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行度寻龙之法

如何辨别龙的真假?

杨公风水术讲究"龙真穴的",但必是先有"龙真"然后才有"穴的"。辨别龙的真假,是风水术最紧要的功夫。 天下之山,山山都有龙,但并不是每一个山脉都是真龙。真龙必祖宗奇特,出身活动,星峰秀丽端庄,或尖、或圆、或方。行度之间,开帐穿心(也有非穿心出帐的真龙),有桡卓枝脚,有起伏顿跌,有剥换转变,有束咽过峡,有活泼可爱之势。及至入首,应星明显, 穴情明白。下砂有力,水口关锁严密。明堂平缓端正。出脉、行龙、过峡、结穴皆后有送,前有迎,两旁有 护卫,到头结穴处重重山水缠抱,四周山水有情。 假龙也有祖宗,但出脉不美,五吉星峰不现,不是强硬粗陋,就是凶顽带杀。脉不穿心,或虽穿心但无 迎无送。偶见秀丽山峰,也是孤削缺枝叶,或偏斜无从。虽有枝桡卓,但边长边短,或逆而带杀、带尖利, 或臃肿粗恶,反背而不顾本身。虽有起伏,但过脉不绵。虽有过峡,但风吹水劫,两旁没有遮拦,或长粗硬 直,或斜出偏落。虽有剥换,但越剥换越显粗斜,或剥换后反生凶星。行龙一路缠护稀少,护从不周。及至 入首,应星模糊,穴场渺茫,无穴可下。下砂无拦,水口不关,明堂倾而直泻,水不归堂,或反弓。或直窜, 或割脚,或射胁。龙虎反窜,或曲腰折臂。虽有秀丽朝山,但脚走而无情。 真龙必有穴,假龙必无穴可点。真龙必重重缠护,假龙必缠护甚少或没有缠护。真龙必星峰秀丽,假龙 必山体粗陋。真龙必活泼喜人,假龙必僵硬苯绌。真龙必山水有情,假龙必山水反背。

二、怎样知道龙的行止? 行龙有其一定的规律,有的要行数百里才结穴,有的数十里结穴,也有的数百步即结穴。不分清是结穴 之龙,还是过龙,就难于正确地找到穴场。 龙行则山势奔走不停,水势遄急而不回环,山水不聚,门户不关;龙止必尊星不动,逆水回拦,砂交水 会,水口关严。 龙行必分牙布爪,枝桡卓(即山脚)闪后;龙止则藏牙缩爪,手足向前。 游鳞凤翼,不是真落;勒马横弓,乃是真停。分水之地,龙之行所;合水之地,龙之止处。龙欲行,分 水导之;龙欲止,合水证之。 所以,辨认龙的动静行止,一看山势的起伏跌宕,二看砂水送迎,三看水之分合,四看水口关拦。

三、如何辨别龙的老嫩? 经云:"老龙抽出嫩枝柯,跌断不嫌多"。龙之老嫩,与人之老嫩理也相同。人老珠黄就没有生育能力, 龙老枯稿也没有生气可乘。 凡山峦粗蠢、臃肿,星体浑浊,枝脚短缩,气色枯槁,未经剥换者,即属老龙。老龙绝无生气,永无生 育之理。也有虽经剥换,但不变细嫩者,称为老亢,同样没有生气,无穴可寻。 龙通过剥换,大变小,粗变细,自凶变吉,由老变嫩,有如蛇退皮、蝉退壳,脱胎换骨,面貌一新,有 起伏,有顿跌,有活动,好象新春来临老树发出的新枝,生机勃勃,自然生气旺盛,必有穴可寻。 四、如何看龙的枝脚桡卓? 陆地上,动物具足方能行走,水中,备篙浆才可行船。龙,也需自具枝脚桡卓而方能行止。枝脚桡卓是 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比喻。 枝脚桡卓的形体随龙而异,龙长,其枝脚桡卓也长;龙短,枝脚桡卓也短。枝脚桡卓,形态百变,也有 贵贱。吉龙所发枝脚,也起星辰而发秀;凶龙所发枝脚,则形恶陋而现凶机。 枝脚之山如广褒起伏,伴龙同行,或如仓库,或如旗鼓,或如剑印,或如太乙天乙,峙立两边;或成御 屏展帐,或结天关地轴,或如文官武将,或类天马贵人,或类龟蛇狮象,或如玉带金章,或秀如文笔,或如 覆釜顿钟,或如队仗仪从,或森如排衙,或如子孙济济,或如奴仆从行,等等皆吉龙、富贵龙之枝脚。 虽有枝脚,但无挺拔之势者谓之弱;散漫无收拾者谓之虚;反背无情者谓之逆;尖利凶恶而反射本身者 谓之杀;拖曳太重而左右奔走者,谓之劫。凡枝脚不均,一边长一边短,一边有一边无,一边顺一边逆,一 边美一边丑,或垂落两旁,如抛枪提箩,如断臂断指,如零乱茅叶等,都是凶龙、贫贱龙之枝脚。

