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雖然可能永不成熟的母親

在這凌晨5點,

彷彿是這個點起床為全家煮早餐的母親在家裡弄出響動一般,

我自動醒來,

今天沒有先做瑜伽,

而是泡一杯茶,

想在這個屬於母親的日子,

聊聊我的母親。

在很長的時間裡,

我對我的母親的情感是帶著不滿的。

在我年幼的心裡,

我一直認為,

她不是一個好的母親,

和那些書本上寫的慈愛的母親有很大的差距。

我甚至在大約是小學的5年級的時候,

還說過一句很讓我媽媽傷心的話:

“在我心裡,我大姨媽才是最親的。”

在我工作後,

母親還拿這句話來說過我,

表達她的不滿。

而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

對母愛理想模樣的渴望,

在長大的過程中並沒有得到滿足。

我幾乎沒有穿過一件我母親為我縫製的衣服,

或者編織的毛衣、手套、襪子、布鞋,

“慈母手中線”的深情自然無法體會。

從小到大留長頭髮的我,

在小時候要梳理整齊頭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父親和母親都常常會幫我梳頭。

而父親一絲一毫理順的溫柔,

更映襯了母親幫我梳頭髮的沒有耐心和煩躁,

而伴隨頭髮牽扯的疼痛讓我對母親的情感也是像纏繞的髮絲那樣,

更多的是厭棄和不滿。

那些日子,

我甚至認為她沒有好好愛過我。

因為在小時候那些我不怎麼順她意的時候她總是帶著怨氣罵我:

“為了你!!

我捱了多少打罵?!

你還不聽我的話!”

這句話,

在這個天還沒有亮的清晨從記憶深處湧出,

眼睛裡的水無聲的跑出來……

是的,

其實母親她確實受了很多委屈。

而年幼時候的我,

無法理解她的傷痛。

因為她說的那些打罵是父親在認為她沒有把我照顧好的時候發生的,

比如她餵我飯,

我哭了,

父親就認為是我被燙到了而暴跳如雷發起飆來……

比如她曾經用揹帶揹著我可帶子斷了我摔了下來,

父親自然更是認為她太過粗心而打罵起來……

其實不止這些,

似乎,

在我的印象裡,

尤其是我7、8歲後,

父親沒有一天不在指責母親的不是,

甚至拳腳交加的。

而聽母親帶著怨氣哭訴那些往事的幼時的我,

卻加倍的認為父親是那麼的愛我,

而母親你自己卻沒有照顧好我啊……

確實,

我和父親可以有很多話題,

從有記憶開始,

就加入了和他一起聽評書的陣營,

每餐吃飯的時光,

我們爺倆就一直聽,

聽完了就一直聊情節,

而那時候的母親像個局外人一樣的,

只是埋怨我們怎麼不吃快點,

她還要洗碗。

在我印象裡,

母親是把很多工作都當作任務而不得不完成的心情來完成的,

幾乎談不上主動,

甚至常常還會抱怨:

我多麼的累,

卻還要煮飯給你們吃這一類的話。

而且總是一直訴說著她從小到大的不幸。

一直到我讀初中畢業,

母親在我心裡大抵都是這樣的。

能想得起來彼時的溫馨,

大概是在下雨天,

她無法出去做農活而在家慵懶的日子。

有時,

她會拿一些豆子或者花生炒了來和我一起在雨天消磨時光,

而她自己也就變得溫暖而有說有笑起來;

有時,

也會去磨豆花,

做出香噴噴的豆花醬料,

讓一家人在那個雨天被辣椒和豆花激活以及柔軟。

而在家庭裡的各種互動和與外界的各種人事裡,

我都看見母親是如何天天在抱怨這裡那裡,

又如何沒有分寸感的說話從而得罪人又或者讓爸爸難做的,

而且又常常訴說著身體的不適而讓爸爸花了很多的精力去照顧她

(是的,我父親身上就是這樣兩重矛盾性:

他認為他是批評和責怪母親,

卻又在母親有一點點小恙的時候就像達官貴人家一樣叫醫生或送母親去醫院的),

因此我認為是母親拖累了父親,

讓他不能在家裡活得溫暖輕鬆,

而在外又不能很好的施展拳腳,

我認為都是不得力的母親讓父親那個改革開放初期就成為專業戶、萬元戶的人最終在90年代中期開辦工廠後沒有獲得成功,

甚至認為父親日益暴躁的脾氣,

都是母親沒有做好導致的。

那時候的我,

還不明白什麼叫做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雖然過程中母親被打罵的時候我也會心疼會流淚會去勸,

