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老济南的“三山”与“四门”


作者 | 阴秀文


旧时,在济南民间有两句谚语广泛流传,至今还会有许多老济南人偶尔提起,那便是“三山不见出高官,四门不对出王(皇)位”。济南有山有水,从风水学上来讲是一块风水宝地。大概因为风水格局独特,济南历史上屡出达官名人,更有许多藩王在济南建造王府,比如珍珠泉的德王府,明代宁海王、宁阳王一东一西建造的郡王府(时称小王府)等。

其实,“四门不对出皇位”也是正确的,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位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也不可否认史实,只不过因为他后来的作为让世人不齿。


“三山不见”

在坊间,老济南素有“三山不见”之说。所谓“三山不见”,是说在老济南城内有三座山,明明在城里我们却看不见。只有到了山近处,才能看到它们的真面目:三块在平地上突起的大石头。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太牵强,因为济南城里的地面上冒出来的石头有很多,并不止这几块,为什么单单这几块石头要称为“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

有人说,“三山”是指历山、铁牛山和灰山。据说,“历山”在济南老城区东南角的一户居民家,这户人家屋中方桌底下有一口浅井,井中有一露出水面约1米高的石头,就是传说中的历山。而“铁牛山”又称铁牛,长1.5米,宽约0.6米,传说它最初在府学(孔庙)玉带河西南的土中,黝黑有光,状如露背在外的卧牛伏地,故名铁牛山;当时民间有人把它当作“神物”,称之为“镇城之宝”或者“镇水之宝”,被发掘出土后,暂存于济南市博物馆,但它的身份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灰山”则和历山一样,也是在居民院内。

铁牛

也有人说,“三山”是指历山、铁牛山和铁山。与上面不同的是灰山换成了铁山。传说,铁山形状像狮子,故又名“铁狮峰”,它原位于济南老城内的泺源书院,也就是现在的泉城路上,如今已不可见。

还有人说,“三山”是指煤山、历山和铁牛山。煤山原在历城县衙后面,也就是现在明湖路以北的汇泉街上。

灰山

据说,将这三座小山连起来正好是个正三角形,位于中心的恰是历城县衙。如今,历史上的“三山不见”是真的不见了。曾有专家对此进行过研究:济南是一座水城,“三山不见”也必定与水有关。济南地势南高北低,而济南的北面又或临济水,或临大清河,或临黄河。这些河流都曾多次决口,大水直淹济南。而每次淹过后,洪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必然使济南的地面升高,这种情况在低洼处尤为明显。这样一来,“三山”所处的地势高度跟周围低洼处的差距便会越来越小。因此,如果说在古代济南的地势高低差别还比较明显的话,那么越到近现代,这种差别便越小,因而这“三山”就越发难见了。

清代汇波门及汇波楼

清代会波楼及会波桥


“四门不对”

历史上,每一座老城都有四个城门,老济南城也是如此,但它与众不同的则是城门的位置。一般说来,一座城的东门和西门、南门和北门都是位于一条直线,遥遥相对的,或者是基本相对。可是老济南城的东城门和西城门并不对称,南城门和北城门也不对称,这在中国城池建筑史中也是比较罕见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现象呢?古人建造“四门不对”的城门格局初衷是什么呢?史料中也找不到相关记载。但据《历城县志》记载,济南“旧有土城,年代无考。其门,南居中,东偏北,西偏南,北偏东。西去南近,东去北近,故谚相传‘四门不对’云云。”

东门城楼正面

曾经有人说,“四门不对”是根据济南的地势而建的,济南市区离山较近,南高北低的地形落差较大,因此山洪湍急,破坏力很大。为了降低水速,古人想了许多方法,其中“四门不对”就是减低水速的方法之一。但是,到后来,这种说法被一些专家学者否认了。因为济南城虽说南北地势差异较大,但东西两边海拔高度并无明显差别,就更谈不到减低水速的问题了。

南门城楼近景

也有专家认为,历史造就济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山有水,所以进出济南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陆路和水道。古人筑城开门的时候,自然会顺地势而为,并非刻意设计“四门不对”。后人觉得奇怪,可在当时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明代时,城门进行了重修,故有“东曰济川门而偏北,南曰历山门而偏东,西曰泺源门而偏南,北曰汇波门而居中”之说。

明末诗人王象春在《西门道》中曾写道:“东门一样垂官柳,只是西门送客多”。由此可见,当时西城门发挥的作用远比东城门要大,西城门通两京及全国各地,自然也就比只达胶东半岛的东门“送客多”了。而南面的历山门便是济南城的正门,汇波门则是老城的北门,也称北水门。

西门全景

关于北水门,老济南人“空中四合院­­­­­­­­­­­­­­­­­­­­­­­­­­­­­­­­­­­­­­­­­­­­­­­­——芙蓉馆”的馆主李涛先生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当时济南城的四个城门中有一个城门是常年不开的,那便是北水门。说它是门,但不能行人,因为是水路。北水门之所以常年不开,是因为济南地势北低南高,而北门又与大明湖东北通向莲子湖(后通小清河)的水道有关,水门外大抵就是水道起点。一旦打开北门,济南老城将会变成水城。除此之外,因为北门常年不开,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种毒物便在此扎根生活了,水门打开后,这些毒物将会为老城里居民的生活带来干扰。也是因为如此,当时的一些地霸就会经常以此为要挟,打劫城里的百姓为其“交租”。直到现在,一些老济南人提起北门,多少还会有些望而生畏。当然,这只是流传在坊间的一个传说,既然是传说,也就无据可查。

其实,在历史上关于北水门的记载源于宋代熙宁年间。据说,在此之前济南并没有北水门。被后人誉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著名文人曾巩,当时来到济南任职,随即便主持修建了北水门。直到现在,他在兴修水利等“城市建设”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老济南人不时还会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