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記憶猶新的三眼炮、與辛集市農村婚俗的淵源

在北方的農村有句俗語:三眼炮打兔子~沒準兒!

三眼炮,曾是多年前村裡人娶親必備之器物。

在辛集市農村婚俗上,一杆杆三眼炮整齊排列,木柄已塗成紅色,並粘上了兩張紅喜貼,既莊重又喜慶。

主持迎娶儀程“管事兒的”一聲令下(我們這裡把總管婚禮事務的人稱為管事兒的),兩位司炮莊重就位,炮隊各員各司其職。第一杆三眼炮點燃,“嘭”“嘭”“嘭”三聲爆響,嗩吶聲起,娶親程序啟動。

拍攝於1992.1河北辛集試炮營

迎親隊伍隆重排列,最前面,就是壯觀的炮隊。

司炮在前面燃放著一杆又一杆三眼炮,精神抖擻,昂首前行,一臉莊重,目不斜視。緊隨其後的裝炮手、傳炮手、拾炮手、供藥員、供土員各職人等依序展開,各司其職,協作聯動,密切配合。

司炮人左手提炮,右手執“引信藥管”和火繩。藥管,斜切的管頭露於食、拇兩指之間,橫與手掌內側,由拇指掌控著開合時間及嗑.藥分量。火繩,夾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撇與手掌外側。

點炮時,左手提炮至腹前;右手迅即轉動,開管、磕.藥、封管、點火、撤手;執炮左手向外一伸“嘭”的一聲,發射銃中火藥爆響。一系列動作瞬間完成,手眼麻利,操作快捷。如此三番,一杆炮放完,順手將炮往地上一丟。目不旁騖,動作瀟灑,風度超然。

緊隨其後的傳炮者,立即將另一杆早已裝添好的炮塞入其手中……

拾炮者,立即從地上撿起那杆空炮,一溜小跑交與後面的裝炮手。

裝藥員用一個量具,把定量的黑色藥粉分別裝入炮的三支銃管之中,再放入適量封土,然後用一支鐵釺,用力搗實。十餘杆炮,循環運轉,環環銜接,緊張忙碌,運作有序。

兩位司炮,分別行進在左右兩個車轍的內側,交替鳴放。講究的是一步一炮,一炮三響。(“步”:古老的度量單位,一步為五尺)。

在迎親街巷裡,司炮人不出兩側車轍,三眼炮聲響起,唬著孩子嚇跑驢,概不負責。

在迎親路上,三眼炮一路響來,若與知縣知府巡察車仗偶遇,官府大轎也要避讓一旁,謙恭讓路。

迎親途中,三眼炮響處,神佛護佑,妖祟迴避,狼豕遠遁。

隆重熱烈的娶親儀程在炮聲中開始,浩浩蕩蕩的迎親隊伍在炮聲中行進,出嫁的姑娘在炮聲中上轎,娶回的媳婦在炮聲中進門。一路炮聲把新娘娶回家,一路炮聲把辛福迎進門。

娶親車轎,炮聲“嘭嘭”才有威勢;所過街巷,煙氣瀰漫才呈喜慶;一路行來,硝味撲鼻才是吉祥。一杆杆三眼炮,為新婚花轎營造出一個熱烈隆重的氛圍,為新婚夫婦渲染出一個朦朧迷離的意境。


三眼炮,由火藥發射銃和木柄兩部分組成。發射銃由3支∅14㎜的鐵管成品字型箍合而成,各有突起外緣,尾部密閉收結後,共打一褲箍,套裝上一根長約3尺的木柄。

發射銃管的頂端,套裝上一個露出管孔的封頭,中後部由兩、三道鐵箍纏繞加固,是為藥室,往裡面添入“一硝二磺三木碳”配置的黑色火藥,然後封土搗實。每支銃管尾部均有一小孔,是為火門,在燃放時,用專備的藥管,在此處磕上少許黑色藥粉,以為引信,用火繩點燃,引爆銃管內的火藥。

三支發射銃管為一個組合,“嘭”“嘭”“嘭”三聲炸響為一個序列,這就是三眼炮。

自古以來,人們娶親的程式不斷地變化。新郎、新娘先前坐花轎,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改騎馬、七十年代騎自行車、後來換乘小汽車;吹過嗩吶,敲過銅鼓,請過戲班,邀過舞蹈。只有這燃放三眼炮的習俗,不管是朝代變換,還是政權更迭,無論是意識形態的革新,還是移風易俗的橫掃,一直未能改變。

直到90年末期辛集市農村婚俗,三眼炮終於把婚嫁迎娶的使命,託付給了絢麗多姿的新時代彩炮。

三眼炮,在經歷了久遠的轟轟烈烈、迎接了無數的幸福美滿後,於悄然無聲中,退出了鄉村婚嫁習俗的歷史舞臺。 以前人們結婚時都用,現在只能是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