但我心裡一直認為都是母親自己的言行造成的。

直到15歲後,

我也記不起,

那個變化是怎麼發生的了,

大約的確是我一直讀各種各種書的緣故吧,

我的視角終於發生了改變。

總之我清楚的記得有一個週末,

我在學校沒有回家,

寄宿的我正在學校的床上睡懶覺,

我媽出現在宿舍裡來,

說我爸讓我回家。

因為在上一個週末,

我離開家的時候留了很長很長的一封信給我父親,

大概意思就是不可以再打罵我媽,

否則我就一直不回去了。

我不曉得母親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來找我這個為她伸張正義的女兒的,

總之,

估計是她人生裡第一次有人最義正嚴辭的為她提起申訴。

現在想來,

我大抵是一定程度的理解了母親的侷限和悲哀,

以及她的不得已和生而為人的基本權利。

因為我在12歲半的初二就已經想明白人要“充實愉悅”的活著了,

而大概是那些思考人的意義的時候,

在心底理解和接納了母親的那些不得已的人生吧。

母親確實是可憐的。

她一家兄弟姐妹七個。

而她排行老六。

在她9歲的時候,

她的母親就結束了她做乳孃的一生離開了他們。

而就算她的母親在世的時候,

也沒有可能管顧得了她,

她終日在村裡漫無目的的瘋。

她的父親,

我的外公是當時他們村裡毛筆字最好的先生,

但是卻為了7個孩子能餬口,

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力氣來管教孩子了。

我的母親梳著長辮子到父親所在的村子來走親戚的時候被我父親看上了,

他們倆是自由戀愛的。

可母親說得對:

“他是很能幹,

人心也很好,

但是沒想到脾氣那麼暴燥那麼壞,

真是動不動就打罵人”。

後來,

我發現母親並非是笨的,

是父親動不動的責怪和脾氣讓她愈發的恐懼和伸展不開手腳了,

做事越來越糾結就越來越多錯,

而父親就越發的大動肝火,

他們倆就這樣的惡性循環。

某種意義上,

母親常常抱怨她沒有過過一天好日子,

是有道理的,

因為父親儘管給她可能是全村最好的衣食醫療,

但是,

她的心卻始終是緊繃而敏感的,

只有在生病的時候會得到更多的關照,

所以,

她就經常生病了,

當然,

這些都是我後來才懂得的。

當我越長大,

我越發站在了女人和母親的角色上開始理解我的母親,

儘管還是看得到她很多的不足,

但是卻已經開始捍衛她了。

在她50歲生日的時候,

我和我的一幫同事從當時的辦事處昆明趕回四川為她慶祝,

可到了晚上,

我已經忘記了具體的起因,

總之父親開始推攘母親,

當時的我衝上去,

推開父親,

奮不顧身的,

那種不顧一切的心情現在又湧現了出來,

裡面包含了反抗緊張和勇氣還有正義……

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了,

父親大約是從那裡開始真正有些警醒的,

因為我是他最心愛的女兒,

可是我當時是和他站在完全的對立面的,

好幾年後還聽到母親轉述說他一直唸叨我居然敢去打他的樣子……

也是那些日子,

我也開始慢慢讓媽媽出來過幾天好日子了。

母親常常會到我工作的地方住一些時日。

現在想來,

那大概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光片段了吧,

而那些日子,

我逐漸和母親親近起來。

有一次父親和母親來廣州,

在送去機場的車上,

我深切的和父親談話,

希望他可以換種方式對待母親,

我的眼淚和邏輯在父親的身上起了作用,

大概就是從那以後,

父親對母親動手的日子終於漸漸遠去了。

而真正的懂得母親,

是我懷孕後的事情了。

有一天中午臨吃飯,

我坐在飯桌上,

忽然特別特別想念我母親的紅燒肉……

那種強烈感,

從胃到心到全身的每個細胞,

強烈到我決定立刻從廣州回去四川老家。

而且,

在懷孕時期的種種辛勞,

讓我感受到母親對於我生命的意義。

那些寢食難安的時光,

都讓我體驗到那個我曾經不認同的母親實實在在沒有選擇的為我所做過的一切。

生完女兒後日夜照料哺乳難以好好睡個飽覺的疲倦伴著初為人母的興奮和喜悅融合著讓我在心底裡和母親再次相遇。

在那些日子裡,

我終於徹底的,

在我的心底接納了她和感受到了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她在我生命中的意義。

女兒畫的我

而在她和小女兒玩耍的那些時光,

我進一步的感受了她內心裡那個小女孩:

