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我最显老

听闻2019年不再遥远的事实,30岁的主编悲伤地摸了摸自己的发际线,25岁的画师小姐姐叹了口气,还没毕业的实习生也忧愁的望向窗外,特喵的她才20岁出头啊...

在悲伤的情绪下,我们迅速调查了身边朋友,问大家是否都有“忽然发觉自己豆蔻年华没有了”的心痛瞬间,结果……编辑部都快听哭了。

所以我们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悲伤时刻……

毕业五年后走在大学里,发现偷瞄我的男生数量大大减少。

以前,对面走来男生的流程是这样:先盯着我的腿,然后眼睛假装不经意挪到脸上,和我四目相对,再互相确认一会眼神,最后害羞的挪开。

现在,男生都是先瞄腿,然后眼神挪到脸上,瞟一眼迅速挪开,“瞟”你懂么。

××,当时老娘就觉得完了,不散发光芒了。

小时候看健胃消食片广告,不懂郭冬临为啥要在家里放一抽屉健胃消食片,现在懂了……

点开网易云音乐,发现排行榜的前几名根本看不懂。

想建一个自己喜欢的歌单,搜索关键词都得用“金曲”、“90年代”、“怀旧”。

周杰伦《魔杰座》这张专辑,已经是10年前的了,里面的歌有“稻香”、“说好的幸福呢”。

“发如雪”,是十三年前的。“千里之外”,是十二年前的。

我刚才在听王菲的“天空”,这首歌火的时候,95后还没出生。

国庆初中同学结婚,大家难得从天南海北赶来一聚。

我们聊各大城市的落户政策,聊北京和县城的房价,聊新房装修遇到过的坑,聊孩子该怎么养。

几杯酒下肚后上了个厕所,回来之后,就在找我们那桌,酒席很大,看了两圈都没找到。

我忽然意识到,我习惯性在找的那桌,应该是大家都穿着花花绿绿运动服,男生短头发,女生马尾辫。

但我们那桌早已不是这个样子,那里烟雾缭绕,那里的男人有的秃了,有的梳着油头,他们喝得满脸通红。那里的女孩画着精致的妆容,头发染着时尚的亚麻色。那就是今天的我们。

当红明星们的年龄,从比我大,渐渐到跟我差不多大,到今天绝大多数都比我小。

查了查当下演电影电视剧的明星们,都特么95后。

去电影院看《神奇动物在哪里》,开场响起了哈利波特系列主题曲的旋律,突然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想起自己最初看“哈一”小说,还是从小学升初中的时候……

结果沉浸在回忆里,电影开头的10分钟根本没看,还哭起来吓到旁边座位的小朋友了……

去亲戚家串门,第一次被爹妈嘱咐该买点礼物的时候。

去超市挑水果牛奶鸡蛋,挑着挑着就觉得想哭。

重看武林外传,看到佟湘玉说自己是24虚岁的时候。

此生一共追尾过两次,第一次是刚学车不久,被我追尾的司机一直安慰我:“小妹妹别哭别哭,人没受伤就是万幸!”当时我只是很紧张,并没有哭。

第二次追尾就是前几天,早高峰路上,追尾后下车,前车司机冲我大吼:“大姐你TMD睡醒了吗??”

当时我的肢体虽然在处理事故,给保险公司打电话,但是我的心灵却在追忆第一次追尾的美好回忆。

看排球比赛时,解说介绍:“这是一名92年出生的老将。”

去自己以前经常逛的一家商场,有意无意听到很多女孩都在聊学校里的事情,谁跟谁去开房了,哪个老师经常偷偷点名,学生会又要办什么活动了。

这家商场离我母校只有两站公交,所以女生们都爱来这里逛街。那一刻我却极其强烈的意识到,这家商场不是我这年纪该逛的地方了。

一次做项目,需要在PPT里给四五十岁的领导们介绍“当下最火的网络红人”时,我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却还是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那帮人。

某天恍然大悟该找个男朋友了,却发现身边只有别人的男盆友,别人的老公,和不想结婚的男人。

同时,我刚刚度过了工作后第一个不用给婚礼随份子的国庆节,因为大家都结完了。

妈的,真sad。

去买煎饼果子,做煎饼的是个大概五十岁的阿姨,我咬了咬牙:“姐姐,来个煎饼果子。”感觉如果喊阿姨,人家会不高兴。

真是个不知道该喊奶奶还是阿姨、阿姨还是大姐的年纪。

当我发现无数陪我撑过中学年代的歌,今天变成烂大街的抖音神曲。

当我在听Linkin Park那首In the End,年轻同事问我“原来你也玩QQ飞车啊“。

当我第一时间听说主唱Chester自杀的时候。

唉……

更令人难过的是,在我们人生今后的漫长时光中,这种提醒你”已经不年轻了“的刺激只会越来越多

啊,想到这里,就觉得生活好sad。

这种时刻忽然觉得懂点心理学真好,毕竟心理学有很多温柔浓情贴心的科学理论,告诉大家“不年轻”未必是一件坏事,而我们心目中那些“逝去的美好”,可能也没那么好。

从进化心理学来看,我们感慨“不再年轻”,很可能只是对乏味生活的厌倦,对自己无法创造出新鲜事物的恐惧。人类都有“繁衍”本能,不仅包括繁衍后代,也包括读书时写的各种作业论文、设计师画出的一幅幅图案,写作者生产的一篇篇文章……当我们在创造新事物,就是一种繁衍。

一旦生活变得枯燥重复,我们就会为“停止繁衍”而焦虑,怀念之前繁衍能力爆棚的时期,这自然是非常正常的状态。毕竟连爱因斯坦都没办法保持无时无刻的产出,怀旧一下,也是种放松和休息~

我们经常感叹”不年轻了“,往往只是一种对年轻时期的“自我陶醉”。年轻人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自我中心主义(Adolescent Egocentrism),有高涨的自我意识,认为我简直超级厉害,周围人都离不开我。因此,年轻的我们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快感。

随着长大,我们开始学会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对自我和他人产生更明确的认识,开始变得“成熟”,自然不再像年轻那样容易得到成就感。

为什么我们想到“变老”就会开始惆怅?这就要说到心理学上的“老化刻板印象(Aging Stereotype)”,指的是人们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所持有的观念与预期,而且这种观念往往是负面的。

仔细想想,当我们提到老年人的时候,脑海中是否总会出现一个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差、身体脆弱的形象呢?这就会让我们对自然的生理变化产生消极感,下意识的抗拒“变老”。

年轻人更容易关注消极、负面的信息,例如那些曾经带给ta挫败感、失落感的事物——这是“记忆的情绪效应(Emotional Effect Of Memory)”所提到的现象,很有道理。

这其实是人类进化中所产生的一种习惯:消极情绪会给人不安全感, 激发警觉保护的状态,从而催促自己更努力地工作生活。

所以,正值壮年却总觉得自己老了,可能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在督促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主编插话:快滚去写稿子吧呵呵呵

不想变老,也是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年龄越大越不聪明,这其实也是种错觉。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是由生理决定的,受神经系统的影响,如记忆、反应速度等,一般在20岁左右到达发展“最高点”,然后缓慢衰退。

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在社会中习得,以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比如语言能力、判断力、联想能力等。这些能力会保持稳定,不断累积。

唠叨这么多,其实我们只想说,既然成长永远都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妨心平气和地面对各种变化。

过去的时光虽然美丽,但还是当下的日子最有趣呀。

以下 不 相关文章

Good Luck~

Be Strong

心思研究 / 碎前故事 / 咨询师问答 / 给你治愈

心里有事,来「简单心理」