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價值觀代表——友善:王旻彥

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孟子則強調與人為善,友善既是高尚的個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規範,它所包涵的理解、寬容、團結、互助,不僅讓人與人之間充滿溫馨,也是公司和諧發展的基石。

王旻彥就是這樣一個友善的人,總是以真誠的微笑示人,以陽光的心態看人,以發自內心的行為助人。作為網絡管理員只要同事有不懂的地方,他總是耐心解答。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減輕同事的工作負擔,提高辦公效率。

友善的人,心地光明,行為坦蕩,與人相處融洽,不嫉妒、不仇視、不攀比,修養不需鞭策,給予不求回報。人的社會屬性,註定了每個人都處在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係中。個人不但要處理自己複雜的情緒,還要處理各種關係,要與他人交往。友善是王旻彥內心最可寶貴的財富,是他與同事們相處和心靈相通的橋樑。他對待同事熱情友好,只要有需要就隨叫隨到。一次臨下班時有臺電腦故障,他就立即去修理。放棄了自己休息的時間,加班加點毫無怨言,就是為了確保第二天電腦的正常運作。

近期公司網站的後臺系統維護已到期,後期的維護工作全權交到了王旻彥的手上。對於系統的調試工作他刻苦鑽研、積極認真,他歸納總結系統運行中還存在的問題,時時與前維護商溝通,以保證後期公司網站的運行順暢。

王旻彥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我就是經常換位思考。只有當你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或是從自己的角度來揣摩對方的思想,才能充分理解對方,從而避免同事間不必要的糾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必須理解分擔別人的困難,急人所急,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關心他人,尊重他人。

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實質所在,只要我們時時處處都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我們就能融洽、友善地與人相處。

王旻彥總是以恰當方式表現他的友善,公司的公益活動他也是衝在最前面的那個。“在幫助特殊的人群時,要特別注意愛心的表達方式,不要傷害他們脆弱而敏感的心靈。弱者往往存在心理或者生理上的脆弱成分,而這些是他們對於正常人來說較為敏感的地方,我們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言行,別讓友善的行為傷害他們脆弱的心靈。”

王旻彥對待同事的友善,樂於助人是辦公室出了名的。對於同事他還常常表現出自己的吃貨屬性,比如向大家推薦公司附近的好吃的,分享零食、點心。他說:“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愛心是一種特殊的財富,它不會因為付出而減少,相反,它像泉水源源不斷,因為流淌而更加清澈、更加充盈。”

“當有同事不小心妨礙了你,使你感到委屈,要學會寬容。如果我們為此爭吵、乃至報復,只會加深矛盾和痛苦,甚至會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

心存友善,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樂於幫助別人,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別人身處困難時候。此時,我們一句安慰的話,一點點力所能及的幫助,甚至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盡心盡力地幫忙,都是展現我們友善真誠的一面。

友善體現在對同事上,應該是善待同伴、尊重同行、團結同事的。一言一行,處處事事不排擠、不嫉妒、不刁難、不冷漠。王旻彥說:“因為同事是緣,同處一室工作是福,應該是互幫、互學、互生、互長,是生活中的夥伴,而不是對手。”

德國詩人海因裡希·海涅曾說過:“只有寬廣而聰慧的心靈始終能發現友愛之情。”讓我們揚起友善的風帆,播種友愛,收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