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我假装一个人过得很好

在亲人、朋友眼中,我们这群涌入海外求职的“摸金者”,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活得是何其的潇洒,但是驻外的辛酸苦辣也只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体会。

吃着高价购回的方便面,老泪纵横,直到喝完最后一滴汤,拿起手机,笑容要甜,pose要帅,自拍才会美,配上上上上个月的存图,这个B算是装得很成功。

国外的滚滚黄沙掩埋了我的骄傲放纵,回想当年,自己也曾是一枚单纯的驻外小年轻,现如今也变得如此的油腻,爱招摇。

“坚强”的A小姐

2011年8月,我终于“逃走了”……

作为家里的独生女,这次出国一点也不顺利。

说服了爸妈,还有一大堆的远房亲戚等着,就连一些不怎么熟的邻居也在旁边凑起了热闹,送走一波又来一波,那段时间活得就像动物园的猴子,每天都要被逛园子的游客打量。

其实他们说的我都知道,只是应了那句被说烂了的老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刚到尼日利亚,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就连空气也变得格外的甜。怀揣着成功出逃的小激动把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都挨个临幸了一遍。

工作之后,每天行走在两点一线之间,刚出国的那种喜悦渐渐被这种平淡磨平,内心的孤独在这一刻,被放大了好多倍。我以为我已经融入了这里,但始终只是一个外人。

夜里,梦见了许久不见的母亲,但母亲躺在了棺木里,双眼紧闭,顿时眼泪止不住地流,卡在喉咙里的一声“妈”,最终都成了无声的咆哮,醒来后哭了好久好久,对家人的思念和一个人的无助,各种情感好像山洪一样,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我扑来。

情绪稳定后,给家里打了一通电话,敏锐的父亲好像知道了什么,“好好照顾自己,家里边都挺好的,想回来就回来,没什么大不了,千万不要受委屈了。”

我很好啊”还是那个俏皮可爱的姑娘。

嗯,我很好,真的,只是有些想你们,有些想家了而已。

有时候一个人,并不想说谎话,说话以后,环境转变,她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意向。

爱健身的“小胖”

驻外二年,180斤的“魁梧”身躯被榨干成了142斤的“木材棍”。

别问我怎么瘦下来的,我怕我会饿。

知道四川么?那可是一个被美食环绕的城市,想想火锅、串串、冒菜、夫妻肺片、龙抄手、水煮鱼、北川凉粉、兔头、兔丁、肥肠鸡、万州烤鱼、毛血旺、干锅、麻婆豆腐……心好累。

巴基斯坦好吃的自然不少,刚开始会被各种食物迷眼,心里想着今天吃哪个?明天又去哪里?那些在国内奇贵的东西在这简直就是白菜价,吃的那叫一个开怀惬意呀!不过这些对我来说这只是一时的诱惑,心里最想念的还是远方那个味道。

驻外不易,出来了就不能一副熊样回去,指不定前任还有那些不怀好意的亲戚朋友磕着瓜子儿,准备看笑话。

没了美食的护法,多年前的减肥任务实行起来也就顺畅得多。这样坚持下来效果显著,为了不让哥这一身肌肉也不白练,不辜负那些曾经眷顾过我的美食,没事就在朋友圈秀秀腹肌,而这竟成为了我驻外的一大快事。

多少年前,那些嘲笑我肉多脂肪厚的人,瞧见没,谁没个人生巅峰,扬眉吐气的时候。

自从被贴上健身达人的标签,我对秀身材这种事情更为热衷。内心的虚荣心日益膨胀,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绝不坐着的人,慢慢的竟然开始宣扬起运动健身,健康生活。

只有午夜的自己知道,那一斤斤肉是我放弃了多少口欲之乐换来的。脸上的微笑不是微笑,是心底的痛呀!

