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除了吃月饼,中秋节还有这些风俗活动(下)

在前一篇文中提到,在中秋佳节我们有赏月和走月亮的风俗习惯,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几个其他中秋节的习俗,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玩花灯、舞火龙和吃团圆馍。

1、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和元宵时的大型灯会不同,中秋的花灯寓意将祝福带去。主要是家庭、孩童之间进行的。花灯各式各样,在广州、香港地区,花灯是用竹纸扎成兔子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杆中,再竖到高杆上,高枝挂起,彩光闪耀。孩子们多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

另外还有放天灯(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在广西南宁除了用竹纸扎花灯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橘子灯。这种花灯外表朴素,而且制作简易,很受欢迎。就是将里面掏空后内点蜡烛制作而成的。

2、舞火龙

中秋舞火龙活动是香港中秋节最富有传统特色的习俗。关于它的起源还有一段传说:在很早以前,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随后年年岁岁,中秋节舞火龙就传承下来。

在以前火龙是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则是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3、团圆馍

在陕西关中农家等地区家家户户中秋节有吃团圆馍的习俗。用精麦面制做三至五层的大圆饼,每层周围雕塑着各式各样的花朵,用鏊锅烙制而成。此饼看起来十分美观,象征着家庭大团圆。拜月时作为向月神的献礼,拜月后一家有多少人,便切成多少块,给全家每人分一块,如果有人短期外出,可以保存下来,等他(她)回来再吃;假若姑娘已经出嫁了,也要派人送去。目的在于祈盼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除了这些外,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比如安徽的堆宝塔、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有了解的可以在评论里留下你家乡中秋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