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學前,語文和數學要掌握哪些,不至於孩子一年級吃力?

A天津土著


幼小銜接的風去年颳得不小,我們能看到很多家長因為對孩子教育意識的加強而對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了更多的行動。

首先,對於孩子入學前,對於數學和語文要掌握哪些,決勝網是持反對意見的。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論讓很多家長害怕孩子上學之後沒有基礎而學習吃力。但教育專家其實非常抵制小學化的,孩子的學習是有一個階段性和規律性的,盲目的“揠苗助長”會違反孩子的成長規律,反而使其產生厭學心理,還會造成一定的壓力。

其次,也不是說完全一點都不給做鋪墊,其實幼兒園的設置也不是一點意義也沒有。幼兒園和託兒所最大的區別在於託兒所只是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寄存處,而幼兒園則有專業的幼教老師,他們會有相應的課程,去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質,而這些素質則為未來孩子上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以至於到時候不會那麼吃力,也會更快的適應學習節奏。

所以說,並不是說刻意的在孩子上學之前給他們提前學習相關的知識,而是培養他們的素質、思考的方式、想象力等會為之後的學習提供極大的幫助,而且在幼年時打好這些基礎,是對未來各科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家長,一定要把目光放長遠,不可急於求成。


決勝網


我從事幼兒教育近三十年了,送走了一批批孩子,大部分孩子適應的不錯,後來發展也挺好,不一定是我的功勞,但孩子有個好的未來還是為他們開心(∩_∩)

我認為語文數學知識儲備家長大概需要注意這幾方面:

1、拼音

拼音的學習很枯燥,認讀以遊戲的方式進行可能更吸引孩子:準備一些拼音卡片每天和孩子玩一玩認讀或者拼讀的遊戲,這樣孩子會更樂意學習。

網絡有一些小的拼音遊戲偶爾玩一玩也不錯。

2、漢字

燥的識字教學難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但是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快樂認字,讓孩子覺得識字不僅好玩有趣,還能獲得成就感,以此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將會使識字效果事半功倍。

現在一年級識字量大,前期適當培養孩子對漢字的敏感度,對後期學習肯定有幫助。

3、閱讀

閱讀,除了可以拓展知識面,很好地補充課本知識的不足外,還可以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豐富他的人生經驗,激發他的求知慾望。家長如果教育經驗不足,藉助圖書對孩子實施教育將是最好的方式。


4、數學

數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建議家長從豐富孩子生活經驗入手,並將幼兒階段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運用於生活之中,這種方式遠比讓孩子坐在那裡一遍又一遍的書寫算式效果要好很多很多,也有一些小遊戲可以訓練孩子的數學能力。數學知識大概包括20以內加減分類、排序、認識時間、人民幣等等,藉助一些正規工作室編輯的書籍進行輔導會更輕鬆。


媽咪老師72


語文需要掌握一些基礎生字,會自己閱讀一些小故事,有拼音基礎會讓孩子在剛入學時輕鬆很多;正確的書寫姿勢和握筆姿勢。

數學基礎的計算能力,10以內的計算,位置(上下左右)和方向(前後)的理解,如果可以,讓孩子先學一下鐘錶,時間的認識。

最重要的還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了。


八點一刻閱書閱心閱人


我既是老師,孩子又正上一年級,這個問題我有發言權。以我的體會,對於語文和數學,入學前孩子還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的。掌握哪些呢?我總結了幾條,供借鑑。

先說語文吧,要做到以下四點:

1.養成聽故事的習慣,愛聽將來方能愛讀,愛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

2.漢語拼音要會讀會寫,不會拼讀沒關係,否則一年級從頭開始學會有些吃力。

3.能認讀一些常見的簡單的漢字,不會寫沒關係,這樣上學後很快就能獨立讀題、自主閱讀簡單的兒童讀物了。

4.積累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詞語,會背幾首耳熟能詳的古詩,常陪孩子玩一玩詞語接龍之類的遊戲,培養孩子的語感。

再說說數學,要做到以下四點:

1.認識並會寫2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會不會加減法並不重要,因為一年級大半學期也僅僅只學十以內的加減法,但孩子要儘量寫規範。

2.認識基本的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

3.能分清簡單的方位,如上、下、左、右、前、後等。

4.能識別區分生活中常見的顏色,如紅、黃、藍、綠等。


相逢一笑179


建議準備讓孩子入學的寶爸寶媽們,看一看一年級的教材,就知道該怎麼做啦!

