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持續聚焦鄭州:擴大開放 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從10月18日至今,鄭州持續在各大央媒“霸屏”:

●18日,新華社“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欄目報道了鄭州改革開放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

●19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三家央媒同日刊發重磅文章,聚焦鄭州創新開放之路,為鄭州發展點贊;

●2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播發“鄭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文章,再次聚焦鄭州!

今天,央視再為鄭州熱度添薪!

地處內陸的鄭州市,既不沿邊又不靠海,然而,通過發揮物流通道樞紐的區位優勢,統籌推進空中、陸上、網上三條新絲綢之路建設,現在不僅是聯通歐亞大陸的國際樞紐,也是蓬勃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



17號中午,從意大利米蘭飛來的第2501架次盧森堡貨航班機抵達鄭州,這次卸下的是來自歐洲各地的電子和汽車配件以及時裝、化妝品、奶粉等日用品。

鄭州機場國際西貨站工作人員 王勇:到目前來說,鄭州機場保障的歐洲貨物種類將近有一百多種。

2014年,鄭州到盧森堡的“空中絲綢之路”開通。5年來,貨航由開航時的每週2班加密到現在的每週18班,基本形成橫跨歐亞美大陸、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航線網絡。


同一天,從鄭州發出的第1559趟中歐班列滿載著手機、窗簾等中國以及東亞國家的貨物,開往德國慕尼黑。

鄭州國際陸港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楊文俊:當時只是每個月開行一班,沒有進口班列,現在已經發展到每週八班出口,八班進口。


5年來,鄭州始發的中歐班列,把貨物運送到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24個國家126個城市,貨值近80億美元。

就在幾年前,鄭州的跨境電商交易額還不如南方的一個縣,而現在,鄭州跨境電商通關能力實現了50單/秒,網上絲綢之路的進出口交易額累計達340億元。


空中、陸上、網上三條新絲路使鄭州的發展嵌入了全球產業鏈,從內陸腹地變身開放高地。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 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 喻新安:買全球,賣全球,實現了開放,帶動這個主戰略,就實現了一通百通。

鄭州進出口貿易額由2013年421.8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596.3億美元。經濟總量由2013年的6201.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9130.2億元。在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同時,又邁上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新徵程。

“改革開放40年來,鄭州從‘大鄭縣’蝶變為‘鄭中心’,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真是讓人振奮啊!”“鄭州的國際綜合樞紐城市地位越來越明顯,鄭州融入世界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少市民發出由衷感慨。關於航空港實驗區,網友們說了啥?這裡有答案!

打造中部開放高地

鄭州航空港興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張盡傑

作為中部開放高地,航空港實驗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著力打造“空中絲綢之路先行區”,正在努力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看了幾大央媒關於鄭州航空港建設亮點的報道,作為航空港實驗區的開發、建設、運營單位,興港投資全體員工都感覺十分振奮。

鄭州一中國際航空港實驗學校校長 劉點點

過去幾年,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穩居全國第一位,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基地在這裡初步形成,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在幾大央媒報道中,屢次看到關於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建設進展的集中報道,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

全力以赴謀發展

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籌)局長 張宏強

看到這麼多家央媒對鄭州報道,我非常振奮,也為鄭州感到驕傲。報道中很多內容都和我們的日常工作息息相關,充分發揮新海關職能作用,全力以赴服務鄭州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是鄭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義不容辭的責任。

河南航空貨運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雷紅麗

自2013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獲批,鄭州織密航班網絡、提高通關效率、完善口岸功能,白天把“世界”運進來,晚上把“中國”送出去。現在到鄭州的航班多,通關時效快,鄭州的地理位置,往各個地方集輸都是很方便。

智能終端產業園運營總監 趙東海

隨著鄭州航空港創新、人才環境的改善,智能終端產業自主品牌的研發能力、市場佔有率、產品的質量都有很大提高。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把生產、研發,包括上下游產業都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