


1945年12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一份《聯合國憲章》的簽署標誌了聯合國的誕生。一開始,就把中美蘇英法定位五常,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憑什麼?就憑著這麼一套說辭——在美洲乃至世界,美國要是不點頭,誰敢在任意一個美洲國家或者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國家動刀兵?看看阿根廷搶馬島那事,簡直不自量力,結果被美英聯合給收拾了一頓有沒有;在歐洲,誰想在歐洲撒野不得看英法臉色?更何況英法背後站著美國;在北亞和東歐地區,那是蘇聯的勢力範圍,誰要在那裡搞什麼么蛾子 ,蘇聯帝國能饒了你?蘇聯連自己加盟國的內政都要粗暴插手,誰動東歐之前都要看蘇聯答應不答應。哪怕昔日的蘇聯已經變成了今日的俄羅斯,也萬萬不允許烏克蘭和高加索地區背叛自己。而且說到做到。最曲折也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五常國家,就是我中華人民共和國!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中國的五常位置是蔣政府拿著的。1949年之後雖然江山舊貌換新顏,但這個位置也跟隨著蔣的船隊到了海峽對面。一直到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國席位和五常位置,才拿了回來。中間隔著的這二十幾年,我們對世界做了什麼,才讓美英法蘇覺得沒有我們不行?先從海峽對面的角度看的話,是他們對整個亞洲事物的影響力幾近於無,那美英法蘇為什麼還要承認他的地位?從我們的角度去看的話,則是這樣的——美國1950年想讓半島變顏色,1955年想要越南變顏色,無一例外的都被我們給攪黃了。1962年中印之間那場衝突,阿三被教訓了個結結實實,我方傷亡1400,阿三傷亡5400。亞洲西南部這裡我們話事。1969年蘇聯陳兵邊境威脅用武,最後也被我們給逼退。反正在亞太,誰想出頭,都繞不過我們。所以,不把我們請回去是不理智的。


然而這個世界並沒有突然冒出十個能夠影響到地區格局甚至世界格局的國家出來,來來去去還是當前的中美俄英法(後兩個可以歸入美國一列)在執掌著世界秩序。所以美國為什麼要突然把常任理事國變成十五個?且不說程序上,五常地位是聯合國憲章規定死的,要加人,你得改。要改,得五常一致通過。即使世界突然多出了十個具備了影響世界格局實力的國家,要在程序上入常,你還得奮鬥不知道多少年。蛋糕就這麼大,誰願意分蛋糕的人越來越多呢?

所以得出結論:不存在美國或者任何一個五常成員國同意把常任理事國名額增加到15個的情況,因為當前沒有五常之外的任何國家能夠影響到區域格局甚至世界格局。哪怕出現了個別這樣的國家,他也休想輕易的拿到一把交椅。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獨釣寒江


只要有利於美國,美國是沒有底線的,但對於中、俄來說,維持現有的次序是最好的選擇。日本本事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國家,在外交上基本是和美國穿一條褲子,這樣的國家是否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沒有任何意義。德國雖然比日本稍微好點,但也不能發揮什麼作用,也沒必要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印度雖然是個大國,但由於是英聯邦國家,進入到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有英國就可以了。巴西的影響力太弱,而且自身政局也不穩定,受美國的控制太多,基本上就是美國的小跟班,這樣的國家進安理會就是個佔著茅坑不拉屎的角。歐洲已經有三個國家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了,今後應該有非洲國家和拉美地區國家比較合理。


老老瀋陽


美國豈能讓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擴容呢?

美國覺得五個已經太多太多了,恨不得只乘老美一家。

雖然老美為了讓日本印度乖乖做其走狗,故意放風願意讓日印入常。

因為老美知道,中國握有一票否決權。

沒有中國的首肯,日印只能望常任理事國興嘆。

正常情況下,中國會堅決行使否決權,將日印拒之常任理事國門外。

老美心知肚明,故意裝模作樣支持日印。

若老美一但知道中國會放水,立馬反臉,拒絕日印。

故,從骨子裡而言,老美是最堅定的反對常任理事國擴容的國家。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聯合國建立之初為何設立五常機制

聯合國在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提議下,在國際聯盟組織的基礎上建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傷害,為了避免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最初羅斯福對聯合國的構想是“四個警察”管世界,也就是美國、英國 、蘇聯和中國,也是隻有這四個國家可以擁有武力,其餘國家必須解除武裝。

這種解除它國武裝的構想當人會被國際社會眾多國家反對,後多方平衡,演變成聯合國四國常任理事國席位,並且認為只有在解決國際問題時,大國一致才能有效避免爆發世界大戰,當然也有創始國為了維護自己本身利益的私心在裡面,最後決定設立常任理事國否決權機制。

1945年在修訂聯合國憲章時,中國常任理事國身份被英國和蘇聯質疑,認為當時中國家實力不足以擔任常任理事國,而美國總統羅斯福則堅持認為,未來解決國際問題是必然少不了4億人口的中國,未來避免將來面對大麻煩,還不如把中國拉入常任理事國陣營。

由於羅斯福強硬堅持,蘇聯認為中英和美國關係親密,在聯合國決議是3對1不利於自己,同時蘇聯想在歐洲找一個國家制衡英國,最後把當時和美國關係一般的法國拉入到了常任理事國席位中,最終形成了如今的聯合國五常(中、英、美、法、俄)制度。

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因各方利益訴求不同難以進行

從最初的51各成員國發張到193個成員國,聯合國已經成立了73年,但五常機制一直沒變,73年前的聯合國機制已經不能代表當今社會格局,聯合國到了改革的時刻。但改革的具體方案上各方利益訴求不同,很難取得一個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案。

其中以日本、德國、巴西和印度組成的四國集團,積極謀求加入常任理事國,而以意大利、韓國和巴基斯坦等組成的“咖啡俱樂部”組織,則認為增加常任理事國並不是真正的改革,謀求增加10個能夠反映國際格局變化的非常任理事國。而大多數弱小國際則希望去除五常制度,追求主權上真正的平等等,各方的利益訴求處在著本質的衝突。

總結:聯合國就像一個只能做一道菜的食堂,193個人在裡面吃飯,所謂眾口難調,不論怎麼換菜單,都有一部分人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