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我真的没有变成怪物

小时候,总觉得三十岁很遥远。

而参照影视剧里的观点,和周围人的态度,

总以为三十岁就是青春的终结,是我们女孩子 " 贬值 " 的开始。

长大后,想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女人三十又如何?世上有那么多成熟女性,工作生活热闹非凡,为什么常有不相干的人,为我们感到悲哀呢?

现在,我和我的朋友们,正纷纷迈入三十岁大关。

亲身经历之后,发现样本多姿多彩,根本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我们这群大龄青年,有人热衷养生,有人沉迷二次元,有人已经结婚生子,有人被琐碎的生活牢牢束缚,还有人仍在孜孜不倦地读书,持续进步。


总体来说,共同点是,我们没有像小时候那样,为年纪的增长感到非常恐慌,也不会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修炼成功,成为人生赢家。

如果说一定要为这个阶段下定义,那么,我觉得它很有趣。

一时兴起会扮嫩,也会拿着中年人的段子自娱。目光偶尔现实,但仍然有傻里傻气的浪漫之心。

三十岁,我们没有变成怪物,而是来到进可攻退可守的后青春时代。

我们品尝到更多的好与坏,阅历、见识、想法也在日渐进化。

人生就是上坡路,下坡路,和 " 没想到 "。


某作家在一本书里,就讲述了许多大龄女青年的故事,和百转千回的 " 没想到 "。

其中一个故事里,主人公是个 31 岁的女吉他手,曾经小有名气,如今人气惨淡,偶然进入一个临时乐团,为歌手伴奏。

经历过上坡和下坡的她,看着日渐增长的年纪,愈发觉得前途渺茫。

但在某一天,她收到意想不到的表白。

那时,她与这位歌手一起待在休息室,对方忽然拿出主人公早年发行过的唱片,说,我小时候看过你的演出,从此成了你的忠实粉丝,这张唱片,是我的宝贝。

震惊过后,主人公随着乐团走上舞台。她看见这位歌手背对着她,高高地举起双手,然后,音乐响了起来。

那一定是个五味杂陈、又丧又燃的瞬间。

稍显不堪的过往,没有回报的努力,竟然也可以是世界上某个人的精神支柱,仿佛在长跑比赛上跑完第一圈,拖着疲惫的身体,又看到当初的风景。


岁月让我们一点点变老,但同样藉由岁月的演化,我们也看到年轻时所不能看到的世界,一个更现实,却也更丰富、深邃,充满未知惊喜的世界。

过去,新鲜事物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而现在,经历过春风得意和黯淡消沉,许多感悟沉淀于心底,成为我们奔向美好未来的能量。

或许没有那么戏剧性,但所有人都会多多少少地经历这个过程。

早先,我们干劲满满,在起跑线上奋力攀爬,往往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时的状态也好,要去很多地方,交很多朋友,整夜在大街上游荡,体会大起大落的情感。

然后,某个时间点临近,也许是三十岁,也许是四十岁,明显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缓缓降落。

伸出两手,发现自己既没有赚到很多钱,也没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

容貌、体力、好奇心都有所磨损,什么都只得到了有限的一部分。

看着高楼上的广告牌,和朋友圈里的风生水起,会陷入失落和焦虑。

但诸如此类的阵痛,是年龄增长的自然表现,不需要归咎于性别因素,更不需要别人投以怜悯目光。


在这样的阶段,我很喜欢这首歌,它是这样唱的:

" 一天又过一天,三十岁就快来,往后的日子怎么对自己交待;

时光不再,时光不再,只有自己为自己喝彩,只有自己为自己悲哀。"

歌词很伤感,对吧?然而旋律很欢快。作者没有替别人下定论,而是反过来,诚实面对自己的心,面带笑容,落落大方地自嘲。

这是我所喜爱的三十岁的状态。

承认苦闷,承认不甘,但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把情绪加工改造,为自己加油打气。

这种心态,也以妥帖的方式,鼓舞着迷茫的同路人。

毕竟,我们所有人,不论男女,都走在通往三十岁,或者越过三十岁的路上。


当指标与责任重重地压下来,所有人都无可避免地感到焦虑,一味地渲染它,没有多大意义。

不止三十岁,不少标签,例如性别、身高、体重、籍贯,都不足以定义一个人。

摒弃标签,是对他人的温柔,也是在成全自己。

所以,在生活方式愈发多样的今天,我更愿意把三十岁看作一个时间点。

它也许有一定的纪念青春的意义,但撑不起遮天蔽日、不成功便成仁的职责。

经过它之后,生活仍要继续,仍有无限可能在前方。

肉体总有一天会老去。但拥抱多样性,当一个开放的人,是无论何时都可以努力去做的事。

只要精神上不封闭,不腐朽,时间、生活以及随之而来一切都无法打败我们。

来源:本文摘自《共青团中央》,图文综合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