1.語文方面

一定需要提前好好學習的是漢語拼音,入學前在家買卡片認一認,拼讀拼讀,尤其是像我們家這種笨孩子,學拼音特別費勁,當然,聰明的孩子在家就教得無壓力。教孩子認識一些常見的漢字,但是最好不要寫,可以只練習一些筆畫,在田字格描紅,為以後的自主閱讀、規範書寫打好基礎。2.數學方面

會數數,認識數字,會計算十以內的加減法就行了,更多的應該是在生活中滲透,比如認識上下前後左右、比較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給物體分類、認識人民幣、鐘錶等。


3.生活之中處處皆學問

和孩子一起散步、遊戲、做家務、看圖書時,很自然地教給他一些蘊含著語文數學知識的生活常識。比如多認識一些動物、植物、交通工具的名稱等,比賽說反義詞、搭積木遊戲、整理房間等,都會對孩子的入學後的學習大有益處。

總之,針對一年級的教材特點,可以提前滲透給孩子一些知識。但是,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樣,不要讓學得慢的孩子知道得太少,也不要逼著學得快的孩子學得太多失去求知慾。


聰聰媽咪愛寶貝


我是一個四年級孩子的媽媽,孩子學習成績基本上都是第一名,談談我的看法吧,孩子上小學和幼兒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上小學之前,掌握一定的知識,那麼孩子上小學後會很輕鬆。


我們所說的知識並不是讓孩子認識多少個字,學了多少算術題,背多少首古詩 而是在小班及中班的時候學唱歌,學畫畫以及做遊戲就可以了。在大班的時候讓孩子認真的學習一下漢語拼音,在上小學後會輕鬆很多。身邊很多孩子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呢因為不會拼音,跟不上老師上課節奏,所以就不可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其次 ,在數學方面,儘量讓孩子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掌握20以內的加減法,足夠應對一年級的課程了,這樣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就比較輕鬆了,有一個輕鬆的開始,孩子會慢慢喜歡上學習的。

最後,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大班開始,讓寶寶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回家後讓寶寶先寫作業,然後再看電視或玩玩具。習慣一旦養成,將會帶來許多的好處。

我家孩子基本上都是放學後先寫作業的。如果孩子餓了也可以讓孩子先吃點零食水果什麼的,先補充一下再寫作業。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不一樣,家長要耐心的去教育孩子,孩子回報給你的喜悅遠遠大於你的付出。

我是有武很幸福,歡迎大家關注我,也歡迎大家有什麼問題這評論區評論。


有武很幸福


本人三十年教齡,語數都有帶過,現正在帶一年級,所以根據我作為一個一年級語文老師對孩子的要求,來說說我的看法。

在說語文和數學這兩門學科之前,我想說說比語文和數學還要重要的自理能力和簡單的習慣問題。

自理能力,因為家長們對五六歲孩子們能包辦的都包辦了,所以孩子們沒有得到鍛鍊,所以自理能力差的很多。有的不會整理書包,有的上課找不到書、本,課上一半了,孩子還在書中包中找。有的桌上堆了一上午的課本,老師不給整理或者提醒,自己永遠懂不得桌上整齊乾淨,把本子放平有利於書寫,等等一類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在課堂教學中,孩子無法聚精會神得去聽課,有的不會把書包放進桌殼裡,水平不注意就會叮鈴鐺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影響課堂教學。所以,不要說這是小事,實踐證明,孩子自理能力差,嚴重影響孩子的聽課質量和聽課時間。

其次,習慣。坐姿、握筆、落下的第一筆,這是寫字的習慣,能不能按時到校,父母送下後不哭鬧,能正常上課,上課不隨便走動,不和前後桌同學打鬧嬉戲,能和同桌和睦相處,自己忘記帶書本文具能向鄰座同桌借到,這些都是能力。課堂上,孩子們往往就是這些因素干擾他們,不能全身心投入課堂,即使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只有五分鐘,但把握好五分鐘的孩子就已經合很好了。