好奇、活潑、可愛、頑皮。

事實上,

母親的心智模式真的是幾歲的孩童,

所以,

她會不掩飾她的情緒,

她會想要得到關注,

所以,

她會在某些時候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無法像真正的成年人那樣圓熟老套……

這些,

我都看見了。

而我一直認為我的某些優秀部分的特質是來自父親,

但隨著我更理解母親,

我發現母親天性裡的特質都在我的血脈裡流淌著,

無論壞的還是好的,

只是,

就像父親的勇氣和果敢與暴躁脾氣一樣同時出現在我身上一樣,

而我終於將暴躁化了去,

母親的那些情緒化的孩子氣也在這過去十幾年的內觀裡漸漸消散,

只留下了她純真的部分。

我終於完整的將母親在我心底和生命裡繼承下來了。

怎麼可能沒有影響呢?

當手機越來越流行起來的時候,

母親居然可以將她認識的幾乎所有人的手機號碼全部背下來的時候,

我才意識到,

我為什麼可以第一次見面開會的二十幾個人只需要說一遍名字我就會記得住,

那都是來自母親。

那些一邊看著小說一邊往灶膛裡喂柴火的時光,

一次次無聲的重複和母親做菜的手法都浸潤進了我的身心,

現在只要我一看到食材就知道該怎麼處理的本能,

難道不是我的母親給我的嗎?

先放什麼後放什麼,

怎樣做出記憶中的味道,

都是那些在家的日子,

做母親的幫廚加上做母親的吃客而得來的啊。

她願意接受新事物,

就算是去年,

我送她去學瑜伽,

她居然也去了,

而且還能在家裡有一搭沒一搭的自己做做練習,

當我沖泡了茶,

她也每次都不拒絕的坐下來和我喝幾杯,

說去看電影,

她也總是來者不拒……

這種不僵化,

也是生而為人寶貴的部分呢。

而且,

她就算經受了父親那麼多的情緒的宣洩部分,

她仍然還是深愛著父親並原諒他,

而且,

在每一個好了傷疤的日子真的也就忘了疼的沒心沒肺,

在我看來,

那是多麼值得被看見的強大和包容的內心啊……

包括自己可以隨時隨地的和孩子們玩耍這一點,

我都認為是來自母親,

因為,

我親自看到60出頭的她是如何和我幾歲的女兒撒嬌賣萌爭寵的……

就在今年春節,

是父親開車送我母親、我和我女兒去電影院看《神秘巨星》的,

我們三個女性都在為著劇中人流淚掙扎的時刻,

坐在中間的我用左手和右手分別握著母親和女兒的手,

我深深的用力的握著母親的手……

我們倆的命運和過往共同在我們家經歷的一切,

就在那一刻被深深的融合了……

我的母親和她種下的桃樹

喝一口茶,

體會下這個當下:

寫我的母親,

她並沒有什麼英雄式的榮光,

恰恰相反,

我深知,

我的母親已經幾乎再無可能成長為其他書本上理想的母親模樣,

儘管在年幼的時候我曾無數次的羨慕書本上理想的母親所營造的溫情而智慧的畫面,

而今天我終於能發自肺腑的感恩我的母親了,

不只是她給了我生命,

而且畢竟在她確實傷痕累累不能算完美的人生裡,

終究是留給了我關於生命、女人、家庭、親子的思考和啟迪,

以及她那永遠像孩子般的好奇心和那些我吃下肚子的她做的飯菜的味道,

沒有一刻不在滋養著我……

似乎本不該將家裡的舊事如此翻出來的,

從傳統的社會倫理來講尤其如此,

尤其是不可外揚的部分。

而我想寫出來,

是因為在我看來,

生命中的故事,

並沒有什麼需要遮掩的,

因為,

那都是我們真實的一部分,

重點在於,

在所有的經歷裡,

我們是收穫了什麼?

怨氣還是改變的力氣?

悲哀還是創造喜悅的勇氣?

在傷痛和不如意裡待著還是在感恩裡走向明天?

而更重要的是,

我的心在所有的經歷裡告訴自己:

沒有一個母親不值得被好好的感恩,

好好的愛……

如果可以,

就在這個儘管被商業包裝得厲害的日子裡,

藉著這股喧囂來掩蓋所有的羞澀吧:

問候我們的母親,

就當,

這是一個開始——

一個電話,

一個短信,

一杯茶,

一束花……

如果近的,

如果可以,

就回去吃一頓她做的飯菜吧,

然後,

給她泡一杯茶……

感謝這樣的節日。

來和茶道君一起約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