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训:与《张家口日报》结缘无悔

看到《张家口日报》纪念创刊70周年发起“我与《张家口日报》征文启事”,思绪就回到了八十年代我刚刚从老家万全县黑石堰村来到县总工会办公室当临时工负责宣教工作时的情景。想当一名记者是我读初中时就有的梦想,尽管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但我还是要感谢,是《张家口日报》给了我这个平台与她结缘。

1986年我的第一块“豆腐干”发表,那是在听了报社孙兆绪老师的新闻写作培训课之后的习作。“豆腐干”的不断刊发给了我极大的动力。那时候写好的稿件要经过反反复复修改誊写最少两三次后,再誊写到报社的稿纸上,如果稿件出现一个别字我也要坚持重抄,那样不仅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更是对编辑的尊重。之后,在报社工财科李志强、农业科贾荣等老记者们的指导和鼓励下,我采写的稿件质量不断提高,誊写稿件的钢笔字也受到称赞,他们允许我直接用报社的稿纸写稿,免除了誊抄之苦。我写稿件的范围也扩大到全县各级工会组织,稿件也从单一的在《张家口日报》刊发外,扩大到系统的专业报刊上。

回忆往事,过去我们写稿要通过邮寄,时间紧或重要的稿件要亲自送到报社,在那低矮昏暗的楼房内与编辑记者见面聆听指导、顺便讨要几期 《新闻工作》参考学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常学常新,上下楼还要看走廊上评报栏老报人们对每篇稿件的评论,去送稿还能和别的县区通讯员相互认识交流…… 而今写好的稿子通过电子邮箱传输后再打个电话或发个QQ微信联系即可,而且《张家口日报》还开通了电子版也上了手机报,翻阅查找更加的方便快捷。

时光荏苒,转眼间29年过去了,我也由一个毛头小伙步入知天命之年,《张家口日报》 也将迎来创刊70周年之喜庆。回首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自赏着五本千余篇稿件剪贴,坦言,与文字与文章结缘我无悔,与《张家口日报》结缘我更无悔。(作者现居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