好,下面我們求書歸正傳。



先說說語文方面:

語文,作為工具性科目,聽說讀寫哪一樣都不能忽視。小學一年級,拼音是重中之重。所以孩子上一年級前,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要有一定的基礎。不是一年級老師懶,是現在的幼兒園太盡責了,有的甚至把一年級的東西都教了,使得一年級老師在教學拼音時,孩子們良莠不齊,你一開口孩子們就會了,所以如果班級容量再大些,老師稍微經驗不足,極容易被假象迷惑,你為孩子們都會了,其實是連一般會的也不夠。所以為了防止孩子跟不上老師進度,孩子把拼音這塊學會,起碼要有基礎,學起來也不太費力。

其次是寫字的能力。千萬注意孩子寫字時是否按照筆畫順序寫,不能養成潦草的書寫習慣,要麼上了一年級,老師會因為糾正孩子不良的書寫習慣浪費很多時間。孩子自己也會感覺自己寫不好,容易產生自卑的感覺。

讀書的能力,一年級孩子得讀書,依賴於拼音的功底,有的孩子藉助拼音已經能自主閱讀了,有的孩子結結巴巴,讀不通一句話。所以,讀書,在孩子識字很少的情況下,最好會藉助拼音讀。當然識字多更好。

聽的能力,表現在課堂,孩子能不能專注地聽,能不能聽懂老師的課和同學之間的交流。

說得能力,依賴於家長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多給孩子鍛鍊,孩子的語言就豐富了,所以說得能力我就在鍛鍊的中成就了。



數學方面:

孩子會使用尺子,會數數,一到一百。會簡單的加減法。分清楚左右前後,十以內的分解和組合要會。其他,會在一年級老師的帶領下,慢慢學會。

一年級孩子語數方面的的知識,不會太吃力,但孩子們的習慣和能力都將受到挑戰。所以家長朋友們,還是要從現在起,從幼兒園起,鍛鍊孩子動手能力,自理能力,不是知識阻撓孩子發展,而起習慣拉孩子們向知識邁進的腳步。


漫語慢文


我是在一線教學的大鵬老師,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些入學前的準備,特別是題目中提到的語文和數學的準備。

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快速適應小學學習,能夠在班上出類拔萃,在幼兒園階段就給孩子學習小學內容,這是非常不可取的,會使孩子養成很多難以糾正的壞毛病,不利於今後學習,家長一定要三思啊。

所以我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們進行閱讀,你幫助他讀,當然簡單的識字可以。下面大鵬老師給大家分享,入學前可以讀哪些書籍,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語文和閱讀方面:

中班閱讀書目(4歲):

1、《斯凱瑞金色童書》第一輯(美)斯凱瑞著 4本

2、《斯凱瑞金色童書》第三輯(美)斯凱瑞 著 3本

3、《不一樣的卡梅拉》(法約裡波瓦 )6本

4、《巴巴爸爸》第一輯、第二輯(法 泰勒 緹森 著) 10本

5、《巴布工程師》 (英)查普曼著 36本

6、《寶寶心理成長繪本》(法 多爾託著) 12本

7、《庫納斯金色童書系列》(芬)毛裡·庫納斯著 第一輯 4本

8、《神奇校車》第一輯 (美)柯爾 著 10本

9、《數學繪本》 (韓)劉永昭 等著 36本

10《DK大百科》(人體卷、太空卷、動物卷) 英國DK公司 著

11、《英國初級百科全書》(太空海洋卷) 英國USBORNE出版公司 編

12、“新視界”小學生知識大百科 (法)旺德維埃爾 著

《我的第一本酷車大畫冊》

《我的第一本科技大畫冊》

《我的第一本機器大畫冊》

《我的第一本地理大畫冊》

《我的第一本動物大畫冊》

大班閱讀書目(5歲):

