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妇科体检意外现“癌”,宫颈癌这些早期危险信号,你中了吗?

"梁医生,我又来了,来找你复查。"

原来是她,梁亚芳副主任医师曾经收治的病友代女士,一个居住在湘西沅陵山区的朴素女人。

那年她48岁,自觉平时身体很棒,因为忙,从不做妇科检查,一次她去医院探望朋友时顺便做了一个妇科体检,可得到的结论却是患有宫颈原位癌。

这犹如晴天霹雳,恐惧与焦虑让她无法安睡,于是到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妇科找到梁亚芳副主任医师

她在接受了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病愈出院,而此次术后的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这一刻她才如释重负……

然而,益阳的胡女士结局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40多岁,一个面若桃花、风韵犹存的精致女人,事业有成,生活富足。

可当她迈过所有的坎坷迎来生活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生命却戛然而止。

早几月她就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总以为是节育环引起而未重视,一直拖着未及时到医院就诊,当她去医院就医时就确诊为晚期宫颈癌了。

因为是晚期,尽管她也接受了手术治疗,还是在短短的1年内就香消玉殒。

生老病死原本为人生常态,每个人都只能坦然接受,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珍视生命和健康。

在这谈癌色变的时代,为什么我们就做不到爱护自己呢?

在医学的领域里,其实一直是防病在前,治病在后,而有些疾病早发现是可以治愈的,比如宫颈癌。

众所周知患癌是会死人的,关键是发现的早和晚,结局是喜或悲。

我想告诉大家:健康需要自己细心呵护,如果你挨时间,它就真变"癌"了!大家先一起来看看宫颈癌是咋回事吧。

梁亚芳副主任医师指出,平常俗称的“宫颈癌前病变”的医学专业名称是“高级别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这类病变常发生于25-35岁女性,具有癌变的潜能,可发展成浸润癌。

而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及生命。

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主要原因

浸润癌高发年龄为45~55岁,值得关注的是早期宫颈癌的发生、特别是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

而宫颈癌筛查和疫苗接种是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措施,让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得以早发现、早治疗,达到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宫颈癌到底与哪些致病因素有关呢?

1. 病毒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宫颈癌都有高危型HPV感染,以HPV16和18型为主。

2. 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过早的性生活、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性伴侣曾患宫颈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也易患子宫颈癌。

3. 其他因素: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宫颈癌的早期危险信号你知道吗?

要知道任何癌早期一般都没有特殊症状,但当你出现以下症状时,一定要加倍注意:

1.接触性出血

性交出血或者妇科阴道检查后的阴道出血,性交后出血当作为宫颈癌的早期信号加以重视。

2.阴道流血

宫颈癌早期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两次月经期之间的非经期性少量阴道出血和绝经后的阴道出血,易被视为月经不调或是更年期表现。

3.白带异常

白带量增多,晚于接触性出血出现,始初色、味正常,渐渐变为浆液性分泌物,呈稀水样,伴腥臭,晚期宫颈癌则为大量恶臭的米泔样白带。

如有宫颈癌的早期危险信号出现,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就不可忽视了。

特别是宫颈癌前筛查项目,通常子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 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

由于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知道病因的癌症。它癌变历程漫长,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恶性的浸润性宫颈癌,起码有8—10年的演变过程。

做好宫颈癌前筛查,90%以上的宫颈癌可扼杀在 “癌前病变”阶段,收到良好的治愈效果。那么该如何进行宫颈癌筛查呢?

宫颈癌筛查“三步曲”

第一步:宫颈细胞学检查。

TCT检测是宫颈癌前病变检查的第一步,它能发现早期病变的细胞,早期诊断率高达90%以上。

再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检验,HPV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感染高峰在18-28岁和40-44岁两个年龄段。

感染HPV大部分女性自身能清除HPV,有不到10%的女性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HPV,持续感染HPV,这便易引起宫颈发生癌前病变或癌变。

第二步:阴道镜检查。

第三步:宫颈活检予以确诊。

何时开始筛查?

性生活开始后的3年左右,不晚于21岁;30-65岁女性每5年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推荐)或每三年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

何时终止筛查?

年龄>65岁,在10年内已有3次以上之满意的细胞学检查正常者,可停止筛查。

但若没有筛查史或筛查有不正常者、有宫颈癌历史、雌激素暴露、免防功能障碍(HIV+),则建议继续长期筛查。

关注 ,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法国人用深海900米的海水做喷雾,治好了我10年老鼻炎!详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