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儒家三礼”穿越千年时光 接受儒家文化洗礼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9月28日,建水县在孔子文化广场举行千人“儒家三礼”、感恩孝亲、颂读经典等系列文化活动。千人“儒家三礼”是第十四届中国红河•建水孔子文化节”的主要活动项目之一。县委书记毛宗晦,县委副书记、县长冯林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自恒,县政协主席赵建伟四大班子的领导及省、州前来参加孔子文化节活动的领导和国内外来宾观看了“儒家三礼”仪式。




县级四套班子领导观看“儒家三礼'仪式'”

“儒家三礼”,分别是“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是古代孩子在5至18岁成长阶段参加的仪式,目的是让孩子懂得知晓礼仪、感恩立志、明责守信的意义。千人“儒家三礼”活动分为圣泉沃盥、法圣贤正衣冠、敬先贤拜先师、击鼓明志、点朱砂启童智、启蒙开笔、感恩父母知晓礼仪、感恩立志知礼成人、立誓言抒胸臆、点亮心灯许下愿望、颁证结语十一个章节。


儒家三礼现场


启蒙开笔


点朱砂启童智

举办“儒家三礼”、感恩孝亲、颂读经典等系列文化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弘扬和传承,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利用孔子文化广场这一历史文化载体,通过举办“儒家三礼”等系列文化活动,使正在上学的青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勤学苦读、尊师孝亲、崇德立志、仁爱处世的传统文化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进而从小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树立明礼、忠信、孝义等理念和报效祖国的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融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发青少年从小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礼、感恩等内容,其核心意义在于让孩子通过参加“儒家三礼”活动,接受知礼懂仪方面的思想熏陶,能够习礼知爱、常怀感恩之心。同时更好地丰富了旅游景区景点内容,让游客感同身受地体验儒家学说的无穷魅力,穿越千年时光,接受儒家文化的心灵洗礼。

感恩父母 知晓礼仪,父母将红线系在子女的手腕上

感恩立志 知礼成人,父母为儿女梳头

母亲向成年礼女儿赠送礼物并寄语

适逢孔子诞辰祭祀之时,在孔子文化广场举办“三礼”活动,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成人礼的学子们面对父母行跪拜礼

儒家三礼

孔子曰:人无礼,无以立。立世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格的最高境界,也是基本要求,而立世,先要知礼。建水文庙为适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举行: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形式的称谓,作为少儿进入人生学习阶段的纪念仪式,适合5—9岁儿童参加。

成童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是我国古人告别童年,带着父母的恩慈,步入少年序列时举行的传统礼仪,适合10—14岁学童参加。

成人礼也称冠笄之礼,儒家将冠礼定位于“礼仪之始”,给了它极高的文化地位,适合15—18岁学子参加。

拜师礼:为弘扬“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美德,建水文庙在“儒家三礼”及“敬老礼”的基础上,推出“拜师礼”,突出尊师重教的中华传统。通过行礼,可以让学生们从最简单的礼仪做起,营造氛围让学生从内心尊敬老师,从仪式中体会感恩、知礼、尊师、重教的道理。

敬老礼: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弘扬这种慈孝文化,肯定祖先留下来的精粹,使中华孝道更深入人心,使人们能够身体力行实现对“孝”的理解和承诺,使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继续传承下去,使共建和谐社会之风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