1、斯凱瑞金色童書·第五輯 (美)斯凱瑞 編繪 4冊

2、妙想科學 羅伯特·E·韋爾斯 著 8冊

3、神奇校車第二輯 (美)柯爾 著 動畫版共10冊

4、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寶寶自己讀(初級、中級) 共8冊

5、小兔湯姆系列 第二輯(法國 瑪莉-阿麗娜·巴文)10冊

6、派老頭和搗亂貓的開心故事(瑞典)斯文·諾德奎斯特 全8冊

7、小熊和最好的爸爸(荷)丹姆 全7冊

8、螞蟻和西瓜—蒲蒲蘭系列繪本 (日)田村茂 文/圖,蒲蒲蘭 譯

9、卡夫卡變蟲記 (美)大衛 編文

10、不一樣的卡梅拉 克利斯提昂·約裡波瓦(第二輯 全3冊)

11、14只老鼠 (日)巖村和朗 著(第1輯,全6冊;第2輯,全6冊)

12、

大班下學期書目

1、《大衛,不可以》( 美)大衛.香農

2、《月亮先生》湯米. 溫格爾

3《海盜從不換尿布》 (美)梅琳達.朗文

4、《100層的房子》(日)巖井俊雄

5、《神奇的藍色水桶》( 日)成田雅子

6、《方格子老虎》(俄羅斯)安德雷.烏薩切夫

7、《一隻好狼的故事》(波蘭)約瑟夫.魏爾康

8、聰明豆系列

《我永遠愛你》《忘了說我愛你》《女巫掃帚排排坐》《亂七八糟的變色龍》《貓頭鷹喔喔呼》

9、海豚花園系列(奧地利)

《雪人歷險記》《櫻桃樹下的約克》

10、《數學小子》系列((美)艾琳.弗裡德曼

《國王的超級特派員》《夢想家的披風》《 阿曼達的瘋狂大夢》

11、《月亮之歌》(德)莫里茲.佩茨

12、大紅狗系列(美)羅曼.布萊德威爾

《大紅狗和大風暴》《大紅狗去旅行》《大紅狗小時候》

13、有趣的科學系列4

《有趣的時差》

14、國家地理兒童彩繪本.最迷人的知識系列

《太陽》《月亮》《珊瑚礁》

15、《猜猜我有多愛你》(愛爾蘭)山姆.麥克佈雷尼

16、鼴鼠的故事系列(捷克)茲德內克.米萊爾

《鼴鼠和宇宙飛船》《鼴鼠做褲子》《鼴鼠和兔子》《鼴鼠和老鷹》

《鼴鼠和學雪人》《鼴鼠當醫生》《鼴鼠和雨傘》《鼴鼠和玩具汽車》

17、《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德)維爾納.霍爾茨瓦特

18、《聲音森林》(日)安房直子

19、《小瓊斯的家被風吹走了》(丹麥)雅各布.馬丁.史催德

20、東方娃娃系列

《神秘的大衣》《給天使一對翅膀》《我的尾巴》《哭泣的樹》

21、跟隨小動物的足跡系列

《小狐狸歷險記》

22、美國國家地理“想想看”系列(共6冊)

《我的骨頭硬邦邦》《熊的床鋪在哪裡》《每顆行星都有自己的地方》《大象跟大象說什麼》《我的皮膚包著我》《蛋裡裝著啥》

孩子入學前,語文方面的推薦用書是:《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唐詩300首,其實大可不必,把這80首背熟,完全可以滿足小學6年級的需要。這是一本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指定書目,書中的很多古詩都是小學課本中的必背課文,上學前把詩背熟了,可以在減輕一些孩子上學後的課業負擔。

語文方面入學前必備的有:商務印書館《小學生標準字典》。

在入學第一學期後半段,老師會要求孩子開始學習查字典。非常適合小學生使用,針對每個字,字典裡都有宋體,楷體兩種寫法。宋體是孩子常見的印刷體,便於孩子認,旁邊田字格里寫著這個字的楷體,是孩子入學後的練習字體,便於練習孩子寫。

