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赤水“天安门”背后的故事

“天安门”背后的故事

前些年,我村一些村民认为我村正南的那个水泥通道,横亘在我村的出口大道上,不仅影响交通(大汽车较难通过),堵住了我村的“财气”和“财路”,而且从风水上说,也很不吉利,所以建议村干部把它炸掉。争着承包炸它的人有好几个,出价五千至七千元不等。

当村干部征求我对炸洞的意见时,我坦率地表示了反对。我反对的理由,一是村里根本没钱,即是有钱,也不应用来炸洞,而应花在其它更有益的事情上;二是水泥通道作为陇海铁路的旧道遗址,在西安—潼关间绝无仅有,极其珍贵,不仅不应拆除,反倒应视其为文物(至少是村级的),立碑加以保护;三是道路不畅问题,完全可以用发动党员参加义务劳动的办法解决,绕水泥通道两旁各修一个弯道即可。至于 “财气” 及“财路”等,纯属迷信,可不予理睬。村干部接受了我的建议,水泥洞便被保存了下来。

2002年,新一任村支部书记兼村长吴增运上任了。这是一位很有历史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村长,深深懂得水泥通道的历史价值。为了充分利用这个价值并提高我村的知名度,他于2009年多方奔走,筹助近30万元,在未损坏原水泥通道的前提下,于其上续建了两层仿古建筑,形成了一座三层城楼。城楼高14米、宽15米、深15米;城门门洞高4米、宽3米,深15米。从外部正面看,这是一座三层古楼,底层以原水泥洞通道为基础,正中似是城门门洞;上部是古香古色的两层城楼。城楼雕梁画栋,上写我村村名,颇为伟岸壮观。从底层东西两个侧门进入,人们似乎是到了一个博物馆的展厅,正中那座巨大巨大的水泥设施,便是90年前的那座水泥通道。如今,它再也不怕风吹日晒、雪洒雨淋,而是静静地躺在展厅,时刻恭候人们来一睹它的风采。

现在,这个西安东部唯一的陇海铁路水泥洞通道遗址,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和城楼一起,成了我村的“天安门”,正在不断为我村的改革开放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