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针灸”是隔山打虎还是三人成虎?

谈经论政丨社会纵议丨文体娱教丨杂感随笔

用一面看不见的网络旗帜集聚思想大军

本期推荐

“量子针灸”

是隔山打虎还是三人成虎?

文 | 刘浩田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药针灸科医师发表一篇论文称,量子纠缠理论能运用到针灸临床的直系亲属互治上。这个“突破性”的成果意味着,如果孩子生病,针扎妈妈就有可能治好。1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发表声明,表示该论文属于作者个人根据相关理论和现象所作的思考和探讨,并非最终临床研究报告。(9月17日新华社)

孩子患病针灸妈妈,令人不禁想起武术界中的“隔山打虎”。传说中的神奇武艺,是否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恐怕不然。一如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段伟文表示:“实验本身设计极不严谨,不论是对针灸的疗效还是直系亲属疗效间的关系,都应该有更严格的实验设计以严格确定结果的相关性。”否则,就只能是穿凿附会,是与科学研究无关的行为艺术。

自从我国量子技术研究深入以来,相关的“量子项链”“量子鞋垫”等所谓能够抗病防病的产品不绝于耳,连“量子之父”潘建伟院士的家人也曾陷入这种骗局。可见,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一旦没有普及原理,或者明确其应用领域,就会具有高度秘密性。这也成为了商家炒作消费和科研人员包装成果的绝佳外衣。公众对此越是知之甚少,给有心人钻的空子也就越多。即便我们并不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百家争鸣,但是,这种证明必须建立在严谨治学和规范研究上。天马行空的科技构想牵连上十余个因果关系不明的临床试验,不仅是科研人员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中医科学开了一次黑化的玩笑。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医药学的振兴,会受到现代科技和西方医学的检验。历经千年的中医药学,反映了我国先辈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具有完备系统和独特技术的医学体系。在西医传入和普及后,中西医结合乃至西医先行成为常态,传统的望闻问切略见式微。另一方面,中医药学有被科技裹挟和随意交叉的危险。“量子针灸”只是一个缩影,而以后是否会出现量子煎服、量子拔火罐等离奇事件,取决于科研工作者能否准确把握中医药学发展规律,自觉杜绝夸大疗效、随波逐流的不良之风。中医药结合现代科技是必然趋势,但在敏感的卫生事业上,科研工作者一举一动动辄牵动公众追求健康的心。

于此,三人成虎可能已经不足以形容医学谣言传播之迅速。不但老人购药骗局时有发生,你我朋友圈中亦不免每日几条的“养生误区”。一旦有某医院院长、红墙国医等头衔背书,这些医学谣言的公信力就更会被无限加持。因此,这种结合,必须千锤百炼,既要去除坐而论道的非科学理念,又要摒弃利用高端科技牵着公众牛鼻子走的炒作心理和夸夸其谈。

最后,退一步说,姑且不论“量子针灸”的实验成效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拷问,这种对科技前端盲目追捧、趋之若鹜的研究风气就应该及时刹车。否则,今天对量子科技、大数据、区块链的奉为圭皋,与十年前对纳米技术的万能期待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只是换了个马甲又再粉墨登台。无疑,这两者都是过犹不及的。

投稿邮箱:hlj@rednet.cn

<<赛事回顾>>>

-第三届评论之星落幕 湖南师大王艳华夺冠-

-月度之星收官战 郑州大学胡晋瑜夺魁-

-“评论之星”激战正酣 湖南师大王齐拔得头筹-

-“月度之星”揭幕战 浙师大胡梦佳摘冠-

<>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评委︱佳作︱投稿︱信箱︱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