最主要的,這本字典裡除了每個字的偏旁部首,字共有幾畫,是什麼結構的,在下面還詳細寫出了每個字按照正確筆順分解字的寫法。漢字每位家長都認識,但是按照正確的筆順寫出來,除了語文老師,很少家長能夠做到。這本字典就彌補了這個不足,學齡前兒童都有“先入為主”的特點,讓孩子一開始接觸漢字就按照正確的筆順書寫,會大大減輕孩子入學後倒插筆的現象。

關於是否在學前就教會孩子如何查字典,我認為大可不必,查字典是在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漢語拼音,一定的漢字基礎後,老師再教孩子們如何按照拼音、按照部首來查字典的方法。

數學方面:

我從事低年級教育有十年了。說實話我真的覺得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其實注重的是一個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再細一點說就是一個學習方法和思維的訓練,同時數學學習的最終的目的決不單單是為了學到一些數學知識或者會解多少道數學題,而是一種數學思想和數學素質的提高,從而讓孩子的思維得到發展,並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所以學前數學能力的培養,千萬不能停留在能做幾道口算題,能寫多少個數字上,而是首先要有意思地培養孩子具備一定的數學素質,思考問題的方法、如思維的有序性、完整性等。

這都是今後孩子一生受益的能力,而單單停留在數學知識掌握多少上,必定不利於孩子今後的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有些孩子因為父母數學知識方面教的多,可能在剛上學時顯示出一定的優勢,但是不一定能保持這樣的優勢,而一部分孩子雖然在數學知識方面並不見得有多突出,但是父母注重孩子數學能力的培養,注重習慣的培養,那麼她們可能在今後的學習中就會發展地非常好。

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並結合一年級上冊的數學教學內容,我覺得我們學前兒童的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從這幾個方面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數學方面的能力。有兩個原則,我想家長們要注意:

一,始終保護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二,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的培養可以潤無細無聲,在平時生活中隨時進行。

但是家長自己要有個計劃,避免隨意性。

下面就是入學前,孩子最好具備的幾個基本數學素質,當然僅供參考。


1、分類

就是指導寶寶按照物體的特徵或特性進行分類,可以讓寶寶按照物體的一個特徵分,這類分類對大班孩子來講應該不是太難的,所以也可以讓孩子對物體進行多角度分類, 同時還可以在一些物體中找出其中一個不同類的,我看很多智力書上就有這樣的訓練項目。如果家長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利用平時塞在信筒裡的各超市廣告紙,讓孩子把廣告紙中的各類物品剪下來,並在另一張白紙上畫幾個大房子的輪廓,告訴寶寶這分別是蔬菜、水果、飲料等等的家,請寶寶將物品送回家。孩子在動手中可能會興趣盎然。

2、排序

就是根據物體間的差異及這些差異的一定規律性,讓孩子排列。其實就是家長們平時可能都在給孩子做的找規律, 比如紅黃藍,紅黃藍的規律填出下一個圖形是什麼,有時物體排列的規律即有顏色上的,也有形狀上的,還有方向上的,要指導孩子仔細觀察。

3、比較

比較練習是為了訓練提高寶寶觀察事物、辨別事物的能力,按照事物間練習的異同點指導寶寶建立比較的概念,比如比較長短、高矮、粗細、大小、多少等等,還有智力書上一些找不同的遊戲其實也在訓練孩子這方面的數學素質。在這個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孩子有序地觀察,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等等,還可以讓孩子用完整的語言表述哪兒不同,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

4、守恆

就是讓孩子理解在物體外部形式發生變化後,總量不變的道理,培養幼兒的判斷和推理能力。比如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擺出不同的圖案,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空間觀念,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同樣個數的正方形,雖然拼成的形狀不一樣,但都是五個小正方形拼成的。還有用橡皮泥也可以做這樣的練習,讓孩子直觀體會到橡皮泥的形狀變了,但是體積是沒變;總之是要儘量運用生動的手段讓孩子體會這種的思想。

5、計數練習

這主要是幫助寶寶形成數的概念,我想是否包括一下這麼幾個內容,家長們可以有計劃的有意識地進行滲透(1)認識10以內的自然數和零,同時最好能夠指導孩子知道數的基數和序數兩個意義,也就是一個數既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也可以表示第幾。同時要讓孩子知道10以內數的相鄰數,10以內數的大小等。

