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花7000元买来的8分钟采访视频震撼了我们

早上起来看微博热搜,博主

西子丹论天下发布了这样的一段令人震惊的采访视频花7000块钱通过采访一个曾经也是裸贷受害者的在校女大学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校园裸贷从未停止。每一个校园裸贷背后都是一段花季女孩走向深渊残酷的故事,对于校园裸贷你怎么看?是什么原因让校园裸贷搂禁不止?这会毁了中国的未来吗?

作为一个看过10多g图片的人,我想地图炮一下!

里面一本,211.985的妹子几乎没几个!!!

绝大部分都是职高,大专,技校,卫校,大部分学校我都没听过!都是不入流的那些学校里长的有少部分还算漂亮身材也还可以!但是为何会误入歧途呢?

贷款消费可以使需者能够超越其当前的购买力而得到一些超前的服务与物质享受,当然这必然要求需者具有一定的信用与分期偿还能力,这就对应用人群有了限定。但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想贷款消费又该怎么办呢?于是,裸贷就出现了。裸贷,顾名思义,是在进行借款时,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证的裸体照片替代借条。它的出现,使得这一些人同样可以享受到超前消费,但代价就是,个人信息与隐私掌握在放贷方手中,作为威胁和索要债款的筹码,一但还不上本息叠加的债款,放贷人就会将这些裸照,隐私发给贷款人的亲朋好友,甚至发到网上。但就算面临的风险代价如此之大,却仍有人铤而走险,而这类人群中女大学生常被推上风口浪尖,各种裸照在网上频频被爆出,女大学生何以成为“裸贷”的重灾区,本文并不是有意针对女大学生,带着有色眼镜,而是对这种现象阐述一下看法。小编认为可以从两个大方面分析,如下:

一、从女大学生自身的角度

(一)虚荣与攀比之心作怪

人难免会虚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本无可厚非。何况进入到大学这个“小社会”当中,受到周围的环境的影响,很难做到不虚荣。但是如果为了作为人前炫耀的谈资或是购买一些奢饰品去攀比,满足自己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享受,去做一些疯狂的傻事,那么这种虚荣心就会贻害无穷,“裸贷”为其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可以满足她们所要得到的享受,虽然风险性很大,但她们仍愿意去尝试那种快感,而忽略掉后果。

(二)价值观的模糊

可以说,大学的生活环境相对较为安逸,不必像高中时代面临那么多的学习压力,生活费由自己独立支配,时间也比较自由,课余生活也比较丰富,面对外界的一些物质吸引抵抗力会降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至上的享受观念是存在的,各种思想观念驳杂,人的价值观,有可能会动摇甚至改变,在大学阶段,学生虽已成年,但大部分人的心智,思想观念并不一定是同步发展的,存在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在面临一些物质消费的诱惑下,会选择“裸贷”。

(三)无法用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待新鲜的电子产品与奢饰品

如果说第二点是一种总体的价值观,那么细化而来的第三点则更为具体。据调查,很多大学生不会理财,要么“月光族”,要么就是“欠债族”,能把自己钱财管理好的人不多。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是实时信息的最快接收者,每天包罗万象的购物信息,奢饰新品信息在手机上可以接收到。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来说,深有体会,曾见过身边同学为了买一管“纪梵希”口红,或是某某品牌的化妆品,亦或是iPhone几几,花光生活费,不惜借钱,这很明显就是奢侈消费,消费观念的不适当。身边也不乏裸贷而自食恶果的例子,让人唏嘘。

二、从放贷者的方面来看

(一)投机牟取暴利的心理

这种“裸贷”的信用基础是不受法律承认的,这一点放贷的人比谁都清楚,所以裸贷视频中那些“xx日后不还款,承担所有法律责任”的话,女大学生都会说,但放贷的人不会真当真。放贷方多为拥有一定流动资金,社会背景的民间群体、个人。他们以高额的利息作为盈利,投机的手段,捕捉到了女大学生对于种种消费需求点,而对其放贷,归根结底为了利益是第一位的。这种小额的现金贷其暴利程度是很多不了解的人无法想象的,年化收益达到100%那都算低的,100%收益什么概念?央行规定,利息超过36%那就算非法,可以不还的。

(二)执法难

相对于P2P、现金贷等互联网贷款产品那种看得见摸得着不同,刚才已经说了,裸贷的放贷者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不合法,所以他们不会傻到真去注册一家公司来做这个事情,甚至他们公布出来的信息也都是经过伪装过的,他们会通过QQ群、微信群或其他更隐蔽的方式放款,并且这类人也非常分散,想抓住他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裸贷总也打击不完的原因。不过法律开始从严管平台下手,比如严管借贷宝,对微信群、QQ群群主立法明确责任等。

(三)贷款背后的利益也不小

除了放贷获得利益外,裸贷放贷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利益来源是那些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女大学生,这些放款者会为其介绍客户,通过这种交易帮助女大学生挣钱。这种行为显然更是一种违法行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确实有一些逾期无法偿还贷款的女大学生在通过这种形式偿还贷款。悲哀!

虽然因为各种爆炸性的新闻,媒体的追加报道,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严惩政策,也出重手整治了很多网贷平台。就2017年初,银监会联合14部委开始重点整治“网贷”市场,暂停涉嫌暴力催收、发放高利贷等违法违规机构的网贷业务,截至2018年6月末,全国P2P网贷累计3593家被整治关闭。然而面对这样的大力整治,众多网贷平台却依旧猖獗。

是的,那些违法的高利贷,确实像是吸血的恶魔,必须严惩。但是,我们在反思这些网贷引起的自杀事件时,谴责那些违法贷款公司,固然重要,但其实撇开那些高利贷、违法放贷的P2P公司,其实大多数人缺的是有效的、合法的、正规的贷款途径。这值得我们深思,还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引导,否则网贷很难消除。希望大家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美好的愿望背后是如何一步步引导撕碎你,撕碎你的家庭,变成你全家的噩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