“冰哥”和猫

在江湖上,大家都称我“冰哥”,也有些不懂事的喜欢跟在我后面叫“冰姐”。算了,做大哥的人,不能为了这些事情斤斤计较。靠着一张人畜无害的脸吃遍了喀麦隆各大饭馆,每天下班撸猫成了唯一的爱好。

在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但是没办法,在朋友圈得笑,不能丧。因为独居的缘故,家里又经常停电停水,然后就想着养只猫吧,打发一下这孤苦的日子。

后来朋友送来两只,本来有一只是要送给邻居的,但是看着这两个小家伙实在是可爱的很,于是决定都留下。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剩下各种的晒,它们的日常成为了我调剂生活的所有源泉,看着手机里萌态万千的图片,还有朋友圈里的点赞评论,内心既满足又有一丝小骄傲,沉闷的生活终于迎来了多彩的阳光。

现在“猫哥”和“猫嫂”生完二胎,家里供养了11尊“大佛”,每天都得好好伺候,想我也是一个在外面“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人,怎地一到家里就变奴才了?

因为,迎接我的终于不再是冷冰冰的铁门,有“人”等我回家啦!虽然“猫哥”很高冷,但是,我在喀麦隆总算有一个家了。

驻外工作也许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至少会有那么一两件事能转移你的注意力,假装也好,真的也罢,至少自己不会苦哈哈的在朋友圈发一些自己都看不懂的文字,过着别人生活。

会做菜的“懒哥”

我以前是绝对不会进厨房的。

据亲妈描述,我就是那种脖子上挂一个饼都能饿死的人,别说是做饭了,洗个碗都是天下罕事。

出国之前,母亲一直担心我出国后不会按时吃饭,有这种猜想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家就是饥一顿,饱一顿,有人管着还尚且如此,更何况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到了缅甸后,母亲总是掐着饭点给我发信息,让我记得吃饭,有时候信号差没回复,就会打电话过来,不知道她是不是把时间调成了缅甸的时间,不然为什么每次都那么准时。

再后来,在朋友圈晒三餐竟成为了一种习惯,也当成了每日任务,很多人都在下面评论什么:“吃得真好”,“资本主义国家果然就是不一样”,“懒哥发达了呀!”等等,后来默默地设置了一个分类,只把这些发给想看的人。

有几次在外面吃坏了东西,上吐下泻,也就不太敢随意去外面餐馆吃饭。去外面吃的次数少了,泡面倒是吃了很多,不过国外泡面价格贵的有些让人怯步,只得自备餐具,准备亲自下厨。

第一次做菜内心有些激动,一刀一刀切下去虽然速度不敢恭维,但也没有因为手笨切到手。母亲大人肯定想不到,竟然有一天她会和他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儿子讨论煮饭做菜这一档子事。

后来朋友圈那些所谓的“炫富图”被我的黑暗料理取代,一些擅长烹饪的亲朋好友都会在下面评论,教我怎样从厨房小白晋升成新一代食神。

假装过得好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不是每一个驻外的人都是戏精,如果是,那我们也是有职业操守的戏精。

隐形贫困人口

最近有个词在朋友圈内疯传,叫做“隐形贫困人口”。

这个词指的是那些每天看起来吃好喝好,而且还玩的挺好的人,实际上穷到连宅男女神—老干妈都买不起。

驻外的小伙伴中也不乏有这样的演技派,如果不是认识且有过相同的体验,老油条也会有上当的一天。

驻外是一种勇气,我们走出自己舒适圈,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过着自己想象中的生活。没有家人、朋友,甚至找一个能够说上话的人都困难重重,更别说找三五好友谈天说地,把酒言欢。

有些人在这样的生活中开始迷失,发现这根本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给自己创造了一方天地,在那里,他们过得很好。

不管是为了自我安慰,满足家人的期盼,还是想让一些人“啪啪”打脸,假装的成本太低,与其等待那不知何时到来的成功,不如就近选择一些让自己能接受的方法试着好好过下去,也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们是怀抱着怎样的目的踩在异国的土壤之上仰望天空的呢?

梦想有千百种姿态,但是我是来到这,是希望自己的将来能够真的过得很好,让等待我归家的亲人,过上无忧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