(1)指導寶寶學會100以內數的口頭數數,有能力的寶寶還可以學會倒數,教寶寶學會手口一致點數實物並能說出總數,理解數的結果並會用數詞來表示;

(2)初步理解單數和雙數

(3)學習10內數的分解組合等,比如五可以分成1和4,2和3,等等,這種分解組合是2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我們一年級的教材中10以內的加減法也是從數的組成開始的,因為數的組成分解比較形象直觀,家長們也可以用實物讓寶寶來分一分,說一說,記一記,同時有意識地指導孩子找規律,比如5可以分成1和4,還可以分成2和3,一邊越來越多,另一邊就越來越少了還可以一對一對的記,1和4。4和1等,這種指導可以培養孩子思維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想這種學習不要給孩子壓力,作為一種很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而是先停留在用實物分一分的形象思維階段。至於是否能夠記住,也因人而已,她有興趣記是好的,但是記不住的話,也彆著急,通過平時潛移默化的滲透和引導,使他慢慢記住,因為這部分知識畢竟到小學階段還會再系統地學習。

這兒有一個撲克牌的小遊戲估計孩子會喜歡,也是我從一本書上看到的,可以幫助孩子鞏固10內數的分解和組合。就是用撲克牌,以6為例,家長和寶寶一起把撲克牌中每種花色的1~5的取出來,洗好牌,從中任意取出一張放在一邊,其餘的牌輪流發到兩人手中。大家現把自己手中兩張牌之和為6的抽出放在自己面前。

然後誰手中剩下的牌多,就取對方的一張牌,再找自己手中還有沒有湊成6的,再拿出,這樣繼續,直到一個人的牌先被抽完,就獲勝。其他數也可以這樣玩。因為是個比賽所以孩子會比較專注。有興趣。家長不妨可以試試。

同時,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最好能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地數感,因為在新課標非常注重孩子數感地培養,當然這樣的培養越早越好,家長可以常常讓孩子估計物體的數量大概是多少,比如可以用紐扣或圍棋子或其他比較合適的代替品,家長手握圍棋子一般是2到10顆,先攤開手掌讓孩子注意看,然後握起手,猜猜有幾粒,如果孩子不能確定,就再給他看一遍,做得好的,還可以適當增加數量,這種遊戲對培養孩子的數感很有好處。

同時,還可以左右手都各拿一些,給孩子看其中一個手的數量和總數,猜猜另一個手裡有幾個,這也是在鞏固數的組成。

6、計算能力

家長們可能都很關心孩子在上學前是否需要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我也和我們的一些老師聊過,從理論上講其實這部分知識在一年級時都會系統地教學,為了讓孩子掌握而刻意地去教也不太有必要。但是,實際情況是,多數的家長都會或多或少地教孩子一些,因為別人家的孩子都會,就我們不會,那怎麼行,那不是一上學就跟不上了嗎?

說實話,這種情況確實存在,而且孩子在一開始就落後,很容易打擊他上學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過多的教,也會讓孩子覺得老師上課的內容太簡單,不必聽。

所以,教與不教,教多少,這個度很難把握。我想,我更傾向於在孩子有興趣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滲透,比如先進行10以內數的分解組合的遊戲,再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法練習,孩子如果很有興趣,掌握地很好,也可以讓她接觸20以內地,但是這個過程其實是非常漫長的,絕對急不來,而且一開始要藉助孩子喜歡的活動或實物來進行,而我覺得鞏固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隨時隨地的進行,而不是專門讓孩子機械地去做題或背。

只要有這個意識,我想孩子會慢慢掌握的。?我這裡也介紹幾個簡易的小遊戲,大家不妨可以去試試。

(1),玩各類棋子時,用兩個骰子,這樣孩子很有興趣,而且無意中練習了12以內的加法。(2)跳房子,在空地上劃上10個方格,每個方格寫上不同的數字,然後,媽 媽跳,寶寶算,寶寶跳,媽 媽算。