五、如何分辨龙的旁正? 龙除了有真假吉凶的分别外,还有旁正之别,要注意鉴别。祖山之下,数龙并出,何为正龙?何为旁龙? 正龙乃秉受正气而生,大多穿心出帐,星辰端庄尊重,行龙活泼自然,护卫侍从不离左右,过峡时有迎有送, 结穴时山水重重缠护,形态、气势自与众山各异。 旁龙虽也有秀丽山峰,也有剥换,也有跌宕,也有枝脚,但旁龙总要流露出俯伏、揖让、退逊之神态, 仔细从主从关系上去观察分析是不难区分的。 圣贤君子皆由正龙正气钟孕而出,是正气感召的结果。但他们家里的祖、孙、父、子、兄、弟,却贤蠢 不一,或邪正不齐,何故?此乃龙脉各节星辰不同和砂水方位各异的缘故造成的。正龙也无全美,造化绝无 全功,此乃天道使然。 六、怎样分辨龙之宾主? 主即受穴之山 ,宾即朝迎之山。宜主宾分明,宾略弱于主。喜主宾情意相投,形势相称。一忌主弱宾 强,强宾凌主。二忌有主无宾。 分辩宾主的方法很多,最便捷的方法是看明堂之水环抱何方:水城环抱必为主,水城反背便是宾。

七、怎样分辨龙的面和背? 祖山、龙皆有正面、背面之分。以祖山论,其面一壁,开帐幔,出脉顿起星辰,必迥然秀美;其背一壁, 或峭壁,或臃肿粗顽,无乳泉,无枝脚,即使有枝脚,也是悬针尖利,星辰不起,有出脉也短促,只可作神 坛佛宫。以山龙论,龙之正面,必有护从,且山环水聚;龙背则无枝脚,无护从,或枝脚尖利,或陡峻,或 山水反背无情。以平地龙论,砂宽水缓、有开口是面,砂窄水急、无开口即是背。古人云 :"平洋之龙不开 口,神仙难下手"。所谓开口,即是指有天然生成的内明堂。 龙之正面才有穴可寻,龙背则无穴可点。

八 、什么叫龙之"三势"? 五行之气蕴藏于地中,发而生万物,聚则成形即成龙。形分三势:即山野之势,平岗之势,平洋之势。 葬书云:"若伏若连,其原在天,若水之波,若马之弛",即是指山野之势。山龙大多是起伏格,其势有 高有低,有昂有伏,大顿小跌,断而复起。平岗之龙,多仙带之格,其势屈曲摇摆,逶迤活动,好象蛇行, 似飘带飞舞。平地之龙多平受之格,其势脉落平原,一马平川,一望无际,微微有势,高一寸即是山,低一 寸即是水。

三格之龙,都是高山起祖,分落于高岗平地,龙形虽异,其生气却无轻重大小之别。山龙也有下落平地 而结穴者,平地龙也有墩埠高起而结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