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参加公务员考试,屡败屡战,30岁上岸,终于成为心中的那种人

我想先分享我的小故事给大家。

我曾在一家企业上班,有七个年头,努力工作但发现很难融入进去,周围的一切包括我做的工作都让我没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内心煎熬,很是沮丧。由此,我想到了考公。不是说此时才知道有这个考试,而是在这之前我总是裸考,幻想不劳而获,结果可想而知。

生活让我们看清现实的同时也教会我,没有付出勿谈收获,自欺欺人的结果只能是继续苟且。由于不想再继续“苟且”下去,最终递交了辞呈。一个月后,我回到家,不再理会头疼的工作,和乱七八糟的人说拜拜,报个班,我开始学习。


之所以要报班,一是怕自己复习会偷懒,跟班学习会杜绝这种行为并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二是竞争日益激烈,报班可以获得更精准和深入的指导;三是省时间,能做更多的事情,包括休息和健身。在经历几次考试后,最终上岸。


若想问我学习方法,我不想赘述,这种文章,动动手指,网上搜到的帖子、“秘笈”都能够写一部研究报告,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如何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如何正视这场考试。


很多人说,考公很苦。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四苦”。备战时长,昼夜无分,身苦,此其一;亲友师长不理解,委屈无人诉,心苦,此其二;成绩不理想,心绪不宁,士气受挫,此其三;更甚者,罹患疾病,身心俱疲,此其四。有此四者,可见考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对待这些问题,一方面,我们得时刻提醒自己已无退路,时常保持“背水一战”的心态,坦白说,就是自我适度施压,才能帮助自己认真复习,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挫败感这是很自然的情绪,不必挂怀,正确疏导它,才能不让坏情绪影响学习。


我的做法是,放空大脑继续做题,或者,干脆休息一会,看一集喜欢的剧集,读一篇喜欢的文字再回头复习。要明白一点,一时的成败代表不了你在考场上的分数,哪怕真的是考场败北,没关系,找到差距,继续再来。

我在前单位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海里总在回响一个画面,那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一个犯人,他在住进肖申克监狱当晚,痛哭流涕,并说“我不属于这里”。

浑浑噩噩二十余载的我总是在内心呐喊:没错,我并不属于这里!!“我属于哪里”,“我要去哪里”是那段时间一直让我思考的两个问题。我们每个人,假如感觉与环境格格不入,或者不喜欢现在的状态,不用问,那就是到了马上做些什么的时候,要么改变自己,要么改变环境。


因为,我们要做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首先,得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份让人有获得感,有成就感的工作。有人可能会说,这样太现实,但“诗和远方”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来支撑,这是永远经得起考验的道理。

不管你是否决定继续看下去,现在我还是想给你盛一碗“心灵鸡汤”。常说要有梦想,但梦想不应该是一条终点线,它是一种你为之奋斗就有幸福感的东西,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心态。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天下只有考公这一条通往幸福的路,但是我们要明白,优秀,应当成为一种习惯。认识一位江苏的公务员朋友,他的姐姐在拿到清华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那天就已决定继续读博。

我问朋友为何要这样拼,他转述他姐姐的话,说她总是感觉,背后有一只手在推着她前进,她只是想让自己更优秀,如此而已。追逐梦想、走向优秀的这条路上,会有各种障碍,这简直是一定的。比如旁人的冷眼与嘲笑,内心的不笃定,各种突发情况,都可能让人半途而废。也许偶尔有人伸手扶一把,但大多数的路程,只有一个人孤身前行。除了捶捶脖子,伸伸筋骨再继续埋头苦干,我们还有什么选择?

俗话说,三十而立。站在三十岁门槛的我,今天真的很想说,当你觉得一年又匆匆过去的时候,那说明时间对你来说正越来越宝贵。

做你想成为的那种人,奋斗需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