(3)收集很多飲料罐,上面貼著數,然後插上吸管,吸管數比飲料罐上的數少,請寶寶算算少了多少,並補上。這就在操作中做減法了。

7、幾何圖形的認識

我想可以結合生活中的物品有意識地教孩子認識常見的幾何圖形,平面圖形主要是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梯形等,立體圖形主要是圓柱體、球形、正方體、長方體等,可以讓孩子看一看、摸一摸、畫一畫、比一比,逐步找到這些幾何圖形的特徵。其實拼拼圖也是很好的發展孩子數學邏輯思維的手段。8、方位和時間的辨別。

這些數學素質的培養也完全可以結合平時的生活進行,不必刻意花整塊時間去教。比如認識時間,我在家和孩子說事情時就常常有意識地帶上時間,並且適時地讓孩子看當時的時間,我想在潛移默化中,孩子對時間應該會慢慢有一個認識,至少能夠有較強的時間觀念。

以上是大鵬老師我的很粗淺的一些看法,關鍵是拋磚引玉,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讓孩子能夠順利地進入小學,並且學得開心、輕鬆,同時又學得紮實、靈活,而我覺得我們最應該最關注的還是孩子的可持續發展,不要停留在孩子現在會了什麼知識上,而是將目光放遠。

培養她良好的個性品質、學習習慣遠比教會她一些知識重要。我很願意與在座的各位家長一起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付出自己的努力!謝謝大家!

我是今日頭條的大鵬老師,請大家多多關注我的其他文章。


跟大鵬老師學語數


在現階段,幼小銜接、學前班特別盛行。無非是拼音,10以內的加減法。依個人看法,我覺得沒有太大必要去學這些。


而在一年級前,可以注重孩子一些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從以下幾方面說:

一、閱讀的習慣。在學齡前,讓孩子看繪本,看故事書,在閱讀中識字,對上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識字量大,對看題,理解題意,起著很大的作用。


二、數學在生活中學。對1到10的感知,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物品感知數的概念。加減法也可在生活中體驗。比如,家裡有幾個人吃飯,今天來了幾個客人,一共幾個人吃飯?在這樣的情境中,去感受加法的含義就容易得多。


三、聽、說能力。上了一年級,相比幼兒園,上課的要求要高些,要孩子專心聽講。那麼在平時,就可以培養孩子聽話的能力。聽故事複述也是一個好方法。說的能力也重要,讓孩子學會表達,能更好地溝通。

四、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學會與同學相處,做個讓同學喜歡的人。

上了小學,成績固然重要,但學會做人也一樣重要。


遇見凌薇


如果想讓孩子一年級非常輕鬆,那麼上幼小銜接是最最直接的方法。

如果說既不想上有小銜接,又想輕鬆的話,那麼就要做以下準備:

1.按時上下學,不隨意請假。幼兒園很多父母不太重視,動不動就遲到早退,亦或是請假,這樣會導致孩子到了小學也出現經常不想去上學的情況。

2.每天陪孩子閱讀,講講故事,聽聽音頻都是可以的,不需要刻意去認字,你在給她講得過程中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讀過去,孩子不知不覺就認識很多字了。

3.生活中經常跟孩子玩玩數字遊戲,比如我們要買幾個蘋果,幾個梨子,一共我們買了多少個等等,讓孩子逐漸對數形成一個概念,那麼一年級的計算就不成問題了。

4.加強運動,特別是跳繩。大班可以慢慢讓孩子學習跳繩,既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長高,一舉兩得。一年級會跳繩是基本,跑步,坐位體前屈也可以練習起來。好的體質才能更好的學習。

5.培養專注力。不管孩子在玩玩具,在畫畫,在做他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不要隨意去打斷,打斷得多了,孩子的專注力就被破壞了。小學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要孩子這麼長時間都很專注當然不太可能,但至少要讓孩子在45分鐘裡坐得住,這是最基本的。也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能持續這麼久,不停下來,那麼應該說專注力還不錯。

6.跟孩子談談他的學校,上學的好處,如何跟老師同學相處,上了一年級他會有哪些課程等等,讓孩子對上學有一種憧憬。

7.上學前的暑假,根據一年級的上學時間,讓孩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這樣開學了不至於起不來。

總得來說,一年級知識相對簡單,只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就不會太累。

祝您的孩子一切順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